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實用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繼續(xù)學習看圖示折紙,先折“雙三角”再折出燈籠。
2、發(fā)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3、發(fā)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4、增進參與環(huán)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張彩色方形紙;顏色有紅、黃、綠等。
2、操作卡片《燈籠》折紙圖示1份,半成品1份,未吹氣成品1份,裝飾好的燈籠一只。
3、彩色長紙條、剪刀、漿糊、棉簽、顏料。
活動流程
導入活動—幼兒學習折疊方法—幼兒操作—評價活動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教師:國慶節(jié)時,小朋友們在大街上看到掛在店門口那圓圓胖胖的是什么?
2、引導幼兒學習燈籠的折疊方法。
。1)出示折紙圖示,明確圖上各符號所代表的意思。
。2)幼兒按操作卡片圖1、圖2、圖3折好:圖1把正方形紙對角折成三角形;圖2、圖3把兩只尖角分正反對準直折成正方形。
。3)教師出示半成品講解并演示圖4“雙三角”的折法:一只手插入中間,另一只手對捏兩道邊后,用手抹平就成圖4下面繼續(xù)圖5、圖6、圖7折成圖8,教師再拿出沒吹氣的燈籠示范吹氣的方法。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教師:請大家開始折雙三角,折好再按圖5、圖6、圖7折成圖8.折的時候注意折邊要整齊,每折好一個步驟都要用手把紙抹平,全部折好后,再用剪刀把長條紙剪成細絲狀,貼在燈籠底部,上面貼兩根細紙條作為掛的帶子,吹好氣以后再把上面的兩根細紙條連接貼好。
。2)請小朋友用顏料、棉簽,給燈籠輕輕畫上好看的圖案。
。3)幼兒操作,教師輔導。
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完成折紙,并指導幼兒粘貼,注意粘貼的部位并保持整潔。
3、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把做好的燈籠懸掛在窗臺上,讓全體幼兒來欣賞,找出折得好或裝飾得好的燈籠,讓幼兒說出喜歡哪一個,并說出為什么喜歡。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較高,當教師示范吹出燈籠的`時候表現(xiàn)的非常新奇,還給與教師鼓掌,也由此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欲望。能力強的孩子能夠根據(jù)圖示一點一點的進行活動,而能力弱的則需要教師的指導或其他同伴的幫助,才能完成。但是整個活動能進行完,孩子也在此基礎上能有創(chuàng)新,將燈籠變成了話筒。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運動時要穿著合適的服裝和鞋襪。
2、體驗合適的服裝在運動中帶來的方便和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四類體育運動項目——走木樁、鉆拱門、跳圈、擊劍。
2、服飾準備:小動物頭套、長裙、長掛件、值日生牌、鴨舌帽、頭盔、拖鞋、硬皮鞋、大鞋子、小鞋子各若干,幼兒人手一套運動裝。
3、相關視頻。
4、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日常服飾及日常運動有基本的了解。
活動過程:
1、體驗導入,引發(fā)思考。
⑴出示日常服裝(小動物頭套、長裙、長掛件、值日生牌、鴨舌帽、頭盔、拖鞋、硬皮鞋、大鞋子、小鞋子各若干),請幼兒自由選擇服裝。
、瞥鍪舅念愡\動器械,請幼兒自由選擇運動項目。
、怯變捍┐鞣椇筮M行運動。
2、主動探索,建構經(jīng)驗。
⑴提出討論話題:穿著你選擇的服裝,在運動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幼兒與同伴間相互自由討論。
⑵教師請個別幼兒回答。
⑶教師結合幼兒回答小結:不合適的服裝在運動時阻礙我們身體的活動,運動時會覺得不方便。
3、開拓視野,提升經(jīng)驗。
教師提問:不合適的服裝在運動時除了不方便以外,還會有什么樣的問題?
