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韵率切【幷淼牟菰慕贪,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草原的教案1
一.教學要求: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知道草原上的鷹能預報天氣的變化,能幫助迷路的人克服困難,從而知道鷹和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認識能力。
3.學寫生字:迎、朝、如、狂、傳、碰。
二.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草原上的鷹能預報天氣變化,給迷路的人指示方向,進而知道鷹和人們生活有密切的聯(lián)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認識能力。
2.理解詞語:皓月當空、劈頭蓋臉、眺望、或許。
3.思維訓練:指導學生概括天氣變化的過程。(第二自然)
二.教具
有關草原的歌曲、影片,制成課件。
三.教學過程
1.渲染氣氛,激情導入。
。娔X出示有關草原風情的影片。)
同學們,這就是遼闊的大草原,自古就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樣的詩句來贊美它,一群群牛羊漫步在這大草原上,天空中有朵朵白云飄過,還有自由自在的鷹在草原的上空飛翔,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圖畫。〗裉,就讓我們共同走進草原,去了解草原上那些可愛的鷹。(板書18草原上的鷹)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自讀課文,要求:①以讀漢字為主,不認識的字,讀拼音;②讀完課文后,給每個自然段標出序號;③從課文中圈出本課生字,讀準字音。
。2)分段朗讀課文,回答:讀后你了解到什么?
3.逐段講解,深入理解。
(1)學習第1自然段。
指名讀第1自然段,思考:①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②鷹真的是在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嗎?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說明了什么?
。2)學習第2、3自然段。
我們來到草原首先見到的往往是鷹,而有時鷹卻并不出現(xiàn)在天空,這是什么原因呢?
、僦该x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
A這一段寫什么?(板書預報天氣)是從什么時間開始寫的?
(板書早晨)
B鷹的活動怎么樣?(板書不飛)說明什么?(板書天氣變化)
D畫出天氣變化的詞語,再讀一讀,概括天氣變化的過程。
、谧詫W第3自然段,方法同第2自然段一樣。(板書晚上長鳴天氣好)
默讀2、3自然段,想一想,畫一畫:兩段所寫的不同情況。(時間不同,鷹的活動情況不同,天氣變化不同。)
。3)學習第4自然段。
鷹的活動不僅與天氣變化有關,它還給人們很大的幫助呢!讓我們看看草原上的鷹和人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呢?
、僮杂勺x第4自然段: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板書指示方向)
、谧x第1句話,理解眺望,歸納句意。
③讀第2句話,理解或許,歸納句意。
、茭椖苤苯訋椭藗冝q別方向嗎?
⑤指導朗讀:要用肯定的語氣,讀出人們在迷失方向時看到鷹的那種無比喜悅的心情。
。4)學習第5自然段。
指名讀第5自然段:信息是什么意思?鷹給草原上人們帶來了什么信息?
4.看板書總結全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學會6個生字。
三、教具
生字卡片
四.教學過程
a)復習:輕讀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b)學習生字。
1.分析字形。
半包圍結構的字:迎
左右結構的字:朝、如、狂、傳、碰。
2.讀準字音:
多音字:朝出示朝霞課文中讀zhāo,還有一個讀音cháo,朝前。
傳出示傳來課文中讀chuán,還有一個讀音zhuàn,傳記。
3.指導書寫:
a)迎:出示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話,指句讀,理解歡迎。
注意:迎的右半部分是不是卯。
師范寫,學生在田字格中寫兩個。
b)朝:由幾個部件組成?書寫時注意什么?
用朝字組詞。
師范寫,學生在田字格中寫兩個。
c)如、狂:說出偏旁部首的名稱,注意偏旁部首的寫法。
d)傳、碰:書寫注意左窄右寬。
4.領讀、齊讀、接龍讀黑板上的6個字,中間穿插提問字的結構、詞語的意思。
c)出示投影,檢查認讀情況。
d)蓋住拼音讀課文第3自然段,增識漢字。
e)完成課后題:2、3。
f)布置作業(yè):《閱讀》
草原的教案2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草原風光片。
導語:那還等什么,咱們趕快學課文吧!
二、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自讀全文。
、鍖W習第1自然段。
1、誰來給我們讀一讀。
師:你覺得她哪些詞讀得特別好?
2、細品第一段。
、抛プ∨!啪!、響亮等詞學習第一句。
⑵抓住鋪滿、新綠、醒來了等詞學習第二句。
3、自由讀詞、讀句。
4、指名讀這段。
5、學生有感情讀齊讀這段。
導語:當黎明到來的時候,隨著牧民鞭聲的響起,寧靜的草原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熱鬧的草原是什么樣的呢?
㈡學習第2自然段。
1、自由學習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討)
點擊草原之旅中的視頻,邊看邊體會草原的熱鬧。
2、相機教學。
讀過課文,看過錄象,你從哪兒感受到了草原的熱鬧?
羊多,羊歡
、艔奈闹心膸讉詞語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體會羊多。
⑵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亲x好涌出、蹦跳、奔向,體會羊兒當時有多么快活。
、饶猩、女生比賽讀這句。
、捎蒙线@3個詞,說說我們前不久學校舉行的放風箏比賽的場面。(同桌交流后發(fā)言)
師: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風箏比賽開始了,我們(涌出)了教室,(蹦跳)著(奔向)大操場。
師:你當時開心嗎?快活嗎?
、首屛覀冊賮碛懈星榈刈x讀這句,感受一下羊兒急于沖出圈門奔向大草原時的開心、快樂。
導語:真是群自在、快樂的羊!
牧民樂
、判∨笥,看了那些騎著駿馬,英姿颯爽的牧民,你想說點什么?
。ㄕ婵;好威風;騎馬技術高;高興)
、普埬阕约鹤x讀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開心勁兒讀出嗎?
⑶指名多人讀。齊讀。
此時的草原是多么得歡快、熱鬧!羊兒歡,人更歡。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段。
、鐚W習第3自然段。
、艓煼蹲x,要求:一邊聽一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ǹ囱蛉簣D片,播放牧羊人的歌聲)
、疲ㄎ铱吹搅搜蛉海且蝗喝貉騼合穸涠浒自圃陲h動什么地方像?
自讀這句體會。
、菐煟貉騼撼扇旱纳⒉荚诓菰,慢慢地移動吃草,遠遠望去還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龋牭搅烁杪暎杪暫鲞h忽近,在大草原上空來回飄蕩,這就是回蕩。
、蛇@是怎樣的歌聲?
