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藝術設計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
引導語:開題報告是學位論文的一個總體規(guī)劃和設計,是研究生學位論文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藝術設計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歡迎閱讀參考。
一、 課題名稱:
基于傳統(tǒng)文化的遺址標識設計研究以西安西大街遺址標識設計為例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包括在我國應用的前景)、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水平。
課題研究的目的:
首先確立城市建立遺址標識系統(tǒng)的必要性,其次總結出適用于西安城市遺址標識系統(tǒng)的方法,最后總結出一套城市遺址標識系統(tǒng)的設計方法,為其他城市遺址標識系統(tǒng)設計提供借鑒。我國城市遺址標識系統(tǒng)建設在現(xiàn)代視覺傳導體系建設中尚處在初級階段,絕大多數(shù)城市中還十分欠缺和粗陋。就西安而言,從新世紀來臨之前至今,雖然在文化遺址方面進行了一定的經(jīng)濟投入和管理上的努力,但是由于遺址和現(xiàn)代城市大面積的疊壓,尤其是西安這樣地面遺存少、地下遺存點零散的特征,大量歷史遺跡中的遺址標識設計,無論在功能效應還是文化品位上都與一個國際旅游城市、現(xiàn)代化文化大都市的地位不相般配。
課題研究的意義:
本課題研究詣在西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中尋求一套遺址標識建設體系,既能體現(xiàn)古都特色又不失當代城市高度文明發(fā)展的時代特色。首先:為歷史文化名城中的城市歷史遺跡的保護、利用、展示和宣傳等活動提供借鑒與參考,從而能更好地向人們展示城市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增加城市文化氛圍,加強全社會對歷史資源保護的意識,促進城市經(jīng)濟及各項事業(yè)的全面發(fā)展。其次:使內埠人和外來旅游人能全面了解西安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文化屬性和歷史價值,同時使那些遭到破壞甚至消亡歷史文化遺產(chǎn)不至于被世人遺忘,從而喚起人們對失落的西安城市歷史文化的記憶,從而促進城市文化品味的提高。再次:通過對西安遺址標識的個案研究建立起城市遺址標識系統(tǒng)研究的框架,對其他城市提供借鑒及建設性意見。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水平:
從國際設計界來看,中國對于導向設計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國際上很多國家對城市的色彩標識、城市視覺傳導問題有著較早的意識,相關的研究和管理工作發(fā)展成熟。很多發(fā)達國家在20世紀八十年代,就對導向設計給予了很高的重視。美國在二戰(zhàn)后,通過政府行為委托美國平面設計學院(AIGA)以及最杰出的平面設計家,完成了一套龐大的、具有深遠意義的交通導向設計系統(tǒng)。
早在1918年日本就出臺了《城市規(guī)劃》對城市的硬件環(huán)境進行管理,1968年出臺的《新城市規(guī)劃法》的主要宗旨則是創(chuàng)建一個可居住、可工作的城市,這是日本第一個對城市形象景觀進行管理的法令,涉及居住環(huán)境的保護和優(yōu)良景觀的維護等方面。與此同時,日本各個地區(qū)針對各自城市特殊狀況的相關地方法令也相繼出臺。城市標識形象的研究課題也相繼在70年代展開,成果很快在城市景觀的建設和保護中得到運用,建立了一系列地區(qū)性的形象標識控制法規(guī)。在這以后,城市標識形象系統(tǒng)設計的國際化趨勢日益顯著,其所產(chǎn)生的社會價值被國際社會認同,并納入城市建設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設計界的一個學術熱點。20世紀八十年代末的日本,出現(xiàn)了大量的研究導向符號的專業(yè)書籍,導向符號被稱為Pictogram,指的是具有特定指向功能的圖形符號,這個新的詞匯從Picto-和-gram兩個詞根來理解,(Picto-來自于Pictorial圖示的, -gram來自于Diagram圖標)。此外,著名的《日本展示?商業(yè)環(huán)境設計年鑒》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正式加入了導向系統(tǒng)(Signs System)部分,而在當時企業(yè)形象設計系統(tǒng)(the Corpration Indentity System,CIS)被日本發(fā)揮到淋漓盡致的時候,導向設計也是企業(yè)形象推廣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日本是亞洲地區(qū)城市標識形象研究領域的最領先國家。
