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推薦度:
- 中班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實用的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范文六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蝌蚪找媽媽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名稱、角色和主要情節(jié)。
2.理解、熟悉故事內(nèi)容,嘗試排圖且大膽講述故事中的對話。
3.感受媽媽們對小蝌蚪的熱情及關(guān)心。
活動準備:
故事錄音、PPT、圖片等。
活動過程:
1.以謎語的形式,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有個謎語讓小朋友猜一猜: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你們知道這是誰嗎?有段好聽的.故事,講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聽故事錄音一遍,并提問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蝌蚪把哪些小動物當成了自己的媽媽?小蝌蚪為什么會認錯自己的媽媽呢?
3.教師邊演示PPT邊講述故事,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
提問:
。1)故事發(fā)生在什么季節(jié)?青蛙媽媽生的黑乎乎的卵變成了什么?
(2)小蝌蚪找媽媽碰到了誰?說了些什么?又遇到了誰?又是怎么說的?
。3)為什么會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媽媽?
。4)小蝌蚪的媽媽究竟是誰?為什么小蝌蚪和它的媽媽長的不像呢?
小蝌蚪最后怎么變成青蛙的?
4.回憶故事情節(jié),將故事圖片進行排序。
5.幼兒跟錄音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內(nèi)容《小蝌蚪找媽媽》。
《小班語言教案“小蝌蚪找媽媽”》摘要:嘗試排圖且大膽講述故事中的對話。 3.感受媽媽們對小蝌蚪的熱情及關(guān)心。 活動準備: 故事錄音、PPT、圖片等。 活動過程: 1.以謎語的形式,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有個謎語讓小朋友猜一猜:小黑魚,...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2
一、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能充分展開想象,初步理解詩歌內(nèi)容,并整首學習詩歌。2、感受詩歌中親情對話的愉悅,體驗美好的情感。
二、準備:
1、背景圖、青蛙頭飾、小蝌蚪頭飾、錄音磁帶
2、自然角飼養(yǎng)小蝌蚪、認識過小蝌蚪
三、過程:
1、引導(dǎo)幼兒在游戲中展開想象,去理解詩歌內(nèi)容。
(1)理解第一句“小蝌蚪,細尾巴!
師:“春天,小河邊的柳樹發(fā)芽了,河里長出了綠綠的水草,小朋友,你們看誰會來呢?”(出示背景圖片)
師:“小蝌蚪來了,他們在河里玩的真開心,小蝌蚪的尾巴是什么樣的?”(細細的,長長的)
“尾巴有什么用?”(游泳、扭來扭去)
師:“對了,小蝌蚪游泳就是靠細尾巴扭來扭去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蝌蚪游泳。(在表演時,教師可提示:小蝌蚪,細尾巴,游呀游,扭呀扭,游來游去真開心)
(2)理解第二句“游來游去找媽媽”。
師:“小蝌蚪在小河里,游啊游的,真開心。忽然聽到小鴨子在呷呷地叫‘媽媽,媽媽”。小蝌蚪聽到也跟著小鴨子叫‘媽媽’,鴨子媽媽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鴨的媽媽”。小蝌蚪著急地說:“那我們的媽媽呢?我們快點去找吧”。(邊出事圖片邊講述)
師:“小蝌蚪是怎樣找媽媽的?”(東找找,西找找;東游游,西游游)
師:“小蝌蚪這里游游,那里游游,這里找找,那里找找,我們可以說‘游來游去找媽媽’”。
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蝌蚪怎樣找媽媽的。”
。◣熒黄鸨硌,教師提示幼兒“東找找,西找找,游來游去找媽媽,媽媽在哪里呢?”并引導(dǎo)幼兒很著急地在這里游游,那里游游,這里找找,那里找找)
(3)用對話的形式理解最后三句,體驗?zāi)缸佑H情。
師:“小蝌蚪游來游去怎么也找不到媽媽,心理多著急,如果我們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你會怎么辦?”(喊媽媽)
師:“是的,我們可以大聲一點喊媽媽,誰來試一試你心里著急時喊媽媽的?”(引導(dǎo)幼兒注意表情和語氣的變化,并做呼喚的動作,讓幼兒知道聲音可以傳更遠一點)
師:“我們來聽一聽,小蝌蚪是不是也是這樣做的呢!保ㄤ浺簦骸皨寢,媽媽你在哪里?”)
