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云識天氣》參考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獲得識別陰晴雨雪天氣
的知識;體會本文寓準確于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能力,能根據天上的云彩推測天氣
的陰晴雨雪;培養(yǎng)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作生動的說明。
2、情感目標: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熱愛大自然、熱愛勞動人民的
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感受文章的語言之美
教學難點:云的形狀、云彩種類繁多,變化復雜,難于區(qū)分
分析: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丛谱R天氣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時間觀察中的經驗.總結。為了把這一事理說清楚,本文緊扣課題逐層說明,因此在內容上并不難理解,主要是介紹根據云的形狀和云彩兩種方法來識別天氣,在說明中從現象入手,進而觸及事物的本質本文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理,讀來饒有趣味。全文比喻貼切,擬人自然,對比鮮明,語氣貫通,既準確,又形象,真可謂妙筆生輝。另外,文章還大量引用了民間諺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
力和趣味性,讀時應加以細細品位。本堂課應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并利用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重點進行說的話動,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學習。
三、教學對象及其學習需要分析
本文安排在第二單元,學生通過第一單元的學習,已經有了閱讀說明文的基礎,因此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難度不大;同時本文介紹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云和有用的識別天氣的方法,學生對此文
的學習很感興趣,他們看了本文以后應該有許多要說的話,所以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說的訓練。
四、教學媒體選擇與應用設計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PowerPoint)
.課件1:課題,導入時演示;.課件2:生字,檢查預習時演示;課 件 3:思考,引入結構層次分析前演示;.課件4——11分別為“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在演讀時演示;.課件12:列表,明確云彩與天氣的關系時演示;.課件13:《看云識天氣》全文的結構層次,層次小結時演示;.課件14:討論本文的語言特點,在說讀、品味語言時演示;.課件15:課外延伸,拓展練習后演示。
設計原理:通過幻燈片,使學生更加形象、直觀地識別云的形狀,便于理解云和天氣之間的關系,同時對本文的結構層次和語言特色有更明確的認識。
五、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課堂活動說明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檢查預習(出示幻燈片1、2)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文。檢查詞語。
學生回答教師問題:介紹今天的天氣
由學生介紹今天的天氣導入課文,直接,針對性強,同時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看云識天氣》參考教案】相關文章:
看云識天氣教案11-09
看云識天氣教案11-02
《看云識天氣》的教學教案10-07
《看云識天氣》教學教案10-07
《看云識天氣》優(yōu)秀教案05-18
《看云識天氣》教案優(yōu)秀05-17
看云識天氣教案(合集)11-17
課文《看云識天氣》教案范文10-11
《看云識天氣》的優(yōu)秀教學教案10-08
教案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