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獨步尋花》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江畔獨步尋花》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這首古詩中“畔、尋、蝶、鶯、舞”的字音和寫法。
2、能夠通過“千朵萬朵,滿,壓”等詞語體會到黃四娘家的花很多很美麗。
3、能夠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古詩。
4、能夠想象的出這首古詩所描寫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能夠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能夠想象的出這首古詩所描寫的畫面,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田格本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同學們打開書,第七課,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古詩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詩,題目是:“登鸛雀樓”,讓我們一起把這首詩齊讀一遍。這首詩里有千古流傳的名句,是哪句?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首古詩,齊讀課題,教師板演。(分三次,第一次“江畔”,讓學生注意“畔”的讀音,即它是左右結(jié)構(gòu),左邊是田,右邊是半,齊讀,“畔”是什么意思,江畔呢?第二次“獨步”,提問學生誰獨步?根據(jù)回答板書“杜甫”第三步,“尋花”,注意“尋”的寫法,上邊是倒山,山字最后一橫不出頭,下邊是一個寸字,寸字的橫要能拖起上邊的倒山,要求學生指寫)。寫完之后,再來齊讀。
二、學習古詩
第一步:初讀
1、指名讀古詩。
2、指導朗讀,讀古詩一定要讀出它的韻味來,古詩是非常講究格律的,你看第二行的蹊,和第四行的啼是非常押韻的,所以我們在初讀時,要把古詩的那個韻味感讀出來。
3、分兩種情況作處理:
。1)指兩名學生讀,如果學生讀的不太好,師進行范讀,并提問:你和老師讀的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呢?估計學生說:有語氣,要停頓。師接著說:“對了,讀古詩時,一定要有停頓,出示課件,指導朗讀。
。2)當學生讀得很好的時候,教師做及時的評價,如:你讀得很準確,你讀得很有古詩的味道,那么怎樣才能像他們這樣讀出古詩的味道來呢?出示課件,指導朗讀。
第二步:理解讀
。ㄒ唬┙鉀Q重點詞語
1、在這首古詩中,你覺得有哪些詞語理解起來有困難,把它提出來。生自由提。
2、提問:這些問題,你們有什么解決的好方法?(估計:問老師,查字典,看注釋等)。
3、看注釋理解詞句的意思,是個簡單的好辦法。以小組為單位,自己試著學一學。
4、那好,我來檢查一下你們剛才學習的效果。
(二)詩句的意思
分析前兩句: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因為是豎排版的由左到右的書寫格式,當學生讀正確的時候,教師鼓勵:你一下子就讀準確了,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這和我們平時所看到的格式是不一樣的,古人習慣于由右向左來書寫,而我們現(xiàn)代人,則習慣由左向右的書寫格式。當學生讀得不正確時,提示:你注意觀察一下,我們該先讀哪一句,對了,(原因同上)
1、提問: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滿蹊呢?(花鋪滿了小路)那誰家的小路被花鋪滿了?好,誰來讀讀這句話?指兩名學生讀。
第二句:“壓枝低”你是怎樣理解的?(花把枝條都壓彎了),那你來讀讀這句話。
2、你們看,這兩句詩都是在寫什么景物呀?板書:花
都讀一讀,你們覺得這里的花怎么樣呀?多
你是從詩句中的哪個字或者詞體會到的?
3、重點理解“千朵萬朵,滿,壓”
學生匯報:滿:鋪滿了小路,說明花多,壓,不但多而且很茂盛。你們看我們只通過簡單的一個“千朵萬朵,滿,壓”就能夠讓我們浮想聯(lián)翩,給我們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這就是古詩的魅力呀!這就是我們的文化瑰寶呀!真是,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呀!
4、讓我不由得感慨!出示:花真多呀,把小路遮得嚴嚴實實的!指名讀
你們能像老師這樣說一說嗎?花————————!
