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透析口語交際特征 把脈英語口語教學
英語口語的應用是英語口語的最終目標,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英語口語的論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摘要: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綜合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卻成為英語教學的一大難題,本文從對口語交際的特征分析著手,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教師和學生在訓練英語口語過程中應掌握的方法和策略。
論文關鍵詞:口語交際,特征,英語,口語教學
學語言的目的就是用它進行交際。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培養(yǎng)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队⒄Z課程標準》也指出:“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積極的、能運用英語的環(huán)境,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改變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過分注重講授語言知識,而忽視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不良傾向,避免教育出那種能讀不能說的“高才生”。“說英語”不僅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技巧。一個人的閱讀和書寫水平并不代表他有較高的口語交際能力,口語和結構形式嚴密的書面語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一、口語的特征
1、口語的語言特征
Richards和Rodgers(2001:161)從交際性語言教學的理論基礎分析了交際性語言的特征,他們認為交際性口語有以下四個特征:
●語言是意思的連貫表達
●語言的主要功能是它的交際性和相互性
●語言的結構反應了他的功能和交際的目的
●語言的主要成分表現在它的語法和結構上,還體現在它特定語篇中的功能和交際意義
根據語言的這些特點,英語教學應體現語言的交際性和相互性的特征,所以,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指導學生掌握語言交際的策略和技巧。
Brown和Yule(1983)在會話分析的基礎上,對真實話語的一些特征進行了討論,他們認為:真實會話中不但包含重音、節(jié)奏,還包括音調、語調等(這些對說話者的意思表達有一定的幫助);說話者在處理自己的思想,或把自己的思想轉變成自然真實情境中的話語里充滿了重復、中斷、假設和錯誤,因為口語一般不像書面語言那樣嚴格遵守語法規(guī)則,其流利程度可能會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話題本身的難度、所要講的內容、社會或情景的特征使講話人感到憂慮、以及聽話人對話語的反應等。結果,正常講話中的語言不可能像書面語那樣完美,聽話人不得不采取猶豫、重復或發(fā)音模糊等策略來處理這類口語。
Widdowson(1978)也認為完整的會話中可能包含單個單詞或詞組,甚至在日常會話特定語境中的不連貫表達也能被理解,例如:
A:That’sthetelephone.
B:I’minthebath.
A:OK.
如果沒有一個特定的語境,這個對話上下因果關系和連貫性很難被理解,特別是在書面語中。如果我們加上一些必要的句子(如下)這個對話就不難理解了。
A:That’sthetelephone(Canyouanswerit,please?).
B:(No,Ican’tansweritnowbecause)I’minthebath.
A:OK.(I’llanswerit.)
(選自Widdowson,H.G.1978)
但在具體情境中,我們無需加上這些表因果、連貫性的句子,對話雙方也能準確地理解其意,加上去反而顯得累贅多余。
Brown和Yule(1983)曾對英語本族語者在會話中所使用的句子進行分析,他們認為以下幾種句式在會話中出現頻率較高:
●不完整句子
●少有從屬詞的句子
●少用被動式的句式
●少用明確表達邏輯關系的關聯(lián)詞(而且,然而等)
●用明確的主題句或結尾句
●用不同的詞表示同一意思(e.g.thisfellow/thischap/hewassupposedtomeet.)
