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識天氣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看云識天氣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看云識天氣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2、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比喻的妙處。
2、掌握并學習抓住事物特征進行說明的寫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2、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
3、掌握并學習抓住事物特征進行說明的寫法。
【教學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關于天氣狀況的諺語及自然現象
【教學方法】
比較法、研討法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春夏秋冬,陰晴雨雪,風云變幻,氣象萬千。天氣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而天氣的變化自有它的征兆。在生活中有許多諺語正說明了云與天氣的關系。同學們知道有哪些呢?如“云往東,車馬通;云往南,水漲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曬麥。”“天上鉤鉤云,地下雨淋淋”“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等等?磥碓剖翘鞖獾摹罢信啤钡拇_不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作者的解讀吧。
二、整體感知
1、自由閱讀課文,劃出本文的過渡句或中段落中心句并給文章劃分層次。
第一部分(1)總寫云是天氣的“招牌”,人們可以看云識天氣。
第二部分(2-6)具體介紹云的形態(tài)、變化,天上的云彩現象和天氣的關系,從而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
第三部分(7)說明看云識天氣的意義和局限性。
2、云有哪些形態(tài)和光彩呢?它們分別有什么特征以及分別預示著怎樣的天氣狀況呢?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討論完成下表:
類別特征天氣情況
云的形態(tài)晴卷云像羽毛,像綾紗陽光可以透過它照到地面
卷積云像鱗波它不會帶來雨雪
積云像棉花團在天空映著溫和的陽光
高積云像羊群云塊間露出碧藍的天空
陰卷層云仿佛白色綢幕它向前推進,天氣將轉陰
高層云像毛玻璃它預示著將要下雨或下雪
雨雨層云布滿天空雨雪就開始下降
積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馬上就會下暴雨
云的光彩暈里紅外紫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華里紫外紅華環(huán)由小變大,轉晴;由大變小,轉陰雨
虹彩色圓弧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云層變紅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3、自然拓展
過渡:云真是變化多端,很奇妙。它離天最近,是最佳的天氣預測者。但善于觀察的人一定會發(fā)現,除了云之外,自然界中還有許多東西都可以預示天氣。你發(fā)現或聽說過嗎?它們預示著怎樣的天氣呢?
明確:燕子低飛,要下雨。雞遲遲不愿入籠,是下雨的預兆。蜻蜓低飛要下雨。螞蟻搬家預示將要下大雨。蜘蛛張網補網兆天晴……
4、質疑設懸
通過剛才的學習,以及同學們對諺語和自然現象的收集,我們發(fā)現只要仔細觀察身邊的任何一樣細小的事物,都會發(fā)現它蘊藏著的獨特的魅力。但當我們需要將它們描述出來,又怎樣才能做到精彩、生動、有趣呢?那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品讀。
第二課時
一、承上課時導入
二、品味語言
1、用一個詞來評價語言上的特點。
優(yōu)美
2、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主要是運用了哪些手法來體現的呢?試在文中找出來并舉例說明。
(1)運用貼切的比喻:
“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說明卷云的輕盈和潔白;
“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積云的形態(tài)特征;
“像棉花團似的白云”比喻積云的形態(tài)特征;
寫卷云聚集成卷層云時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綢幕”作比喻。
(2)運用擬人的手法:
寫卷層云變成高層云時,用“這時的卷層云得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云了”;
寫高層云變成雨層云時,用“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
(3)用描寫的語句:
“陽光透過云層……依然很清晰”,寫出了“卷云”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等詞語寫由積云到積雨云;“云底變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潰”、“烏云彌漫”描繪“積雨云”的發(fā)展變化。
(4)用詞準確:
問:寫“積云”變化為“積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時間的詞,找出來,說說它們的作用。迅速、不一會、頃刻、馬上……說明變化速度之快,用詞又不雷同。
(5)引用了諺語,簡短、通俗、鮮明、生動。
三、解析方法
1、手法的運用是為了將語言變得生動優(yōu)美,那為了將事物說明得更加清楚,還得講究運用一定的說明方法。例如:打比方、分類別等等。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舉例說明,并說說其作用。
(1)打比方。
例:①“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
(“招牌”時商店的標志,云是天氣變化的標志,比喻準確。)
②卷云絲絲縷縷地漂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鱗波,這就成了卷積云。
(將卷云比喻成“白色的羽毛”和“潔白的紗”,說明其輕盈、潔白。把成群排列的卷積云比喻成“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鱗波”,這就形象地說明了卷積云的特點。)
