情感心情散文
情感心情散文隨筆【1】
活在當下,心靈就要處于一個至高的境界。
生命的本源是靈魂。
就要生活在別處。
我不曾去過天堂,天堂是一個虛無縹緲,卻又充滿無數(shù)遐想的圣地。
似古老的伊甸園,有若如理想般的烏托邦。
但當我們執(zhí)意去追尋天堂,久而久之迷失了方向,也許覺得天堂并不真實存在,也沒有那么富麗堂皇,但腳下走過的平凡之路,那一排排泥濘的腳印,讓我們知道了付出的艱辛,因為這腳印是心中執(zhí)著的追求,代表了一個堅定的信念。
縱使前路還有荊棘滿地的沼澤,依然踏遍千山,尋海誓山盟之約。
愚人說自己不曾有過幸福,一份堅定的信念,執(zhí)著的追求和付出這就是所謂的幸福,而走過的汗水就是你精神的結晶。
十一月的開始是冬季的一個迷。
北方微冷的寒氣中總帶有一點倉皇,穿行在街市上的人們似乎早已習慣緩緩而來的冬季,依然落落大方的無所畏懼,似乎還在期待是一場潔白的紛紛飄雪降臨,將眼前的一切涂鴉成迷失的城堡。
閑暇之季,我喜歡捧著一本盧梭的《瓦爾登湖》坐在陽臺那一米暖陽的照射下,讀人生之精華,賞生活之妙趣,讓心靈的永遠給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可以自在的呼吸。
人生就像一壺剛沏好的茶,十尺之外你都會覺得茶香四溢,品一口,就是濃濃的生活味道,先是會有苦澀的味道,第二口,甘甜的香味會讓你回味無窮,如癡如醉,當你品上第三杯,。
第四杯更會有苦盡甘來的滋味。
正所謂苦盡甘來,必在其意!然而茶葉也是有生命的,不然不會在浸泡之后,香氣撲鼻,生命誠可貴,人生價更高,齊樂無窮在,生活在異鄉(xiāng)。
品懂了人生,醍醐灌頂之后你也會覺得自己的價值有所提升,不枉此生再美好得人間留過。
記憶是一種傷痛,回憶是一種成長。
一個人降生在這個世上必定會經(jīng)歷很多事故。
有成功的歡喜,必然會有失敗的流淚。
有甜蜜的初戀,也會以又傷心欲絕的分手。
再痛不是愛,是手放開。
有人說笑著哭最痛。
又有人說沒有做完的夢最痛。
其實,相識不能愛才是最痛的,不是距離產(chǎn)生了美,只是距離讓我們可以自在的呼吸。
都說人生若如初見,第一眼撲朔,第二眼迷離,我們省略問候,忘記了彼此的過去,沒有過多的寒暄,你當我是過客,我卻當你是我生命中零下一度的風景。
我希望你是我此生華麗的光景,我是你此生不散的柔風。
總在抱怨如果悲傷不在逆流成河,那么愛也不再是寂寞撒的謊。
其實,相愛的幸福很簡單,就是你愛我,我也愛你。
我們每天都與不相識的人擦肩而過,扮演一個路人甲的角色,把微笑變?yōu)樯莩奁,讓眼淚成為必需品,人生這場戲里存在太多趣味盎然,但又不失會有勾心斗角,常見爾虞我詐的欺騙讓我們不知不覺在黑白無常中成長。
我說,我是一個流浪的筆者,將生活的孤單和瑣碎用屬于自己的文字來編寫一段色彩交纏的故事,世界的光怪陸離,生活的悲喜交加,我會用一直筆,一張紙,記錄撰寫,講述一個不老的生活景象。
活在當下,就要生活在別處。
情感心情散文隨筆【2】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有很多經(jīng)歷,只不過有的人經(jīng)歷豐富一些,有的人經(jīng)歷單調一點,其實,都是每個人人生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
對于每個人而言,有的經(jīng)歷會激起漂亮的浪花,有的經(jīng)歷似平靜的港灣;對于人生價值而言,有些經(jīng)歷有意義,有的經(jīng)歷有意思,大都會帶來美好的回憶。
細想起來,我還有段在職工食堂的特殊經(jīng)歷,就讓我產(chǎn)生了美好的回憶,把我不自覺地就帶到了二十年前……
讓筆觸追尋到1995年的春天,單位的一紙調令把我調到了職工二食堂。
因單位原來就有個職工食堂,專為單身職工和懶得回家的職工做飯,這個新成立的食堂論資排輩自然就被職工稱為“二食堂”。
起初,我對這次調動不明其意,認為拿輕巧“筆桿子”的手能舞弄了食堂里的“真刀真槍(鏘)”?單位領導找我談話的時候,說是讓我到職工二食堂里當事務,我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來了,不過,對這項業(yè)務還是不懂,算是個“門外漢”吧。