德國、法國、美國在二戰(zhàn)后50年代就開始了對企業(yè)形象的系統(tǒng)設計,到了60、70年代城市的系統(tǒng)化視覺形象設計已趨于成熟。美國在二戰(zhàn)后,通過政府行為委托美國平面設計學院以及最杰出的平面設計家完成了一套龐大的、具有深遠影響的視覺導向設計系統(tǒng)。法國從1970年開始,由城市規(guī)劃師、建筑師、色彩設計師、視覺傳達設計師共同組成的多學科設計小組對法國新建城市進行整體形象設計,通過不同專業(yè)學者們的共同努力,使這個全新領域的研究有了開創(chuàng)性的成果,也使人們對生存環(huán)境的的人文性需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F(xiàn)在法國和歐洲許多國家關于城市標識形象研究已經(jīng)相當成熟,有許多相關的科研機構不斷地在該領域做出顯著的成就。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方案和準備采用的措施。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首先從普遍意義上對遺址標識進行廣義上的定位,對其功能與分類、發(fā)展作用進行概述;其次論述遺址標識及其系統(tǒng)設計原則和要素、設計形態(tài)和色彩等;再次對西安西大街個案進行具體研究,通過搜集資料與調研總結西安文化特征與文化環(huán)境,另外結合西安氣候等各種因素提出遺址標識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評析西安遺址標識系統(tǒng)的得失;最后分析比較同類城市的遺址標識系統(tǒng)對西安遺址標識設計提出設計原則與要素,提出西安遺址標識系統(tǒng)的前景。
方案和準備采用的措施:
通過對西安西大街遺址標識系統(tǒng)的現(xiàn)狀調研、分析之后,結合十三朝古都的文化精髓,從視覺美學層面和文化層面對西安西大街遺址標識系統(tǒng)進行總體定位。從遺址的性質、規(guī)模、歷史文化特性以及城市規(guī)劃、城市設計的原則等影響城市文化總體策略制定的因素出發(fā),分析評價西安遺址標識的總體狀況和未來規(guī)劃設計的總體策略。具體措施如下:
參考文獻:總結歷代文獻資料信息,探索古西安城文化底蘊,總結西安文物古跡、歷史文化保護區(qū)、傳統(tǒng)街巷與軸線等,為探索標識系統(tǒng)的設計,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
進行實地調查:以變化的眼光看待西安歷史與現(xiàn)代文化遺址的變遷,利于在遺址標識設計的研究過程中既能尊重歷史,讓逐步消亡的歷史再現(xiàn)又不違背現(xiàn)代文明和人們的價值觀。
對比研究:通過對國內外與遺址標識相關的理論及實踐的比較、分析,研究出西安遺址標識系統(tǒng)的框架理論。
通過理論分析結合實地考察的綜合研究方法,防止主觀臆斷,對西安遺址標識現(xiàn)狀與發(fā)展前景進行有效研究得出切實的結論。
四、研究階段的進度(起訖日期)和要求,以及預期結果。
進度:
第一階段:論文研究開題階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龠M行基礎的資料與文獻的搜集,并制定研究方向;
、诔醪酱_定論文研究方向和框架;
、壅撐倪x題答辯
第二階段:調研及收集資料階段(20XX年5月~20XX年8月)
①制定調研計劃及提綱;
(整理相關基礎資料,并進行現(xiàn)狀調研確定研究范圍,制定相關的計劃及提綱)
②現(xiàn)場調研及踏勘;
(對西安西大街遺址及其歷史街區(qū)進行現(xiàn)狀分析和實地考察,了解民風民俗和地域文化)
、圪Y料收集整理;
(到西安市文化部門收集文獻資料,對實地調研資料進行分析和整理)
、芡晟蒲a充論文研究框架;
(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總結,豐富和完善原有的研究體系)
第三階段:論文研究深入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①論文研究深入及成果框架初步建構;
、谧粉櫿{研及反饋;
(對西安市西大街現(xiàn)有的遺址標識進行民意測驗,發(fā)放調查問卷,收集反饋意見)
第四階段:論文研究成果完成及答辯階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僬撐某筛,修改論文;
②論文答辯。
預期的結果:
1.完成碩士畢業(yè)論文。
2.為今后遺址標識設計研究及其相關材料使用和尺度及本原文化的傳承等方面提供一個參考。
五、所需經(jīng)費預算
分析階段 資料書籍費 1000
調研階段 調研差旅費 1500
寫作論文 打印費裝訂費 500
共計 3000
六、參考文獻
書籍:
[1] 翁劍青:城市公共藝術一種與公眾社會互動的藝術及其文化的闡釋[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2] 章莉莉:城市導向設計.上海大學出版社.2005.