打比方使文章生動,更重要的是讓云的特征更加鮮明。
(2)分類別
根據云的不同特點,把云分成不同種類,這樣使說明條理更清晰,更明確。
(3)作比較
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為四種——暈、華、虹、霞,把它們之間的差別,進行了比較說明。這種作比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氣關系的特征。
四、小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于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同時,作者善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和說明方法使原本枯燥的說明變得非常生動形象。
更重要的是對于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耐心思考。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細心思考,一樣可以從小事情中發(fā)現大道理來。
【板書設計】
云是天氣的“招牌”總形象打比方
云與天氣的關系分生動分類別
看云識天氣的意義總準確作比較
看云識天氣教案2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2、了解氣象知識,學會看云識天氣。
3、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自然現象的興趣和習慣。
教學難點:
1、了解氣象知識,學會看云識天氣。
2、學會搜集一些資料,加深對看云知識和天氣知識的了解。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收集有關云的諺語,
3、云名稱卡片。
4、云與天氣關系簡表(10份)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中國有句俗話叫“天有不測風云”,意思是“天也有不能預測的時候”,那么用逆向思維反過來思考就成了“天氣一般都能預測”。確實,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就已經能夠預測天氣了,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將經驗總結成了許多關于天氣的諺語。下面就讓我們用這些諺語并做個游戲——找朋友。我這里有諺語的上半句,下半句已經分到了你們手上。我們就來找一找諺語的下半句各是什么。
第一組:天上鉤鉤云地下雨淋淋
師:請手里拿著這句諺語的同學到第一組就坐。
第二組:早上烏云蓋無雨也風來
第三組:朝霞不出門這個簡單,下半句是什么?
生:晚霞行千里
第四組:烏云接日頭下一句是什么呢?
生:半夜雨淋淋
第五組:有雨山戴帽
生:無雨云攔腰
第六組: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師:請到第六組就坐。
師:好,現在每位同學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也組成了一個學習小組,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要相互配合。下面我分配一下任務:請①②號同學代表小組發(fā)言;
、厶柾瑢W補充;
、芴柾瑢W為組長,組織好合作學習。
、萏柾瑢W負責記錄下小組討論的內容,給發(fā)言的同學參考。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任務,請認真完成。
師:我們看到古人是那么聰明,已經能將天氣情況編成簡單的諺語。我們當然也不甘示弱,今天我們也來看云識天氣。(補充:課題2)我們雖然沒有古人那么多的實踐經驗,但我們手頭有最好的老師。是什么?
生:書。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跳讀課文,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五分鐘準備)
2、研讀課文,本文主要介紹了哪些云及光彩?在文中畫出來。(搶答)(出示課件3)
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暈、華、虹、霞。
3、這些云和光彩各有什么特征呢?現在請小組長上臺來任選其中的兩種,小組合作完成簡表里相關的內容。(4分鐘準備)
4、現在,請各小組根據所選的兩種云,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作自我介紹(出示課件4)。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寫云彩的語言材料: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先小組活動,五分鐘完成。)
答案參考:
我是“雨層云”,我又矮又胖,穿著暗灰色的外衣,太陽、月亮見了我都要躲藏起來,我在天空出現時就表示連綿不斷的雨雪就要來臨了。連綿不斷的雨雪就要來臨。
當積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時就變成了我,我是積雨云,然后我越長越高,慢慢變黑,最后我整個倒下了,這是烏云彌漫、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馬上下起了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或者龍卷風。
我是卷層云,是在連綿的雨雪來臨之前出現在天空的一層薄云,看到我,請大家出門前帶上雨具。
生:我的綽號叫“毛玻璃”,是由卷層云積聚而來的,透過我看天就會模糊不清因而得名,其實我的真名叫“高層云”。雨雪都是我的好伙伴,常常和我形影不離。
聽了那么多云和光彩的自我介紹,我們對這些云所預示的天氣已經很清楚了。請你判斷一下圖上分別是什么云?(出示各種各樣的云層圖)象征晴天的是哪幾種云?有什么特點?象征雨雪冰雹的是哪幾種云?有什么特點?云上的.光彩又有什么特點呢?預示怎樣的天氣?
三、我是小小預報員:
以往我們總習慣于聽天氣預報,今天我們也來當一次小小的天氣預報員,根據云圖來預報天氣。提示:確定云的種類;說明它所預示的天氣;模仿天氣預報員的語氣、語調、動作、表情。也是5分鐘的準備時間,現在開始。現在是氣象服務時間,想要了解未來的天氣趨勢嗎?讓我們來聽聽天氣預報
江西的上空出現了一片雨層云,雨層云……(介紹雨層云的特點),那里馬上就要下雨,請出門的朋友帶好雨具。
海南島上空偶而飄著幾多積云,晴空萬里,氣溫23——27°C。人體舒適指數:2級,氣溫適宜。穿衣指數:3級,長袖襯衣。旅游指數:4級,適合外出游玩。
四、課外拓展:
聽了那么多介紹,我們發(fā)現天上的云真是變化多端,非常奇妙啊。它離天最近,是最佳的天氣預測者。但善于觀察的人一定會發(fā)現,除了云之外,自然界中還有許多東西也可以預示天氣。你發(fā)現過嗎?它們預示了什么天氣?
