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的教育隨筆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那么,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教學的教育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教學的教育隨筆1
作為一個小學英語教師,尤其是低年級英語教師,倘若僅滿足于對單詞、句型的概念化的解釋和程序化的分析,而不求助于情景的感染和形象的描述,就會使課堂語言平淡、氣氛沉悶,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英語學習中。那么,學生原有的興趣和想學好英語的良好愿望就會很快喪失殆盡。所以我們應該多多吸收直接教學法的長處,重視情景教學。
孩子年齡小,缺乏知識和經驗,抽象思維不夠發(fā)達,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具體的、直觀的形象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在教學時,我通常采用的.直觀情景有實物、圖片、頭飾、玩具、簡筆畫。如在教學習用品pen、pencil、book、ruler等單詞時,直觀的實物出示尤為重要,只有通過直觀的演示與比較,學生才會迅速領會掌握;如教水果類單詞apple、pear、banana、melon等時,利用實物進行教學;如在教動詞sing、dance、draw、write等時,利用簡筆畫進行教學,學生往往會產生一種新鮮感,注意力馬上被吸引,有關的英文單詞幾分鐘內就能說出。這樣排除了母語作為中介,從而促進學生逐步利用母語的心譯過程。
同時,教師正確的身勢語也是重要一環(huán)。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直觀情景,伴隨著老師講話而產生的語氣、姿勢、表情,有著強烈的解釋性和提示性,它不僅有助于老師更準確更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也是排除母語為中介,把事物與英語直接連接的有效手段。如在進行猜謎游戲時,請小朋友們自己設計肢體語言進行表演,然后請另外的小朋友們通過肢體語言猜出是何物。從中,小朋友不僅培養(yǎng)了表演的才能,更提高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要使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必須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敢于對教材進行新的探索與研究,而不要教材的奴隸,照本宣科。如把兒歌引入課堂,在教學數字時,請小朋友自己編數字兒歌,于是就有了One,two,three, I can read;Four,five,six, I can write; Seven,eight,nine, I can jump; Ten,leven,twelve, I can draw。這樣一來,班里的“英語小博士”越來越多,學習興趣大大增強。又如,本堂課中的兒歌,在鞏固新知識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拓展,使學生通過兒歌了解“What have you got?”and “What have I got ?”兩句話的意思,在不忘根本的基礎上又了創(chuàng)新。
要使學生“吃得好,吃得飽”,“巧設情景、以動激趣,力求創(chuàng)新”的教學思想應貫徹始終。在短短的幾個月的教學中,我學到了許多寶貴的教學經驗,從中獲益匪淺。
小學教學的教育隨筆2
小學美術教育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思維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但由于傳統(tǒng)的小學教育模式的弊端,單純的技法傳授和技能培訓已經無法滿足美術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國畫教學以多元的教學形式、豐富的教學內容,培養(yǎng)著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筆者依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以及對國畫教學的探索,對國畫教學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意義和應用進行淺析。
一、傳統(tǒng)美術教育的弊端
傳統(tǒng)的美術教育,注重于內容和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探索和發(fā)掘。長期以來,教育教學多圍繞著臨摹,注重技法的使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嚴重的與教育核心背離,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興趣沒有被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更無從培養(yǎng),嚴重的與小學素質教育的核心相背離。小學教育的核心是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掘,傳統(tǒng)美術教育很難實現這樣的目的。而僵化的教育模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只會起到相反的效果,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小學美術教育的實踐告訴我們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十分重要,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將興趣與教學內容有機的結合是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課題。
二、國畫教學的重要性
中國畫是中國繪畫的精髓,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性情、和心理氣質。它包括水墨畫、墨筆畫、彩墨畫、工筆重彩畫、白描畫等。中國畫將詩、書、畫、印為一體,彰顯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古以來文人墨客便將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他們的創(chuàng)作之中。國畫既傳承了傳統(tǒng)文化,傳授學生傳統(tǒng)的技法與此同時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它不僅限于單純的臨摹,而是給予孩子自由作的空間,讓他們將內心的情感和體驗表達出來,從而使他們的作品充滿童趣和無限的創(chuàng)意。學生從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不光學習到了傳統(tǒng)的中華文化和國畫技法,更學會了如何創(chuàng)新并將新奇的想法轉化為現實。小學美術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有其自身學科的獨特性,它更注重于實踐和創(chuàng)作。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黃金期,正是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階段。國畫教學正可以彌補傳統(tǒng)小學教育的不足,它既鍛煉了學生的腦也鍛煉了學生的手。學生通過對國畫的學習,了解了國畫的構圖結構、筆墨韻味、顏色搭配,同時自由多樣的創(chuàng)作內容又給與孩子更加廣泛的創(chuàng)作空間。小學素質教育正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全面均衡。國畫教育鍛煉了學生的手腦協(xié)調和創(chuàng)造能力,正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符合。