師:“小蝌蚪和我們的辦法是一樣的,現(xiàn)在我們來幫小蝌蚪一起喊媽媽,喊的時候響一點,慢一點。(全體起立,做呼喚狀一起喊“媽—媽,媽—媽,你在哪兒?”)
配班教師(幼兒喊第三遍時,帶著青蛙頭時跳出來)邊跳邊親切地說:“來了,來了,我來了,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大青蛙”。(歡呼“我們找到媽媽了,我們找到媽媽了!保
師:“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大青蛙)
2、幼兒通過看、聽、表演學習整首詩歌。
(1)欣賞整首詩歌,幼兒安靜、專心地聽一遍。
師:“小朋友真能干,老師把你們剛才幫助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編成了一首詩歌叫《小蝌蚪,找媽媽》。
我們來聽一聽。(教師有激情地朗誦一遍)
(2)幼兒整首念詩歌二遍(邊看圖片邊念,注意引導(dǎo)對話時的語氣和表情)
(3)以游戲的方式表演、復(fù)習鞏固詩歌,體驗?zāi)缸佑H情的愉悅。
師:“我們來做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游戲,你們做小蝌蚪,老師做媽媽。(戴上頭飾)
師:“你們剛才念的很好,但是在喊媽媽的時候,可以稍微輕一點,再慢一點,這樣的聲音媽媽才喜歡。現(xiàn)在我們再來做一遍,看誰表演最好!
師:“現(xiàn)在老師來做媽媽,你們做小蝌蚪。(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動作、語氣、表情來表達自己對詩歌的感受,在對話時,讓配班教師引導(dǎo)喊得好聽一點,這樣媽媽就會很快出來的)
3、活動,教師扮青蛙媽媽的角色,自然結(jié)束活動。
師:“孩子們,你們剛才表演地真棒,以后媽媽再也不和你們分開了,現(xiàn)在我?guī)銈兊叫▲喿蛹依锶ネ鎲,去告訴小鴨子,你們也找到了媽媽。
。ㄓ變郝牳枨缎◎蝌秸覌寢尅纺7滦◎蝌接斡镜膭幼鳎叱鼋淌遥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能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把各段連起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
3、從的過程當中,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當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5、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以及它在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知道它對農(nóng)作物有好處,是我們捉害蟲的好幫手。
教學難點:
懂得應(yīng)保護青蛙,并能向他人宣傳保護青蛙的道理。
教學準備
1、“小蝌蚪、長出前腿的蝌蚪、長出后腿的蝌蚪、尾巴變短的蝌蚪、青蛙”小圖片。
2、幻燈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牡倪^程當中,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當中的幾次形體變化。
(二)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要保護青蛙。
。ㄈ┠芊纸巧懈星榈乩首x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當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
三、教學過程
。ㄒ唬┮怨适乱稣n題。
1、一只青蛙在茂密的.水草中產(chǎn)下了許多卵,卵一天天地長大,長出來大腦袋、黑身子、長尾巴。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小蝌蚪)
對:小蝌蚪的媽媽是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
板書課題:
1齊讀課題。
2、學生自己設(shè)教學目標。
問:從課題你知道什么?
學課文你想知道什么?
3、師歸納教學目標。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和小蝌蚪找它們的媽媽去。通過學習,我們要知道小蝌蚪找了幾次媽媽,在找的過程當中它的形體有什么變化。學習把各自然段的意思連起來想;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同學們還要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ǘ┲v授新課。
老師配樂范讀課文。
思考:
1、小蝌蚪找了幾次才找到媽媽?
2、它們都找到了誰?
讀后學生回答:小蝌蚪找了三次才找到媽媽。它們找到了:鯉魚、烏龜、青蛙。過渡: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5段)請你們用最快的速度在自然段前標出序號。
。ㄈ┛磮D逐段學習理解。
1、觀察第一幅圖,說圖意。
這幅圖畫的是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ㄟ@幅圖畫的是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玩。)
哪個自然段是寫這幅圖的?
。ㄕn文第一自然段。)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長的什么樣?
貼出小蝌蚪的圖片。
板書:大、黑、長長
它們在水里怎么游呀?
