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我眼中的諸葛亮隨筆
我眼中的諸葛亮隨筆1
白羽扇,素綸巾。一扇輕搖間,風自扇底來,計從胸臆出,指點江山格局。執(zhí)盞笑談間,道出天下大勢,看興亡成敗。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在那個被權(quán)力和利益污濁的亂世中,只有你,眸中仍然是一片清明。
諸葛孔明。
你,是智慧的化身。“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彪[于南陽,不是陶淵明的消極避世,而是壯志于心而未發(fā)。未遇明主,空有抱負難以施展。滿腹才華終其一生,豈不悲哀?終而劉備三顧茅廬,隆中對三分天下,你將一切看得分明。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三顧茅廬的恩情,意在天下的志向,是真誠,是肯定。也許就是因為這份志同道合,你決意出山,伴于明主身側(cè),并騎而行,共謀天下。
你,是成功的象征。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司馬面前擺空城,瑤琴三尺,伏弩齊飛。一次次智謀的較量中,你清明透徹的眼眸中波瀾不驚。就只有手中的那把羽扇,曾搖起過長江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千堆白雪!
你,是忠義的楷模!傲藚s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凜凜《出師表》,那是一個臣子雜淚泣血的`表白。“北定中原,興復漢室”,“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你一生嘔心瀝血,為了蜀漢中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此怎可“情義”二字所能盡表?才得陸游贊曰:“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可惜你“出師未捷身先死”,最終星垂于五丈原下。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一生的赤膽忠心,出謀劃策,只是最后,一切卻都歸于寂然。然你對劉備,對蜀漢的一腔赤誠,一片丹心可昭日月,遺萬世而不朽。
我眼中的諸葛亮隨筆2
作為一名四川導游,對諸葛亮不得不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從初中讀三國演義起,就對諸葛亮滿心崇敬。隨著讀三國的次數(shù)和去武侯祠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越來越發(fā)現(xiàn)諸葛亮的一生實在太精彩。歷史上對諸葛亮的評價實在太多,我也隨便說說我心中的諸葛亮。
諸葛亮實在是一位太了不起的人物,很難隨便找一個形容詞來形容他。他留給后世,特別是四川的實在太多,他當年派500士兵守衛(wèi)和保護都江堰,讓都江堰從一片荒地變成了今天的鬧市;他當年給四川西南部帶去茶葉和農(nóng)耕,讓當?shù)厝嗣裰两胥懹洝T葛亮死后,全四川都在為他披麻戴孝。以至于今天,四川很多農(nóng)村還有頭上包白帕的習慣,這習慣,就是當年為武侯戴孝,一直流傳下來的。
諸葛亮在許多方面都是一個奇才,用當時的話來說,叫做上通天文,下知地理。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杰出軍事家政治家以外,他應該還是一位發(fā)明家。諸葛鼓,孔明燈,木牛流馬……諸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不遜當時任何一位能工巧匠。他還是一位文學家,讀過出師表,除了被他的一片肺腑之請所打動以外,卻也感嘆他的文章是如此的行云流水。他還是一位天文學家,觀星是他的特長,否則如何能預知天氣借到東風?(當然,這里面有三國演義小說的夸張)
諸葛亮的形象是一個典型的儒生形象,羽扇綸巾,而且按照史書的記載,應該長得挺高挺帥。在這里我著重想提一下的,不是他到底有多帥,而是說說他這個儒家形象。自漢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以來,儒家思想傳播是非常迅速的,對后來的讀書人影響甚大,諸葛亮也不例外?墒瞧婀值氖,諸葛亮后來的.治國思想?yún)s更偏于韓非的法家。而且,從劉備的遺書來看,上面提到諸葛亮讓阿斗讀的書,全是《韓非子》、《管子》之類,無一儒家典籍。如今成都武侯祠,供奉諸葛亮及其子諸葛瞻其孫諸葛尚的大殿,名曰靜遠堂,取自孔明給諸葛瞻的誡子書中"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又是典型的道家思想了。故此,可以推斷,諸葛亮的思想,實在不好歸于哪一派,如果實在要分,我寧愿讓他自成一家,為諸葛派也!