三、小學國畫教學模式探究
國畫教學與傳統(tǒng)的小學美術教育形式存在著一些不同,因此急需探究新的教育教學模式。筆者依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從興趣培養(yǎng)、教法探究、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三個方面對教法進行詳細闡述。
(一)欣賞國畫,培養(yǎng)興趣
國畫欣賞是國畫教學中最終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欣賞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國畫和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同時,欣賞國畫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審美情趣。日常教學中,低年級的學生往往忽視換面的層次和細節(jié),易將畫畫得過小或過大。主要是他們缺少對畫作的理解。因此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將強引導,通過欣賞名畫、觀察實物使學生學會觀察細節(jié),并運用繪畫語言表達出來。如賞析齊白石的《蝦》時,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有關蝦的視頻和圖片。讓學生了解蝦的生活習性,并熟悉蝦的結構。以此循序漸進的引入國畫用墨處理的技法,讓他們了解大師齊白石是如何善于操縱筆墨的,在下筆畫蝦時,他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筆痕表現蝦的結構和質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筆法描繪蝦須和長臂鉗,使純墨色的結構里也有著豐富的意味。當學生了解國畫技巧之后,他們便可以將自己的想象和實際相結合,為進一步的創(chuàng)造打下基礎。同時大量的欣賞名師大家的國畫作品,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讓他們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發(fā)自內心的喜歡傳統(tǒng)文化。欣賞國畫只是教學的第一步,目的在于培養(yǎng)興趣,提升學生的審美境界。但這一過程尤為重要,它為后續(xù)的教學和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欣賞國畫名作的作用不可以忽視。
。ǘ┴S富教法,積極引導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國畫教學主要指兒童水墨,學生主要是臨畫或創(chuàng)作各種形象,再通過毛筆在宣紙上展現出來。它利用基本筆墨原理畫各種形象,易于學生掌握操作?梢陨婕皠游、人物、植物、花卉、建筑等,教學內容靈活多樣,同時給學生更加廣泛的創(chuàng)作空間。國畫的筆墨千變萬化,如何通過教學讓學生體會筆墨變化中的文化和韻味,這邊需要教書的示范和傳授。墨色的交融,濕、濃、干、淡、清構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陶冶了情操,培養(yǎng)了情趣,又掌握了基礎的國畫技巧,可謂一舉兩得。作為一個美術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而創(chuàng)造性最直接的來源就是對問題的探索。因此,作為老師我們便要引導學生,對他們提問如:“剛剛的絲瓜好看嗎?”孩子們的回答各異,有的說好看,有的說不好看,有的說填只蟋蟀就好看了等等。像這樣的回答還有很多很多。這時,孩子的興趣和想象力已經被激發(fā)出來了,最重要的是他們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了自己的理解便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興趣與熱愛,這時教師再切入主題傳授知識便簡單自然的多了。
。ㄈ┦痉督虒W,激發(fā)創(chuàng)造
教師的示范在國畫教學中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國畫技法復雜多樣,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學生要想了解這些文化,示范和演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在宣紙上演示以墨撞水、潑墨、甩色、以水撞墨、以色沖墨、點色、吹色等用筆用色技法,可以極大的技法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學習國畫初學期,教師不需對繪畫內容做過多干預,可以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只關注學生對基本技法的掌握即可。當學生對基本技法熟悉后,教師便可教學生畫些簡單的藤蔓植物,如:葡萄、黃瓜、絲瓜等。這些練習簡單易學,可以為學生靈活操作,鍛煉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如絲瓜的聯(lián)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絲瓜的.藤蔓加以想象。絲瓜的藤蔓宛轉彎曲,學生可能會把藤蔓想象成龍、蛇、蟲,這些想法都是可以接受的。畢竟孩子的想象力是不可以受到約束的,況且這些想象也可以使孩子對傳統(tǒng)的國畫技巧產生興趣。因此,教師只要適當的進行引導即可。正所謂“實踐才會出真知”,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踐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以往教學往往忽略了實踐的作用,盲目的指導學生去創(chuàng)作。一味的去指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反倒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學生的畫作多是隨心所欲的涂鴉,缺乏對顏色的掌握,畫面布局的掌控以及對事物的描述,因此顯得呆板而單調。而國畫教學正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實踐的不足。首先國畫講究對畫面構圖的掌握,注重畫面的層次和景物的取舍。經過前期名作欣賞和教師的示范,學生已經潛移默化的具備了構圖能力。其次,國畫講求線條變化和筆墨的濃淡,學生從墨色的變化中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勾勒線條描述事物。并且國畫創(chuàng)作涉及的內容豐富多樣,從花鳥魚蟲到山水人物,給了學生更多的發(fā)揮和創(chuàng)作的空間。學生在學習國畫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掌握了眾多實用的技能和技法,又充分的發(fā)揮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鍛煉了手腦的協(xié)調性,又學習和體會了中華文化的精髓,可謂一舉兩得。
小學教學的教育隨筆3
在長達一個月的“我的夢想課堂”教學大比武中,為了實施課堂均衡,不讓一個孩子在課堂上落下,我專門就孩子參與學習的面進行了長期觀察,并做了詳細記錄分析。
現象:
從學生的參與感官看:
凡是讓學生動手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參與面明顯高于讓學生動耳聽的。
舉例:六年級數學《抽屜原理》,在學生自己擺放“4支筆放到3個文具盒”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時,學生參與面100%,而當全班交流匯報時,學生的參與面就下降到70%左右,30%左右的學生就不能進入認真傾聽的學習狀態(tài)。
凡是讓學生動口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參與面明顯高于讓學生動腦想的'。