引導學生從花的顏色,氣味,數(shù)量,姿態(tài)等進行自由表達,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作指導。
5、你們的語句真優(yōu)美,詞語也很豐富,誰愿意把這兩句話再讀一讀。
師適時點評,比如,當學生讀的不是那么有感情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導,孩子們,當杜甫一個人來到江擼吹秸夥被⒖木跋籩保竊躚囊恢中那檠劍浚ǜ咝說模蒼玫模尢鏡模┦茄劍悄憔陀Ω么耪庵指芯躒ザ裂劍
再指一至兩個人讀。
分析后兩句:
留戀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1、杜甫一人來到江邊,他看到了很多的花,那通過你對詩句的.理解,他還看到了哪些景物?(蝶和鶯)
2、出示課件:蝶和鶯的寫法。
講解蝶和鶯的寫法,先讓學生觀察。
蝶,它是左右結(jié)構(gòu),左邊的蟲字旁要寫得稍微小一點,蟲子旁的提要寫在撇的上邊,右邊這部分稍微大一點。
鶯是上中下結(jié)構(gòu),它的寶蓋是“冖”要能拖起草字頭,黃鶯是一種鳥類,所以冖下邊是一個鳥字。請學生到黑板上去板演。其他學生拿出筆和紙寫在田格紙上,師巡視,寫得好的可以打個圈。注意評價學生的書寫:你注意了蟲字旁的寫法,你的冖拖起了上邊的草字頭。
3、詩句中是怎樣形容蝴蝶和黃鶯的呢?誰來讀一讀。
提問:流連是什么意思?(舍不得離去),誰舍不得離開?(蝴蝶、黃鶯、小蜜蜂、詩人)。是呀,流連戲蝶時時舞,板書:舞。提示注意舞的寫法。
舍不得離去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因為他舍不得那五彩繽紛的花,那五顏六色的花,那散發(fā)著陣陣香氣的花呀!你讀出了它的那份戀戀不舍嗎?
指兩名學生讀。
是呀!蝴蝶在花叢中時而起,時而落,時而左,時而右,正是留戀細碟生接“時時舞”。
第四句:自由自在的黃鶯在唱著動聽的歌兒。
1、提問:恰恰啼什么意思?板書:歌
多么愜意,多么動聽的歌聲呀,該怎么讀,指名讀。
是呀,蝴蝶和黃鶯為春天增添了無窮的情趣與生機,你的腦海里一定出現(xiàn)了蝴蝶和黃鶯的身影,你愿意把你想象到的畫面用你的筆寫一寫嗎?
2、出示:蝴蝶————————!
黃鶯————————!
師巡視并作指導,標出序號。
正象你們所寫得那樣,漂亮得蝴蝶在翩翩起舞,可愛得小黃鶯在唱著動聽的歌,(可以用學生當時的語句),讓我們一起走進黃四娘家那迷人的春景吧!
3、放課件。
4、我看到了你的眼神,感受到了你的那份贊嘆,誰愿意把你的那份感受,那份贊嘆之情讀出來。(請從初讀就開始讀的那個同學,從他的進步及時鼓勵他朗讀的進步,以一個人的進步來帶動全班同學)
多么美的春色圖呀,繁花盛開,戲蝶起舞,嬌鶯歌唱,有聲有色,有歌有舞,有鳥語有花香,這不僅僅是黃四娘家的春色圖,更是一幅無邊的春色圖,讓我們拿起書來,一起再去回味一下那美麗的春景吧!