諸葛亮是一名軍事和政治天才,可惜的是,按照現(xiàn)在的說法,他在管理學上造詣不高。再舉一下攻心聯(lián)中所提到的例子。
能攻心則反側(cè)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zhàn)。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
上聯(lián)的第一句,指的是孔明平定西南夷的事情。平叛,諸葛亮選擇了攻心,這里面有個大家耳熟能詳?shù)墓适,就是七擒七縱了。當然七擒七縱這件事也有三國演義的藝術(shù)夸張,即使沒有七擒七縱,但攻心,畢竟是達到了其效果的。這件事,能看出諸葛亮很高明的政治手腕。
再看下聯(lián)第一句,不審勢,寬嚴皆誤。寬,應該是指的法正事件。當年劉備攻成都,是法正在成都做內(nèi)應。事情敗露后,劉璋及其屬下殺光了法正全家,等劉備攻入成都以后,法正為了報仇大肆屠戮,無辜者甚眾,有人去諸葛亮那里告狀,他居然不聞不問,任由法正胡作非為,導致了不安定的因素。嚴,應該是指諸葛亮在入川以后,法治太嚴。東漢末期,四川的士族勢力十分龐大,很多士族自己家里就有軍隊,平時囂張跋扈,經(jīng)常犯事,對于這些人,諸葛亮是效法高祖劉邦,拿出法律,進行嚴厲的鎮(zhèn)壓?墒侵T葛亮不知道,此一時也彼一時!高祖那時候的社會環(huán)境和當時四川的社會環(huán)境是完全不一樣的。這造成了四川各地土豪士族發(fā)動的內(nèi)亂,從劉備入蜀到劉禪亡國,一直沒有斷過。這都是諸葛亮沒能好好認清當時的局勢所釀成的后果。
又及,諸葛亮軍中20兩以上財務往來,事必躬親。不懂得放權(quán)是一個管理者非常大的缺陷,像他這樣的管理者,最重要的應該是概念技能,然后是人際技能,對于最基本的技術(shù)技能,不必要對自己要求那么高。他自己累死了不說,在他死后,他的繼任者們也沒能好好學到他的真?zhèn)。再說揮淚斬馬謖。馬謖此人,劉備對其早有定論,此人只能紙上談兵,帶兵打仗肯定不行。可諸葛亮卻委以重任,直接導致街亭失守,全軍部署給打亂,不得不敗軍回朝。一個管理者應該對自己的員工實力有一個恰當?shù)脑u估。明知不可能辦到的事情非派他去辦,這個責任,最大在諸葛亮,而不在馬謖。結(jié)果呢?蜀軍大敗,馬謖斬首,諸葛亮回朝后上書劉禪自貶三級了事。
不過這些錯誤,并不形象諸葛亮的形象,反而讓我覺得他更加真實,更加生動。諸葛亮對四川的功績,澤及今日,對諸葛亮,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崇敬。
我眼中的諸葛亮隨筆3
一個沉悶的午后,我站立在沙漠中,腳邊長著一棵干枯不屈的草。在風沙中,我感受到了一支軍隊的陣仗。聽不清發(fā)生了什么,巨大的腳步聲如波浪擊岸般轟鳴,震得腳邊的草搖搖晃晃的。我只身迎了上去,看了真切:蜀國的士兵正操著木桿子踏步訓練,人人臉上淌著汗珠。大帳旁走過一個身影,我一眼就認出了這就是諸葛亮——我仰慕已久的軍師。
諸葛亮對我微微一笑,說:“你是來投靠蜀漢的英雄嗎?蜀漢歡迎你!請到帳中一坐!”我感受到他手掌的溫度,揣著一顆激動的心入了營帳。他身披的長衣帶著瀟灑的風度,可那高大的身軀卻顯出憔悴,曾經(jīng)羽光油亮的羽扇,顯出頹敗之態(tài)。
我與諸葛亮面對而坐,卻不敢直視他云淡風輕的眼神。我問諸葛亮:“蜀漢這是要出征嗎?”諸葛亮說:“這是一支要北定中原,光復漢室的大軍!”他那枯槁面容煥出光彩,像是干涸的泉眼重新被清澈的水給潤濕了。營帳外的風沙聲漸大,帳頂上不時傳來沙粒的碰撞聲和鼓鼓風聲。
諸葛亮說:“你從哪里來?為何獨自在此處?”我說:“我是一介書生,本想考取功名,不料天下動蕩,好生失落,一直在此地徘徊,未曾料想能在此處遇見先生您!薄斑@么說來,你是否愿意投靠蜀漢?”“不,我不是來投靠蜀漢的。我知道先生您功勛卓著,對蜀漢的建立付出了畢生的精力。但后主劉禪庸碌無能,您為何不自立為王,整頓蜀漢呢?”諸葛亮的面容不再微笑,而是有了幾分慍怒:“先帝對我有知遇之恩,我不能把先帝的江山占為己有。世人都說我是神,周公瑾說‘既生瑜,何生亮’后倒地而亡,這是因為他放不下戎馬功名;曹丕把我當作最大的敵手,我卻不敢擔當,因為魏國國力如此富強,蜀漢卻已無多大的勝率。我北上中原,不過是想在我有生之年,再為蜀漢盡一些綿薄之力。我倒是欽佩那周公瑾,能死在東吳富饒之地。”
我不禁有了淚光,忘了前來的目的'。諸葛亮不是神,他不是神!神怎會倒下?又怎會如此喪氣?他是兩朝老臣,有著一顆永遠忠誠的心!我說:“諸葛先生,就當我沒說過那樣的話吧。您是一個英雄,即使終有一天倒下了,也仍然是蓋世英雄。我明白了,神不如英雄偉大,因為英雄有一顆堅貞的心!
