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界如一面鏡子: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幾篇心情散文,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家有環(huán)保老媽【一】
老媽沒什么文化,平時就喜歡看看電視做做家事,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
沒想到,最近她不知從哪里學了點環(huán)保知識,非要在家里實行環(huán)保改革,還自任命為家庭環(huán)?偙O(jiān)。
這天,我從超市買回一堆七七八八的東西后,正打算整理下包裝去扔。
這時,只見老媽一個箭步?jīng)_過來,厲聲呵斥道:“先別扔,給我把有用的東西都挑出來。
”望著手里拎著的塑料袋,我連說里面都是垃圾了。
老媽卻根本不理我的話,一把拽過去,就開始掏起來。
她指著小票單還有買長絲襪里夾的卡片紙,說道:“你看你看,這反面都還可以寫東西呢,你不知道種一棵樹要多長的時間!”末了,還說:“垃圾扔了,那塑料袋記得重新拿回來。
一日,老媽逛街回來給我們每人發(fā)了五條手帕,說是當紙巾用。
我們都嫌麻煩,老媽不管,說:“用手帕馬上就要成為流行了,真的,我看電視里的人都在說呢。
再說,我?guī)湍銈兿,你們怕什?”這以后,家里的餐巾紙購買率驟減。
如果我們一下扯兩張,老媽也要嘀咕一句:“你這次有點浪費,注意了。
作為家庭主婦,老媽還在節(jié)水問題上想盡了辦法。
先是把淘米水都留了下來,用來洗菜還有洗碗。
洗完菜的淘米水又用來澆花或者沖洗廁所。
洗衣機漂洗的水也不直接排掉了,而是排到水桶里,用來洗衣服,或者洗拖把、拖地、沖廁所。
老媽還給我們規(guī)定了洗澡的時間,每個人不許超過十五分鐘,而且,搓洗時必須得關水。
老媽還在家里自制了一個電池回收箱,回收箱上還貼了一行字:“一枚紐扣電池能污染60萬立方米的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用水量。
一節(jié)5號電池會使1平方米的土地永久失去種植價值。
要我們堅決不能隨意丟棄電池,還要我們在公司或鄰里收集舊電池,放進這個回收箱內。
幾個月過去了,我們在老媽的潛移默化下,竟然也隨時隨地地環(huán)保起來。
每遇到什么事,總要想想,哪種方法更環(huán)保更健康。
而且,還慢慢愛上了這樣的生活方式。
按老媽的話說:“保護環(huán)境,對自己好,對別人好,對國家好,多好的事啊。
現(xiàn)在,我們可真不敢小瞧老媽沒文化了。
扯筍嘗春【二】
春天來了,百花盛開,一般大家都喜歡去郊外賞花,可我婆婆卻不以為然。
對于在農(nóng)村長大的她來說,那些富有野趣的自然景觀沒有絲毫的吸引力。
可是,在春天里,有一件事卻是她怎么也不會落下的,那就是——扯筍嘗春。
扯筍,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帶給婆婆難以忘懷的童年記憶,哪怕已經(jīng)在城市生活很多年了,她仍然惦念著這檔子事。
在她看來,春天不是看的,是吃的,只有吃了自己扯的春筍,才能真正感受到春天的氣息,才能真正融入春天。
上個星期周末,天氣晴好,婆婆起了個大早,換了一身迷彩服,穿上一雙舊解放鞋,拿起一個大蛇皮袋,就這樣全副武裝后奔向了卜里坪。
一到卜里坪,婆婆打眼一望,喲,有人比她還早?遇上了“同好”,婆婆臉上笑開了花。
她尋了一個人少的地方,埋頭扯起筍來,不一會就把蛇皮袋裝了大半袋。
9點多鐘了,婆婆還沒回來,老公有點擔心,趕緊開著車子去接她。
誰知道,這一去又是兩個多小時,直到11點多鐘兩人才進門。
呵,好家伙!只見母子倆手里各提著一個大蛇皮袋走進來,兩個人都是滿頭大汗,鞋子上全是泥土。
我趕緊接過婆婆手里的袋子,好沉啊,估計有好幾十斤。
“清明節(jié)天氣好,后來又下了點雨,這春筍長得可好了,可多啦!”說起扯筍,婆婆意猶未盡。
我趕緊去燒水讓她洗澡,誰知婆婆一揮手說:“不著急,我先把筍剝了,還能趕在中午吃一盤最新鮮水嫩的春筍。
說完,她一口氣灌了好大一杯涼水,搬了個小板凳,坐在餐廳一角剝起筍來。
那天,我們剝下的筍皮堆滿了餐廳的地板,婆婆把剝好的春筍曬滿了陽臺。
公公說:“你說你有什么必要,這么辛苦,扯了這些筍,我們能吃多少啊!”婆婆一臉不認同,說:“我沒別的愛好,就喜歡扯筍子,吃了自己扯的筍子嘗了春,這個春天也就快過完了!何況這純天然綠色食品,怎么能獨享?當然要給親朋好友都送一點去,免得他們花錢去買了啊!”說完,她囑咐去丟筍皮的我們:“把垃圾扔了以后,袋子得給我留著,明年我還要去扯筍呢!”