、手笇ёx好這段,語速放慢,聲音漸漸放輕,學著老師的樣指名讀。
、嗽谀裂蛉擞茡P的歌聲中,有感情地齊讀這段。
三、指導背誦。
導語:多美的一幅景象!小朋友,這么美的大草原,這么美的課文,我們把它印入腦海,好嗎?
師:選你最喜歡的一段背一背?梢砸粋人背,也可以和邊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誰最有感情。
。ㄏ鄼C)喜歡這段的起立背。
四、指導習字。
⑴出示:牧、原這兩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記這兩個字,介紹給大家。
、颇阏J識了誰?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嵌嗝襟w講解各字,并指導學生書寫。
五、拓展延伸。
導語:這堂課小朋友學習得真認真,李老師獎勵大家去大草原游覽一番。(播放《賽馬》)讓我們騎上駿馬,跟隨牧民一起去大草原吧。ㄗ銎饎幼,甩起鞭子,喊起來。)
師:點擊草原之旅。自己瀏覽圖片,想看什么就點什么。小朋友們,盡情地享受這次草原之旅吧!
學生自由操作,瀏覽。
六、布置作業(yè)。
任選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學習了課文,大草原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請你到小畫板中,幫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顏色,再把它貼到暢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貼一貼:請你動起小手,到網(wǎng)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圖片,再把它貼到暢所欲言的貼一貼中,讓大家一塊兒來欣賞吧。
師:草原之旅即將結束,我相信每個小朋友的感觸都很深,讓我們在這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結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聽《草原的早晨》有感
邵弘一
前不久聽了李君老師執(zhí)教的《草原的早晨》一課,深有感觸。這節(jié)課真可謂是一節(jié)圖美、樂美、情美的.語文課。
1、圖美
課一開始,李老師用美麗的草原圖片,F(xiàn)ash動畫生動地刻畫出了大草原寧靜、悠遠的意境,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遼闊美麗的大草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生的興趣自然而然地被激發(fā)出了。
在學文過程中,李老師又結合課文內容穿插圖片、視頻,幫助學生理解字詞,像:寧靜、新綠、鋪滿這一類抽象的詞語,使學生通過看圖,有了直觀的感受,激發(fā)了學生朗讀的情感。
學文之后,草原之旅這一欄目的設計,使學生在學完課文后再次領略了大草原的無限風光,既鞏固了課文內容,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延伸了知識面。
2、樂美
整節(jié)課自始至終穿插著帶有草原風味的歌曲、背景音樂,使人仿佛身臨其境,在美麗的大草原上暢游,感受到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底現(xiàn)牛羊的意境。李老師讓學生在音樂聲中看,在音樂聲中聽,在音樂聲中想,在音樂聲中讀,把學生的情感完完全全帶到了美麗的大草原上。
3、情美
整節(jié)課,李老師扎實的基本功,優(yōu)美自然的過度語言,激發(fā)了學生美文美讀的情感,激發(fā)了學生表達美的欲望。課上,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搶著讀書,搖頭晃腦地自己品讀,喜愛大自然的情感在瑯瑯的書聲中表達得酣暢淋漓。
草原的教案3
設計意圖
此次活動是在幼兒通過觀察馬、認識馬、了解馬蹄的特殊作用和它的特殊聲響的基礎上,讓孩子們在音樂的背景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來表現(xiàn)馬蹄聲并逐步感知節(jié)奏的過程。
活動目標
1.根據(jù)音樂的節(jié)奏運用一定的樂器,進行簡單的合奏。
2.學習看圖譜練習節(jié)奏,感受草原上馬蹄聲的粗放和豪邁。
活動重難點
活動難點
根據(jù)音樂的節(jié)奏,運用樂器進行簡單的合奏。
活動重點
學習看圖譜練習節(jié)奏。
活動準備
1.響罐、響鈴。
2.馬、草原、音樂路牌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歌表演《在農場里》
幼兒一邊欣賞ppt,一邊進行歌表演《在農場里》,模仿小動物的簡單動作和叫聲,要求幼兒踏準節(jié)奏表現(xiàn)出不同動物的姿態(tài),愉快大聲地演唱。
二、敲敲打打,小馬去運糧
1、傾聽音樂,猜猜什么動物來了?
2、邊傾聽《賽馬》的音樂邊出示馬兒奔跑的ppt。
3、“原來是小馬,瞧,它奔跑的時候多神氣呀!你們聽,小馬向我們走來了,教師用手掌擊腿,模仿馬的腳步聲,引導幼兒一起做做學學。
4、“除了用手來拍腿,發(fā)出馬走路的聲音,我們身上還有哪里可以發(fā)出這樣的聲音?”(孩子們用舌音、跺腳、拍身體其他部位等模仿馬蹄聲)
5、教師和孩子一起說說念念使用身體各部分模仿馬蹄聲。
6、教師念兒歌:小馬 小馬搖著 尾巴(口技:滴篤滴篤)去玩耍。東邊跑跑 西邊 跑跑,(口技:滴篤滴篤)真快樂,幼兒配合用動作表現(xiàn)馬蹄聲。
7、幼兒聽著音樂(《賽馬》的旋律)學學做做小馬跑步的姿態(tài),聽著音樂的節(jié)奏(變快變慢)學小馬走走、跑跑。
8、教師小結:“剛才我們用自己的腳步聲、拍腿聲還有嘴巴里發(fā)出來的聲音來表示小馬的馬蹄聲,其實,今天老師還帶來一件小樂器來,響罐!