●多用概括性的詞語
●重復使用相同的句法結構的句子
●語句中經常使用停頓、補白等
除了上述這些語言特征外,口語還遵循了一些特定的句式結構和會話原則。如:當我們用英語問候某人時常用“Howareyou?”;打電話時常用“Thisis…speaking”,而不用“Iam…”;為了保持某種默契,談話的參與者在交談過程中還要遵守“合作原則”(Grice,1975:307-8)、“禮貌原則”(Leech,1983:132)和語言運用的“得體性”原則(馬丁·韋德爾,劉潤清,1995:411),以保證讓談話順利發(fā)展,使談話成為有意義的交際,達到預期目標。
2、口語的非語言特征
當人們在用語言進行交際時,他們會用一些非語言的方法(如變化語速、語調,改變聲音高低,停頓等)來幫助表情達意;在面對面的交流中,他們還可以借助面部表情,或體態(tài)語等非語言的措施來輔助自己充分表達思想,使交際得以順利進行。
3、口語的流暢性與準確性
如果一個說話者在特定情境中能以自然的語速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我們就說他說話流暢。一個流暢的說話者必能巧妙地處理好句子中的語音、句法和語義成分,如果他在說話時很難找到恰當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思想,或表達意思不連貫,就不能算是一個流暢的說話者。
“準確性”是指說話者用正確的語音、語法、詞匯準確地表達所要表達的思想。真實交際的主要目的是傳達意思,表達情感,而不是拘泥于語法、句式的準確性,所以,在自然真實的傳話過程中,說話者會用一些停頓、補白和重復,往往所用的詞多,表達的意思少,口語輸出中包含了大量冗余信息,因此,我們不能期望外語學習者在交際過程中語言的準確性和流暢性程度一樣高。
DonnByrne(1992:4-5)也認為英語學習者必須盡可能多地掌握語音、語法、詞匯等知識,但學習這些語言知識并不是最終結果,它只是我們達到最終目的一種方法,學習者需要機會來實踐他所學的語言,也就是要在課堂內外盡可能多地使用英語。同時,他又提醒我們:課堂上的交際不同于真實生活的交際,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交際都是預設的,交際的結果也是事先安排好的;課堂上的交際總是顯得不足,學生總是在不停地學習語言,并不斷實踐它,我們不應挑剔,我們必須對他們的表現加以肯定。
二、口頭交際的特征
1、Byrne(1992:8)用下圖顯示了英語聽、說、讀、寫四種技能之間的關系:
(選自Byrne,1992:8)
(選自Byrne,1992:8)
讀和寫與書面表達有關,它涉及到輸入(讀)、輸出(寫)兩個方面;說和聽構成了口頭交際,這是聽、說雙方相互作用的過程,它涉及到輸入(聽)、輸出(說)兩個方面。
2、在口頭交際過程中,語言運用雙方都積極參與合作,磋商雙方所表達意思。這意味著他們不得不把要表達的思想用適當的語言表達出來,而聽者則不斷地把對方所表達的內容進行解碼(王之江,2001)。
3、在通常交際過程中,說話者所表達的信息總是比聽話者對于句子理解所需要的信息多得多,所以,聽話者無須加工處理每一個聽到的詞,并不一定要把每一句話都聽懂,才能理解講話人的意思。聽者只對對方表達的意思感興趣,并不注意用以表達意思的那些詞(王之江,2001)。
4、任何口頭交際都離不開交際策略。為了將話語有機組織成銜接緊密、連貫自如的口頭交際語篇,交際雙方會根據交際對象和交際場所而選用得體的表達方式的策略;為達到說話流利和思考而使用的拖延策略;由于語言知識儲備不足,不知道如何表達時,為避免交際失敗而采取的彌補策略;以及恰當處理說話次數和自我修正的策略等。
5、在交際過程中,受話和發(fā)話來回輪替,受話者的反應要取決于發(fā)話者的言語行為,從而表現出互動性。在交際過程中會發(fā)生話題的改變、插話、澄清觀點、核對事實、返回先前的話題等。
6、口頭交際中總會充滿停頓、重復,不完整句子或不符合語法的句子,這也是一種交際技巧。
這些都是口頭交際的特征。一個人要想獲得最基本的交際能力,就要掌握這些約定俗成的交際規(guī)則,這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是許多學生比較欠缺的,也是口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和訓練環(huán)節(jié)。
三、從口語交際的特征看英語口語教學
口語及口頭交際的特征對英語口語教和學都有一定的啟示:
1、學習者要有足夠的信心相信自己能說好英語,沒必要為自己的詞匯量不足而擔心,因為,英語本族語者在相互交際中也多用簡單詞匯,或一些概括性詞語來表達思想,所以,即使詞匯量有限,一個人也能用他所擁有的詞匯很好地與別人溝通,達到交際的目的。