那時總算還年輕,學什么可以從頭再來。
心想,大多職工也都沒干過事務,誰接手還不是跟我一樣?既然領導已經(jīng)決定了,不如欣然從命,還賺個服從分配的名聲。
于是,接到調令的第二天,我就到職工二食堂報到了。
到單位報到那天,我穿得很整潔。
一到單位報到,就看出是新單位不一樣,處處都覺得新鮮,食堂是新蓋的,廚具是新買的,冰箱、冰柜、飯桌、卡拉ok機都是新配的,就連食堂經(jīng)理、廚師、學徒、面案人員、服務員統(tǒng)統(tǒng)都是新來的,食堂經(jīng)理帶著我繞廚房、儲藏室、面案間、職工食堂、單間和我的辦公室轉了一圈,給我的印象不錯。
接著又組織職工簡單開了個會,就算是個開業(yè)典禮吧,食堂經(jīng)理一一介紹了全體職工,我一看,呵,除了經(jīng)理和廚師都是新面孔,還是老中青“三結合”呢,上有近七十歲的老太太(后來才知是食堂經(jīng)理的母親,專門來教做面食的),下有十八九歲的男女青年。
食堂不算大,“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人員身份非常復雜,有單位里的在冊職工,有其他單位的退休職工,有職工家屬,有下崗無業(yè)人員,有待業(yè)青年,還有臨時工……論性別分九女五男,可以說是“陰盛陽衰”。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這里是幾臺戲?男人不唱,也得“三臺戲”,這就夠精彩的了。
原以為我這個事務只是管管賬目、購購物。
待經(jīng)理分配任務后我才明白,我還要協(xié)助經(jīng)理管理著食堂業(yè)務,管理著人員,我一聽權力還不小呢,其實就是個“二把手”,卻被有的職工稱為“二號人物”,我知道這是當面奉承我,背后卻打著自己的“小算盤”,這些人鬼精著呢。
不管怎么說,在其位要謀其政,在機關呆慣了,說的話有點高。
不過可以這么說,有多大權力就有多大責任,也就是操多少心,這話一點不假,真正上道了我才真正感受到了。
現(xiàn)在想來,這與前幾年當?shù)卣f的一句笑話多么雷同和異曲同工。
這個笑話說的是我們這個地方有一對五十多歲的雙胞胎兄弟,當年當哥的早出生幾十分鐘,這便成了他炫耀的資本。
一次,在熱情洋溢的宴席上,說起身體狀況時,他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孿生弟弟說:“你到我這個年紀試試吧!”頓時,引起哄堂大笑,一直被傳為笑談。
有時我也回頭想起當年那些事,我就覺得在食堂里那段經(jīng)歷多么像是家的生活,同吃同住,又多么像“老中青”三代,也確實透露著一種家的溫情。
當然,在這么個人員復雜的大家庭里一起摸勺子,碰碰磕磕的事兒自然避免不了。
尤其是食堂經(jīng)理還有別的工作,到食堂的時間不是很多,這不大不小的擔子自然就壓到我的肩上了。
今天這個找我匯報這個事,明天那個找我說說那個事……起初,我還感到很榮耀,權力確實不小,都來找我匯報工作。
這樣天長日久地“匯報工作”,我就有點煩了。
我細分析起來,“匯報工作”的人都是女職工;“匯報工作”的事都是女人之間叨叨的雞毛蒜皮的小事,不是“我干得多,她干得少”,就是有的“收錢裝自己腰包”,還有的說“有人往家?guī)程美锏臇|西”。
就為這類小事,我還專門開了個會,說的也很直接。
說的大體意思是這樣的:大家從不同的地方走到一起,干天工作不容易,誰多干點,少干點無所謂,再說也不好計量,大家要互相關心、體諒。
至于收錢裝腰包也好,往家?guī)|西也好,沒有證據(jù),也不能隨便冤枉人,真正有這種行為的人,要徹底改正,大家互相監(jiān)督。
自從開了那次小會后,再也沒人找我“匯報工作”了,大家真像一家人一樣,在閑暇之余,我約著大伙一起到單間里唱卡拉ok,熱情地為職工點歌,那時雖說唱的是《中華民謠》、《九月九的酒》、《笑臉》、《同桌的你》等歌曲,但都唱出了大家的心聲,彼此拉近了距離。
我還約著大伙一起打乒乓球,接發(fā)球看起來都很笨拙,卻在“乒乓”聲中加深了友誼,讓生活充滿陽光。
如今離開二十多年 了,還真有點想呢!