三、教師示范敲擊響罐,幼兒分辨節(jié)奏的快慢
1、“你們猜猜我的小馬在干什么?”(跑步、散步、喝水……)
2、幼兒人手一只雙響筒練習敲奏節(jié)奏,幼兒可以嘗試創(chuàng)編節(jié)奏。
3、合奏表現(xiàn)大馬和小馬。
4、熟悉森林中的音樂路牌(什么路牌解釋一下)
5、教師告訴幼兒“今天,馬媽媽帶著你們一起去運糧食好嗎?你們看路上我們要經(jīng)過很多地方”(出示ppt,情景:“廣闊的大草坪”、上“小山坡”、 “下山坡”。
6、出示節(jié)奏譜,看看說說。
7、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和幼兒一起在故事情景中演奏。(按ppt出現(xiàn)的節(jié)奏譜)
8、教師和幼兒分大馬和小馬(響罐和響鈴),首次合奏!吧种械膬尚心_印”。(教師使用響鈴和幼兒配合。)
9、教師引導幼兒要看著音樂路牌走哦,別太快,會迷路的,“媽媽和你們一起過森林,媽媽走的慢一點,你們要快快跟上來哦”。
10、讓幼兒聽著音樂騎著馬到戶外去散步。
草原的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積累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厚情誼,培養(yǎng)熱愛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讀書,用心感受和體會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2、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按照空間位置、事情發(fā)展、思想感情三條敘述的`特點。
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草原的文字資料、圖片、歌曲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看見過草原嗎?誰想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生自由談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遼闊無際、一碧千里、牛羊肥壯、野花遍地,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草原吧。(出示草原錄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們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帶著這種感覺寫下了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的課文—《草原》。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讀生字、生詞,教師及時正音。
2、快速朗讀課文,思考草原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個字概括出來么?(板書:美)。
3、師:草原的美主要體現(xiàn)在哪兩個方面?(板書:景色美,人情美)。
三、精讀課文,理解和體會草原美景。
1、圍繞草原“景色美”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2、齊讀,思考:你從哪些字詞、句子感受到草原的美麗景色。
3、引導學生從作者對草原景色的描寫和自己的感受兩個方面,品味草原美景。描寫:天空、空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線條柔美,羊群,等。感受: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駿馬和大牛靜立不動,好像......等。
4、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的同時,進行朗讀和背誦指導。
5、指導學生課上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四、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體會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1、指生朗讀課文。
2、思考:你從哪里體會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3、學生匯報,教師及時引導、歸納?梢詮囊韵聨讉方面體會:
。1)遠道迎客—一群馬,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幾十里外歡迎遠客,等。
(2)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也不知道誰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握住不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3)蒙古包內—一點兒不拘束,不大一會兒,干部、70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再舉杯,再回敬,鄂溫克姑娘既大方,又有點羞澀,等。
。4)聯(lián)歡話別—飯后,小伙子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民族舞蹈,太陽已經(jīng)偏西,誰也不肯走,等。
4、面對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我們”有哪些表現(xiàn)呢?(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描寫中,體會客人們的表現(xiàn)—有禮貌,親熱,一點兒也不拘束,依依惜別)。
5、指導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五、延伸拓展。
1、引導學生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
2、在話別的時候,主人會對客人說些什么呢?客人又會對主人說些什么呢?
六、作業(yè)
1、書寫字詞。
2、背誦第一自然段。
3、搜集表現(xiàn)各民族人民團結互助的故事。
板書設計:
草原
景色美—風景如畫
人情美—熱情好客
民族團結互助
草原的教案5
教學內容: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教學目的:
1、情感目標:學習并演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知識目標:了解內蒙民歌的風格,掌握其民歌特點,力求做到旋律連貫富有彈性
3、能力目標:通過發(fā)聲訓練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體會氣息對聲音的支持,結合歌曲,以自然聲區(qū)為基礎,著重中聲區(qū)的訓練,力求做到喉頭穩(wěn)定發(fā)音自然流暢。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1、引導學生感受內蒙民歌《草原上生起不落的太陽》,體驗民歌的藝術魅力。
2、內蒙民歌的演唱風格和特點,能夠細致完整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講解、分析、啟發(fā)的教學法
教 具:鋼琴 教材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發(fā)聲訓練
1、哼鳴訓練
目的與要求:體驗頭腔共鳴和聲音靠前的感覺,使其獲得聲音的高位置。a、身體自然直立,兩肩放松,吸進適量氣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點。b、嘴唇微閉,舌自然平放舌尖輕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開不要咬緊。c、哼唱時感到聲音集中在鼻腔上方,兩眉
之間感到明顯振動,象擤鼻涕時的感覺。d、不論音的高低,都始終保持這種高位置的感覺,這對上下聲區(qū)的統(tǒng)一很有益處。
2、U母音帶a母音訓練
目的與要求: 練習打開頭腔共鳴,獲得高位置,打開喉嚨形成管狀,上下一致,聲區(qū)統(tǒng)一,較好地帶動a母音的練習,嘴唇微閉成“撮口”,上唇要攏住,唇尖用力,喉嚨打開,上下暢通好似一根管子。
連音訓練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這首歌曲的旋律吸收了內蒙古民歌中的音調進行了再創(chuàng)作。歌詞精煉,寓意深刻與曲調配合得天衣無縫,充滿了詩情畫意,展現(xiàn)出遼闊,寬廣大草原的美麗景色。旋律優(yōu)美流暢,富于激情,表達了草原牧民對黨和祖國的無比感激之情和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歌曲為兩個樂句的單樂段結構。
第一樂句旋律以級進為主,伴以四度跳進,形成波浪式進行,句尾逐漸高漲,最后落在高音6上,加上延長,顯得特別舒展,開朗,把富饒遼闊的大草原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
第二樂句基本保持了第一樂句的主體材料而形成兩個樂句相互對稱的樂段,第二樂句旋律起伏較大,出現(xiàn)了全曲的高音6和最低音3遙相呼應,使歌曲的情緒顯得格外開朗,充滿激情,然后以平穩(wěn)的旋律進行和肯定的語氣結束全曲。而結束音正是全曲的主音6,它與第一樂句的結尾6音形成八度呼應,一問一答,一唱一和,把兩個樂句緊密地連接起來。歌曲采用民族五聲羽調式,又鮮明的內蒙古民歌音調,遇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2、藝術處理:
歌曲由兩個大的樂句組成,且兩個樂句都具有鮮明的內蒙民歌音調,舒展、開朗、悠長。演唱時可從結合平穩(wěn)、均勻的氣息,松弛自然的聲音出發(fā),充分展現(xiàn)出草原的富饒、優(yōu)美、遼闊以及草原牧民愛祖國、愛黨、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情感。
3、演唱要求:
a、演唱者首先對我國內蒙的地域、風俗、民情、文化、歷史等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其次對歌曲的創(chuàng)作時間和背景有所了解。b、了解內蒙民歌的演唱特點,在歌曲的演唱中保持氣息的連貫、母音的圓潤,采用無聲換氣,一句一口氣,保持歌唱狀態(tài),咬吐字注意柔和,此歌歌詞為“江陽”轍,歌唱的咬字發(fā)音時要注意運用橫字豎咬、寬韻母窄唱、穿鼻歸韻等方法。
三、總結新課:
教師進行本課小節(jié),對學生的演唱指出優(yōu)缺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更好地完成作品的演唱。
四、作業(yè):
掌握內蒙民歌的特點和演唱風格,體會民歌的表現(xiàn)形式,感受民歌的藝術魅力,增強對民歌的熱愛,并寫出體會。
草原的教案6
一、復習導入,重溫“風光美”
1.出示課題。
2.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草原風光(圖片滾動)。
3.引導在圖片欣賞中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灑脫”之美
導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還是草原……”
出示:“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指名讀,說說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重點理解“灑脫”:
。1)可換成什么詞?(自由、無拘無束……)
。2)從哪些語句看出“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
。3)感受灑脫:沒有紅燈綠燈的障礙,沒有行人車輛的擁堵,卻有一路翠色,盡收眼底,卻有那忽飛忽落的小鳥相伴,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現(xiàn)灑脫:你能否讀出這種灑脫的感覺來。
三、深讀悟情,感受“人情美”
1.導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車的灑脫,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風情,更是令人難忘。讓我們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會會蒙古同胞。
2.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的特點,你想用什么?(熱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據(jù)學生回答,提煉板書:迎接相見款待聯(lián)歡話別
4.咱們試試看,在它們前面加上一些詞,是不是會讓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滾燙的心呢?