5、齊讀。
三、小結(jié)
1、杜甫不光是寫了這首描寫春天景色的詩,這兩首也是描寫春天景色的,出示課件,自己試著讀一讀。
2、課下,希望你能把用今天學到的方法自己學習這兩首詩。
板書:
千朵萬朵壓滿
江畔獨步尋花:蝶舞
鶯歌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蹊”、“恰”等詞的意思2、讀懂詩句,體會詩的意境和思想感情3、能根據(jù)詩句的描繪想象畫面。
4、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這首詩。教學重點:
在讀中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歌中蘊涵的情感。教學難點: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教法學法: 自讀自悟、合作、交流法。教學準備:朗讀錄音磁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同學們,春天是個美好的季節(jié),它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許多詩人都曾在詩中贊美過春天,那么詩圣杜甫又是如何贊美春天的呢?今天我們將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詩。
板書:江畔獨步尋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初讀課文,要求讀的響亮、正確。2。畫出文中的生字生詞。并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解決3。聽錄音帶,劃出節(jié)奏。
三、精讀課文,入境悟情1。學生邊讀邊結(jié)合文中插圖展開想象。2。同桌互相試著說一說詩意。3。精讀第一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⑴抽生讀這一句⑵問:讀了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滿蹊呢?哪些詞寫出了黃四娘家花很多?誰來讀讀這句話?指兩名學生讀。
、侵笇Ю首x,指名讀、齊讀4、精讀第二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⑴問:黃四娘家的花很多了,這些花怎么樣,你是如何體會到的?流連是什么意思?(舍不得離去),誰舍不得離開?(蝴蝶、黃鶯、小蜜蜂、詩人)。是呀,流連戲蝶時時舞
、粕岵坏秒x去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因為他舍不得那五彩繽紛的'花,那五顏六色的花,那散發(fā)著陣陣香氣的花呀!你能讀出了它的那份戀戀不舍嗎?
、窍胂螅喝绻S鶯會說話,它們看見這么多這么美的花,會說些什么?⑷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四、深化主題,體會詩情。
同學們,多么美的春色圖呀,繁花盛開,戲蝶起舞,嬌鶯歌唱,有聲有色,有歌有舞,有鳥語有花香,這不僅僅是黃四娘家的春色圖,更是一幅無邊的春色圖,她讓蝴蝶醉了,黃鶯醉了,我們也醉了。下面讓我們拿起書來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讀、表情、動作來表現(xiàn)你們的陶醉吧!
五、感情朗讀,拓展延伸
1。學習了這首詩后,你有什么感想?
2、讓我們用自己的誦讀讀出詩人對春天美景的喜愛吧。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江畔獨步尋花》。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能正確書寫生字新詞。
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正確書寫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解釋詩句。
2、背誦《寒食》《泊船瓜州》
二、學習《江畔獨步尋花》
1、解題
讀題目,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2、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3、小組自學
4、交流匯報
。1)檢查出示詞語
。2)誰來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三、啟發(fā)想象,指導朗讀
1、讀了這首詩,你眼前會浮現(xiàn)出哪些景物?(鮮花、小路、蝴蝶、嬌鶯)
2、你能結(jié)合詩句想象一下什么樣嗎?(學生描述)
3、當我們自己融入這花的海洋,聞著沁人心脾的花香,聽著悅耳的鳥鳴,你想說什么?
4、帶著對春天的熱愛來讀。
四、背誦練習
五、布置作業(yè)
改寫《江畔獨步尋花》
《江畔獨步尋花》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4
本課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3單元的第一課。教材結(jié)合單元主題“花”選編了兩首描寫春花的古詩!督溪毑綄せā肥翘拼笤娙硕鸥Φ慕M詩《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里的第六首,記錄了詩人在四川成都錦江邊獨自散步尋花的所見。全詩圍繞著花景來寫,前兩句從滿蹊(分布)、干朵萬朵(數(shù)量)、壓枝低(繁茂)等不同角度寫花之狀態(tài)。后兩句細致刻畫了蝴蝶和黃鶯流連花間的景象,由寫靜態(tài)轉(zhuǎn)為寫動態(tài),動靜相應,有聲有色,意境優(yōu)美,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久經(jīng)離亂后得以安居時的喜悅心情。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是寫他在春天興沖沖地去游園,但是園主人不在家,本是敗興之事,但是由于春花之故,使他的詩充滿喜悅的情緒和明媚的色彩。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市區(qū)小學,學生經(jīng)過三年的語文學習,接觸過不少的唐詩,能夠通過誦讀對古詩含義有初步的感悟,但受年齡限制,對詩句中一些字詞的準確把握和理解感覺較為困難,對于詩人所要表達的意境和情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深入理解。另外學生生活在市區(qū),對繁花似錦的景象印象不深,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利用好圖畫,喚起學生對美好自然的回憶和向往。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古詩,體會詩歌的意境,了解詩歌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
