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第四冊全冊第八單元教案設計
29 古詩兩首
教材分析
30 西門豹
教材分析
第二課時
附:教學片段
32* 夸父追日
教材分析
教學片斷:
師:小朋友,咱們不僅在課堂里學到過神話故事,還在課外書上接觸到過許多神話故事,
你能說出幾個嗎?
生:我知道《盤古開天地》的故事。
生:我知道《女媧補天》的故事。
生:我知道《后羿射日》的故事。
師:小朋友知道的故事可真多,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神奇的故事,題目叫做《夸父追日》。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夸父是——
生:一個人物的名字。
師:追就是——
生:趕的意思。
生:“追”的意思就是追趕。
師:日就是——
生:(齊說)太陽。
師:那整個題目連起來就是——
生:夸父追趕太陽的故事。
師:讓我們再讀一讀課題。生齊讀。
師:讀懂了課文的題目,你的小腦袋中有什么疑問,或是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夸父是誰?
師:遠古時代,在我國北部的一座大山上,住著一個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領叫夸父,它身高無比,力大無窮,意思堅強,氣概非凡。
生: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而且它很熱,我們人類根本不能靠近,夸父為什么明知山中虎,偏向虎山行?
生:夸父有沒有追到太陽呢?
生:夸父是怎么追趕太陽的?
師:小朋友真能干,緊緊抓住追日這個主要內容,提出了三個有價值的問題,徐老師反這三個問題做個歸納:1、夸父為什么要追日?2、夸父是怎樣追日的?3、夸父追日的結果如何?接下來就讓我們圍繞這三個問題來學學課文。
語文園地八
教材分析
本次口語交際訓練圍繞本組的專題,以神話、傳說故事會為主內容,這類訓練,學生在學習三上《盤古開天地》時已有所涉及,有了一定的鋪墊,再加上本組課文的學習,學生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資料,應該有話可說。
本次習作是寫想象內容,圍繞“假如我會變”,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可以變成任何人、任何物,展示孩子們的童心、童趣和夢想。
“我的發(fā)現(xiàn)”提供了八組16個詞語,兩兩一組,意圖是讓學生從發(fā)現(xiàn)特點的角度區(qū)別形近字,增強獨立識字的能力!叭辗e月累”安排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四組12個成語和帶有人物的6條歇后語,目的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成語故事“畫龍點睛”出自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學為主,教師做適當引導。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關注、收集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并能大膽講述收集來的故事,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并養(yǎng)成認真傾聽的習慣。
2.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口語交際、小組合作的形式激發(fā)學生說的愿望,寫的興趣,培養(yǎng)想象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
3.能夠語言較通順、內容較具體地進行習作。
4.初步學會分辨形近字;積累成語、歇后語,培養(yǎng)積累語言的興趣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1.能較通順、流利地講述民間故事和神話故事。
2.發(fā)揮合理想像,有創(chuàng)造性地編故事。
3.引導學生辨析形近字,了解歇后語、成語中包含的故事。
課前準備
1. 課外收集一些神話、傳說故事。
2.實物投影儀。
教學時間 四課時
教學預設教學調整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導入:
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不少的神話故事,你還聽說過哪些神話故事呢?
今天,咱們也要來講講神話故事。
二、方法引導
1、怎樣才能把故事講好呢?
請快速默讀136頁的口語交際的內容,看看課本告訴我們哪些好方法。
生匯報。
2、齊讀要求,出示:
A 要記住故事內容 B 要按一定順序講演 C 把故事講生動。
3、師示范講故事《后羿射日》,可以邊講邊出示圖片。
你是怎么記住這個故事的?
出示:我會聽,我能記住這個故事。
題目____________ 主要人物:
故事的大概:先_______然后_________,最后_________ ______。
4、小結:講故事要按一定順序來講(故事的發(fā)展或時間的順序),讓別人印象
深刻。
三、小組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故事。
1、老師送給同學們三把金鑰匙——表情豐富,語調起伏,動作逼真。
請同學們試著用這三把金鑰匙去打開故事的大門。
2、講的時候有要求:
。ㄐ〗M分工:記錄員,講述員,評價員)每組一張表,詳細記錄。
第 小組
組長: 記錄員: 評價員:
姓 名 故事內容評價(表情、語氣等)
3、學生交流。
4、全班交流
請各組評價員評出小組的“故事大王”。
請評價員講出為什么評這些同學為故事大王?
四、各組的故事大王閃亮登場,講述動人故事。
五、課外作業(yè):我要把這次故事會上講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第二課時(習作訓練)
一、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
1、同學們,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指名回答。
2、師:我的心愿可多了。我想穿越時空去會一會古人,揭開古老的歷史的謎底;我想登上時光穿梭機,到未來去看一看;我真想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鉆到他的腦子里瞧一瞧,我更想拯救在死亡線上掙扎絕癥病人……
3、同桌說說自己的心愿。
4、這么多心愿能實現(xiàn)嗎?(不能)誰說不行,看看,誰來了。大屏幕出示《西游記》動畫剪輯片斷:同學們,還記得《西游記》中孫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故事嗎?現(xiàn)在就讓我們重溫這個精彩的場面吧!