。1)課件出示詞語:激情盛情盡情深情熱情
。2)你能否認真讀讀課文,讀完后,與小組的同學一起想想,把這些詞語加在哪個詞的前面最合適。
5.交流小結:熱情迎接激情相見盛情款待盡情聯(lián)歡深情話別
熱情迎接:
(1)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這份熱情?
(2)出示課件(理解“襟飄帶舞”──師講述:看,熱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著節(jié)日的盛裝,騎著駿馬,從幾十里外飛奔前來迎接遠方的客人,那五彩繽紛的蒙古族服裝隨風飄動,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3)草原人民撲面而來的熱情令人感動,你能否讀出草原人的熱情?
。4)指名讀──齊讀(光是一個或是幾個人的熱情還不足以體現(xiàn))。
激情相見:
。1)你能否想象當時的.相見是怎樣的情形──學生即興表演,教師隨機采訪:剛才你們說了些什么?你聽得懂蒙古族語嗎,如果你聽不懂,你知道他們在說什么嗎?
(2)感情朗讀,讀出激動、興奮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們拿出些什么款待遠方的來客?
。2)除了吃的、喝的,還不忘以歌助興,賓主無拘無束,其樂融融。
。3)有感情地朗讀。
盡情聯(lián)歡:
(1)出示課件:聯(lián)歡的項目有些什么呢?
。2)說明: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愛的傳統(tǒng)項目,是能騎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與美的展示。
深情話別:
出示課件:背景為夕陽西下的草原,難舍難分的離別音樂(蒙語演唱的《蒙古人》)響起。
師導:夕陽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終有分別的時刻,此時的賓主雙方站在蒙古包外,望著那一望無際的草原,耳邊,悠揚的馬頭琴聲、質樸高亢的蒙古民歌還在回響;嘴里,噴香的奶茶、鮮美的羊肉,回味無窮;腦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強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著手,那樣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難舍難分(引導學生說出表示舍不得離別的成語)。
這正是──(課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此時,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說什么?
此時,你就是漢族兄弟,你想說什么?
6.“熱情迎接、激情相見、盛情款待、盡情聯(lián)歡、深情話別”,這一切是那樣美好,是那樣和諧,人們總希望美好的瞬間能永遠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隨行的記者,你最想拍下哪一個精彩的瞬間?
四、作業(yè)
1.抄寫課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
2.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草原的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通過觀察及表現(xiàn)百靈鳥的外部形態(tài),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基本形概括的方法表現(xiàn)物象的造型能力。
2.過程、方法:通過觀察想象表現(xiàn)等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創(chuàng)作的興趣。通過色彩艷麗的百靈鳥的形象,讓學生體驗色彩搭配的美感。
3.情感、態(tài)度: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保護鳥的意識,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概括、夸張百靈鳥的外形特征。了解運用不同媒材表現(xiàn)百靈鳥的方法。認識色彩對表現(xiàn)畫面的`作用。 難點: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xiàn)自己喜歡的百靈鳥。 三、課時安排、教具準備 本課為1課時
課前準備(含座位排列):范畫、教材、課件、鳥類圖片、學生課下搜集鳥類資料。 四、教學過程 1.導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1).出示圖片,看,他是誰?(劉千)師:他是做什么的?(變魔術)老師跟他學了變魔術,你們信嗎?現(xiàn)在開始變,變出一只鳥。 (2).聽聽優(yōu)美動聽的聲音猜是什么鳥?(百靈鳥)今天我們一起學
習百靈靈鳥。
2.了解分析的百靈鳥特點及認識更多百靈鳥
(1).師:你們見過百靈鳥嗎?那老師考考你,那只是百靈鳥?(課件) (2).現(xiàn)在讓我們認識更多的百靈鳥(課件)
A沙百靈:是國內觀賞籠鳥之一,草原名貴鳥,生活在河北省北部,青海東。
B云雀:全世界大約75種,羽毛顏色像泥土。
C角百靈:頰部白色并有黑色寬闊胸帶,尾暗褐色,后爪長而彎曲。 D斑百靈:一般腿粗壯而尾短,嘴厚。
E歌百靈:體步的紅褐色百靈,頂冠棕色而多具黑色斑紋。 F蒙古百靈:頭頂周圍粟色成環(huán),有長而顯著白色眉紋。 3.分析百靈鳥的形態(tài)
。1)我們對百靈鳥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們猜猜百靈鳥會在做什么呢?
。2)讓我們一起玩一個“對號入座”游戲(從形態(tài)上分析這分別是那只百靈鳥的影子) 4.分析百靈鳥的花紋圖案線條
師:百靈鳥不僅有特點的外形和優(yōu)美的歌聲,再看看百靈鳥身上有哪些圖案、花紋、線條?
5.師:根據(jù)百靈鳥的特點,老師現(xiàn)在也想用多種圖案和線條畫一只漂亮的百靈鳥,你們想看嗎?(師范畫)
6.今天的森林舞會要開始了,現(xiàn)在小朋友們送來一些參加舞會的百靈鳥,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學生作品) 7.學生作業(yè)
你們能運用多種線條、圖案、色彩為今天的森林舞會送上漂亮的百靈鳥嗎?(出示作業(yè)要求)
8.展評:請評出今天你認為最漂亮的百靈鳥去參加今天的森林舞會。 9.拓展:老師剛收到森林舞會為今天的小朋友送來的一封信,你們想看嗎?