3、體會春景的美麗,激發(fā)學生對春天的熱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具準備:自制課件(朗誦伴奏和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說說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生說)
春天是一個鮮花爛漫、充滿生機活力的季節(ji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春景的古詩《江畔獨步尋花》(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資料)
(出示多媒體課件)在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的動蕩不安之后,杜甫終于過上了安定的日子。這一年,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到處鳥語花香。這天,江水的歌聲,孩子的笑聲,鳥兒的叫聲,吸引著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著江邊一路走來,尋找春的氣息。不知不覺間,一幅美妙的畫卷展現(xiàn)在眼前,花兒是那樣美,草兒是那樣翠,宛如仙境。原來他來到了鄰居黃四娘的家門口。望著這一美景,詩人靈感突現(xiàn),才思泉涌,他飛奔回家,揮筆成就了這一千古絕句。(配樂范讀古詩)
好,下面的時間交給同學們,請你們借助課件的注釋和老師布置的預習,自學這首詩。
二、學習古詩
1、理解詞語。
我們一起朗讀古詩。(齊讀)
現(xiàn)在我請同學們當小老師,把你自學中讀懂的.講一講。我們都知道要學會一首詩,首先要理解詩中重點詞語的意思。誰來講講你理解了哪些詞語?(江畔:江邊。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蹊:小路。壓枝低:把花枝壓彎了腰。留連:舍不得離開。自在:自由自在。)
2、理解詩句。
同學們學習詞語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也初步理解了詩句。誰來說說你理解了哪一句詩?(不用按照順序)
誰能按順序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說出來?(教師引導)
3、有感情地朗讀。
在理解詩句的過程中,我們知道這是一首寫景的詩。
那么,詩中主要寫了幾種景物?(花,蝴蝶,黃鶯)
哪句寫花?寫出了花的什么特點?誰能用一個詞概括?誰來朗讀這兩句詩?(播放繁花的圖片)
讓我們齊讀這兩句,來贊嘆這欣欣向榮的春天。
前兩句寫花,后兩句寫什么?(蝴蝶,黃鶯)蝴蝶在花叢中干什么?(翩翩起舞)黃鶯呢?(放聲歌唱)如果你是美麗的蝴蝶,可愛的黃鶯,游戲在這美景中,會有什么感覺?怎么讀?(讀,評)讓我們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齊讀)
詩中寫了這三種景物,抒發(fā)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贊美春天)讓我們懷著對春天的贊美之情朗讀這首詩。
4、理解意境。
哪位同學認為自己學的最好,讀得最棒,就站起來,像一位詩人一樣和著音樂朗誦這首詩。其他同學閉上眼睛,認真聽,聽他的朗誦是否能將你帶入這一美景之中?
三、總結(jié)學法:(課件出示)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讀詩句、悟詩情。
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學習第二首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游園不值》。
四、學習《游園不值》
1、了解作者。葉紹翁是南宋中期詩人,作為南宋江湖詩派的一員,寫下了許多描寫田園風光及生活的詩作。
2、釋詩題。(1)齊讀詩題。
。2)從詩題上你知道些什么?讀懂了什么?(釋“園”、“不值”:詩人前去游園,園主人不在,沒能進到園子里。)
3、抓字眼,明詩意。
。1)出示插圖。春季的一天,詩人望著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興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園子里暢游一番,欣賞園中春景,于是便乘興前往。到了朋友的住處,在園子門外看到了什么?(請生觀察插圖,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2)學生匯報。
。3)詩人是怎樣寫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歌。
。4)哪些詩句描寫了詩人所看到的景象?(請生讀詩句。)
結(jié)合注釋說說詩句的意思及詩歌的內(nèi)容。
。5)小組討論交流,學生質(zhì)疑。
應:原意“應該”,這里指“大概”、“可能”。憐:愛惜。
(6)匯報小結(jié)。大概是園主人愛惜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好久也沒有人來開。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一枝粉紅的杏花正伸出墻頭來。
4、讀詩句,悟詩情。
(1)教師范讀,指導節(jié)奏與重音。
應憐/
屐齒/
印/
蒼苔,小扣/
柴扉/
久/
不開。
春色/
滿園/
關/
不住,一枝/
紅杏/
出/
墻來。
。2)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詩人雖然未能進園觀賞,但春天的勃勃生機依然到處可見,一枝露出墻頭的紅杏使詩人聯(lián)想到滿園繁花似錦的春色。(觀察書上插圖)此時此刻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愉快、高興、陶醉、贊美)