[3] 翁劍青:公共藝術的觀念與趨向:當代公共藝術文化及價值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4] 蘆原義信著,尹培桐譯:《外部空間設計》.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5
[5] 徐千里:創(chuàng)造與評價的人文尺度.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6] 凱文.林奇著林慶怡等譯《城市形態(tài)》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7] [美]韋恩?亨特著《環(huán)境景觀標識設計》大連理工出版社
[8] 大智浩編著《設計的色彩計劃》出版社:大陸書店
[9] 呂文強:城市形象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5
[10] 周銳:城市標識設計.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4
[11] 蓋爾?戴博勒?芬克著,張鳳等譯:城市標志設計大連理工出版社
[12] 林家陽 呂鳳顯:導向設計 黑龍江出版社 2000
[13] 趙云川等編著:公共環(huán)境標志設計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4
[14] 國家公共標志設計原則與圖形全集 藝術與設計雜志社 2003
[15] (美)葛瑞?托瑪斯著:標志與設計.陳海燕譯.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
[16] 魏婷:城市微觀環(huán)境設計.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
[17] 朱序璋:人機工程學.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出版社 1999
[18] 張松:歷史城市保護學導論.上?茖W技術出版社 2001
[19] 褚智勇:建筑設計的材料語言 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6
[20] 理查德?韋思頓著,范肅寧、陳佳良譯:材料、形式和建筑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5
[21] 李新民: 古都西安漫記 新華出版社 1985
[22] 西安市地方志編撰委員會:西安市志,西安出版社,2002
[23] 朱士光,吳宏歧:古都西安,西安出版社,2003
[24] Teo.P and B.Yeoh.Remarking Local Heritage for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7
[25] Christopher M law. Urban Tourism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Regeneration,Urban Studies,Vol.29, N0.3一4,1992
[26] Leisure,JansenVetheke.ReereationandTourisminIlmerCities:ExPlorativeCaseStudies[J].NetherlandsGeograPhiealStudies.1988
期刊論文:
[1] 鄭宏:見證城市歷史,彰顯城市性格世界城市雕塑的歷史沿革及發(fā)展趨勢.環(huán)境導報.2003(12)
[2] 藺寶鋼:雕塑藝術中的符號特征分析與研究[J].《雕塑》.2005.06
[3] 藺寶鋼:《論城市雕塑藝術與工程相結合的重要性[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版.2003.03
[4] 藺寶鋼:論城市雕塑的唯一性、地域性、時代性. [J].《雕塑》.2003.03
[5] 萬敏 鄭加華:《城市CI:城市形象營造的新方法》 城市規(guī)劃雜志2001年第10期
[6] 陳為邦:《積極開展城市設計精心塑造城市形象》 城市規(guī)劃 雜志1998年8月第1期
[7] 張錦秋:文化歷史名城西安建筑風貌,《建筑學報》,1994.01
[8] 和紅星:古城西安整體環(huán)境的協(xié)調與分析,《建筑學報》,2002,05
學位論文:
[1] 賈海洪:現(xiàn)代地域性建筑的材料設計表現(xiàn) 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5
[2] 王維偉:建筑材料的視覺傳達研究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004
[3] 郭希鐵:城市空間環(huán)境中的微觀元素景觀標識 東華大學碩士論文 2004
[4] 王美子:隋唐長安城格局、遺存及標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2007
[5] 曾藍:西安城市歷史文化標識系統(tǒng)初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論文碩士論文 2005
[6] 劉亞東:材料的西安地域文化性初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7
【藝術設計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藝術設計論文開題報告03-29
體育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11-09
有關研究生論文的開題報告01-17
碩士藝術設計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03-11
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書04-07
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03-26
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15篇)02-18
研究生論文的開題報告(精選9篇)04-07
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書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