、懦鍪疽驗榉b不合適在運動中出現(xiàn)傷害的視頻。
、朴懻摚耗阌袥]有遇到或聽說過因為服裝不合適,而在運動中出現(xiàn)不安全的事情?幼兒與同伴自由討論。教師巡回參與幼兒的討論。
⑶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經(jīng)驗或聽到、看到的事例。
、冉處熃Y合幼兒的談話進行小結:只有穿著合適的服裝才可以讓我們更安全、更快樂地參與運動。
4、內化經(jīng)驗,再次嘗試。
、沤處熖釂枺耗俏覀冞\動時到底穿什么服裝才是合適的呢?
⑵出示運動裝,幼兒換上運動服和球鞋再次參加原先選擇的運動項目進行比較。
⑶集體討論:你穿上運動裝和球鞋再參加同樣的運動時,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呢?
、冉處熃Y合幼兒回答總結:運動不是去表演節(jié)目,運動時并不是什么服飾都能穿戴,有的服飾會防礙我們運動。我們要穿戴方便自己運動的服飾,這樣才不容易發(fā)生危險的事情。運動服和球鞋是運動時最好的服飾。
5、擴散經(jīng)驗,問題結束。
教師提出問題:特殊的運動需要特殊的服裝,例如我們每周進行的滑冰運動,為什么要穿戴輪滑鞋和頭盔、護肘護膝呢?還有什么特殊的運動需要不一樣的著裝呢?我們一起回去看一看,想一想。
活動延伸:
幼兒可根據(jù)班級日常晨間活動,設計相應的著裝安排計劃表格,并將表格布置在班級健康角,既幫助其鞏固知識經(jīng)驗,又利于以后區(qū)分其他服飾是否方便運動,逐步增添內容和不斷完善。
活動建議:
在活動中選擇日常服裝要先充分了解幼兒,教師要觀察幼兒在日常運動中會選擇什么樣的服裝,或從與家長的交談中了解幼兒對運動服裝的認知偏失。當活動中幼兒看到自己喜歡、熟悉的服飾時,他們會更積極地投入活動進行嘗試,從而更有針對性、更有效地解決幼兒實際的問題。
運動項目的選擇也要選擇幼兒日常熟悉的運動內容,以免出現(xiàn)運動技能的限制,影響幼兒的感知判斷。另外,在選擇運動項目和在運動進行中,教師要注意保護幼兒的安全,避免因為服飾不當而引起傷害事故。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能夠依據(jù)幼兒生成的有價值的教育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幼兒新舊知識經(jīng)驗之間的沖突
2、活動設計清晰,能按預設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活動,活動中各環(huán)節(jié)的過渡自然。
3、努力領悟《綱要》精神,在活動中,力爭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努力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積極的、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
4、教師適時的提問、引導,鼓勵幼兒大膽地進行講述,在整個活動環(huán)節(jié)中,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得到很好的發(fā)揮,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
5、能夠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不足之處:
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不是很好,部分孩子不能說完整話;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干預的有些多,(即給予的命題有些多),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沒有充分的發(fā)揮出來。
總之,通過活動的教學,既有成功的收獲,也有不足。不過,我將不懈努力。讓孩子們放飛快樂,盡情的回味著分享快樂的愉悅。通過反思把教學實踐中的"得"與"失"加以總結,變成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這是十分珍貴的財富。在不斷總結經(jīng)驗教訓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喜歡做動手操作的活動,對做小實驗產(chǎn)生濃厚興趣。
2.通過實驗,知道雞蛋在鹽水里會浮起來。
3.培養(yǎng)幼兒小心、細致學習習慣。
