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合集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教案 篇1
中班社會活動合作教案能能使幼兒正確的認識并理解活動的意義,從而激發(fā)小朋友的積極性!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實踐等活動,初步了解合作的重要。
2、嘗試協(xié)商、分工,提高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3、體驗團結(jié)協(xié)作、戰(zhàn)勝困難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
2、四只袋子,海洋球若干。
3、每桌一張記錄表,黑色筆每人一支。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情境導入,感受合作。(引導幼兒觀看視頻,提問引出合作。)
1、孩子們,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視頻,請你們看看視頻里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視頻里發(fā)生了什么事?在拔蘿卜時遇到了什么困難?他們是怎么解決的?
3、有時候有些事情,一個人做很難,幾個人或很多人一起合作就變得輕松了。大家共同完成的這件事叫做合作。這個蘿卜就是大家合作拔出來的。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感受合作并體驗合作
(一)討論、交流在平時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合作才能完成?
(二)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合作統(tǒng)計泡泡的數(shù)量
2、觀看圖片討論,感知單獨統(tǒng)計的困難
(1)你看到了哪幾種顏色的泡泡?
(2)你能自己全部數(shù)出來嗎?
2.小組嘗試合作統(tǒng)計
(1) (出示統(tǒng)計表)哦,原來我們可以一組的小朋友合作來完成,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統(tǒng)計表。
(2) (分析統(tǒng)計表。)你們看懂這張統(tǒng)計表嗎?每一組只有一張統(tǒng)計表怎么辦?
(3) 幼兒統(tǒng)計。
3.對照正確答案,理解合作中的每一個人都很重要
(1)你們都統(tǒng)計出來了?(把幼兒完成的統(tǒng)計表張貼在黑板)
(2)到底哪一組合作得最好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答案就知道了。
(3)(出示答案)為什么他們沒有成功?什么顏色的沒數(shù)對?
(4)整個團隊合作沒有成功,看來大家合作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很重要。
三、引導幼兒在裝海洋球的
在游戲中學會合作小朋友們數(shù)泡泡數(shù)的不錯,我要送給大家一件禮物,是什么呀?(海洋球)
(一)讓幼兒單獨裝海洋球球,發(fā)現(xiàn)并協(xié)商解決問題
(1)請你們每個小組選一個小朋友上來玩游戲,音樂停比賽就結(jié)束,看誰裝進袋子的球最多。(2)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你在裝球的時候遇到了什么困難?
(二)小組嘗試分工合作,引導幼兒幫忙解決問題
1.有什么辦法讓袋子不漏球呢?你們四人一組商量一下,一起合作試一試。音樂停,小朋友就不能裝球了哦。
2.我們來看看哪個組裝的最多。
3.請你們這組的小朋友來介紹一下,你們是怎么裝的?
(三)小組再次協(xié)商,第二次合作裝球
1.給你們一點時間,趕快商量一下這一次準備怎么合作。
2.幼兒合作裝球。
三、結(jié)束部分經(jīng)過我們的合作,小朋友們裝的球都比第一次的多了,祝賀大家合作成功!咱們把海洋球帶到班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吧!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動題目
滾動的車輪
二、活動目標
通過幼兒動手操作活動,感知只有圓形物體制作的車輪滾動起來才比較順暢,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比較分析能力。
三、適用對象
4~5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方形盒、易拉罐、六角瓶、大膠球、車子底盤、硬紙板制成的各種形狀的車輪(方形、六邊形、圓形)、竹竿。
五、活動內(nèi)容及過程
幼兒探究活動一
探究的問題:哪種物體滾動得順暢、穩(wěn)定?
試一試。
分別把方形盒、易拉罐、六角瓶、大膠球放在同一個斜面上。讓這幾種物品同時向一個方向滾動,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說一說。
(1)大膠球滾得最快,易拉罐滾得最穩(wěn)。
(2)六角瓶、易拉罐、大膠球都會滾。
(3)易拉罐滾得又快又穩(wěn)。
探究活動二
探究的問題:哪種形狀的車輪移動起來更順暢?