。3)指導感情朗讀。你們能讀出這種感情嗎?請生讀――齊讀
(4)指導背誦課文。你們也仿照詩人來到園子門外,看到這美麗的春景時,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詠出這首詩歌的。(走到黑板掛圖前,加入動作)
五、拓展延伸
春天的景色是如此迷人,你們觀賞到這美景時心情怎樣?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表達你們的心情。(可吟詩、畫畫、習作等)
教學反思:
古詩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對于小學生來說,首先要讀好古詩、背誦好古詩,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能夠用簡潔明了的文字對古詩進行“翻譯”,最好是字字落實,有的也可以采用意譯的方式,對于關鍵字,必須知曉它的意思;前兩個是基本要求,第三則是對古詩的意境有所感悟,盡可能的走進詩人的世界,揣摩詩人的心境,對古詩的主旨有一定的了解。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古詩的學習能力還比較低,對于第一個目標的達成,完全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學習。第二個目標要教師輔助完成,對于第三個目標的達成,則需要“想象意境,體會感情”:第一,要借助圖畫、音樂來創(chuàng)設和渲染情境,要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把學生帶入詩的特定情境中去。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體會。第二,要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用自己的話來描述自己的感受到的內(nèi)容,說說《游園不值》中描繪的景象,注意說出感受到的詩人當時的心情。以求真正領略古詩的語言美、意境美。只有進入意境,才能有感情地朗讀。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5
一、基本理念
閱讀學認為:閱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間接目標是發(fā)展思維能力,潛在目標的陶冶思想情操!墩Z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的綜合能力是閱讀技能的分項訓練逐步形成的。本節(jié)課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努力營造在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中培養(yǎng)閱讀能力,發(fā)展思維,陶冶情操。
二、說教材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06年)詩人杜甫在飽經(jīng)離亂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jié),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定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首。
這是一首別具情趣的寫景小詩。小路上花團錦簇,花下的枝條被壓得垂下來,花瓣之上是流連忘返的彩蝶,它們圍繞著花枝翩翩起舞。從這里,我們嗅到了濃郁的花香;ㄅ缘男÷飞,有清脆啼鳴的黃鶯,它們活潑自在的神態(tài),能給人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詩人用“時時”、“恰恰”這種極富韻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麗紛繁的畫面充滿了動感,也使得詩歌有著更明快、更流利的節(jié)奏。全詩語言充滿了口語化色彩,讀起來令人感到非常親切,而詩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樂躍然紙上。
三、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能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把握古詩的韻味美。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春天的勃勃生機好美麗,感悟詩人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誦讀詩文,感受春花的美麗。
2、難點:初步理解作者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寫春天的生機和美麗。
五、說教學設計的特色
在引導學生入詩境、悟詩情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運用了引探法及“背景再現(xiàn)”引導學生理解走進作者、走進畫面,進行感情朗讀,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從而進入詩境中感悟詩情,感悟作者的迷醉與驚喜。
六、說教法及學法運用
在本課時的教學策略運用中,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打破以往的古詩教學方法,充分運用“金鑰匙”來引導學生學習:
問題一:詩中描寫的景物是什么?(學法推薦:快速瀏覽課文,用“○”畫出相關詞語)
問題二:詩人怎么描寫這些景物?詩人為什么要描寫這些景物?(學法推薦:默讀古詩,抓住重點詞句讀一讀,回想自己賞花的經(jīng)歷,體會詩人的情感,進行簡單的批注。
在接下來的學習成果匯報中可以看出,這些方法運用得比較得當、到位,適合學生學習本首古詩。
七、說教學流程
我本課一共設計了七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導入→讀出古詩的韻味,體會詩的`對仗美→理解古詩意思,用自己的話描述詩的畫面→入詩境悟詩情,感受春天的美麗與生機→回歸全詩,整體感知→課堂檢測→語文課外實踐。
下面我重點講講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鏈接舊知,導入新課!