。刍顒訙蕚洌
雞蛋、鹽、水、課件。
。刍顒舆^程]
1.看課件:雞媽媽買了蘿卜、青菜、鹽用籃子裝好準備回家,發(fā)現(xiàn)自己剛下的蛋不見了。雞媽媽著急的到處找,找呀找,發(fā)現(xiàn)雞蛋掉進一個深深的坑里,雞媽媽怎么也拿不出來,請小朋友幫雞媽媽想辦法。
2.雞媽媽來到127班,看見老師和小朋友把水和雞蛋放進罐里,覺得很奇怪。小朋友要借雞媽媽的鹽來用,原來小朋友在做“雞蛋浮起來了”的實驗。
3.小朋友把鹽放進水里,小心的`攪拌,雞蛋沉到水底還是有什么變化,是沉還是浮,誰的雞蛋浮起來了。放鹽少雞蛋浮起來嗎?有放多少?請他把這個方法和同伴交流,告訴雞媽媽有個好辦法,“把鹽放進坑里攪拌,雞蛋就會浮起來了”。小朋友在小心、細致做著。并用圖畫、圖示、方法培養(yǎng)孩子的記錄能力。
4.接著使用課件,“放鹽→攪拌→雞蛋浮起來”。雞媽媽從坑里拿到了蛋,謝謝小朋友幫忙。
5.小結:小朋友整理雞蛋的水罐,把實驗的方法告訴爸爸媽媽,共同分享描述自己“玩中學”感受和成就感。小朋友家里有什么東西也會溶化的,如:糖、豆粉放進水中用同樣的方法,看看有什么效果。
活動反思:
一個小朋友偷偷用手指點鹽水,眉頭一皺說很咸的。嘴巴不舒服,另一個小朋友說,你趕快去漱口。孩子們在取得直接經(jīng)驗。藍鈞的雞蛋浮起來了,不小心水潑了,愛水的天性使他又去續(xù)水,雞蛋又沉下去了,又加鹽來攪拌!白鲋袑W”、“愛玩”使他思維的“可逆性”在表現(xiàn)。操作過程比較簡單,孩子很快實驗成功,過程積極、愉快。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孩子的記錄能力,在活動中讓孩子學會學習方法,通過圖畫、圖示、手工等方法進性大膽的表達和反饋,有助于個性發(fā)展。也可以準備孩子常見的可溶性物質:茶葉、肥皂、洗衣粉等做對比實驗。
大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各行各業(yè)人們工作的特點。
2、培養(yǎng)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操。
3、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環(huán)境與材料:
1、教學掛圖《他們多辛苦》。
2、《健康。社會》
一次備課
1、觀看教學掛圖
請幼兒說一說圖上的叔叔阿姨是做什么工作的。
建筑工人為我們蓋高樓,使我們住的房子越來越好,使我們的城市越來越美。
教師教給我們知識,讓我們越來越聰明。
解放軍在祖國的邊防為我們站崗放哨,小朋友才能安心地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本領。
讓幼兒再說說警察叔叔為大家做了哪些事情。
通過談話活動,引導幼兒了解各種職業(yè)的特點,激發(fā)幼兒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2、談話
你還知道哪些職業(yè)?司機、演員、經(jīng)理、清潔工、導游員、律師、廚師、美容師、科學家等。
說一說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做什么工作的。
3、我長大后想做什么
幼兒大膽說出自己長大后想從事何種職業(yè)的愿望。
在畫冊《他們多辛苦》上畫出自己長大后想從事的職業(yè)。
活動反思
現(xiàn)代社會已經(jīng)是多元化分工的社會,每一個人都承擔著不同的社會工作職責,每天都有可能產(chǎn)生新的工作機會。孩子雖然年齡還小,但是對各種不同職業(yè)的工作已經(jīng)充滿了好奇心;顒右龑в變毫私庾约旱挠H人以及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行各業(yè)人們的勞動,培養(yǎng)其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
大班教案 篇5