試一試。
讓幼兒為小車安裝上車輪,進行滾動實驗。分別安裝上不同形狀的車輪。
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1)圓形車輪移動得順暢。
(2)方形的車輪移動不起來。
(3)六邊形車輪移動得不穩(wěn)定。
記一記:我的實驗結(jié)果。
拓展思路:不同的車輪
1.探究的問題:車軸如何安裝?
2.為模型車安裝車輪。
六、背景資料
任何物體移動時都會產(chǎn)生摩擦力,它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物體形狀、移動方式、表面光滑度等因素有關(guān)。如果沒有摩擦力,那么物體一旦移動后就永遠不停止了。物體沿另一物表面滑動所產(chǎn)生的摩擦力叫滑動摩擦力。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它的運動方向相反。對于同樣兩個物體來說,接觸面上所產(chǎn)生的.滑動摩擦力要比靜摩擦力小一些。
七、參考資料
《科學勞作力學基礎篇》科學才藝教室
《大發(fā)明――汽車篇》未來出版社
活動點評
該活動的探究問題是什么形狀的物體滾動起來更順暢;顒又芯o緊圍繞這個探究問題展開探究。探究的第一層次:幼兒選擇各種形狀的物體,在地面上同時沿一個方向滾動,得到的結(jié)果都能滾,易拉罐滾得又快又穩(wěn)。第二個探究問題是在幼兒感知圓形物體滾動快的基礎上,給小車安裝車輪,探究的結(jié)果圓形車輪滾得快。
從題目的選擇上貼近幼兒生活,從目標的確定上具體恰當,從活動過程看基本合理。建議在探究問題二的思路上可作改動:第一個探究問題已由幼兒探究出接觸地面的圓柱體的物體滾動最快。第二個探究問題可探究怎樣給小車選擇合適的輪子,使小車跑得快。教師可準備高度不同的圓柱體,中間可用筷子穿入,作為小車的車輪,再安上車身。這樣安排的探究思路是完整的。最后,可把幼兒安裝好的小車在同一條件下進行比賽。以游戲的形式完成探究活動。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早晨,瑤瑤的小朋友入園時,媽媽幫助她整理衣服、放小書包、抬小凳子,而瑤瑤呢木然的站在那里,看著媽媽為她不停的忙碌,我急忙走過去對瑤瑤說:“瑤瑤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媽媽為你做事應該跟媽媽說謝謝呀。”瑤瑤說:“為什么呢?不是我要她做的!
一天下午,放學的時候,媽媽來接豪豪,剛走出教室,豪豪把小書包扔在地上就跑,媽媽在后面大聲叫他拿書包,他頭也不回地說“不要不要”,媽媽只好無奈的撿起書包背在自己的肩上。
孩子的行為讓我大為震驚,不由得反思: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大多數(shù)受到上兩代人過度的保護和重視,以自我為中心,被動的、理所當然的接受著身邊人的關(guān)愛,而自己卻很少主動關(guān)心身邊愛他的人,感恩之心嚴重缺失。而且從事例二中我也清醒的感受到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差,詞不達意。我想通過《大樹媽媽》的這個活動讓孩子學會感恩,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欣賞和感受詩歌所表現(xiàn)的美妙意境,理解詩歌中的主要內(nèi)容。
2、通過幼兒初步嘗試仿編詩歌,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3、體驗詩歌中大樹媽媽與娃娃們相互關(guān)愛的情感,激發(fā)幼兒愛他人的`情感,學習感恩。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的重點:欣賞和感受詩歌所表現(xiàn)的美妙意境,能夠理解詩歌中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的難點:幼兒初步嘗試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1、知識的準備:教師在活動前利用散步、談話豐富幼兒生活經(jīng)驗。