草原的教案8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熱鬧歡快、豪邁酒脫的曲風,對民族音樂感興趣,對蒙古族和草原產(chǎn)生向往。
2.在欣賞和游戲中表現(xiàn)樂段的重復以及不斷加速的節(jié)奏特點。
3.自信地參與“摔跤”游戲,在音樂節(jié)點“嘿”上,能和朋友一起玩。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16名幼兒圍坐半圓。
2.黑板、音樂、PT、簡單的圖譜
經(jīng)驗準備:對蒙古有初步的了解。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草原情境,自然感知欣賞音樂
1.隨樂欣賞“美麗的大草原”PPT,引出草原游戲主題。
2.隨A段音樂欣賞草原游戲圖片,并一起跟隨音樂作出相應的動作。
3.提出重點游戲一一摔跤是蒙古人交朋友的一種方式。
4.出示草原圖譜,播放音樂樂A段,自然感知。
二、結合圖譜和肢體動作,再次感受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
1.再次欣賞音樂,教師跟隨音樂畫譜圖,了解曲式結構
2.教師解說“摔跤故事”和幼兒猜想情節(jié)內容相結合。
3.在座位上利用肢體動作跟隨音樂做游戲,再次感知音樂的`結構。
三、隨樂分段玩摔跤游戲
1.創(chuàng)設摔跤游戲情境,請兩位幼兒做摔跤手,兩個人比一比,第一回合比誰更神氣。
2.出示兩位掉跤手搏斗的圖片,第二回合比誰更有力氣。
3.兩位教師進行錯誤演示,請幼兒評價,再進行正確示范。
4.跟隨A段音樂師幼游戲一次。
5.全體幼兒移位兩兩結伴進行游戲。
四、完整跟隨音樂玩游戲
1.教師解說要去另外一片草原交朋友,結合圖譜,播放三段體完整音樂。
2.幼幼在座位上和旁邊的伙伴一起游戲,隨著音樂的加快,動作也越來越快。
3.全體幼兒移位跟隨音樂玩摔跤游戲,間奏處交換朋友。
五、介紹蒙古族,激發(fā)幼兒對蒙古族和大草原的向往
草原的教案9
第一課 金色的秋天
教學目標:
1、 能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金鈴鐺》;
2、 能大膽地上臺表演律動《摘果子》;
3、 欣賞丹麥民歌《豐收之歌》,并能用輕快的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
教學重點:
1、 能自信地演唱歌曲《金鈴鐺》;
2、 欣賞丹麥民歌《豐收之歌》
教學難點:
1、 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2、 律動《摘果子》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1、 聽音樂進教室
2、 師生問好
二、基礎訓練
1、發(fā)聲練習
1=C—1=F3/4
1 3 56 | 5— — |1 66 6 6 | 1 5 5 5 5 | 6 4 3 21 ||
秋風在唱歌, gulu lulu lugulu lulu lu gulu lulu lu.
小河在 唱歌, la lalala
lalalalala la lala lala la.
2、節(jié)奏訓練 2/4X XX | X X | X X X X | X X | X XX | X X | X X X X | X —||
要求:拍準十六分音符 2/4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
要求:拍準八分音符,掌握節(jié)奏 2/4X X X X |X X X | XX | X —||
三、新課教學
師: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瞧,果園里傳來一首歡樂的歌,咱們去聽聽吧!
1、 師范唱;
2、 帶學生朗讀歌詞;
3、 帶唱歌曲;
4、 全班齊唱。
四、參與表現(xiàn)
師:下面啊,我們來一個摘果子比賽。
1、 教唱《摘果子》;
2、 律動《摘果子》。
五、總結下課
1、師:美麗的`秋天,豐收的果園,今天你們學會了什么?
2、師生再見,聽音樂出教室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1、 聽音樂進教室
2、 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一首《金鈴鐺》,那是描寫什么景色呢?—對了,是秋天大豐收的景色。今天啊,我們再來聽一首《豐收之歌》。
三、新課教學
1、初聽全曲
A、聽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B、它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場景?
2、再聽全曲
A、哼唱它的主旋律 1=C 2/415 3 | 1 3 5 | 1 3 5 | 11 | 4 6 6 6 | 3 5 5 5 | 2 4 3 2| 1 — ||
B、說說它是幾拍子的歌曲
C、簡單介紹歌曲
《豐收之歌》是一首丹麥民歌,它描寫秋天田野上的莊稼都已收割,果園里的水果也已摘完,勤勞的人們獲得了豐收,同時,也不忘記幫助別人,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豐收后,到處都是歡歌笑語的熱烈歡騰的場面。
四、參與表現(xiàn)
師:豐收的時候是一個熱鬧喜慶的時候,為了慶祝豐收的節(jié)日,農村里的勞動人民喜歡敲鑼打鼓來慶祝,我們就用打擊樂器來慶祝吧!
1、教學生用鈴鼓、沙錘和碰鈴,用輕快的節(jié)奏給樂曲伴奏;
2、請同學上來用樂器伴奏。
五、總結下課
師生再見,聽音樂出教室
草原的教案10
教學目標:1、學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表現(xiàn)出對草原的贊美之情,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教學教案。2、通過聆聽和表演等音樂活動去了解蒙古的風土人情,感受蒙古音樂的風格特征,進而產(chǎn)生對草原及蒙古人民的喜愛之情。3、通過合作式的學習發(fā)展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性地編創(chuàng)與活動。4、在濃郁的情境中感受不同民族的音樂的同時,引導學生注意了解家鄉(xiāng)的特色,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贊美,對祖國熱愛。
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并且表演。2、聆聽器樂曲《擠奶舞》表演。3、編創(chuàng)與活動:多聲部的`節(jié)奏練習。教學重點:在音樂活動中感受蒙古音樂,了解蒙古風土人情,引導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多聲部節(jié)奏的練習與編創(chuàng)。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獎勵品(黃色小絲帶)
教學過程:
一、組織 鋪墊1、多媒體播放《愛我中華》,與學生一起拍手進教室。2、引導:同學們知道我國有多少個民族嗎?我們祖國的56個民族象56朵花一樣繽紛、美麗。列舉幾個知道的民族名稱。讓學生進入愉快的音樂氛圍之中,讓學生通過歌詞了解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為下環(huán)節(jié)作鋪墊。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1、“比比誰的耳朵靈”:今天來了一位少數(shù)民族的小朋友,大家想不想認識他呢?不急,先來聽聽他的歌聲吧!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2、多媒體:蒙古族小朋友做自我介紹,教案《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教學教案》。小朋友來自大草原,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三、學唱歌曲并表演1、多媒體播放歌曲音樂。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歡迎這個新朋友。再次感受蒙古的音樂。2、你能想象描述一下大草原上的景象嗎?3、說得真好,我們隨蒙古小朋友去草原游覽一下吧。ㄕ故径喾菰瓐D配上歌曲音樂),正象歌中所唱得那樣(圖中配上歌詞)聆聽歌曲。4、作為朗讀的獎勵,老師代蒙古小朋友教大家?guī)讉蒙古族特有的舞蹈動作,表達開心的心情。5、隨著歌曲做蒙古族的舞蹈動作。分組編創(chuàng)。6、小組展示,其他學生配唱歌曲。鞏固歌曲。
四、編創(chuàng)與活動1、奇奇說:我們蒙古族人民不但能歌善舞還善于騎馬、射箭、摔跤。聽。ǘ嗝襟w播放歡呼聲)那是在舉行那達慕大會呢。úシ糯髸嬅妫┳骱喗椤A私狻澳沁_慕大會”是蒙古族的人民在每年7、8月份舉行的“祭神節(jié)日”中舉行的射箭、摔跤、騎馬大會。2、舉行我們的“那達慕大會”(媒體出示表示不同節(jié)奏的運動項目供選擇)學生選擇自己想?yún)⒓拥捻椖,分三組念節(jié)奏,打拍,然后三聲部同時拍出。3、更熱鬧,要求為節(jié)奏配上象聲詞。4、比一比,哪組能拿到冠軍。三聲部同時讀出。