天色變暗。沙洲傳來陣陣寒意。諸葛亮把木柴、干草丟進火爐,傳來奇異的焦味。他說:“你走吧!彼难凵駡远。
我只身走出營帳,在一片黑色的沙丘上邁開步子,耳后傳來一眾將士的鼾聲。走了很長的路途,不敢回頭。我怕看到先生那仍亮著的營帳,聽到那夙夜的憂嘆。
月色下,我又看見了那棵干枯不屈的草。此時的它已被露水沾濕,在這個寧靜寂寥的夜晚。
我眼中的諸葛亮隨筆4
一個人,處處盡顯了他的聰明才智;一個人,為了蜀國運籌帷幄;一個人,為了蜀國赤膽忠誠,奉獻了他的一生。他,他是誰?他就是神話一般的智慧化身——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一大人才,有未卜先知之能。在劉備三顧茅廬后,他感受到了劉備的誠意,在隆中為他對策,說出了將來將發(fā)生的事情。在此我認為他對當時天下形勢的分析,然后運用智慧思考將來的狀況,而且后面的事件都被一一靈驗。這是多么了不起的'高超才能!在敘述完將來的事后,他決定隨劉備出山,并為劉備打下一片江山,奪取荊州益州作為霸業(yè)的根基。
在平定南方叛亂時,諸葛亮運用了才智七擒南方霸主孟獲,然而七次卻都沒有殺死他,而是一次又一次放了他,最終孟獲認輸了,說再也不發(fā)動動亂。在此,諸葛亮用他的智慧與寬容感化了孟獲,讓這位倔脾氣的南方霸主心悅誠服于諸葛亮。然而在一次戰(zhàn)役中立下軍令狀的馬謖失敗了,他雖是諸葛亮的一名愛將,但還是斬了他。我在此并不認為諸葛亮沒有人情味,只是依法行事,諸葛亮雖心里很傷心,但還是沒有徇私地殺了馬謖,所以諸葛亮為了顧全大局是不會感情用事的,這是多么的大公無私!
我認為最能體現(xiàn)諸葛亮口才便是在“舌戰(zhàn)群儒”中。他用他的智慧加口才一一應對那些吳國庸人的質(zhì)問,每一句都是那么鏗鏘有力,那么的直擊要害,猶如舌頭可殺人,來了個大獲全勝。在“火燒赤壁”和“草船借箭”中更體現(xiàn)了他通曉天象!盎馃啾凇币陨贁(shù)兵力大敗曹操,這比官渡之戰(zhàn)要精彩,而且整場戰(zhàn)役中凸顯的都是諸葛亮的貢獻,其他的都只是綠葉襯鮮花罷了!安荽杓敝兄T葛亮受周瑜刁難,三天鑄造一萬支箭,諸葛亮卻巧妙利用大霧騙取了魏國的箭。這不僅是天氣的功勞,還是諸葛亮面對困難不退縮的精神和智慧勇氣的體現(xiàn)。
諸葛亮一生為蜀國,就算被曹操請求,信念也從未改變,輔佐無能的后主劉禪也是盡心盡力。他的所作所為,對得起蜀國,更對得起器重他的劉備。諸葛亮,家喻戶曉的名人。
所以,誰是你三國中最崇拜之人?諸葛亮!