快活、高興。
你覺得小蝌蚪長得怎么樣?
(我覺得小蝌蚪長得很可愛。)
。3)指導(dǎo)朗讀。
小蝌蚪長得這么可愛,在水里那么快樂活潑,我們讀這一段就應(yīng)該讀出它們可愛、活潑的語氣來。
試讀、指名讀、齊讀。
過渡:可愛的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來游去,它們都在想:我們的媽媽在哪?要跟媽媽學點本領(lǐng)那該多好!于是它們下決心找到媽媽,它們是怎樣找媽媽的呢?找媽媽的過程當中它們自己有什么變化?我們學習第2自然段。
3、學習第2自然段。
。1)出示學習方法:讀,想,說。
想:
1、小蝌蚪有什么變化?
2、小蝌蚪看見誰?告訴了它們什么?
說:
什么樣的小蝌蚪?看見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小聲讀第2自然段。
貼出長出兩條后腿的小蝌蚪圖。
。3)投影:
、倏辞逍◎蝌介L出的兩條后腿在什么位置。
、谟先ィ好鎸γ孢^去。
、塾^察小蝌蚪,迎上去時是什么心情?(著急的心情)
、芪覀冏x小蝌蚪說的話就應(yīng)該讀出它們著急的心情。
指名讀、女生讀。
、菸覀冊儆^察鯉魚媽媽回答它們的話是什么語氣?(和藹、可親)那么我們就用和藹的語氣來讀鯉魚媽媽說的話。分小組分角色試讀,請兩組分角色朗讀。
⑥小結(jié):學習第2自然段時,我們是先讀再想這兩步來理解內(nèi)容,最后說出了這段的主要內(nèi)容。下面,我們繼續(xù)用這種方法學習第3自然段。
4、學習第3自然段。
。1)小聲讀第3自然段。
邊讀、邊想。
。2)看投影,觀察小蝌蚪前腿的位置。
貼出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的圖。
演示:追上去。
。3)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媽媽什么心情?(高興。)他們怎么叫的?誰試著讀一讀。
。4)烏龜是小蝌蚪的媽媽嗎?那為什么叫它媽媽?
。5)烏龜怎樣回答小蝌蚪的?(笑著說。)
。6)有語氣地讀第3自然段。
。7)這段主要講什么?
。ㄓ珠L出了兩條前腿的小蝌蚪,錯以烏龜為媽媽,從烏龜?shù)脑捴,小蝌蚪又知道了它媽媽長得什么樣。)
過渡:小蝌蚪知道媽媽長得什么樣,他們又繼續(xù)往前找,這回找到媽媽沒有?我們學習第4自然段。
5、學習第4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己小聲讀這段,并找出問題的答案。
。2)指名匯報。
。ㄎ舶妥兌痰男◎蝌健?匆姾扇~上蹲著一只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知道這就是自己的媽媽。)
小蝌蚪終于找到了青蛙媽媽,青蛙媽媽是怎么說的?從它的話里,你們知道了什么?
做書后練習題2。(投影)
填空:
小蝌蚪先長出兩條________,過了幾天,長出兩條________,又過了幾天,________變短了,成了________。
(3)分角色朗讀第4自然段。
這段主要寫什么?
。ㄎ舶妥兌痰男◎蝌浇K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過渡:媽媽見到自己的孩子,又會怎樣呢?我們齊讀第五自然段。
貼青蛙圖。
指圖問:我們現(xiàn)在應(yīng)該叫它們什么呢?
。ㄐ∏嗤埽
追問:小青蛙怎樣到了荷葉上?用了哪些動詞?
。ǖ拧⑻、蹦)
這三個動詞用的非常恰當,生動、具體寫出了青蛙具有跳躍的本領(lǐng)。
小蝌蚪找到了媽媽,他們要做些什么呢?
(跟媽媽一起捉害蟲。)
青蛙一天捉70個害蟲,一個月捉2100個,一年捉15000個害蟲,所以人們都稱青蛙是捉害蟲的能手,我們一定要保護它們。
學習這篇課文,你們向小蝌蚪學習什么?