五、聆聽蒙古樂曲,欣賞、體驗、表現(xiàn)。1、慶祝大家的勝利,蒙古人民跳起了舞。(播放《擠奶舞》錄象)說說他們的動作是在做什么?并且模仿擠奶動作。2、這些都是蒙古族人民在勞動中積累學會的技能。他們在勞動中也不忘唱歌跳舞,把勞動的動作也編進了舞蹈中。體會蒙古族人民的聰明與勤勞。3、播放音樂,大家一起來跳一跳!學生合著音樂跳一跳,表達快樂開心的勞動心情。
六、總結、拓展1、作為一名善璉小朋友,我們怎樣感謝這位蒙古的小朋友呢?引導學生挖掘家鄉(xiāng)的特色。(多媒體出示家鄉(xiāng)風景圖片)2、 大家說一說怎樣向他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請他也來江南小鎮(zhèn)玩一玩3、總結:送一首詩給奇奇:草原是你們美麗的家;水鄉(xiāng)是我們可愛的家;祖國是我們繁榮的家;我們都愛共同的家。ㄅ涓枨恫菰褪俏业募摇罚4、宣布草原之旅結束,讓我們騎上小紅馬回家吧!。ㄒ魳贰段沂侨嗣竦男◎T兵》)
草原的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5個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能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生字。
情感目標: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快樂。 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草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看圖理解詞語,啟發(fā)想象,感受草原的美麗和牧民的勤勞。
教學用具:光盤、錄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聽!悠悠的歌聲把我們帶到了哪里?(板書:草原)(放錄音歌曲) 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一起去美麗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樣的。(補充課題:的早晨) 齊讀課題。
二、看圖感知 看。úシ殴獗P) 你喜歡草原嗎?你喜歡草原的'早晨嗎?
三、初讀課文 1.那就翻開書,自己來讀讀這篇課文吧! 2.能把課文再讀給你的好朋友聽聽嗎? 要求:請拼音小博士幫好你的忙,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好朋友仔細聽好,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然后兩人再交換進行,開始! 3.練讀了幾遍課文,那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用手勢來表示。
四、細讀訓練 1.誰來先讀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讀) 評價,指導:你讀得很流利。 好象鞭聲還不夠響亮,誰再試試。 黎明時,草原還沒有蘇醒,是很靜很靜的。讀好:寧靜。 眼前,你看到了怎樣的草原?讀好:鋪滿新綠。 誰愿意當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將草原喚醒。 草原還沒徹底醒來,再來一遍。 齊讀 2.此時,草原開始熱鬧起來,歡樂起來!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學生評價: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讀得還不夠?從朗讀中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 誰來讀好它。誰能超過他。 喜歡羊兒出圈,喜歡跨馬追趕的同學一起來讀吧! 3.讓我們眺望遠處。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遠處十分迷人。誰來讀。為什么這樣讀? 悠悠的感覺讀得真棒!學他的樣子一起來讀。 4.草原真是太美了,這樣美的地方,這樣美的課文,老師也忍不住想和你們一起讀了。 (齊讀)你覺得草原怎么樣,草原的早晨怎么樣?(學生自由發(fā)言交流)
五、寫字教學 小朋友把課文讀得這么棒,相信課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學得很棒。 1.認讀生字卡片 小火車開起來(帶拼音,去拼音) 2.這堂課我們學習兩個生字“動、牧“ 自學筆順表,掌握筆順。學生書空筆順。 自己分析字型結構,左右等寬。結合學習新偏旁。 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注意寫字姿勢。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 出示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2. 指名認讀,介紹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二、背誦指導 1. 各自朗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練習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來了。 (2)()羊兒()圈門,()奔向()。牧民們(),追趕那()。 (3)()羊兒像()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 2. 結合口頭填空,理清文章結構。 3. 讀了課文,我們又懂得了什么? 4. 練習背誦。
三、寫字指導 1. 出示生字:無打處民原新 2. 指名認讀。 3. 仔細看光盤上生字書寫筆順,比較每個生字的結構安排。 指導:“無、民”都是獨體字!盁o”最后一筆是豎彎鉤,沿豎中線往下寫,“民”的最后一筆是斜鉤,幅度較大。 “處、原”是半包圍結構。“處”第三筆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業(yè) 1. 練習描紅。 2. 各自練習書寫生字,覺得難寫難記的多寫幾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3. 背誦課文。
草原的教案12
教學內容:
1、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蒙古舞蹈基本動作。
3、綜合練習:雙聲部節(jié)奏練習及雙響筒及多種伴奏樂器。
4、音樂游戲“****會”、大型粘貼圖畫創(chuàng)作。
指導思想:
本課根據(jù)音樂新課標的要求提倡音樂與姊妹藝術綜合為指導思想,將音樂與舞蹈、美術等姊妹藝術形式的綜合,運用多媒體教學,從孩子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培養(yǎng)學生的即興創(chuàng)作能力及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并通過相互學習交流,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學習,指導學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即興的為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表演。和對不同音樂意境的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
2、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了解有關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掌握有關蒙古舞的基本動作,及對音響的探索能力。
3、通過“意境”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唱、聆聽、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1、體會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緒,并能有表情的'演唱并能用舞蹈動作表演。
2、通過對草原****情景的表現(xiàn),對的馬蹄聲,及加油聲的模仿,掌握雙聲部的節(jié)奏。
教學難點:“****會”音樂游戲的挖掘,及游戲中孩子們的合作,配合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放“馬跑”的律動的音樂。
學生:隨“騎馬”律動進入教室。
老師:孩子們,看!我們騎著馬兒來到哪里了?