舉例:五年級語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凡是讓學生自己反復朗讀的地方學生都能大聲朗讀,參與面100%,而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說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什么意思”等問題時,學生的參與面就明顯下降。
從教師的專業(yè)情感看:
凡是教師投入情感多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參與面明顯高于教師情感投入低的。
舉例:兩個老師,同樣上一年級語文《四個太陽》,一個老師上課激情奔放,始終以自己的情感場吸引同學們,學生的參與面始終在90%以上。而另外一個老師,上課冷漠無熱情,講述得只是干巴的知識點,學生無情趣,學生參與面只在50%左右。
凡是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妙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參與面明顯高于教師不創(chuàng)設情景的。
小學教學的教育隨筆4
數感的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并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解釋。讓小學生愛上數學課堂,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深厚興趣。我們老師就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感。
一、發(fā)掘生活中的數感數學來源于生活,發(fā)掘學生生活中的數感十分重要。例如:在體育課上,參加跑步訓練,感受6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的距離;到超級市場去看看、稱稱、掂掂各種蔬菜、水果、一分錢硬幣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1克的實際重量等等。這些活動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不僅可以獲得數感的啟蒙,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親數學”行為,對數學學習充滿樂趣。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又充滿著好奇。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學生發(fā)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自己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比如: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中,在認識“1”時,先請學生說出現實生活中用“1”表達的事物。學生例舉出:1本書、1只小鳥、1棵樹、1根小棒、1個國家、1粒葡萄、1串葡萄、1捆小棒……隨后引導學生數出幾粒葡萄是一串?幾根小棒是一捆?幫助學生理解“1”可以表示1個個體(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這類個體的1個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體(1個國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體(1粒葡萄)。即而滲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這些都是學生身邊的事,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樣,就成功發(fā)掘出了學生在生活中的數感,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的興趣。
二、培養(yǎng)課堂中的數感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同學之間互相啟發(fā)、互相學習、互相借鑒,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學生在交流對數的感知時,拓展思維,豐富自己對數的認識,體會數學的價值,從而能促進數感的形成。例如:在講“升和毫升”時,練習中要求學生會看刻度說出水的體積。圖示為:一個量筒裝有1000毫升水,另一個量筒裝有200毫升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學生看圖后想出了多種方法,有的說1升200毫升;有的說1200毫升;有的說1又1/5升。學生用多種方法表示同一個數量,通過討論判斷這些方法都是正確的。說明同樣表示一幅圖中水的體積,可以用整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和分數表示。這樣學生就把分數、小數、整數之間建立起了聯(lián)系,知道了能從多個方面理解一個數,豐富了對數的認識,進一步發(fā)展了數感。
三、發(fā)展比較中的數感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不僅是理解數的需要,同時也會加深學生對數的實際意義的理解,使學生在比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當于這樣的幾倍的認識,使數感得到發(fā)展。例如:在進行大數目估算的教學時,我請學生們試著估算一下一頁報紙上有多少個字?一摞紙有多少張?一把瓜子有多少顆?全校有多少名學生?體育館有多少個座位?全校學生人數與體育館座位數有什么關系?學生在估算時很少有人會憑空估計,大多數學生都能自覺地把要估算的數平均分成若干份,數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數相當于一份的多少倍,用這種方法估算這些大數。當學生把一份的數量與大數進行比較時,觀察并感受到大數相當于小數的幾倍,體會了大數的多少,也了解了大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學生在這樣的估算訓練中,估算能力逐漸提高,能夠見到生活中的事物,很快和數建立起聯(lián)系,體會了數的大小、多少的實際意義,學生對數的感知能力也會逐步提高。因此,在學生對數有了初步的體驗時,通過比較才會使學生加深對數的理解,體會到數的大小、多少不同,能夠以小數感知大數,以及辨證地看待一個數,從而使學生的數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總之,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感,方法多樣,只要我們善于發(fā)現。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盡的,一個成功的數學教師,必然是一個善于發(fā)現、敢于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的人。小學生有較強的數感,會對小學生將來繼續(xù)學習數學有重要的意義,會使學生在數學王國中更有發(fā)展前景。
小學教學的教育隨筆5
我最近組織了一次科學學科課堂教學訓練,成績不容樂觀,針對同學在科學學習上存在的各種問題,通過卷后評語的方式,加強對學生進行均衡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全面提高的教育,學生看后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加油!要多花心思在科學上。X同學你是個聰明的人,若多用點時間在科學上,肯定會優(yōu)秀的,相信老師沒錯的`!保
X同學在一次檢測中也達到了優(yōu)秀級,老師就寫“你此次得了優(yōu)秀級,因為你認真看書了,認真鉆研息息相關,對嗎?”;
“因為你認真了,所以進步了”。這是對一位平時較頑皮的同學寫的;
X同學雖然處于及格級,但有進步。于是,老師寫了,“為小組加油!若再用心點,肯定會更好的,不信,試一試!;
