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教案

《琵琶行》教案

時間:2022-10-07 08:26:25 教案 我要投稿

《琵琶行》教案推薦

  ●教學目標

《琵琶行》教案推薦

  知識目標

  1.品味詩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領悟作者的藝術特色,學習描寫音樂的方法。

  3.理清全文脈絡,分析本詩的結構特點。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學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yǎng)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

  德育目標

  認識當時社會的黑暗兇殘,領悟作者關注現(xiàn)實、同情和尊重受損害的下層婦女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引導學生從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中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背誦詩歌的第二段。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以及是如何將樂曲的情調和演奏者、聽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的。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復誦讀課文,尤其是對琵琶樂聲的描繪,可先讓學生背誦下來,讓優(yōu)美的詩句植入心中,感染和愉悅他們,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

  2.比較閱讀法。借助其他描寫音樂的作品(如《明湖居聽書》)來和本詩比較賞析。

  ●教具準備

  投影儀;錄音機及課文朗誦帶;《春江花月夜》音樂磁帶;多媒體投影

 。劢虒W要點]

  1.反復誦讀,正音釋義后了解故事概況。

  2.鑒賞詩的結構和主旨。

 。劢虒W過程]

  一、導語設計

  教師放錄音——《春江花月夜》樂曲。(學生沉醉在音樂中)

  教師:這是中國名曲《春江花月夜》,剛才同學們都沉醉在美妙的音樂世界中。假如說,老師要讓你們用文字來表達曲中音樂的技法以及自己的感受怎么樣?(學生思考)這對大家來說,恐非易事。因為音樂并不象高聳入云的山峰,奔騰不息的河流,蓊郁蒼翠的林木那樣形象可感,它有聲無形,縹緲難以捕捉。歷代用詩歌來表現(xiàn)音樂的作品很少,堪稱精口的就更罕見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謂描寫音樂的極品,自唐以來歷詠不衰。白居易是怎樣描寫的呢?下面,我們就來欣賞這首詩。(板書課題)

  二、解題

  1.白居易

  出示多媒體投影:

  白居易(772~846),唐代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遷至下邽(今陜西省渭南縣東北)。出身于一個世守儒業(yè)的小官僚家庭。自幼聰慧,苦學文,青年時期因戰(zhàn)亂曾顛沛流離,四處飄泊,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29歲中進士,37歲時任左拾遺,作諫官。他抱著“兼濟天下”“為民請命”的理想,屢次上書針砭時弊。與此同時,他又于“啟奏之外,有可以救濟人病,裨補時闕,而難于指言者,輒詠歌之”(《與元九書》),寫下了以《新樂府》和《秦中吟》為代表的許多“諷諭詩”。這些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由于得罪了憲宗和官僚集團,白居易在43歲時被改職任太子左贊善大夫。次年(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時被地方軍閥派人刺死,御史中丞裴度亦被刺傷。白居易激于義憤,率先上疏“急請捕賊,以雪國恥”。一些權臣竟給他加上越職奏事的罪名,并造謠陷害,他被貶為江州刺史(唐時州的長官),繼而又被貶為江州司馬。《琵琶行》就寫于貶謫后的第二年秋天。后升任忠州刺史、杭州太守、蘇州刺史,官至刑部尚書。晚年政治熱情減退,“獨善其身”成為思想主流,詩歌創(chuàng)作也失去前期那樣的戰(zhàn)斗力了。

  著有《白氏長慶集》,今存詩近三千首,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反對“嘲風雪,弄花草”而別無寄托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2.行,又叫“歌行”,是樂府歌辭的一種體裁。它源于漢魏樂府,是樂府名曲之一。篇幅較長,句式靈活,平仄不拘,用韻自由,富于變化,可多次換韻。

  三、整體感知

  1.指定六位同學依次朗讀序文和全詩(每人一段),注意讀準字音。

  2.教師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全詩(或放錄音)

  3.學生默讀序文和全詩,把兩者對應的部分找出來。

  明確:序文的第二句(“明年秋……錚錚然有京都聲”)跟詩的第一段對應;第三、四、五句(“問其人……轉徙于江湖間”)跟詩的第二、三段對應;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第四段對應。

  四、重、難點解決過程

  1.學生默讀課文,然后用一句話概括各段內(nèi)容。

  明確:第一段寫詩人江頭夜送客,忽聞琵琶聲;第二段寫琵琶女的演奏才能;第三段寫琵琶女自訴不幸的身世;第四段寫詩人自嘆貶謫之苦;第五段寫詩人重聞琵琶聲時激動悲切的強烈感情。

  2.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琵琶女這個藝術形象,并談談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

  明確:琵琶女本是京城一名歌女,年輕時色藝雙絕,名噪教坊,富貴子弟爭著向她獻寵,生活中充滿了歡樂。待到年長色衰,又值社會發(fā)生動亂,“門前冷落鞍馬稀”,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婦”,“轉徙于江湖間”,過著凄清的生活。這個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的悲慘命運。

  (解說:概述也是一種能力,應經(jīng)常訓練)

  3.提問:詩中哪些句子能體現(xiàn)出詩人自己的心情?這種心情如何,又是怎樣引發(fā)的?