。ㄗ鍪虏换倚模瑘猿值降,直到取得成功。)
。ㄋ模├首x全文。
朗讀這篇課文,我們應(yīng)該讀出不同角色的語氣,下面我們分角色朗讀全文。
。ㄎ澹┛偨Y(jié):你們看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當中,它們開始是大腦袋、黑身子、長尾巴,不久長出兩條后腿,過了幾天又長出兩條前腿,然后尾巴變短,最后尾巴不見了,就變成了青蛙。通過學習,我們還知道了青蛙是捉害蟲的能手,我們一定要保護他們。今后我們做事,一定要像小蝌蚪那樣:遇到困難,不灰心,直到取得成功。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要認識的字:灰、迎、阿、姨、追、頂、披、鼓。
2、要會寫的字:河、借、姐、呢、呀、哪。
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話中的不同人物、不同語氣,盡可能體會、表演課文某一個片段。
情感目標
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生字制作卡、表演童話劇所需頭飾(幾只蝌蚪、大鯉魚、小鯉魚、烏龜、青蛙)。
2、有關(guān)蝌蚪的科普片段或把“實物”帶進課堂。
學生準備
1、有條件的到河邊觀察一下蝌蚪。
2、了解蝌蚪或其他小動物的生長過程(以圖片或文字形式展示)。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匯報課前預(yù)習
師:同學們,學習這篇課文前,我們布置了預(yù)習任務(wù),現(xiàn)在請同學們來匯報:通過讀課文,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通過觀察小蝌蚪(或查閱有關(guān)小蝌蚪的知識),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生交流。(略)
設(shè)計理念:此處提前布置的預(yù)習體現(xiàn)了兩個任務(wù):一個是讀書,另一個是讀“自然”這本大書。旨在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勵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多了解課外知識,進而愛小動物,愛大自然。
二、初讀課文,簡述梗概
1、師:同學們,大自然中生活著我們?nèi)祟惖脑S多好朋友,它們和我們一樣,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生活著,所以大自然中每天都會發(fā)生數(shù)不清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看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請大家快來看一看吧!
學生自由讀課文幾遍(要讀充分)。
2、出示6幅圖畫于黑板,引導(dǎo)幫助學生簡述課文。
設(shè)計理念:二年級復(fù)述難不難?“簡述”顯然降低了要求。借助圖畫,再加上教師相機引導(dǎo),學生能夠說出課文大概(真正的課堂上學生還時有發(fā)揮呢。,此時的復(fù)述,使學生對課文有了全面的了解,有了整體的印象,同時又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培養(yǎng)了他們看、說、記的能力!
這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早不早?實際教學證明效果很好。前提是課前的.預(yù)習及復(fù)述前的讀書要“充分”!俺浞帧辈皇呛翢o問題,而是有足夠的遍數(shù),使學生能夠?qū)φn文留下印象,這時的復(fù)述,就是建立在這個“印象”的基礎(chǔ)上完成的。
三、“玩”中學字詞
1、師:同學們,讀了幾遍課文,你們就講得這么好,真不簡單。∮袔讉“小淘氣”想和大家捉迷藏,你們敢不敢?好,請看黑板上這些字——(出示14個生字)——已經(jīng)藏進課文中了,我喊“預(yù)備——開始”,你們拿起筆,開始找,找到一個,叫三聲它的名字,馬上用筆把它圈起來,別讓它跑了!
學生圈、讀生字詞。(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個別稍慢的學生要適當幫助指導(dǎo))教師出示卡片,進行“讀詞大賽”!
2、“謎語大比拼”。
(1)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2)學生給每個生字編個謎語(可從音、形、義各方面充分發(fā)揮想象),形式應(yīng)多樣活潑,用說出來、畫出來動作表演出來等形式都可以。
。3)個別競猜:編謎語的同學“單挑”同學猜謎語。
。4)分組打擂競猜。
3、“詞語接龍”。
規(guī)則:用生字組詞,分組在一定時間內(nèi)說得多而對的為勝。
。1)各組成員分頭準備,在集中到組里,確定發(fā)言同學,其他同學可準備補充。
。2)各組比賽,教師相機調(diào)控。
4、“句子選美”
教師出詞語,分組派代表說句子,最后全體參與評出“最美”的句子。
設(shè)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有兩個特點:一是體現(xiàn)了識字、學詞、說句的層次性,步步為營,比較扎實。學生如何認識字?其實正如認識人,見面多了自然就熟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字單獨出現(xiàn)過,在詞中出現(xiàn)過,又在句中出現(xiàn),反復(fù)出現(xiàn),使學生和它漸漸“熟悉”;二是靈活多樣的形式。自始至終,學生們既在“玩”,又在學,而且是在愉悅地、自主地學。在“玩”中發(fā)展思維,在“玩”中發(fā)展學生聽說的能力,開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記憶”字詞的綜合學習能力,在“玩”中又培養(yǎng)了他們與人合作的能力,激發(fā)他們的集體榮譽感!