說實話,在一個新單位歷練,不懂業(yè)務很難堅持下去。
就說我所從事的事務工作吧,首先必須會記賬,否則,賬目就會一片混亂。
于是,我就一門心思跟著當過幾十年會計的父母學,接受單位的會計教,很快就學會了總賬、現(xiàn)金賬、實物賬的記法,駕馭了工作,使食堂的財務賬目一清二楚。
買菜,也是食堂里的一大學問,經(jīng)常到菜市場買菜,就會熟能生巧,琢磨出規(guī)律。
我記得一句話是:“在市場上叫喊最響的,是想把最壞的貨物推銷給別人。
聽到他們站在市場中央的喊聲,我就會離得遠遠的,大多情況下我是不會買這類人菜的,這是我通過聽覺來辨別的。
還有通過眼睛觀察,看著那些菜表面真好,新鮮光亮、光滑誘人、個頭肥大喜人的,我一般不問更不會買的,除非菜缺的情況下,食堂又急需下鍋,我才會適當買點用急。
因為我一看這種菜就知道是大棚種植的,看起來鮮嫩好看;菜葉子上沒有蟲眼,證明蔬菜上施過農(nóng)藥;看起來個頭肥大,多數(shù)施過化肥或催化劑。
我常常會到偏于市場一隅的地方買菜,好多是自己種的菜吃不了的,才拿到市場上來賣。
再看這些菜葉子自然微卷,這是陽光照射下自然自然生長的;被蟲子吃過的,蟲子都敢吃,人更可以放心大膽地吃;還有的菜長得難看不規(guī)則的,說明沒有施過化肥和其它催化劑,這種菜吃起來味道好,品嘗到了當年自家種菜的味道。
我還跟當過“大師傅”的父親學會了買菜,買黃瓜要買兩頭大小均勻的,買蔥要買蔥白長的,按正常季節(jié)買菜,不買反季節(jié)菜,買菜也要貨比三家,才能買到稱心如意的菜……
在幾個菜市場買菜時間久了,自得其樂,收獲頗多,在菜市場里到處溜達,結識了許多菜農(nóng)和菜販子,有些還成了長久的朋友,即使多年不在職工食堂了,我還仍買他的菜,吃起來感到放心;在菜市場里了解了許多蔬菜信息,掌握了許多買菜的經(jīng)驗,也有一種寫作之余的成就感;在菜市場里人來人往,人頭攢動,我從不斷流動的人群中觀察到了各類人的情景,感受到了豐富的社會生活;我還乘著興致瀏覽沿途風光,觀賞高樓大廈,感嘆美麗壯觀的城市風光……在食堂里買菜,讓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不覺八個多月的職工食堂生活很快就過去了,我又重新回到了單位機關工作。
我覺得這樣的經(jīng)歷對我是一種很好的鍛煉,職工食堂對單位來說也是一種收獲,為單位接待減少了開支,為單位和社會培養(yǎng)了人才,后來,有的同事在社會上成了行家里手。
這特殊的經(jīng)歷總是令人難忘。
情感心情散文隨筆【3】
沒聽說過靈臺,如今卻遇上了“她”,不能不說我孤陋寡聞。
知識有時候是被迫獲得的。
比如這靈臺,還是個縣治,逼的我網(wǎng)上網(wǎng)下求索,窺一斑而見全豹。
靈臺是甘肅省平?jīng)鍪写芸h,位于甘肅省東南部,東南與陜西省長武、彬縣、麟游、千陽、隴縣接壤,西北與甘肅省崇信、涇川縣毗鄰,面積兩千余平方公里,二十來萬人。
溯及歷史,靈臺與遠在商周時期的密須國、密國有關。
據(jù)載,周文王伐密時在此筑臺與民同樂,“而民樂其有靈德以及鳥獸昆蟲焉(《毛詩序》)”。