X同學卷面不夠整潔,于是老師就寫上“若把字再寫端正些,學習再用心些,肯定會優(yōu)秀的!;
針對X、X同學兩同學沒有達到及格級,于是老師就在旁邊寫了“平時要多復習,多看書,用心看書,做到了考試時就不會緊張,不會有空白處。”
在批閱作業(yè)或閱卷時寫上一兩句有針對性的話語,語句溫馨,提示友情,就好像在面前促膝談心。這樣既鼓勵了學生注意場子,又尊重了學生不丟面子,使教育收到實效,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
小學教學的教育隨筆6
數學作為開發(fā)人腦資源,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導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并且能承上啟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欲望,又能聯(lián)系以前知識,為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兩點總結:
一、用懸念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各種有效情境,為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chuàng)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例如:在講授一節(jié)新知時,我這樣設計新課導入,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后,學生回答:“能!”接著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里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著,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愿望。
二、培養(yǎng)師生情感,使其親師信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信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fā)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fā)現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guī)范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才可以作補充說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當然,新課的講授方式還有很多,但最終目的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創(chuàng)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愿學、善學、樂學。
小學教學的教育隨筆7
同學們在學習《太陽和影子》一課時,每個人都表現得非常出色,與之前制作不倒翁失敗時的難堪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甚至有些讓人難以置信。
在探究影子產生的條件時,也許是有些同學提前看過課本,不少人都知道要有“光和不透明的物體”這兩個條件,也就是說,透明的物體不能產生影子。道理似乎很簡單,然而,究竟什么樣的物體才可以算作是透明的物體呢?在此之前,我曾經用幻燈片,用玻璃,甚至用水作為透明的物體來探究它們能否產生影子,結果發(fā)現盡管這些物體在我們多數人看來是透明的,但是仍然能夠產生影子,也就是說在關于影子的問題上,上述那些物體不能算作是透明的物體。因此,我必須要讓學生弄明白這一點,否則學生便可能形成“透明的物體能夠產生影子”這樣錯誤的認識。為了盡量避免出現這樣的后果,我啟發(fā)同學們聯(lián)系他們的生活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還好,他們很快聽明白了我的意思,馬上有許多同學舉起了手?紤]到于明哲同學從上課一開始就沒有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我便將這個機會給了他,
“空氣!庇诿髡芡瑢W一語中的。
“聽清楚了沒有?于明哲同學由‘透明的物體’想到了‘空氣’,你們覺得空氣是不是透明的?”我的興奮早已溢于言表。
同學們也都一致贊同于明哲同學的回答,沒有想到一個在我看來難度較大的問題就這么輕而易舉地解決了。
“于明哲同學回答得非常正確!”我鄭重地提出表揚。
但是還有幾只小手仍然在高高地舉著,我應該給予他們一個展示的機會。
李朝同學回答說風是透明的物體,我只能解釋說空氣動起來就成了風了。張鴻愷同學則認為大地沒有影子,當我解釋說月食就是地球擋住了反射到月亮上的太陽光,是地球的影子投到了月亮上面造成的之后,他眨了眨眼睛,又回答說細菌沒有影子,同學們馬上又反駁說細菌只是小得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它應該是有影子的。不過從張鴻愷同學的回答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出他那敏捷的思維,看出他積極回答問題這一優(yōu)秀的學習品質,因此我對他的表現也表示出極大的肯定,同時提醒他要盡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另外,積極回答問題而且聲音響亮的還有張惠喬同學和于秋雨同學。
由于這一節(jié)課需要同學們探究的問題較多,因此需要他們在實驗記錄單“我們的發(fā)現”欄目中書寫的內容就很多。每一次書寫,翁麗真同學都能夠做到第一個完成,而且寫完后馬上端端正正地坐好,又開始自覺地背誦剛剛書寫的內容,對此我給予了高度的贊揚。后來,在我的感召下,又有張子涵、唐堉森、伯蕊、王銘心、王子豪、房佳男、高揚、畢文亮、鞠佳桐、隋昊、張舒揚、宋央金、劉新寧等同學表現得像翁麗真同學一樣優(yōu)秀,并使得整個課堂呈現出一派積極向上、你追我趕的熱烈氣氛。
要求學生將書寫的內容背誦下來,在組織他們同位相互檢查背誦情況時,我發(fā)現盡管宋美佳同學沒有同桌,但是她仍然能夠做到按照我的要求來背誦,然后對照課本檢查自己的背誦情況,表現出高度的自覺。
課堂上,每一位學生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贏得老師的賞識,我也盡自己最大努力去滿足他們的愿望。
后來,我覺得他們身上的優(yōu)秀之處不僅需要我去發(fā)現,去欣賞,更應該引導他們自己去發(fā)現,去欣賞,并進一步去發(fā)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來學會正確地看待自己。
叩問心靈
臨近下課時,我認為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行為做出適當的評價,應該遠遠比我給予他們一個評價效果要好得多。實際上,在此之前我已經組織學生進行過類似的評價,與其說是評價,不如說是引導學生自覺進行反思更恰當一些。
一次,當25名同學將自己制作的量筒帶到課堂時,也讓我想起在制作不倒翁時全班只有11名學生完成了作品,當然,對越來越多的同學參與到作品制作的大軍中來,我向所有同學表示出自己的興奮。隨后,我便讓這36名同學閉上眼睛對自己真誠地說上一聲:“我真棒!”這樣做,目的是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不僅是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任務,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從這項活動中獲得一次美好的情感體驗。
還有一次,當我讓翁麗真同學說一下她對自己的表現是否滿意時,她說“不滿意”,而實際上她的表現已經非常出色了,因此,我給予的評價是“看來,你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
而在今天這節(jié)課上,有很多同學都表現得特別優(yōu)秀,遺憾的是沒有受到我的表揚。因此作為老師,我有責任讓每一位表現優(yōu)秀的同學都能夠體驗到成長的快樂,并努力將這種積極的生命狀態(tài)延續(xù)下去!