教學過程:一、實驗激趣,提出探究問題,幼兒園大班<浮與沉>的教案。教師出示兩個同樣大小、顏色相同的塑料球,讓學生猜測:把這兩個塑料球同時放入水中,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學生猜測:“一個浮,一個沉。”“都浮在水面上!薄岸汲寥胨住睅煟骸暗降讜l(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請大家認真觀察!保ń處熝菔緦嶒灒喊褍蓚小球放入水中,結果一個沉,一個浮。)“同樣的塑料球為什么會一個上浮,一個下沉?能不能讓上浮的塑料球也沉下去呢?”“什么樣的物體在水中會上浮,什么樣的物體在水中會下沉?”探究的問題自然而然地隨著實驗現(xiàn)象產(chǎn)生了。設計意圖:興趣是學生學習的趨動力,問題是科學探究的起點,這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既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又讓學生從實驗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了問題。二、分組實驗,自主探究。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兩個探究活動:1、實驗:判斷物體的沉浮;2、實驗: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探究活動(一)實驗:判斷物體的沉浮此探究活動按“預測——實驗探究——表達與交流”三個探究過程進行。1、預測物體的沉浮。每組學生介紹搜集到的實驗材料,預測其在水中是上浮,還是下沉,并說出預測的根據(jù),然后,讓學生把實驗材料按預測結果分類。2、分組實驗,探究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溫馨提示:①把材料貼近水面輕輕地放入水中;②每次只放一種材料;③認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做好實驗現(xiàn)象記錄。④小組要分工,更要合作。分組實驗在學生分組實驗時,教師要融入到學生之中,充當四種角色:① 組織者: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愉快的氛圍,組織學生實驗;② 探究者:做一名好奇心很強的學生,與學生共同探究;③ 發(fā)現(xiàn)者:仔細觀察實驗情況,并認真傾聽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學生實驗中的問題;④指導者:當學生探究感到困惑時,要及時指導。設計意圖:教師最大的成功是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如若一味地牽引,則是剝奪了學生自我發(fā)展的權利,因此教學中,我給予學生極大地探究空間和充分的探究時間,在開放中組織,在參與中指導,讓探究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進行。3、表達與交流①分組匯報實驗現(xiàn)象:在匯報時,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尤其是不同的意見。如:小玻璃瓶在水中有的灰上浮,但有的組會下沉,這就要讓學生把瓶子拿出來,再做實驗,然后觀察,會發(fā)現(xiàn)有的瓶子沒有蓋,水進去了,就沉下去了……②思考總結:讓學生認真觀察上浮和下沉的物體,發(fā)現(xiàn)這些物體的特點:上浮的:輕,是用木頭、塑料、泡沫等材料做的;下沉的:重,是用玻璃、金屬、石頭等材料做的。設計意圖:材料是活動的基礎,為學生提供什么樣的材料,什么時間提供材料是大有學問的。教師提供的材料,必須經(jīng)過仔細選擇:既簡單,能為每個孩子開辟一條探究之路;又要豐富,讓孩有可能通過各種各樣的路子去探索;還要有結構,能在探究中體現(xiàn)學生的獨創(chuàng)性,教案《幼兒園大班<浮與沉>的教案》。探究活動(二)實驗: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此探究活動按“選擇問題——制定探究計劃——實驗探究——表達與交流”四個過程進行。1、選擇問題教師出示探究問題:⑴小玻璃瓶在水中上浮,用什么辦法讓它沉下去?⑵橡皮泥在水中下沉,用什么辦法讓它浮上來?學生分組選擇一個問題進行探究,有興趣的可以探究兩個問題。2、制定探究計劃首先由小組討論,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如讓小瓶下沉的方法有:灌水,灌沙子或裝石子,把小瓶綁在石塊上……然后小組匯報交流,完善探究方案。設計意圖:設計實驗方案既減少了實驗的盲目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孩子們設計的實驗也許是稚嫩的,站在科學的高度上講也許是不太科學的,但是學生在根據(jù)自己的設想進行實驗時,初步的`學會了科學的看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組織學生交流,有利于實驗方案更趨于科學可行。