故曰其臺為靈臺,至于稱縣治之名則是隋大業(yè)元年(605年)之后的事了。
與靈臺結緣都是導航惹的“禍”,去寧夏的高速從其縣城邊上過,欣見是一處古跡,我便“撞”了過去。
古“靈臺”在縣城內(nèi),規(guī)模不大,坐北朝南,底寬18米,高33米。
臺體分為三層,頂層大殿內(nèi)塑有周文王像,兩邊墻壁上繪有大型壁畫,展現(xiàn)了當年文王伐密的壯闊場面;底部回廊為碑林,收錄有古今政要名人的題辭、題匾260余幅。
據(jù)導游講,原“靈臺”臺體用土夯筑。
歷史上兩次被毀,兩次重建。
1933年重修的靈臺,青磚徹面,底寬12.3米,高12.3米,臺體分兩層,頂建八卦亭,內(nèi)塑文王像,傳說建成之時,從東面飛來兩只丹頂鶴,連續(xù)三天繞臺飛鳴,棲于文王廟古柏之上,被視為吉祥之兆。
《詩經(jīng)》中有首詩《大雅·靈臺》就是說的這里。
“經(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之。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經(jīng)始勿亟,庶民子來。
王在靈囿,麀鹿攸伏。
麀鹿濯濯,白鳥翯翯。
王在靈沼,于牣魚躍。
虡業(yè)維樅,賁鼓維鏞。
于論鼓鐘,于樂辟雍。
于論鼓鐘,于樂辟雍。
鼉鼓逢逢。
矇瞍奏公”。
其詩第一闕通過“經(jīng)之”、“營之”、“攻之”、“成之”動賓句式連用,顯示出百姓樂于為王效命的熱情。
當然,側面反映了文王愛民的圣德。
由此我想到,千百年來執(zhí)政者以民心為本,于民同苦、于民同樂向來是王者的苦樂觀。
孔子曰:“仁者,人也”,“仁者愛人”。
孟子說: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他認為,統(tǒng)治者要長治久安,首先要“得民心”,“合民意”,與民“同憂”、“同樂”“同好”、“同惡”。
古代的士大夫都秉持“憂天下之憂而憂,樂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我們今天的共產(chǎn)黨人沒有任何理由不為民所想,不為民所急,不為民謀福祉。
可是,當下偏偏有些黨員干部忘了根本,失了初心,泯滅了愛民之心。
看來當前全面從嚴治黨,懲治腐化是何等的重要!
大愛正在心中縈繞,QQ空間又傳來一條涼州友友的微信,說靈臺一中有位優(yōu)秀的年青教師患了癌癥要手術,朋友圈發(fā)起募捐,已經(jīng)捐款7萬余元。
靈臺誨人,我毫不猶豫的通過支付寶打過去200元,略表愛心。
【情感心情散文】相關文章:
表白心情的情感散文10-09
情感心情散文隨筆10-05
心情情感散文說說09-30
心情感悟隨筆散文(精選17篇)11-14
情感散文10-05
經(jīng)典情感散文10-05
心情散文10-26
關于情感日志心情隨筆散文1300字10-05
情感隨筆的散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