“這學期從第一節(jié)課開始,我就注意進行自我反思,并將自己在每一堂課上的閃光點記錄下來,來鞭策自己做得更好;當然,我也記錄那些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比如在學習《認識太陽》一課之前,我沒有組織大家去搜集資料,再比如在組織大家制作一個不倒翁時,我沒有按時上課,上課時又沒有考慮到同學們的興趣與需要……”
接下來,在對課堂上那些表現優(yōu)秀的同學提出表揚之后,我坦言“當然,我們班上還有許多同學也都表現得特別優(yōu)秀,只是老師沒有發(fā)現,但是在老師的目光掃過你的臉龐時,卻能夠感覺到。實際上,對自己最具有評價權的是你自己,真的,一個人可以對別人說謊,但是絕對不能對自己說謊;一個人做的任何事情可以逃過別人的眼睛,但是絕對逃不過自己的視線。下面請你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在這節(jié)課上,自己哪個地方做得很好,請你告訴自己一聲;再想一想,哪個地方自己做得還不夠好,只要自己稍加努力或者是采用其他的方法還可以做得更好,也請你對自己說上一句‘某某處我可以做得更好’。”
“我們不僅在科學課上要經常對自己這樣說,而且在其他課上也要對自己這樣說;一天下來,在晚上臨睡前還要對自己這樣說。也就是說,你要常常留給自己一個思考的空間,慢慢地,你會發(fā)現這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同學們都按照我的要求做了,樣子十分虔誠。
下課的鈴聲終于響起,看著同學們一張張稚嫩可愛的臉龐,我從心里感到充實。
難忘瞬間
我告訴同學們我會在課后將每節(jié)課的反思都及時整理出來,并且這學期有5篇反思已發(fā)表在人教網小學科學欄目上,那些反思里面還提到許多同學的名字,有于明哲、宋美佳、岳鑫……這樣說著,便有許多同學都睜大了眼睛,希望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文章里面。
在同學們離開實驗室的時候,都紛紛向我道別,我也趕忙揮手向他們回應。親愛的讀者,你說,當一位老師處于這樣一種情形之中,又怎能不感到幸福呢?
激動之余,急就一首小詩──《理想的課堂》,來抒發(fā)自己那一時刻內心的感受,內容如下:
每一朵花兒都鮮艷,
每一張笑臉都燦爛。
每一個動作都含情,
每一句話語都用心。
每一束目光都明亮,
每一聲問候都溫暖。
每一節(jié)課堂都充實,
每一位師生都幸福。
小學教學的教育隨筆8
周五做操,孩子們排著隊一路走向操場,操場上白茫茫地一片,潔白的霜覆蓋在枯黃的草上,走在上面有一種濕漉漉的感覺.突然一個念頭閃過腦海,何不向孩子們介紹介紹它呢。于是問:“看,地上白白的一片,你們知道它是什么嗎?”“小冰塊”“不是,是雪”……呵,孩子們全不知道!“是霜!”我大聲說著!八。趺磿械?”“是夜里下得唄,真笨。”“是冬天里冬爺爺給小草蓋的被子!焙⒆觽冋f著,隊伍全亂了,也很吵,于是趕緊整理隊伍,準備上操!澳銈兒苡邢胂罅,倒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們課后再討論,怎樣?現在大家都要做操了,看我們兩邊的.班的同學都排好隊了,我們可不能落后了!