3、分組探究在學生分組探究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在學生探究出現(xiàn)問題需要幫助時,出出主意,還要關注學生獨特的實驗方法。4、表達與交流匯報實驗情況要注意以下三點:⑴要讓學生邊演示邊匯報;⑵讓學生說清實驗步驟和方法,尤其是說清從失敗到成功的實驗過程。⑶在學生交流時肯定學生的多種方法,尤其是有創(chuàng)意的方法。我預設的交流情景:生:我們小組研究的是:讓橡皮泥浮上來。我們是這樣做的,橡皮泥做成小片(下沉)——捏薄點兒(下沉)——捏得更。ǔ、漏了)——再捏(先浮后沉)——捏成碗狀或船形(。湃肭鷦e針(仍然上浮)師:通過捏你們發(fā)現(xiàn)橡皮泥有什么變化?生:橡皮泥的形狀變了。被捏成了船的形狀。師“形狀變了,就可能改變物體的沉浮。坐過船嗎?鋼鐵做的輪船能浮在水面上是什么道理呢?生:改變了鋼鐵的形狀。里面是空心的。師:還有什么方法讓橡皮泥上浮嗎?生:我們把橡皮泥粘在木塊上,也會上浮。生:粘在乒乓球上也上浮!瓗煟航柚认鹌つ噍p的物體也能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設計意圖:全班交流的過程是學生發(fā)散思維的過程,許多閃光的思想火花會在交流中產(chǎn)生,教師不應該滿足于“沙+黃豆”的交流層面,而應該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小蘇打+白醋”生成新物質的研討層面,這樣才能使不成熟的想法更成熟起來,在相互交流中,會使學生的想法更科學,認識更完善。三、拓展活動,嘗試解決實際問題1、揭秘:通過以上的兩次實驗探究,讓學生揭開 課始 兩個塑料球一浮一沉的秘密。2、潛水艇實驗;出示自制的潛水艇模型,讓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潛水艇自由上浮和下沉的秘密,并說明道理。3、設計打撈沉船方案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教育要體現(xiàn)STS目標,即科學-技術-社會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這個活動能讓學生體驗到科學為生活服務,讓激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四、實驗設疑,激發(fā)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師出示沉浮子:“水中的小瓶能停留在水中的任何一個位置”,這太奇怪了,這是為什么呢?是小瓶有什么秘密,還是水有什么特殊?……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有趣的實驗現(xiàn)象,會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探究繼續(xù)下去。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通過電腦輔助教學,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2、了解幾種常見的清潔牙齒的工具。
3、初步形成清潔牙齒、保護牙齒的積極態(tài)度。
4、幫助幼兒了解身體結構,對以后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5、了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平臺操作目標:進一步熟練掌握豆豆蟻教育平臺操作,能找到主題教學的內容
活動準備:
課件A段、B段、工具實物(電動牙刷、牙刷、牙簽、牙線、牙膏)幼兒人手一把小牙刷。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大班幼兒扮演"小兔子",情景對話喚起幼兒已有經(jīng)驗。
師:"小兔子你來這兒干什么呀?"兔:"我來想請中二班的小朋友幫助我。剛才,我吃了許多蛋糕和餅干,現(xiàn)在牙齒縫里有許多餅干屑,小朋友我該怎么辦呢?"
2、告訴幼兒在電腦里找到"大嘴蛙"的方法。
雙擊豆豆蟻--自己的照片--大地球--蘋果--圖標。
(二)認識各種清潔牙齒的工具。
1、幼兒集體觀看動畫,說出自己認識的工具名稱及作用。
師:"大嘴蛙醫(yī)生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可以讓牙齒變干凈的工具呀,你們認識哪些?
