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樹》教案范本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積累“貪婪、墮落、冉冉、紅燈酒綠、繁弦急 管等詞語;體悟文章的深刻內(nèi)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整體把握課文,反復朗讀,讀中領(lǐng)悟文章中心,感知內(nèi)容。培養(yǎng)合作研討的學習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行道樹默默奉獻的犧牲精神,正確看待奉獻與索取的關(guān)系。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課文,反復朗讀,讀中領(lǐng)悟文章中心,感知內(nèi)容。培養(yǎng)合作研討的學習習慣。
【教學難點】
文中的哲理句“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 予我們”的理解。
【教學方法】
采用對話形式,讀讀、講講、議議 。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師:上課!
生:知識無邊際,探索無窮盡,學法無限制,快樂無止境。老師好!
一、激疑導入
在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中,植物往往是具有某種性格的。《論語》贊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與竹、梅一起,素有“歲寒三友”之稱。文藝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
那么,在臺灣著名散文家張曉風的眼中,行道樹具有怎樣的性格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她寫的一篇短文《行道樹》。(板書課題)
。▎雍啙嵱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走近作者
張曉風,江蘇銅山人,194x年出生于浙江金華,8歲后赴臺,畢業(yè)于臺灣東吳大學,并曾執(zhí)教于該校及他處,現(xiàn)任臺灣陽明醫(yī)學院教授。她篤信宗教,喜愛創(chuàng)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曾一度出版,并被翻譯成各種文字。60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如《臺灣十大散文家選集》,編著者管管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xiāng)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縱身于現(xiàn)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皆評價甚高。
。私庾髡,更深入了解文章的內(nèi)涵。)
三、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盡量讀出感情。
2、要求學生以第一人稱,為課題加上修飾語,用“我是一棵( )的樹”方式說說對文章的整體感悟。
。ㄍㄟ^為課題添加修飾語,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
四、深入探究,品讀語句。
1、學生細讀課文,小組合作,提出問題。
2、小組交流,選出最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
。▽W生可能會提的問題:①“而我們居然站在這兒,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雹凇笆堑,我們的命運被安排定了,在這個充滿車輛與煙囪的城市里,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雹邸吧袷サ氖聵I(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雹堋傲⒃诔鞘械娘w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雹荨笆堑,或許所有的人都早已習慣于污濁了,但我們?nèi)匀还虉?zhí)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保
可能,學生還可從其他方面來說,只要合理,即給予肯定。
五、拓展延伸
本文其實是借行道樹來贊揚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人。想想,現(xiàn)實生活中有哪些人像行道樹一樣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說說,你對他們的印象。
。ㄓ兄诩由顚π械罉浞瞰I精神的理解,形成學生的獨特體驗。)
六、反思言行 ,暢所欲言
1、讀了張曉風寫的《行道樹》的心聲,我們一定有許多話要對它說。在下
面兩題中任選一題即興寫作完成一個片段。
①以山中的樹的身份,對行道樹說點心里話。
、谝匀祟愐粏T的身份,對行道樹說點心里話。
參考句式:行道樹,我想對你說……
2、同桌之間交流,全班交流。
七、課堂小結(jié)
站在馬路兩旁的行道樹,為了實現(xiàn)“制造清新、獻出濃陰”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地努力拼搏著。是理想,讓它微笑地觀察著生活,讓它倔強地反抗著命運;是理想,讓平凡的行道樹變得偉大,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對于行道樹來說,理想既是一種獲得,又是一種犧牲。因為,看它看來:“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在此,老師希望我們每位同學都能心懷理想,學會奉獻!
八、布置作業(yè)
1、美讀課文三次。
2、抄寫本課詞語三次。
【《行道樹》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行道樹》教案03-12
行道樹教案03-17
《短文兩篇行道樹》教案10-12
行道樹初中語文教學教案10-09
區(qū)行道樹缺株補栽工作情況報告07-06
區(qū)行道樹缺株補栽工作情況報告06-15
區(qū)行道樹缺株補栽工作情況報告范文10-08
七年級上冊語文短文《行道樹》《第一次真好》教案設(shè)計03-01
關(guān)于教案模板 教案模板教案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