學生:大草原!
老師介紹大草原
老師:對,我們來到了一片廣闊的大草原,它像一幅巨大的綠毯鋪在地上。美極了!
二、新課引入
1、老師舞蹈引入(背景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
老師:有沒有誰知道老師跳的是哪個民族的舞蹈?
學生:蒙古族
老師:(出課件)介紹蒙古族族的穿著服飾、蒙古包。
老師:(出課件)非常正確,看這就是蒙古族的小朋友。蒙古族是我國的56個少數(shù)民族之一,他們在長年草原上生活,喜歡穿美麗的色彩鮮艷的長袍,漂亮的馬靴。他們最常的打扮是在頭上栓一條美麗的頭帶,非常的神氣。
老師:(出蒙古包圖)看這是什么?這是他們的房屋,由于他們長年在草原上生活,他們的房子不是用磚瓦蓋成的,而是用木制的圓形的墻壁上面加一個傘型的頂組合成的帳頂?shù)乃闹苡煤窈竦拿珰肿痈采w著用毛繩固定。房屋可以移動。這就是蒙古包。
2、學習幾個蒙古舞蹈動作,一邊學習一邊思考蒙古人的生活。
老師做蒙古舞的馬跑步,擠奶,雄鷹展翅的動作介紹蒙古族的生活。
三、學習歌曲
1、老師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2、學生念一次歌詞。
a、為歌詞加上動作。
b、孩子們一起表演,選出一個做得特別好的孩子再帶著大家做一遍。老師請一個孩子來當小老師帶著大家來一次。
3、聽。
a、老師范唱。
b、學生聽磁帶。
c、學生跟琴有感情的演唱,老師做提示讓孩子唱得更有感情。
d、用動作表演歌曲。
四、擴展歌曲
1、表現(xiàn)歡樂的草原。
a、老師提供彩紙和孩子們一起把自己打扮成蒙古人。
老師:(出****圖)
老師拿出兩樣樂器,問哪一個發(fā)出的聲音更象馬蹄聲。
學生:雙響筒
b、老師將樂器發(fā)給一些同學,拿到手串鈴的孩子想想怎樣用它為****的選手加油,拿到雙響筒的孩子用他來模仿馬蹄聲。
沒拿到樂器的孩子,動動腦筋想一想還可以用身邊的音響來模仿馬蹄聲;蛴迷鯓拥膭幼鞅砬閬砑佑停
c、將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加油,一組模仿馬蹄聲。(各隊選一個拉拉隊長。)
2、一起跟著音樂制造熱烈的****場面。(請幾個孩子表演****的場面。)
3、粘貼圖畫。
a、老師放變奏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樂。
學生: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b、老師拿出為孩子們準備好的粘貼畫,讓孩子們一邊聽音樂一邊創(chuàng)作圖畫表現(xiàn)美麗的大草原。
草原的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字,會寫8個字。
2、自主積累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
2、學習課文內容,指導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三、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感受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背誦課文。
四、教學準備識字卡片、有關草原的風光片或圖片。
五、教學時數(shù)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觀看草原的錄像,激趣導入。你去過草原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二)指導讀課題,讀出喜愛之情。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一讀,讀準字音。 2、拼讀會認字,注意讀準字音。 3、小組內檢查生字詞讀音的掌握情況。
4、教師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1)讀一讀這些生字詞,指名讀、齊讀“棗紅馬、百靈鳥、忘記、因為、這里、最鮮艷、壯、不管”。
(2)開展拼讀競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詞語接龍朗讀,看哪一組讀得又快又準。
(3)讓學生質疑:哪個詞不懂?理解“壯”:在文中找一找?guī)в羞@個字的句子讀一讀,(這里的牛兒最壯)學生自己說一說“壯”字在這句話中的意思。
(4)自己小聲讀文,看看還有沒有不認識的字,請老師和同學幫助。
5、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標畫自然段。(四)朗讀感悟。 1、分小組指名讀文,思考:課文寫了誰喜歡草原?
2、指名回答,老師貼圖。(棗紅馬、百靈鳥、小作者) 3、學習“百”。(1)這個字怎樣記?(白加一橫)(2)教師板書,學生注意觀察占格。(3)學生們練習書寫,注意把第一筆橫寫長點兒。
4、學習課文內容。 提問:他們?yōu)槭裁催@么喜歡草原?讀文找答案。
5、自己讀文,找答案。誰找到了就告訴大家,自愿選擇匯報。(學生說哪部分內容,教師就和學生共同學習哪一小節(jié))
6、學習第一小節(jié)。(1)師生配合讀文。(2)學生匯報,其他同學補充:“為什么馬兒喜歡草原?”
(3)出示練習:草兒( )牛兒( )羊兒( )(4)指導朗讀“最鮮、最壯、最歡”。讀出草原的美麗和對草原的喜愛之情。
7、學習第二小節(jié)。
過渡:百靈鳥為什么喜歡大草原?
(1)誰能從文中找到答案?請讀出來。
(2)指導朗讀。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出喜愛之情?請你試一試,讀一讀。
8、學習第三小節(jié) 作者為什么喜歡大草原?可以結合前邊所學習的內容說一說,齊讀最后一句話。
(五)總結。
1、聽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2、你喜歡草原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口語交際練習。(根據(jù)學生情況任選其一)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自己的家(家鄉(xiāng)或祖國)嗎?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
1、無論走到哪里,也不會忘記可愛的家,因為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無論走到哪里,也不會忘記可愛的家鄉(xiāng),因為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無論走到哪里,也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因為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作業(yè)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開課導入(二)背誦課文采取多種形式練習背誦。
(三)學習生字詞
1、復習“什、抓、把、地”的讀音。
2、觀察“朋、什、抓、掛、打、把、地”這幾個會字的結構特點(都是左右結構)。
3、記憶字形。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 先自己記一記,然后小組交流記字方法,最后集體反饋(以舊帶新)。
4、練習鞏固字形
(1)看偏旁組字組詞。
(2)給熟字加偏旁組成新字月—( ) 十—( ) 巴—( ) 也—( )
5、指導書寫,注意把字寫勻稱。
(1)指導“朋”字的占格,左右相同。
(2)觀察其余幾個字的結構特點是什么。(都是左窄右寬) 請學生注意:在書寫時右邊部分占了左半格一點。
(3)練習寫字 先描一描,再自己寫,注意把字寫端正,寫漂亮。
草原的教案14
一、活動設計:
這學期我們讓幼兒知道中國有許多少數(shù)民族,了解了他們的特征,講到蒙古人擅長騎馬,蒙古族獨特的音樂風格以及蒙古舞蹈。讓幼兒通過音樂來感受其特點,并留下深刻的印象!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明確的告訴我們在幼兒音樂欣賞教學中要從孩子好奇、好動、好模仿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循循善誘,讓幼兒通過自己耳朵聽、身體動、手指畫、嘴巴講,來主動學習與探索,更好的感知音樂、理解音樂、表現(xiàn)音樂,從音樂中獲得快樂及發(fā)展。所以我設計了這節(jié)課幫助幼兒更好的學習音樂。
二、活動目標:
1、感受蒙古音樂的特點,了解其熱烈、歡快的音樂性質。
2、能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賽馬的情景、動作,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
三、活動準備:
《美麗的草原》《賽馬》樂曲、PPT圖片、錄像、尾巴等
四、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導入:孩子們在老師帶領下,手持尾巴隨《美麗的草原》音樂入場,熱身,感受音樂的柔美。(熱身后,把尾巴裝入口袋。)
基本部分:
。ㄒ唬┓侄涡蕾p感受音樂。
提問:我們隨著音樂來到了美麗的草原,看,那個人在干嘛呀?