2、物質(zhì)的準備:多媒體課件,大樹媽媽的圖片
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談話引題,幼兒猜想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媽媽是怎么愛你們的?”引導幼兒回答。
第二部分:理解學習詩歌內(nèi)容
教師出示大樹的圖片提問 “大樹媽媽一個人非常的孤單、寂寞,這該怎么辦呢?小朋友,你們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大樹媽媽生活在森林里,小朋友請你猜一猜,還有誰會愿意做大樹媽媽的娃娃?”(幼兒講述)
幼兒觀看課件,教師提問:大樹媽媽喜歡娃娃,有誰愿意成為大樹媽媽的娃娃?他們能給大樹媽媽什么?大樹媽媽有許多許多娃娃,有小鳥娃娃、星星娃娃、松鼠娃娃、小星星娃娃,還有許多樹葉娃娃,大樹媽媽是怎樣喜歡娃娃的,娃娃們又是怎樣愛大樹媽媽的。
第三部分、欣賞和感受詩歌的意境,體驗詩歌中大樹媽媽與娃娃們相互關(guān)愛的情感。
教師配以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進行聲情并茂的朗誦,請幼兒欣賞,欣賞后提問讓幼兒討論:你覺得娃娃們喜歡大樹媽媽嗎?從哪些話里可以聽出它們很愛大樹媽媽?
第四部分:朗誦詩歌
教師帶著幼兒一起朗誦詩歌,進一步熟悉詩歌的內(nèi)容。
中班教案 篇4
目標:讓幼兒了解飲食衛(wèi)生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guān)以及“病從口入”的簡單道理。
準備: 有關(guān)蛔蟲的幻燈或圖片。
過程:
1、向幼兒介紹某位小朋友突然肚子疼得厲害,父母帶他去檢查,,發(fā)現(xiàn)肚子里有蛔蟲的事例,引起幼兒對蛔蟲病的關(guān)注。
2、與幼兒一起討論蛔回病的癥狀,得病的痛苦及其危害。
3、請保健大夫講講為什么會得蛔蟲病,并利用幻燈或圖片介紹蛔蟲生長變化的過程。
4、請幼兒討論如何注意飲食衛(wèi)生,預防蛔蟲病。例如:飯前便后要洗手,不用臟手拿東西吃,生的'瓜果要洗干凈后再吃……
5、把幼兒討論的結(jié)果寫出來,配上畫,貼在本班的宣傳欄內(nèi),向其他班幼兒和家長進行宣傳,并請家長協(xié)助。
6、自編或選擇一首有關(guān)的兒歌教給幼兒,以鞏固認識并轉(zhuǎn)變?yōu)樾袨椤?/p>
建議 :
1、收集有關(guān)飲食衛(wèi)生的圖片,張貼在班內(nèi)墻上。
2、結(jié)合周圍生活實例,介紹腸炎、痢疾等疾病產(chǎn)生的原因,進一步引導幼兒注意飲食衛(wèi)生。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知道生活中要愛清潔,講衛(wèi)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都樂于參與活動,尤其是在操作活動,孩子們在充滿興趣的氛圍中獲得知識,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欲望。每個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起到了銜接的作用。幼兒積極回答問題,并踴躍參與活動,使整個活動達到了預定的目標。當然,在本次活動中,我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今后在工作中會加以改進,做得會更好。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一:
一、活動目標:
1、用普通話朗誦兒歌,練習發(fā)準“蠶、睡、吃、花兒”等字詞的讀音。
2、初步了解豌豆、蠶豆從開花到結(jié)成豆莢,加工成豆制食品的過程,喜歡吃豆類食品。
二、活動重點:
用普通話朗誦兒歌。
三、活動難點:
念準字的讀音。
四、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豌豆蠶豆》。
2、各類豆制食品。
五、活動過程:
。ㄒ唬┢穱L食品導入活動:
1、出示豆制食品供幼兒品嘗:
“你吃過這些食品嗎?味道如何?它是用什么東西加工成的?”