具體是這樣的:
1、出示“讀一讀”中的《春日》,引讀背誦。
師:孩子們,伴著校園的第一抹新綠,我們走進了明媚的春天。(出示《春日》,齊讀。)
2、師:春日的泗水濱清風拂面,萬紫千紅。黃四娘家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研讀的——(板課題)
。1)學生齊讀課題。
(2)寫課題:“請和老師一起將課題工工整整地寫在練習本上,如果寫錯了或?qū)懙貌粷M意,可用修改符號修改,徹底告別修正液!
。3)點評。
。ㄔO計理念:一是將學生頭腦中原有的知識與新知識建立鏈接,從而很自然引出新課。二是針對本班學生寫字潦草、不規(guī)范、亂涂亂改的現(xiàn)象設計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寫字習慣。)
另外,我覺得最滿意、最精彩的是第五個環(huán)節(jié)“回歸全詩,整體感知”這一部分。古詩詞精煉的語言、深遠的意境往往留下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因此,教學中沒有情境,就沒有想象;沒有想象,就沒有品味;沒有品味,就沒有感悟;沒有感悟,就沒有拓展。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
。1)出示9:資料再現(xiàn)。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公元760年,杜甫在成都修建了草堂。飽受離亂之后,總算有了比較安定的生活,詩人為此感到欣慰。在一個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他獨自沿著江畔散步,在黃四娘家的小路旁,詩人滿心歡喜地尋找到了姹紫嫣紅的花朵,這清麗歡快的情景讓一路走來的作者驚喜不已——(女生)
(2)此時此刻,詩人迷醉了。春花、戲蝶、嬌鶯給春天增添了無窮的美麗與生機。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輕松、愉快的詩人已經(jīng)與春天融為一體,他也要把這感受告訴全體男生——(起來帶上動作誦讀)
。3)讀著這首詩,我們也仿佛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條通往“黃四娘家”的小路上,和詩人一起享受那春光給予視聽的無窮美感——(齊讀)
。ㄔO計理念:出示寫作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當時的情感基點,體會詩人的“喜悅”既有看到美麗景色的“喜”,還有生活稍稍安定的“喜”,將學生已經(jīng)生成的情感體驗再度升華,從而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
2、出示10:觀賞花的圖片、聽歌曲《江畔獨步尋花》
3、多美的春色圖呀,你能用哪些詞語描繪剛才看到的情景?指名說一說(語文天地中的“讀一讀”)出示11:
錦上添花花好月圓花團錦簇花枝招展鳥語花香
姹紫嫣紅國色天香含苞待放嬌艷欲滴美不勝收
。ㄔO計理念:通過欣賞圖片、聽《江畔獨步尋花》等媒體手段,使學生對詩意的理解、對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美麗的感受、對詩人情感的體驗都有明晰的態(tài)勢;學會運用“語文天地”中的詞語積累,為“暢所欲言”、“初顯身手”、“筆下生花”儲備必要的知識。)
4、小結(jié)
師:積累的詞語真不少呢。孩子們,這首詩沒有寫人,但好像處處有人。詩人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深深吸引而流連忘返。所以在他的眼中,蝴蝶也是流連戲舞,黃鶯也是自在鳴叫。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詩人輕松、愉快的心情,已經(jīng)與春天融為一體,成了美好春天的一部分,真是一個“尋”字了得!為了更深層地了解作者的感受,建議大家在課外補背:
出示12:
《江畔獨步尋花》(之五):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ㄔO計理念:通過適度的拓展,促使學生走進詩句所描畫的意境,滋生出熱愛春天的美好情感,將自己和作者一起融入了美好的春光之中,成了美好春天的一部分,領悟到春天的美好和勃勃生機,從而萌生出對熱愛和贊美之情,)
八: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督溪毑綄せā芬晃牡陌鍟O計力求體現(xiàn)古詩的主要內(nèi)容及學生對整體的把握,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并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回歸全詩,整體感知。
附【板書設計】
花
江畔獨步尋花蝶勃勃生機美麗
鶯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6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古詩。