  學生先自己找出句子,然后小組討論。

  明確:詩人的心情極其孤寂傷感,凄涼落寞?蓮囊韵戮渲锌闯觯骸皸魅~荻花秋瑟瑟”;“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這種心情表面上緣自秋夜?jié)£柦^的蕭瑟景象,餞別宴上的氣氛,以及琵琶的樂聲和琵琶女的遭遇。實質上緣自詩人自己因坎坷遭遇,宦海浮沉而帶來的心靈觸動。

  4.提問:詩人聽了美妙的琵琶聲及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后,從心底發(fā)出的最大感慨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5.學生思考并討論:詩人為什么說他與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試結合全詩內(nèi)容和白居易的生平來談)

  明確:因為白居易與琵琶女有類似的遭遇,因此,他才能從琵琶曲中聽出琵琶女的哀怨,以至淚濕青衫,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無限感慨。兩者具體的相同點可見下列板書。

  板書:

  6.梳理詩歌結構,把握詩歌主題。

  出示投影:

  秋江夜送客

  月夜彈琵琶

  東船西舫悄無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

  夢啼妝淚紅闌干

  為君翻作琵琶行

  看投影后,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1)結合詩歌內(nèi)容,在空框處填上恰當?shù)脑~句。

 。2)學生自由活動,討論并歸納詩歌的結構和主題。

  明確:(1)左邊由上至下:月夜聽琵琶、我聞琵琶已嘆息;右邊由上而下:凄涼話身世、卻坐促弦弦轉急;雙線交叉處: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滿座重聞皆掩泣。

  (2)詩歌在結構上即嚴謹縝密,又錯落有致,形成一種整齊美兼變化美。全詩以人物為線索: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為線索,一是以詩人的感受為線索。前者為明線,后者為暗線。兩條線索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兩個形象(琵琶女和詩人自我)心靈溝通,怨恨交織,謫情離恨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主題!敖菟抉R青衫濕”更是對主題的形象闡釋,是詩人同情琵琶女淪落之淚,也是傷感自己遭貶之淚。

  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一遍

  六、課堂練習

  比較閱讀白居易詩《夜聞歌者,時自京城謫潯陽宿于鄂州》與《琵琶行》

  出示投影:

  夜聞歌者,時自京城謫潯陽宿于鄂州

  [JP2]夜泊鸚鵡洲,秋江月澄澈。鄰船有歌者,發(fā)調堪愁絕。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咽。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淚如真珠,雙雙墮明月。借問誰家婦,歌泣何凄切?一問一沾襟,低頭終┎凰。

  問題:比較兩詩在思想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點。

  參考答案:

  思想內(nèi)容上的相同點:兩詩都反映的是樂伎的悲慘命運,都寄予了作者對他們的深切同情。不同點:《夜聞》只是較客觀地敘述描繪,沒有具體交待歌女的身世;《琵琶行》中不僅詳細地敘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而且也寫了詩人自身因坎坷遭遇而帶來的深切感受,反映社會現(xiàn)實更為深廣。

  表現(xiàn)手法上的相同點:都善用“秋月”渲染氣氛,兩詩的基調都是凄涼壓抑的。不同點:《琵琶行》詳細描述了音樂的演奏過程,而《夜聞》只概括地寫出歌者的“愁絕”“凄切”;《琵琶行》對琵琶女外貌描寫是概括性的,而《夜聞》對歌女的外貌描寫卻很細膩。

  七、布置作業(yè)

  反復且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熟練背誦詩歌的第二段。

【《琵琶行》教案】相關文章:

《琵琶行》教案模板04-26

琵琶行教案優(yōu)秀11-24

琵琶行并序教案02-04

《琵琶行并序》教案范文05-16

《琵琶行》的詳細優(yōu)秀教案(精選10篇)10-13

關于琵琶行的教學教案設計10-08

琵琶行并序教案(通用18篇)12-22

學生課文琵琶行教案(通用10篇)09-29

琵琶行語文ppt課件11-20

高中課文《琵琶行》教學方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