2、出示豌豆、蠶豆,幫助幼兒:
“這些食品都是由豌豆、蠶豆加工成的!
。ǘ┬蕾p詩歌,理解豌豆、蠶豆從“花——豆莢——豆米”的'過程。
1、教師有節(jié)奏地朗誦兒歌。
2、幼兒閱讀圖書《豌豆、蠶豆》,按順序觀察、理解畫面。
3、引導幼兒用詩歌里的語句表達:
“詩歌里的豌豆、蠶豆是怎樣長大的?都能做成哪些食品?”
。ㄈ⿲W念詩歌:
1、教師和幼兒一起學習朗誦兒歌。
2、幫助幼兒發(fā)準“蠶、睡、吃、花兒”等字詞的讀音。(鼓勵幼兒分句接龍念兒歌。)
活動二:
一、活動目標:
學習用幾何圖形組合的方法畫正面直立人物,并會區(qū)別人物的高矮、大小和顏色。
二、活動重點:
區(qū)分人物的高矮、大小和顏色。
三、活動難點:
用幾何圖形組合畫人物的正面圖。
四、活動準備:
記號筆、蠟筆、畫紙、范畫“西紅柿的一家”、幼兒用書《蔬菜的一家》。
五、活動過程:
(一)欣賞作品,展開討論:
1、舒適范畫,引出話題:
“在農(nóng)業(yè)開發(fā)區(qū)里,搬來了一戶人家,是誰?”
2、欣賞作品,并討論:
“這一家,誰是爸爸?誰是媽媽?誰是寶寶?”
“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3、教師引導幼兒多角度地觀察、比較。
。ǘ┯變簞(chuàng)作,教師個別指導。
引導幼兒根據(jù)蔬菜的不同造型進行創(chuàng)作。
。ㄈ┗ハ嘈蕾p作品,并講評。
幼兒作品展示。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練習鉆的動作,發(fā)展動作的靈敏性與力量。
2、培養(yǎng)幼兒喜歡民間游戲的情趣。
3、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活動準備】
蘋果、香蕉的頭飾若干、布置游戲場地(城門、城墻)中間畫一個直徑約5米的圓圈若干個、選擇民樂作活動背景及準備操。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教師和幼兒騎大馬念民謠,一個個從“城門”鉆過到城里去玩。
教師請幼兒兩人一組用手來搭一搭城門并邊念民謠邊學習游戲的開門關(guān)門規(guī)則。
2、基本部分:
教師請一位幼兒面對墻,搭成拱形城門,其余幼兒依次鉆過城門。
教師提出游戲規(guī)則:當念到“瞧一瞧”時,做城門者下蹲放下手關(guān)城門,并問被關(guān)住的人選擇要“蘋果”還是“香蕉”,幼兒選擇好以后,把頭飾掛在脖子上,站到城門的隊伍做城門。
幼兒第2次做鉆城門的游戲一次。
教師繼續(xù)提出游戲玩法及規(guī)則:“蘋果”和“香蕉”站在場地的`一個圓圈內(nèi),相互用肩膀、臀部把對方擠出圓圈外,看圓圈外“蘋果”多還是“香蕉”多就哪對勝。
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做游戲一次。
增加城門的高度再次游戲。
教師小結(jié)游戲并告訴幼兒此游戲是我國的一個民間游戲,以后小朋友可以和家人、鄰居玩。
3、結(jié)束部分:做放松活動,帶幼兒回教室。
教學反思:
游戲是最適宜于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理念轉(zhuǎn)化為行為,注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引導,促使孩子們更深入進行游戲,讓孩子在健康游戲中得到更多的發(fā)展。
【中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精選)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07-20
中班的教案02-12
[精選]中班教案07-30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8-04
中班教案(精選)08-25
幼兒園中班教案《螞蟻》中班螞蟻的教案11-15
[合集]中班教案08-10
中班教案(精品)08-09
(精)中班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