2.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在讀中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江畔獨步尋花》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所作的一組絕句詩,共七首。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其中的一首詩嗎?(生答)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另外一首。板書課題:江畔獨步尋花
二、走進古詩
1.簡介作者。(學生利用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生于河南鞏縣(今鞏義市),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jié)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并稱“大李杜”,人稱“詩圣”。
2.學生初讀古詩,體會詩人的.情感。
三、初讀《江畔獨步尋花》
1.學生各自試著朗讀《江畔獨步尋花》。
2.聽錄音帶,劃出節(jié)奏,并說說自己的體會。
四、品讀《江畔獨步尋花》
1.學生邊讀邊展開想象。
2.同桌或小組間互相說一說詩意。
3.全班交流:
(1)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黃師塔前的江水向東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懶又困,我倚仗著暖洋洋的春風在游春。
(2)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桃花一叢一叢地盛開著,仿佛是沒有主人,你究竟是喜愛深紅色的桃花還是那淺紅色的桃花呢?
五、感悟春光美
1.學習了這首詩后,你有什么感想?
2.把這美麗的春景圖畫一畫。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7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體會詩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蹊”、“恰”等詞的意思。
3.背誦這首詩。
4.利用學校園藝景點資源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
教學重點:
理解詞語,讀懂詩句,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啟發(fā)談話:我們學過許多古詩,誰來背一首,指名學生背誦。本課我們學習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師板出課題,學生擠讀。
2.釋題:題目什么意思,你能說說嗎?
二、學習《江畔獨步尋花》
1.學生自讀古詩3分鐘左右,然后指名說說讀懂了什么?
2.精讀第一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1)指名讀這一句
(2)問:讀了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寫出了黃四娘家花的.多?
(3)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3.精讀第二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1)指名讀這一句
(2)問:黃四娘家的花很多了,這些花怎么樣,你如何知道的?
(3)想家:如果蝴蝶黃鶯會說話,它們看見這么多這么美的花,會說些什么?
(4)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4.品味、賞析;你最喜歡詩中的哪句或哪詞?說……為什么?
5.感情朗讀古詩。
三、遷移、應用
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寫出了春天草長鶯飛,生機勃勃的景象,寫得妙極了,同學們,看看窗外的植物園,想想我們美麗的校園,你能將本詩換何字變成你的嗎?
四、作業(yè)
抄寫古詩。
簡評:
在學生充分誦讀詩句,深入地體會詩句的意境后,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利用學校園藝景點,資源,進行簡單仿寫詩句。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8
一、教學目的要求:
1、讀懂詩句,體會詩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蹊”、“恰恰”等詞的意思。
3、背誦這首詩。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詞語,讀懂詩句,有感情地朗讀。
三、教具安排: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春天象征著生機與活力今天,我們就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詩——《江畔獨步尋花》,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杜甫的其他情況?