2、結合實物,在平臺上簡單了解其他清潔牙齒工具的名稱和作用。
師:牙刷、牙簽、牙線、牙膏和電動牙刷都可以幫助我們把牙齒變干凈。
(三)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1、幼兒已有經(jīng)驗講述如何刷牙。
請個別幼兒講述。師:"讓我們一起再去請教大嘴蛙吧。請你們去自己的電腦前,可要認真看,仔細聽大嘴蛙醫(yī)生說呀,回來看誰可以教小白兔。點一下小鉛筆就可以看到這一頁了。"
2、幼兒操作電腦學習如何刷牙。
師:"剛才大嘴蛙教醫(yī)生教你們刷了牙齒的哪些部位?"請個別幼兒回答,師:"現(xiàn)在請每個小朋友拿著自己的小牙刷去電腦前,一邊看動畫,一邊練習刷牙吧。
3、請小朋友每人拿一把牙刷邊看動畫邊練習刷牙。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教小兔子刷牙吧。"請幼兒全體表演給小兔子看。
(四)師:今天我們和小兔子一起認識了清潔牙齒的工具。學習了正確的刷牙方法,以后我們要常清潔我們的`牙齒,更要保護它們。
活動反思:
使幼兒形像的觀察了解到了牙齒的作用,掌握了正確的刷牙方法,特別是我在我在講述正確的刷牙方法時,有的孩子都爭先恐后的替我講述,好像他們是老師似的,因此幼兒對“刷牙”的動作就有了一定的興趣,因此在學習刷牙的時候,孩子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孩子都浸在了歡樂愉快的氛圍之中。同時也在快樂的學習中懂得了怎樣保護牙齒,并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分享爸媽對自己的細心照顧,并嘗試關注爸媽的需要。
2、 愿意學習用語言、力所能及的行動表達自己對爸媽的感激和關愛。
3、 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4、 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 積極參與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
自編故事:《眼里的寶貝》、磚塊若干、小卡片等。
活動過程:
一、起——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活動
講述故事第一段。
主要提問:鳥媽媽眼里的寶貝是誰?
二、承——鼓勵分享,感受親情
1、 回顧、分享爸媽對自己的關愛,感受被愛的快樂。
主要提問:你是誰眼里的寶貝?他是怎么寶貝你的?
2、 講述故事第二段
主要提問:鳥媽媽為什么會累得病倒了?
三、轉——認知沖突,引發(fā)領悟
1、 爸媽有生病、有累的時候嗎?
2、 你是怎么知道爸媽累了或者病了?爸媽的一天到底有多累?
3、 小實驗:搬磚塊。(體驗爸媽的辛苦)
四、合——整合經(jīng)驗,促成成功
1、 教師舉例:我感受到的寶寶的愛。
2、 解析信中的秘密(對爸媽愛的表達方法)
3、 幼兒分享愛爸媽的方法
尾聲:延伸教育,關注未來
對每個愛我們的人及時、時時表達自己的感激和愛。
一起道一聲:爸爸媽媽辛苦了。
活動反思:
這是一個大班社會活動,從這個活動中我們能明顯地感受到升華的是孩子愛的情感,要讓孩子知道愛父母,怎樣愛父母。由于現(xiàn)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很多孩子都表現(xiàn)出了自私,只知道索取卻不知道回報,所以對孩子的關愛教育是極為重要的。孩子首先愛的`是自己,然后再是親人,再是身邊的人,再往后就是對祖國的愛,在大班進行愛身邊親人的教育是非常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也是極為需要的。
1、這個活動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父母,也都在與自己的父母相處,孩子能 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一點一滴,這些都為這個活動奠定了情感基礎,也使孩子在活動中有話可說,但是很多孩子只是能感受,卻不知道自己該用什么方式去表達 對父母的愛,這個活動以此為切入點,不僅讓孩子知道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更要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應該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及做哪些事。
2、分享爸媽對自己的細心照顧,并嘗試關注爸媽的需要。愿意學習用語言、力所能及的行動表達自己對爸媽的感激和關愛。兩個目標進行活動。
3、活動中教師態(tài)度溫和,聲音輕柔,非常得有親和力,這就使整個活動氛圍輕松,孩子在活動中沒有一絲緊張感,孩子都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為活動創(chuàng)編了手的情境表演,雖然很簡單,卻能深深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又能很好地詮釋故事的情節(jié),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教師在活動中準備了磚塊、愛心卡和音樂,這些材料是隨手可得的,但卻都體現(xiàn)了教師的用心:所選取的音樂緊扣活動主題,又能給活動營造出一種輕松的氛圍;磚塊是讓孩子來體驗付出和分擔的,更能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以及自己該為父母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實現(xiàn)教育目標服務;愛心卡是鼓勵孩子讓旁邊聽課的老師畫的,增進了全場的融洽,而且最后匯集愛心卡,讓孩子集中交流,互相分享彼此的經(jīng)驗。
活動建議:
今天這個活動是讓孩子表達對父母的愛,我覺得以后可以生成一個有關愛的主題教育活動,從對自己的愛,到對父母的愛,再讓孩子學習對社會上其他人的愛,比如敬老院的爺爺奶奶、殘疾人、各行各業(yè)辛苦工作的人,還可以讓孩子知道要愛各種小動物、愛大自然、愛祖國等等,相信在這樣一系列的愛的主題教育活動之后,孩子的心胸會更寬廣,愛的涓涓細流會連綿不斷。
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對不同職業(yè)的專長引起興趣。
(2)大膽推理和想象。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大石頭》圖畫書,教學課件(PPT)、漢字“大石頭”、裝扮成大石頭的飲水桶
活動過程:
(1)激發(fā)興趣,引發(fā)懸念
、俪鍪镜2~3面
一這是一個靜悄悄的夜晚,忽然,有一塊又大叉圓的東西轟隆隆地朝田鼠村莊滾了過來。哐當!這會是什么呢?