1、觀察圖片,初步了解騎馬和賽馬。
提問:你們看看他在干嘛呀?.
提問:你們知道賽馬和騎馬有什么不同?
小結:騎馬是一個人靜靜的騎馬,賽馬是很多人進行比賽。
提問:想不想看看賽馬什么樣子?
2、觀看錄像、圖片,進一步了解騎馬和賽馬。
。1)提問:看到了什么?聽到的音樂旋律是什么樣的?(熱烈歡快的)
聽到熱烈歡快的音樂,你想做什么?(想騎馬)
。2)請孩子們演示騎馬動作。并隨音樂表演騎馬,老師善于抓住孩子騎馬動作一起模仿。
。3)出示騎馬圖片,讓孩子觀察人是拉韁繩騎馬的'。
講解韁繩,隨音樂做拉韁繩騎馬動作。
提問:音樂快還是慢?(快)
賽馬比賽的什么?(馬兒跑的速度)
除了拉住韁繩讓馬跑得快,還有什么辦法?(揚馬鞭)
。4)出示揚馬鞭圖片,孩子學習揚馬鞭(尾巴)動作。隨音樂揚馬鞭。
提問:揚了幾次鞭?
隨音樂再次感受揚鞭次數(shù)。
。5)出示圖片,觀察馬兒休息。提問:馬兒累了,有什么方法讓它休息一下?
孩子們隨音樂表演撫摸馬兒的動作。
小結:撫摸馬兒的音樂是由慢變快的。
3、集體完整感受表演賽馬。
教師小結幼兒表現(xiàn):策馬揚鞭4次――快速騎馬――溫柔撫摸馬兒。
4、賽馬后的傳遞游戲。
(1)出示游戲隊型圖(半圓)提問:怎樣變成圓形?
教師出示箭頭幫孩子理解變圓形的方法。
(2)孩子們自己調整變成圓形。
(3)教師哼唱旋律,由慢變快集體玩?zhèn)鬟f尾巴游戲。
隨音樂,再次玩游戲。
二、隨音樂完整表演賽馬。
1、策馬揚鞭――快速騎馬――溫柔撫摸馬兒――傳遞游戲。
師:你聽,草原上賽馬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我們都是勇敢的小騎手,讓我們騎上大馬,握緊韁繩,揚起馬鞭,準備出發(fā)了。
2、教給孩子邀請別人的方式,讓孩子邀請客人老師玩游戲。
草原的教案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4個生字詞,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練習讀好長句子。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4個生字,能正確、美觀地書寫。認識“廠”(偏廠旁)
2。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資源
課文插圖、與課文相關的詩歌、等。
預習設計
1。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標上自然段序號。
2。搜集與草原有關的詩歌、。
學 程 預 設
導 學 策 略
調整與反思
一、導入
1。 學生讀準“草原”,識記“原”,認識“廠”(偏廠旁)
學生說說自己對“草原”的認識
2、學生齊讀課題。
二、朗讀課文
1、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2、學生認讀生字詞,哪個不易讀正確的多讀幾遍。
(1)自己讀讀詞語,哪些生字的字音值得注意?
(2)正音:民、新、處。
(3)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4)把生字詞帶入到課文中,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5)讀長句子。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議。
試著讀文中的長句。
三、學習生字
1。小組內自學生字,說說你認識哪幾個生字,是怎樣認識的?不認識的`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2。認識“偏廠旁”
3。分別給這幾個字組詞。
4。學生描紅、臨寫。
板塊一
1、小朋友,這幾天我們跟著春姑娘欣賞了花兒盛開的梅花山,認識了頑強生長的春筍,了解了不同狀態(tài)的雨點,還看了美麗的小池塘。今天,老師帶大家去一個新的地方。 板書:草原
引導學生說說對草原的認識。
2、出示掛圖
教師補充介紹草原:大草原在我國的內蒙古和黃土高原,是我國西北邊疆地區(qū)放牧的地方,那里風光非常優(yōu)美,特別是在春天的早晨。
板書完整:草原的早晨
板塊二
1、教師范讀
2、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出示生字檢查自學效果。
鞭聲 打破 黎明 寧靜 鋪滿 新綠 無邊 牧民 跨上 駿馬 遠處 飄動 回蕩 圈門
4。再讀課文,要求:字字讀準,句句讀通。
5。檢查自學效果
6。出示:“啪!啪!”響亮的鞭聲打破了黎明的寧靜。
遠處,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
。1)誰能來讀讀這個句子?你是怎樣停頓的?
。2)指導讀句子
7。文中還有長句,用老師的方法來讀讀。
8。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議。
板塊三
1。 出示生字:原、打、寧、羊。
2。交流討論。
原:“廠”偏廠旁 半包圍結構
里邊不是“泉”。
打:左窄右寬。
寧:上下結構。
3。 教師范寫
作業(yè)
設計
讀熟課文。完成《習字冊》上的生字。
搜集一些關于草原的詩歌。
【草原的教案】相關文章:
《草原》教案11-08
草原教案02-25
《草原的早晨》教案02-19
《靜默草原》教案03-07
《草原》教學教案12-05
美麗的草原教案02-23
《草原》教學教案03-09
草原的教案反思04-13
草原教案素材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