四、生字書寫
1、出示偏旁:氵、女、亻、口。
師生交流:它們“美”在哪里?
附參考:“女”:一個美麗的女孩,跳完舞后做優(yōu)雅的謝幕動作。
“亻”:一個身子挺拔的同學,昂首挺胸,站得筆直。
“口”:一張漂亮的小嘴巴!
“氵”:像浪花一樣漂亮、奔涌,但每一朵都在自己特定的泳道上,不犯規(guī)!
2、師生觀察交流偏旁書寫的規(guī)律。
3、教師示范書寫。
4、學生練習書寫,小組內(nèi)評比出優(yōu)勝者,進行鼓勵表揚!
5、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1)先觀察交流:怎樣寫,它們看起來才最美?
提示:“河”——“小河”不能太寬,它(氵)太寬了“可”就過不去了。
“姐”——“姐”是個美麗的女孩,所以要把“女”字旁寫美麗。
“呢”、“呀”、“哪”——注意那張美麗的小嘴(口)。
此處宜采取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這樣使許學生對難點、重點更易接受,更直觀。
如“河”、“借”——左右兩部分,好比兩個朋友照相,誰胖些,誰瘦些?(“氵”、“亻”瘦;“可”、“昔”胖)那么田字格好比像框,怎么照?(瘦的略讓,胖的略出。)
。2)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書寫。
。3)“小小書法家”評選。
、傩〗M內(nèi)評選出優(yōu)秀者。
、趦(yōu)秀者的字貼于教室《書法家》展框。
、壅埆@勝者上臺介紹經(jīng)驗。
設(shè)計理念:靈活、新鮮的語言設(shè)計,力求把“死”的變成“活”的,“枯”的變“榮”!每個字都是一個生命,或活潑,或俏麗,能靜會動!漢字有魅力,更應(yīng)該有魔力!讓每個孩子從心里愛它,看它時怦然心動,寫它時心曠神怡!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學會圖文結(jié)合理解圖書的內(nèi)容 ,在閱讀中體驗小蝌蚪找媽媽的艱辛與快樂。
2、通過閱讀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長過程。
3、懂得與人交往時,要講禮貌,對人熱情。
活動準備:
《小蝌蚪找媽媽》大書本、 插入圖片小蝌蚪五張,活動前讓幼兒飼養(yǎng)小蝌蚪,觀察并記錄小蝌蚪的生長變化、豐富幼兒相關(guān)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大書,引起幼兒觀察封面引出主題。
1、遮蓋書名和青蛙提問:封面上有誰?猜猜它們的媽媽是誰?長得跟它們一樣嗎?
2、展示書名,引導(dǎo)幼兒觀察封面猜想故事內(nèi)容。
二、閱讀大書。
(先遮蓋文字),引導(dǎo)幼兒細致觀察畫面中動物媽媽們的外形特征,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生長過程,能用好聽的詞匯表達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理解故事內(nèi)容。再嘗試圖文結(jié)合用完整的一段話來講述每一頁畫的.主要內(nèi)容。
1、圖一:這是什么季節(jié)?青蛙媽媽生的卵什么顏色什么形狀,慢慢地變成了什么?(豐富詞匯黑黑的、圓圓的)鼓歷幼兒交流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
2、圖二:有一天小們蝌蚪碰到了誰?它們想起了什么?
引導(dǎo)幼兒觀察畫面上鴨媽媽與小鴨子體態(tài)動作感受它們的親密與快樂。
3、圖三:小蝌蚪看見誰?它長得怎樣?小蝌蚪怎么想怎么說的?大魚又是怎么說的?