隊伍很快排好,不過小嘴巴還在說著那霜呢。本來想晨會的時候再說說的,有事就擔擱了。下周再說吧。
霜的形成,不僅和上述天氣條件有關,而且和地面物體的屬性有關。霜是在輻射冷卻的物體表面上形成的,所以物體表面越容易輻射散熱并迅速冷卻,在它上面就越容易形成霜。同類物體,在同樣條件下,假如質量相同,其內部含有的熱量也就相同。如果夜間它們同時輻射散熱,那末,在同一時間內表面積較大的物體散熱較多,冷卻得較快,在它上面就更容易有霜形成。這就是說,一種物體,如果與其質量相比,表面積相對大的,那么在它上面就容易形成霜。草葉很輕,表面積卻較大,所以草葉上就容易形成霜。另外,物體表面粗糙的,要比表面光滑的更有利于輻射散熱,所以在表面粗糙的物體上更容易形成霜,如土塊。
霜的消失有兩種方式:一是升華為水汽,一是融化成水。最常見的是日出以后因溫度升高而融化消失。霜所融化的水,對農作物有一定好處。
小學教學的教育隨筆9
這學期我教一年級,接觸這些六歲左右的小朋友,真是一言難盡。
一年級的老師都有個體會,那就是現在的小孩跟以前的小孩根本不一樣,小小年級已經被父母寵得象小霸王似的,開心的時候,他們象天使,不開心的時候,可就象小惡魔啦。
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對啥都充滿好奇,還不分場合愛瞎吵,這讓你常常嗓子嘶啞,筋疲力盡,還不知道該生誰的氣,那個郁悶呀…
剛入學的孩子沒有上課概念,正上著課,會有學生捂著小雞雞跑過來,老師我想上廁所憋不住了;老師我想上廁所但沒紙;老師我把擦鼻涕的紙扔到簍里…
他們喜歡把很小的事告訴我,而且非常認真,我也非得認真對待不可,要不然,怎么對得起他們那雙信任的眼睛。在一天中,我要處理很多小糾紛,包括撿到一支鉛筆;誰誰又跑到辦公樓玩了;哭著鼻子說我受到了誰的欺負,當我很認真地為他討回公道后,他會馬上破涕為笑。
一年級小孩子是最有禮貌的了,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他們都會向你問好或道別。看見老師來了會很遠去迎接,會幾個學生搶著給你拿包。他們會夸老師,你今天真漂亮,課后,他們又會很懂事地來到我跟前,鞠一個躬,道一聲“老師辛苦了!”。這時,所有的辛苦和煩惱好像都消失了似地,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再多些耐心和愛心。
小學教學的教育隨筆10
今晚我校利用晚自習時間,給學生播放了由中央一套播出的開學第一課。開學第一課主要講述了《孝》《愛》《禮》這三個主題。
這樣的主題很抽象,但是我們學生看完之后,都深受啟發(fā),認識到了孝、愛和禮是什么,怎么做的問題。
教育就是要影響人,用優(yōu)秀的文化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達到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
《開學第一課》是怎么做到讓每個人印象深刻,深受啟發(fā)的呢?對我們教育教學有哪些啟示?
通關觀察發(fā)現,節(jié)目用了多種樣式姥姥的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比如運用動畫《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講解《愛》《孝》《禮》的內涵,接著再翻閱《說文解字》進行一番解讀,加深學生對三個主題的理解;然后又請明星現身說法,利用明星對學生的感召力,運用明星的榜樣示范,具體地告訴學生應該怎么踐行《孝》《愛》《禮》,讓學生不僅在理論上明白孝禮愛的含義和作用,更告訴學生在現實中應該怎么做。起到了學以會用的目的。還有一點就是沒講完一個主題,在進行下一講的時候,中間都會傳出一個文藝節(jié)目,達到娛樂身心,放松休息的目的。這叫勞逸結合。這也許就是學生印象深刻的原因吧。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以為《開學第一課》對我們教師的教育教學有三點啟示:第一,在以后的教學中要用多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原理?梢酝ㄟ^講故事的形式,可以通過放動畫的形式,可以通過同學現身說法的形式,可以通過知識場景模擬表演的形式,還可以多種方式綜合運用?傊S富課堂教學手段,避免課堂教學方式單一化。第二,要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大頭爸爸教兒子學習的方法之一就是把剛剛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這樣學生理解了知識是什么的同時,也知道如何運用知識。學生從知識而運用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的同時也提升了能力和智慧。第三,適當引進“客串教師”的形式。王小丫本來是央視主持人,可是在《開學第一課》節(jié)目中客串了一把班主任。我們學校教學中也可以通過邀請學生家長,或者校外教師,或者不帶本班課程的其他本年級的老師客串一把。我相信,會收到很好的效果。至少可以減少學生的審美疲勞。
小學教學的教育隨筆11
作為中國漢字特有的傳統(tǒng)藝術,書法的傳承方式一直備受關注。教育部在xxxx年提出《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又在xxxx年出臺《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但具體操作上,還沒有統(tǒng)一的方案。
日前,田英章所推出的“田楷”,因或將進入教育部的中小學書法教材,引起軒然大波。這背后所涉及的,既有書法美學之爭,也可能有利益之爭。那么,全國中小學現在使用的都是什么樣的書法教材呢?