燕子低飛,要下雨。
雞遲遲不愿入籠,是下雨的預兆。
蜻蜓低飛要下雨。
螞蟻搬家預示將要下大雨。
蜘蛛張網補網兆天晴
我們除了可以看云識天氣,還可以看天象.風向.物象識天氣呢.
看物象識天氣:看天象識天氣:
久雨聞鳥鳴,不久即轉晴。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喜鵲枝頭叫,出門晴天報。大霧不過三,過三陰雨天。
蟋蟀上房叫,莊稼挨水泡。先雷后刮風,有雨也不兇。
蜻蜓千百繞,不日雨來到。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看風識天氣:
常刮西北風,近日天氣晴。半夜東風起,明日好天氣。
半夜東風起,明日好天氣。雨后刮東風,未來雨不停。
南風怕日落,北風怕天明。夜夜刮大風,雨雪不相逢。
狂風怕日落,久雨起風晴。
五、課堂小結
有這么多可以預示天氣的現象,你們想過其中有什么科學依據嗎?或者有沒有什么疑惑?我就有一大堆的疑惑?這些現象真的準確嗎?為什么能預示天氣?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不可能都在課堂上解決,下課后,學習小組可以繼續(xù)活動,相互協(xié)作找出問題的答案。同時我們還要把這節(jié)課上“細心觀察、專注思考”的學習方法繼續(xù)用下去,仔細觀察身邊的任何一樣小事物,發(fā)現它的獨特之處,并用最精彩的話將其記錄下來。我們到時來看看誰的發(fā)現最新鮮、描寫最生動有趣。
板書設計:
17看云識天氣
說明文
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
怎卷云卷積云高輕薄
樣積云高積云(晴)
看
云卷層云高層云低密厚
識雨層云積雨云(雨雪冰雹)
天
氣暈華虹霞(陰晴風雪)
看云識天氣教案3
【教學目標】
。、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病⒗砬逦恼碌乃悸。
。、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云和天氣的諺語,有關云的成語、詩詞、文章片斷等,解決課文中的生字。
【教學內容】
《看云識天氣》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作者在說明的過程中,選取了恰當的說明角度和說明順序,因此顯得層次清晰,條理分明。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說明作者對這種自然現象觀察得非常細致。因為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guī)律,為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guī)律,自有它的征兆,F在,我們來看一組圖片,你能說出它們與天氣有怎樣的關系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云識天氣》。
。病z查預習生字情況。
二、整體感知
。薄⒊鍪緦W習目標。
。病⒙犠x課文,思考:
、旁坪吞鞖獾降子性鯓拥年P系?
、票疚闹饕榻B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征?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請你設計一種表格來完成,看誰設計的好。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上述題目。
明確:
⑴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茖τ谠O計得好的同學要提出表揚。
三、重點研討
。薄⒈疚慕榻B了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學生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最后師生共同明確:
文章先說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的'關系。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一句總說,然后描繪了萬千姿態(tài)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綱”:“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3段照應“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應“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第6自然段開始寫“云的光彩同天氣的關系”,最后一段總結全文。在文章內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來介紹的。例第3段,把“薄云”又分為“卷云”、“卷積云”、“積云”和“高積云”,并分別介紹了它們的特點及和天氣的關系。
2、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對云的描摹也細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辭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有何好處?試從課文中找出幾例加以體會。你能否仿照課文中的例子造幾個句子?
、艑W生在課文中畫出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子。(側重于比喻的修辭方法)
對于修辭方法,學生了解即可,關鍵體會運用比喻等修辭方法的好處(學生朗讀找到的運用修辭方法的語句,重點談談體會)。
、讫R讀課文第1自然段,體會說明語言的生動特點,并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遠處的霓紅燈亮了,……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四、小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于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為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于運用了恰當的修辭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于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五、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云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等。
六、布置作業(yè)
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看云識天氣教案】相關文章:
看云識天氣教案11-02
《看云識天氣》優(yōu)秀教案05-18
《看云識天氣》教案優(yōu)秀05-17
看云識天氣教案(合集)11-17
《看云識天氣》教案(精選16篇)02-21
看云寫景作文07-20
大班云教案03-09
《云》教學教案01-24
《云房子》經典教案12-24
中班數學里外辯識與計數教案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