引導(dǎo)幼兒觀察并想像它們是怎么說。(豐富 詞匯又寬又大)
4、同法出示圖四、圖五鼓勵幼兒認真觀察它們的特征,大膽的想象它們的對話,并用連慣的語言描述。(豐富詞匯一蹦一跳)5圖六:小蝌蚪會找到媽媽嗎?她長得怎么樣的?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的?
鼓勵幼兒大膽預(yù)測故事的結(jié)局并與同伴輕聲交流猜想。
三、引導(dǎo)幼兒討論。
你喜歡哪一種動物為什么? 教育幼兒與人交往時,要講禮貌,對人熱情。
四、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角色隨音樂做動作,離開教室。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灰、迎”等7個生字,會寫“灰、阿”等7個字。
2、正確、流利,在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
3、增強學生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過程。
2、識字、寫字。
【教具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頭飾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猜謎語,激發(fā)興趣,導(dǎo)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想請大家猜個謎語,謎面是:大腦袋、圓肚子、細尾巴、黑身子。變變變…長出四條腿,丟了細尾巴。吃飽了,呱呱呱抓害蟲.頂呱呱
二、初讀課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
1、自由讀課文,請你標畫出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引導(dǎo)學生認讀。
3、聽故事錄音,邊聽邊標畫出自然段序號
三、再讀課文,了解蝌蚪變?yōu)橛型艿倪^程
1、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思考:小蝌蚪什么樣子呢?
(2)“快活地游來游去”是什么樣子呢?請你想象一下,做這個動作。誰還能用“快活”說一句話呢?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讀這自然段,這自然段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了什么?
(2)分組進行議論。
(3)畫出小蝌蚪和鯉魚的對話,想象他們談話時的語氣,試著讀—讀,再分角色進行表演。
(4)學生練讀。表演。
(5)匯報后評價。
板書:四條腿寬嘴巴長后腿
3、仿照以上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四、五自然段。
(1)小蝌蚪又向誰請教呢?
板書:烏龜青蛙
(2)自選學習內(nèi)容。
思考:小蝌蚪又有什么變化?把有關(guān)的.語句畫出來。
用讀的形式匯報出小蝌蚪的變化。
4、學生自學后匯報交流。
5、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1)小蝌蚪找到烏龜,烏龜告訴它,它的媽媽頭頂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
(2)小蝌蚪看見大青蛙,找到了媽媽。
7、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好不同角色的語氣。
8、戴頭飾表演。
9、教師小結(jié):小蝌蚪為了尋找媽媽,不斷地探索,靠著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地去發(fā)現(xiàn),不斷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四、布置作業(yè)
1、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家長聽。
2、課后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查找小青蛙吃害蟲的有關(guān)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課文內(nèi)容
1、讀課文,引導(dǎo)學生讀出感情。
2、分小組表演這個節(jié)目。
二、鞏固本課的生字、新詞
1、認讀生字卡片,引導(dǎo)學生發(fā)現(xiàn)本課中有些生字的結(jié)構(gòu)規(guī)律。
2、認識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灰迎阿姨 ?追頂披鼓
(2)同桌合作學習,討論如何記住這些生字
(3)學生匯報。
3、指導(dǎo)學生寫本課的生字。
先認讀田字格中的生字,再組詞。注意區(qū)別“披”和“波”。
(1)觀察生字在田格中的占格位置。自主提出書寫時應(yīng)注意的問題。
(2)教師與學生一起書空。,重點指導(dǎo)“灰、條”。
(3)學生仿寫,老師訂正。
(4)認真書寫。展示部分學生寫的字。
三、課堂作業(yè)設(shè)計
1、說一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們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又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沒過多久,()不見了,變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蟲的()。
2、師生對話,背誦句子。師:小蝌蚪什么樣?生: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師:小青蛙什么樣?生: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3、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把小蝌蚪變成小青蛙的過程說清楚。
四、板書設(shè)計
34小蝌蚪找媽媽
四條腿寬嘴巴長后腿
烏龜青蛙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蝌蚪找媽媽》的教案08-11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06-27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1-17
教案《小蝌蚪找媽媽》01-09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教案11-14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優(yōu)秀08-30
游戲《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0-27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教案03-23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07-15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