二、學生自由想象,教師引導學生口頭作文。
1、想想: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和孫悟空一比高下呢!咱們也來變一變。想一想,你也在變,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鳥,一條魚,一只老鷹,一粒藥丸,福爾摩斯……為了實現(xiàn)我們心中的美好愿望,你變成了什么?
2、指名說說:我的愿望是什么?我變成了什么?
教師隨機點撥:變的人可以是現(xiàn)實中的風云人物(國家領導、運動員、歌星等)、身邊的人(親人、同學)社會上的(清潔工)、童話里的(白雪公主)、歷史的(伽利略、毛爺爺)、科幻人物(藍貓、外星人)、動物、植物等等。引導學生關注環(huán)境、食品衛(wèi)生、窮人、自然災害等等。
3、想想:我變成了以后,干了什么事情。
前后桌為一個學習小組,你們在小組中交流交流,自己變成了什么?當一個人說的時候,其他同學要注意聽。聽清之后,你也可以給他提問題,來幫助他把變了后干了什么事情的過程豐富起來,好嗎?
4、小組選代表交流:同學們交流得非常愉快,誰愿意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呀?
5、其他同學傾聽──生生評價、師生評價
教師注意點評:學生思維的廣度及深度。
6、教師小結:其實,說出你的心愿,你變成了什么,然后干了什么,把這些連起來就是一篇很生動的想象作文了。
三、寫作
同學們,大家想象豐富多彩,各有千秋。拿起筆來,千萬不要讓我們的靈感稍縱即逝,把你想到的快寫下來吧!你可以給加個題目。
四、修改
寫完后,讀給爸爸或媽媽聽,聽聽他們的意見,修改一下。
板書:
我想變
想象豐富
美好心愿變成誰做了什么
第三課時(作文講評)
一、精彩題目大放送
二、培養(yǎng)概括能力:“我的主要內容是—”“我的題目是—,主要寫了——”
三、好詞佳句大拼盤:讓我們自由大聲地把自己的好詞佳句讀出來吧!
四、美文佳作大看臺:
1、出示精彩,學生上臺朗讀。
2、全班評價,小記者采訪?偨Y出“神奇豐富”“生動有趣”。
出示病文,全班修改。
五、你修我改快樂廳:提出修改的具體內容和要求,交換修改,自己修改。
六、總結。
第四課時
一、我的發(fā)現(xiàn)
1.出示“我的發(fā)現(xiàn)”中八組詞語:同學們,詞語朋友手拉手向我們走來了,快來讀一讀吧,把字音讀準確。
2.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指名讀,隨機指導讀正確。
3.睜大眼睛,仔細觀察每個詞語中的加點字,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引導:每一組兩個加點字有部分部首或偏旁相同,但字的讀音不同。這樣字形相近(相似)的字叫形近字。
4.這樣的字兄弟可真有趣,讓我們再讀讀詞語,記住它們吧。
5.拓展:你還能說出一組形近字并組組詞嗎?試一試吧!
二、日積月累之“讀讀記記”
1.在我們祖國語言文化寶庫中,有兩道獨特的文化景觀,那就是成語和歇后語。一個成語的背后往往包含著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語幽默雋永,其間又常常暗含著一個有趣的典故。這節(jié)課我們就到成語、歇后語王國暢游一番。
2.出示“讀讀記記”的成語:請4個同學每人讀一行。
3.每行詞語里都藏了一個小秘密,你的火眼金睛發(fā)現(xiàn)了嗎?
引導:第一組是數(shù)字成語;第二組是ABAC式的成語;第三組是AABB式的成語;第四組是反義詞形式的成語。
4.原來,每一行3個成語都是從同一家族中跑出來的,怪不得有相同點呢!我們一齊來讀讀吧!
5.請你也來說幾個這樣的成語吧!
生說,師板書,再讀一讀補充的成語。
二、日積月累“讀讀背背”
1、出示人名:八仙、孫悟空、韓信、張飛、包公、姜太公
簡要說說他們的故事。引導:他們有的是歷史人物,有的是神話故事中的人物。
2、這些人身上發(fā)生的一些故事還被編成了歇后語呢!快讀讀吧!
3、歇后語有幾部分組成?引導:兩部分,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解釋,也是全句的重點所在;兩部分中間用破折號隔開。
4、讀讀背背。
5、歇后語對對碰:師生或生生合作,一人說前一部分,另一人說后一部分。
三、成語故事:畫龍點睛
1、自讀故事,讀準字音,讀通故事。
2、出示詞語,讀一讀: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贊不絕口 寺 廟
電閃雷鳴 風雨交加 騰云駕霧 美中不足
3、選擇上面的詞語填空,說說主要內容。
梁朝著名畫家張僧繇在新蓋的( )墻壁上畫了4條龍,這些龍畫得( ),游人紛紛( ),并請求他把龍眼睛點上,兩條龍的眼睛點上后,龍( ),飛向蒼天。
4、再讀故事。說說張僧繇是個怎樣的畫家?(名不虛傳、自信、了不起、神奇)
如果你是圍觀者之一,你會怎么稱贊張僧繇?
5、借助成語詞典,初步了解“畫龍點睛”的喻義。
四、課外拓展
1、搜集更多的成語、歇后語,讀讀背背,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2、舉行一次班級成語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