一原來是塊大石頭(出示漢字)。這塊大石頭的到來,讓原本平靜的田鼠村莊再也不能平靜。
、诔鍪镜4~5面
一第二天一大早,田鼠們都被嚇了一跳,原來大石頭躺進了準備造游泳池的大洞里。這可怎么辦?
(2)情景體驗:我來搬石頭
一你覺得該請誰來搬這塊石頭?為什么?
一這就是那塊大石頭,怎么才能把它搬走?你們有好辦法嗎?請來試一試。
一出示裝扮成大石頭的飲水桶,幼兒個別或合作進行嘗試。
小結:團結合作一起干,事情就能干得好。
(3)推理故事情節(jié)
、俪鍪镜6、8、10、12、14面
一大力士、科學家、礦工、魔術師、發(fā)明家他們都很神氣地來了,你認為誰最有可能搬走這塊大石頭?為什么?
一他們想了什么辦法準備搬走大石頭?他們做了什么動作?你來學一學。
一除了他們,田鼠村里還會有哪些有特殊本領的人?(交流分享各種職業(yè)人的特點)
、诔鍪镜7、9、1 1、1 3、1 5面
教師根據(jù)幼兒講述內容、結合故事情節(jié)逐一出示。(可以不按繪本圖片順序)
一他們是怎么搬大石頭的?一起來幫忙,學學“嘿喲、嘿喲”喊號子。
一他們成功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觀察討論圖片上田鼠們前后不同的表情)
③出示第16~17面
一這么多有特殊本領的田鼠都沒有獲得成功,怎么辦?你想到什么好辦法沒有?看看田鼠村莊里究竟還有誰能想到好辦法?
一田鼠寶寶想到了什么好辦法呢?
、艹鍪镜18~19面
一田鼠寶寶想到了什么好辦法?他對大家說了些什么呢?
一你認為這一回田鼠寶寶的辦法會不會獲得成功?為什么?
、喑鍪镜20~25面
一大石頭搬走了沒有?田鼠們在干什么?
一當大家發(fā)現(xiàn)一起搬起來的不是大石頭,而是大面包時,大家的心情怎么樣?
小結:原來一個人的力量很有限,我們經(jīng)常會碰到一些一個人做不了或者很難做到的事情,這就需要大家合作,一起來完成。
《大石頭》的故事講完了,田鼠們一起搬走了“大石頭”,享受著大面包的美味。
活動延伸:
一生活中我們還會碰到哪些事情需要大家合作一起來完成呢?(可以指導幼兒做些記錄)
活動反思:
故事圍繞搬走大石頭的問題,出現(xiàn)了很多有特殊本領的.人。孩子在猜測推理、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方面對不同職業(yè)的特別專長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了解到即便擁有特殊的本領,如果只靠一個人的力量,仍然不能搬走大石頭,從而凸顯了團結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美術教案幼兒美術教案大班03-10
(精選)大班教案07-21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7-26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8-01
[精選]大班教案07-31
(精選)大班教案08-11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8-11
(經(jīng)典)大班教案08-04
【精選】大班教案08-17
大班教案【精選】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