我眼中的諸葛亮隨筆5
我眼中的諸葛亮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我也十分佩服他。諸葛亮,字孔明,南陽人氏,人稱“臥龍”。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后,他輔佐劉備南征北戰(zhàn),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故五丈原,享年54歲。
諸葛亮之所以在我心目中占有這么大的位置,是因為他是位足智多謀的天才軍事家!盎馃┩隆、“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和“空城計”等,充分顯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膽果斷,善于發(fā)現(xiàn)敵將的弱點,攻其不備。他根據(jù)自然現(xiàn)象,巧用大霧天,“草船借箭”是其成功的范例。他利用司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計”,嚇退了追趕蜀兵的魏軍。
諸葛亮不僅是一位天才的軍事家,還是一位偉大的發(fā)明家。他為了使農(nóng)民更方便地灌溉農(nóng)田,發(fā)明了腳踏水車。為了解決軍糧運輸?shù)睦щy,發(fā)明了“木牛流馬”。據(jù)說木牛流馬的肚子裝糧草,把舌頭一扭就會走動或停止。諸葛亮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身在茅廬”以知“三分天下”,使劉備能有安身之處。他的“聯(lián)吳攻魏”的策略,使蜀兵節(jié)節(jié)勝利。他采取“撫民生息”的方針,讓蜀國一步步走向強盛。諸葛亮有是一位杰出的文學家。劉備在“三顧茅廬”時,聽到農(nóng)夫唱的歌詞,就是諸葛亮寫的`?上淖髌妨鱾飨聛淼暮苌佟
諸葛亮,這位有杰出成就的軍事家、發(fā)明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
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
我眼中的諸葛亮隨筆6
有什么能比乘一葉輕舟在浩瀚的大海里飄行更讓人心曠神怡?那滿載思想的便是書。
看完了《三國演義》,我不僅看到了虛偽狡詐的曹操,還看到了仁愛慈善的劉備、精于用人的孫權(quán)。至于諸葛亮,在人們習慣的思維中就是智慧的代稱。我有不同意見。
首先,作為手握蜀國軍政大權(quán)的`諸葛亮,每日陷入具體的事務中,不論事無大小,皆由自己決定,真真正正地做到了不辭勞苦,事必躬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正因為如此,他最后積勞成疾,結(jié)果“出師未捷身先死”。就連魏國軍師司馬懿也說:“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這能說諸葛亮聰明嗎?
其次,諸葛亮雖很會用人,但在關(guān)鍵時刻或重要地方卻用錯了人,乃至導致了嚴重的后果。我認為在赤壁之戰(zhàn)中,諸葛亮若把華容道上的關(guān)、張或關(guān)、趙二人的位置對換一下,這樣不但可以讓關(guān)羽還過無關(guān)斬六將之恩,又可以抓住曹操,這豈不是兩全其美嗎?但他并沒有這樣做,由于錯用關(guān)羽,結(jié)果放虎歸山,讓曹操重整旗鼓,東山再起,卷土重來,對自己構(gòu)成了威脅。后來又錯派關(guān)羽去守荊州,結(jié)果荊州失守,關(guān)羽被殺。尤其錯用馬謖,導致街亭失守,連他自己也成為了司馬懿的“階下囚”。諸葛亮錯用人,卻用“天意”或“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等膚淺的話掩飾過去了。
再者,諸葛亮不會招賢納才。我們現(xiàn)在也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諸葛亮把大小事務交付于己,卻不招賢納才,又如何去實現(xiàn)“匡扶漢室”的目標呢?即使在劉備死后,招了個姜維,卻也未能保住蜀國江山。這一切,又能說諸葛亮聰明嗎?
第四,諸葛亮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蜀國和魏國,力量對比十分懸殊,當時蜀國已經(jīng)走向衰落了,諸葛亮卻還要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雖說這時于吳國重歸于如,諸葛亮口里說聯(lián)合東吳,行動卻一意孤行。這又能說諸葛亮聰明嗎?
最后,劉禪無才無德,昏庸無能,諸葛亮卻不取而代之,實乃缺乏勇氣和果斷。司馬懿尚能“詐病騙曹爽”,況且劉備臨終時曾對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取而代之。”這時群臣都聽到的,還怕什么?但諸葛亮硬“扶”,以至蜀國滅亡。
我想,“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諸葛亮既有可取之處,又有愚人之處,人們卻把他看成了神,這就不妥了。
【我眼中的諸葛亮隨筆】相關(guān)文章: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03-14
我眼中的美隨筆03-17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精選47篇)03-14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15篇05-01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15篇)05-10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通用15篇05-28
我眼中的美隨筆9篇03-17
我眼中的美隨筆(9篇)03-17
我眼中的美隨筆(集錦9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