目前沒有統(tǒng)一教材
實際情況是,全國目前還沒有一套統(tǒng)一的中小學書法教材。不少省份使用的都是自己編寫的教材。
“現在的書法教材很多,據說有30多種。北京二中書法教師魏然介紹說:“學校指定的教材是由首都師范大學編寫、華文出版社出版的那套。在教學中,主要從歐體和顏體入手,柳體用的很少,趙體要到有一定基礎之后再學習。”
教育部出臺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里有“教學用書編寫建議”一項,其中對小學低中高年級、初中、高中的教材編寫,都有著明確的要求。以對初中書法教材的要求為例,提到“以硬筆行楷字書寫練習和毛筆楷書經典碑帖臨摹為主體,適當編入精要的書寫技法指導內容,適當融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的內容”。
但落實到具體操作上,書法教材編寫工作由誰來主持?怎么調研?教材的遴選和出版有什么標準?這些都并不明確。
隨著中小學書法教育的普及,如何選取合適的教材,不僅關系到中小學書法教育的`走向,也跟書法的發(fā)展傳承息息相關。
教材選擇隨意性強
對于書法教材的現狀,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的書法類書籍區(qū),硬筆書法主要以龐中華、司馬炎、田英章等書家編寫的教材居多;軟筆書法方面,田英章編寫的教材數量,則超過了同類教材的半數?梢姡疤锟苯滩牡拇_已占據了書法教材市場的很大份額。
而在被問及為什么選擇“田楷”字帖時,一位購書者的回答頗具代表性:“就是想讓小孩兒練練字?吹酱蠹叶荚谟眠@個帖來臨習,也就隨大流買了。其實自己也不太清楚什么樣的教材才是好!
可見,很多購書者在書法教材的選擇上并沒有多少意識,選擇也比較茫然,還需要專業(yè)的引導。
培養(yǎng)美學認知更重要
書法教育主要針對中小學生,簡單易學似乎應該成為書法教材的基本要求。有人更明確地指出,書法教育只不過是一種書寫規(guī)范的培養(yǎng),其目的不是培養(yǎng)書法家。
如果以此來看待書法教育,則容易在選取教材時變換標準,有所偏差。帶來的后果,可能不僅是文字書寫缺乏規(guī)范,還有對書法的審美缺失。
針對上述問題,有學者明確提出,書法不僅僅是把毛筆字寫得更漂亮,也不僅僅只是技法的學習。它更是個人素質和人格修養(yǎng)的體現;學習書法也是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
中小學生的書法教育,還處于一個慢慢探索的過程。好教材的出現,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正如歷史上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都是經歷了歲月的不斷淘洗、修正和傳揚一樣,合適的書法教材的出現,也需要不斷地摸索、實踐和打磨。
小學教學的教育隨筆12
最近發(fā)現有個學習不太好的學生,上課特別愛舉手,有時老師的問題還沒有說完,他就把手高高舉起?山兴饋砘卮穑执鸩簧蟻。那個時候我覺得特別的尷尬,不知道說什么好,課后我找到他,跟他以朋友的形式聊起來,他告訴我“老師我覺得我會,可是站起來就答不上”。我知道他只是敷衍我,于是跟他訂下“君子協(xié)議”:“以后老師再提問的時候,你想清楚在舉手,如果真會回答,你舉左手;如果不會或者還在想忍不住,你舉右手!
至此我上課就抓住這名學生舉左手的機會,讓他回答問題,并經常表揚他。從那以后,這個學生在學習上變得有點起色。
孩子天天在長大,天天在進步。父母和老師要像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一樣去發(fā)現他,特別要善于發(fā)現后進孩子的閃光點,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
我總覺得我對學生的關心還是不夠的',畢竟一個人要看好200個學生,且要對每一個都照顧得那么細微是不太可能,所以家長的配合也非常重要,這個學生讓我學會了,觀察,學會了如何深入學生的心里。
小學教學的教育隨筆13
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味,致力于學生終生、全面發(fā)展,突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通過幾年的閱讀積累,已儲備了一定的知識,也有著相應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這些學生即將邁入中學的大門,如何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發(fā)展他們的語文能力?我認為應做到一下幾點:
一、因勢利導六年級學生在校園里顯得更為活躍。
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沖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墻上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fā)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
二、融會貫通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幾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
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余,啟發(fā)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
三、開發(fā)課程在實際課堂中。