一勺調料足矣【三】
前幾年,白巖松推出一本書《幸福了嗎》,其中談到一個觀點:要多做些“沒用的事”。
生活中,除了工作,還要曬曬太陽、看看閑書、練練書法、聽聽音樂等。
大概是從那時候起,大家開始倡導“做沒用的事”。
“沒有用的事”其實大大有用,是生活最好的調劑,可以愉悅身心,調節(jié)緊張生活,的確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我們用“沒用的事”來點綴生活,把日子過得錦上添花一般生動,確實不錯。
可是,有一些人卻因此陷入了另一個誤區(qū),把那些生活中做為調劑的事當做主業(yè)來做,結果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我有一個朋友,她嘗試著從繁忙的工作中抽身而出,業(yè)余時迷上了十字繡。
她說:“繡十字繡也是一種好的愛好,可以讓人安靜下來,修身養(yǎng)性。
可她的癡迷程度卻是大家始料未及的。
她的生活中除了工作和十字繡,好像再也沒有別的了。
時間久了,她的眼睛和頸椎都出現(xiàn)了問題。
她在繡十字繡時,很專注,也繡出了一些成績。
她的一幅巨型十字繡,被人花兩萬塊錢買走了,她大受鼓舞,從此更加努力。
可因為有了太多的功利心,她總想著繡完一幅作品可以賺多少錢。
本來是當做游戲修身養(yǎng)性的事,最后也因此失去了樂趣。
我們常說,過猶不及,任何事都應該有個度。
一些業(yè)余愛好,不過是生活中的小點綴,就像我們炒菜時放的調料一樣,只需要一小勺就夠了。
如果你把做為調節(jié)的“沒用的事”當成最重要的事,就失去了應有的樂趣。
生活中那些“沒用的事”,應該抱著玩的心態(tài)去做,主要是給自己一份閑適自在的心情。
當然,不少人在“副業(yè)”上也做出了成績,比如一名工人在攝影藝術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一名公務員在書法領域很有建樹,但這些大都不是刻意為之。
如果有什么成績,就當做是快樂的副產(chǎn)品,是意外驚喜,不要因此影響了心境和心態(tài)。
生活需要調料,但一勺調料足矣,放多了生活的味道就變了。
別太把“沒用的事”當事,放松心態(tài)去調節(jié)生活,贏得快樂最重要。
咀嚼春天【四】
驚蟄前后,一場雷雨,終于驚醒了蟄伏的春。
雨過天晴,走上原野,就會看見滿山坡的地衣,在松軟的土地上泛著瑪瑙般的光澤。
如果你是提著籃子有備而來,不消多大時程,就會有滿登登的收獲。
如果你是偶涉山野釋放心情,與這些春天的精靈猝然相遇,也滿可以掀起衣襟,將它們兜一點回家。
地衣,因其形狀像一只只小小的耳朵,又以雷雨過后的山野居多,在我們鄉(xiāng)下又叫“雷耳”。
我感慨于鄉(xiāng)人的才華,多么富有詩意的名子,它們在大地上聆聽著春天,更等待那些撿拾春天的腳步。
小時候,將地衣?lián)旎丶,母親要一點一點地揀去夾雜在里面的草根枯葉以及碎石子,在門前的池塘里一遍遍地淘洗。
或炒或蒸,那滑滑綿綿的、帶有大地氣息的春天的味道,就進入我們的腹中。
野菜,是大自然在春天送給我們的第一份禮物。
住在鋼筋水泥的城堡,連泥土都越來越少見到,野菜的誘人味道逐漸成為芬芳的記憶。
挑薺菜,挖野蔥,打馬蘭頭,采馬齒莧兒時,提著竹籃瘋跑在春天的情景,讓我的童年充滿快樂。
鄉(xiāng)村孩子理所當然都是采摘野菜的能手,在田間地頭晃悠的一個個小小的身影,采摘著野菜,也采擷著明媚的春光。
記憶中的人間美味,當屬母親包的薺菜餃子。
從集鎮(zhèn)上買回很少的一點豬肉,加上幾塊豆腐干,和我們挑回的薺菜一起剁碎包出來的餃子,在鍋中還未煮熟,已是滿屋飄香,引得我們幾個孩子急急地挨著鍋臺,在霧氣中不斷地翕著小小的鼻孔。
三月里椿樹發(fā)芽,四月里槐樹開花,這些都是春天的美味。
有爬樹本領的孩子是很讓一幫伢子羨慕的,小猴子一般竄上樹,摘嫩嫩的香椿頭,采白白的槐樹花,回家后就是盤中的一道美餐。
現(xiàn)在,每當我吃到香椿頭炒蛋這道菜,胸中便蕩出一股濃濃的鄉(xiāng)情。
如今吃到野菜也不是一件難事,但味道似乎總感覺淡了點,有人說是人工種植的緣故——刻意的繁殖總不比自然的生長來得清香。
我感覺,自己采摘的野菜總是無比香的,因為無論你在味道上怎樣下功夫,都不會有其中蘊含的那份情懷。
而精致的碟盤和拼擺,永遠都比不上母親那粗盆大碗的隨意陳放。
“春到溪頭薺菜花。
春天里的野菜芳香,至少給了我一個借口,讓我在品嘗春天的味道時,重溫一些美好的時光。
【心情散文】相關文章:
心情散文隨筆11-04
放飛心情優(yōu)美散文11-16
心情散文隨筆15篇11-04
心情散文隨筆(15篇)11-04
心情隨筆散文(精選12篇)10-06
心情散文隨筆匯編15篇01-06
心情感悟隨筆散文(精選17篇)11-14
有關心情的散文隨筆(精選39篇)02-18
心情傷感散文隨筆(通用10篇)11-14
精選下雨天的心情散文(通用30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