2、實際交往中人們表達思想時多用短句、詞組和不完整句子,很少用長句、被動句,因此,如果說話者對自己所說的長句沒有把握時,可以用短句或詞組來表達自己想說的話,不用擔心自己在會話中所犯的錯誤,即使在交際過程中出現錯誤,也是無可厚非的,畢竟交際的目的是表達所要表達的意思,而不是展示所學的語法知識。
3、任何人在進行交際時總要遵循它的規(guī)則和會話原則,所以,學習者掌握一些規(guī)則和原則將有助于交際的正常進行,使自己從交際中能得到更多的信息,運用英語的機會也會更多。
4、如果學習者在表達時不能回憶起他表達所需要的詞或短語時,可用停頓、補白等來方式使自己擺脫尷尬的困境,這是會話者必須掌握的一種交際技巧。
5、克拉申(1981:83-99)認為外語學習者要想達到流暢表達的程度,多記憶一些固定詞組和句型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重視語言知識輸入的積累,這樣,他們在語言輸出時才能做到有話可說,表達流暢。
6、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所學語言的機會,鼓勵學生在自然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里學英語,并鼓勵學生把自己學習母語的經驗運用其中,學習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技巧。
7、交際的核心是表達思想內容,學生在交際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犯一些語言上的錯誤,只要這些錯誤不給意思理解造成困難,教師可以暫時不去糾正,對學生所犯的錯誤持寬容的態(tài)度,降低學生在使用英語過程中的焦慮感,使他們在回答問題時更放松、更自信。
8、堅持準確性和流暢性并重的原則,并強調得體性。以往的語言教學似乎走了兩個極端:要么過于注重語法規(guī)則而忽視了語言在具體語境中的運用,其結果是準確性有余而流暢性不足;要么過于注重語言在語境中的運用,其結果是流暢性有余而準確性不足。為避免上述兩者之不足而揚其所長,英語口語教學要盡量做到在正確性的基礎上強調流暢性,在流利表達的同時強調準確性與得體性。
9、交際活動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進行,而且,交際往來講究在什么情境下講什么話,做什么事,講究說話做事的“得體”性,這種“得體”的能力和素質只能在具體情境的交往實踐中才能習得;再者,口語交際是現實生活的需要,是人們運用口頭語言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活動,課堂進行的各項口語活動應該是現實生活的呈現或再現,具有真實性,因此,英語口語課必須在一定的活動情境中進行,以提高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
10、在日常交際過程中借助體態(tài)語來幫助表達思想和情感是很正常的,特別是當學習者在某種情況下找不到適當的詞語時,這是一個很好補救辦法。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借助面部表情或體態(tài)語輔助交際,可彌補目標語知識的不足,這也是教師應鼓勵學生努力掌握的交際策略之一。
由于口語和口頭交際的一些特征,我們知道口語和書面語是有區(qū)別的,人們并非一定要嚴格遵守語言語法規(guī)則,交際才能順利進行,因此,我們在教、學英語口語時應采取和教、學書面語不同的方法:對學生在交際過程中所犯的錯誤持寬容、容忍態(tài)度;要求學生掌握一些交際原則和交際策略;把學習者的語言知識積累同語言使用情景的非語言性知識結合起來;讓學習者運用目的語在相關語境中做事情,而所要求做的事情必須是學習者感興趣的,與他們的實際生活相關的;如果學習者有機會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控制不太嚴的活動是十分重要的;教師還應保持課堂氣氛較為輕松,讓學生有一個情感過濾程度低的學習環(huán)境,讓即使是性格內向、平時自卑感強的學生也敢嘗試著用所學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思想,或獲取其它信息,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
【透析口語交際特征 把脈英語口語教學】相關文章:
《口語交際》 教學教案10-08
口語交際的教學方案10-08
《口語交際》教學教案12-30
關于口語交際的教學方案10-08
口語交際教學教案范例10-07
高職英語口語教學探討09-30
口語交際教學教案設計10-08
《口語交際 習作三》教學教案10-09
口語交際習作二教學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