特別是六年級語文教學中,難以聽到瑯瑯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于以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興趣為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根本,必然會摒棄。所以我們應該利用一切機會激發(fā)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同學們覺得畢業(yè)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里、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我們該認真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一些行為了!缎W語文課程標準》的探討實施絕非上幾節(jié)公開課、寫幾篇文章、出幾份試卷所能涵蓋的,它的積極實施是體現在每個教學進程中的,六年級的師生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應共享一片艷陽天。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里、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六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豐收,他們的情感會得到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小學教學的教育隨筆14
我們大班的孩子們都特別喜歡畫畫,每次當我說:“我們一起畫畫好嗎?“孩子們就會高興的跳起來。因此我每天都會給他們擠出一些時間來交他們畫畫,做手工,剪紙等教育活動。
這節(jié)課我們的教育活動主題是:<<飛舞的蜻蜓>>在教學過程中,我想好了如何啟發(fā)幼兒。教學過程是這樣的:你們都認識哪些昆蟲?而且通過一個謎語引發(fā)他們飛舞的蜻蜓會像什么?:謎語是這樣的——小飛機,紗翅膀,飛來飛去滅蟲忙。低飛雨,高飛晴,氣象預報他內行。謎底(蜻蜓)。那么小朋友們你們告訴老師你們喜歡蜻蜓嗎?大家一口同聲的說道:”非常喜歡!叭缓笪覀兇蠹乙黄鹫J識了蜻蜓,它是由頭、胸、腹、和一對美麗的翅膀組成的。然后又講解了蜻蜓的基本畫法和和翅膀顏色的搭配以及飛舞方向的不同。然后我給大家放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小蜻蜓》,讓幼兒再優(yōu)美的音樂中學畫蜻蜓,感受蜻蜓在不同情景中的飛舞動作。不一會我們大家就畫好了各自不同的蜻蜓。小朋友們把自己畫好的蜻蜓做成蜻蜓頭飾,我們又開了一場小小的”蜻蜓的舞會“。
就在這時,一個念頭在我的.腦海里浮現,為什么我總是想著讓孩子們按照我的想法與要求去做呢?為什么不去充分發(fā)揮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呢?為什么不讓他們自己去想去做呢?于是,我決定接下來,我讓孩子們自由選擇材料、分組,在我的鼓勵、支持下,孩子們都積極的動手畫起來,在近25分鐘的制作過程中,孩子們都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孩子們在完成之后,拿著自己裝扮的作品與小朋友共同欣賞、介紹。與不同情景下的表演。有《有池塘上飛舞的蜻蜓》《花叢中飛舞的蜻蜓》《要下雨了,蜻蜓在飛舞》《蜻蜓舞會比賽》等。
通過這節(jié)課我感覺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五顏六色的。多給孩子留下一些空間給他們創(chuàng)造空間的機會,讓他們也發(fā)揮自己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樣才會給他們鍛煉的機會。才會有自己的發(fā)展空間。不是嗎?
各位家長和老師無論是在家還是在課堂上請大膽的將你信任而支持的目光投給孩子們吧,你將獲得一份驚異的收獲。
小學教學的教育隨筆15
學生學習認知分五個維度,從低到高分別為:單點結構層次、多點結構層次、前結構層次、關聯(lián)結構層次和拓展結構層次。
在謝老師的這節(jié)語音課上,從導入“A is for apple”,到帶讀再到跟讀,很好的讓學生從單點結構層次上升到多點結構層次。呈現部分,讓學生試讀短音oo的單詞,試圖達到前結構層次。在區(qū)分長音/u:/和短音/u/的單詞分類的環(huán)節(jié),進入到關聯(lián)層次結構。但這一階段有個別學生回答錯誤,把單詞卡片貼到了錯誤的區(qū)域,而老師并沒有及時進行再講解,直接帶過,這個別學生代表一部分學生的錯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說明學生并非真正進入到關聯(lián)結構層次。建議:在區(qū)分長音/u:/和短音/u/的時候可以再適度夸張,幅度加大,長音音再長點,且用上body language,讓學生牢記于心。
學生的認知是由淺到深,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又不在同一層次上的,是有梯度的,音→詞→句→篇,最后能夠達到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學生學習認知的五個維度中,最高層次為拓展結構層次。在謝老師的這節(jié)課中,拓展結構層次為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朗讀陌生語篇中含有長音/u:/和短音/u/的單詞。但是所選繪本”No book,just cook”呈現的'只有短音/u/的單詞,并沒有體現能區(qū)別長音、短音的文本。建議:選擇含有長音、短音差別的文本,以達到更好的思維訓練及鞏固。
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寓教于樂是最為理想的上課形式。唱歌游戲作為小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課堂上缺少了一些游戲、競賽方式,具有趣味性的表現方式。建議可以采用多種手段協(xié)助學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guī)則,并盡可能多發(fā)明模仿的機會,提高同學的語音和語調。利用小組性、同桌性的活動來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掌控力。
總而言之,不時反思,集體討論,積極了解訊息是我們現代教師必要功課,我們的不時積累和不斷學習是幫助學生進步的力量之源。
【小學教學的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小學教育教學隨筆05-15
小學教育的教學隨筆07-13
小學的教學教育隨筆05-22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隨筆05-17
小學生教育教學隨筆05-30
小學教育教學隨筆15篇05-15
小學教育教學隨筆(15篇)05-15
小學英語教育教學隨筆10-31
小學閱讀教學教育隨筆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