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四年級科學《溶解的快與慢》教案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
同學們都吃過水果糖,今天我們來做個吃水果糖比賽游戲。把同樣大小的兩顆水果糖分發(fā)給甲、乙兩位學生。設定條件是:
甲同學放在口里含著不許動,讓糖果自然溶解后咽下糖水。乙同學把糖果放在口里,允許舌頭動,牙齒咬待糖果溶解后再下咽。
結果是:甲同學吃糖果度較慢,乙同學吃糖果速度較快。
師問:是什么原因,一個吃糖果慢,一個吃糖果快,大家知道其中的道理嗎?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學習新的一課。板書課題——《溶解的快與慢》。
二、探究新知:
1、實驗一:是否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系。
取兩片同樣的維生素B2片〈黃色,最好是帶有顏色易溶于水的藥片,便于觀察〉放入盛同樣多水的玻璃杯中〈透明杯最好〉
設定條件是:同時放入藥片,水溫一樣,水量一樣;不同的是,其中一杯攪拌,另一杯不攪拌。(強調(diào)設定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實驗的對比公平與公正,保證實驗結論的準確性。)
實驗結果是:經(jīng)攪拌的那杯藥片溶解的快,未攪拌的那杯溶解的慢。
2、實驗二:水的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系。
將溫度不同的同樣多的水分別倒入兩個玻璃杯中,再放入同樣規(guī)格的維生素B2片各一片。
注意設定條件是:藥片一樣,水量一樣,都不攪拌或都同時攪拌〈主要是為了節(jié)省時間〉;不同的是: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熱水,水溫不一樣。
實驗結果是:冷水中的藥片溶解的慢一些,熱水中的藥片溶解的快一些。
3、實驗三:是否粉碎溶解物與溶解快慢的關系。
取兩片同樣規(guī)格的維生素B2片,其中一片粉碎,一片不粉碎。再同時放入盛同樣多水的杯中。
注意實驗設定條件是:①藥片同樣;②水同樣多;③水溫一樣;④都不攪拌或同時攪拌。不同條件只是一片粉碎,一片不粉碎。
實驗結果是:粉碎了的藥片溶解的快些,未粉碎的藥片溶解的慢些。
三、師生共同總結
老師引導: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哪些問題?你們學到了什么新知識?
學生1:我知道了溶解時攪拌就溶解的快一些;不攪拌就溶解的慢一些。
學生2:熱水中溶解的快一些,冷水中溶解的慢一些。
學生3:我知道把溶解物粉碎的顆粒越小溶解的越快,顆粒越大溶解的越慢。
教師啟發(fā):誰能全面總結一下,溶解的快慢都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4:我來總結:溶解的快慢與是否攪拌,溶解物顆粒大小,水的溫度有關系。
學生5:我今后在溶解時,要想溶解的快一些,具體做法是把溶解物粉碎后放入熱水中再快速攪拌,就可加快溶解;要想溶解的慢就不粉碎放入冷水中不攪拌就可減慢溶解的速度。
老師激勵學生:同學們這節(jié)課學習興趣真高,不但能積極參與實驗,而且能積極思考問題,認真總結所學知識,還能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科學學習就需要這種學習精神,希望大家今后繼續(xù)努力,一定能成為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目的是及時肯定評價,給學生以表揚和激勵,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鞏固教學效果,首尾呼應
老師:現(xiàn)在你對吃水果糖快慢的原因弄明白了嗎?誰能說說。
學生6:我知道了。牙齒咬就是粉碎糖塊,舌頭動相當與攪拌功能,口腔里的唾液相當于熱水。所以溶解快的幾個因素:粉碎顆粒變小、攪拌、熱水,都具備了,這樣一來吃糖果就快;反之,含在口里不許動就缺少了粉碎、攪拌的作用,則溶解的慢即吃水果糖就慢。
老師:你回答的很棒。不但對書本知識學的好,還與實際生活小事聯(lián)系,理由談的很充分。
五、課后反思
1、把原教材中的食鹽溶解替換成維生素B2片來溶解,因為是黃色藥片,觀察效果更明顯,增強了直觀感。
2、把課文中最后的加快水果糖溶解的內(nèi)容調(diào)整到開始進行吃糖果比賽游戲,使授課導入順暢,又節(jié)省教學時間。從學生最熟悉又喜歡的情景入手,既可活躍課堂氣氛又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設疑吃水果糖快與慢的因素有哪些,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興趣,為學生實驗的目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正確回答理由提前埋下了伏筆。
3、反復強調(diào)實驗的設定條件,就是要保證實驗兩種對比的公平與公正,確保實驗結論的準確性?茖W實驗結論不能出現(xiàn)誤導和偏差,一定要事實求是,這是從小培養(yǎng)學生科學研究一絲不茍的嚴謹精神,這一點很重要。
【小學四年級科學《溶解的快與慢》教案】相關文章:
快與慢作文02-03
快和慢作文02-06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溶解》11-30
溶解教案推薦03-02
中班教案《有趣的溶解》11-01
溶解度的教案10-12
《聲聲慢》教案03-24
聲聲慢教案02-10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12-31
《聲聲慢》教案(集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