。ǔ鍪径嗝襟w課件)在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的動蕩不安之后,杜甫終于過上了安定的日子。這一年,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到處鳥語花香。這天,江水的歌聲,孩子的笑聲,鳥兒的叫聲,吸引著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著江邊一路走來,尋找春的氣息。不知不覺間,一幅美妙的畫卷展現(xiàn)在眼前,花兒是那樣美,草兒是那樣翠,宛如身在仙境一般。原來他來到了鄰居黃四娘的家門口。望著這一美景,詩人靈感突現(xiàn),才思泉涌,他飛奔回家,揮筆成就了這一千古絕句(范讀)
好,下面的時間我交給同學們,請你們借助書上的注釋和老師布置的預習作業(yè),自學這首詩。
二、學習古詩
1理解詞語
我們一起朗讀古詩(齊讀)。
現(xiàn)在我請同學們當小老師,把你自學的內(nèi)容講給大家聽。我們都知道要學會一首詩,首先要理解詩中重點詞語的意思。誰來講講你理解了哪些詞語?(江畔:江邊。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蹊:小路。壓枝低:把花枝壓彎了腰。留連:舍不得離開。自在:自由自在。)
2理解詩句
同學們學習詞語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也初步理解了詩句。誰來說說你理解了哪一句詩?(不用按照順序)
誰能按順序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說出來?(教師引導)
3感情朗讀
在理解詩句的.過程中,我們知道這是一首寫景的詩。那么,詩中主要寫了幾種景物?(花,蝴蝶,黃鶯)
哪句寫花?寫出了花的什么特點?誰能用一個詞概括?誰來朗讀這兩句詩?(讀,評)讓我們齊讀這兩句,感受春天的欣欣向榮。
前兩句寫花,后兩句寫什么?(蝴蝶,黃鶯)蝴蝶在花叢中干什么?(翩翩起舞)黃鶯呢?(放聲歌唱)如果你是美麗的蝴蝶,可愛的黃鶯,游戲在這美景中,會有什么感覺?怎么讀?(讀,評)讓我們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齊讀)
詩中寫了這三種景物,抒發(fā)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贊美春天)讓我們懷著對春天的贊美之情朗讀這首詩。
4理解意境
哪位同學認為自己學的最好,讀得最棒,就站起來,像一位詩人一樣朗誦這首詩?其他同學閉上眼睛,認真聽,聽他的朗誦是否能將你帶入這一美景之中?
三、引申
詩中描繪的景色美嗎?請大家閉上眼睛,在我們面前出現(xiàn)了一條小路,小路兩旁繁花似錦,蝴蝶在飛舞,黃鶯在歌唱,望著這一美景,我們真想把他畫下來。(畫畫,展示)
四、課后作業(yè)
同學們,你們學會這首詩了嗎?今天,就請同學們回家后把今天的學習內(nèi)容講給父母聽,看誰講得最棒。
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簡析]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詩人杜甫在飽經(jīng)離亂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jié),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蹊”是小路。“花滿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扒Ф淙f朵”形容數(shù)量之多!皦褐Φ汀敝械摹皦骸焙汀暗汀眱蓚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傲暨B”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這句從側(cè)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皨伞笔切稳蔸L歌柔美圓潤!扒∏√洹笔钦f正當詩人前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只因為詩人內(nèi)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特意為自己歌唱。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這首小詩讀起來就更親切有味。
。圩髡吆喗椋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河南府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杜甫生逢開元盛世及安史之亂,一生顛沛流離,歷盡磨難,他的詩廣泛地記載了這一時期的現(xiàn)實生活,被人稱為“詩史”。杜甫擅長各種詩體,詩風沉郁頓挫,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9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蹊”、“恰”等詞的意思。
2、讀懂詩句,體會詩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3、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首詩。
4、利用學校園藝景點資源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
教學重點:理解詞語,讀懂詩句,有感情地朗讀。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10
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源于興趣。興趣越濃,學習積極性越高。而大量的枯燥的、單一重復的作業(yè)很容易導致學生厭學,降低訓練的效果。因此,課外作業(yè)的設計要講究技巧,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融知識的學習、方法的引導和技能的訓練于趣味性之中的作業(yè),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教學古詩《江畔獨步尋花》后,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yè):聯(lián)系春游中觀察到的春天的景象,結(jié)合詩句說說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鳥這些景物的特點,再動筆把這首詩描寫的意境繪成一幅畫。
這種設計,打破了傳統(tǒng)的抄寫、默寫解釋字詞、抄寫大意等等單調(diào)而乏味的機械作業(yè)形式。既讓學生回憶了春天的景象,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使學生能聯(lián)系已有的舊知識,入情入境地體會詩人描寫春光景象時的心情,真正把思維活動貫串于語文訓練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聯(lián)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學生動筆繪畫的過程也是他們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過程他們在作業(yè)時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機,春的奮發(fā)精神,從而進一步陶冶了情操。
怎樣解釋“留連戲蝶時時舞”
《古詩兩首·江畔獨步尋花》中的“留連戲蝶時時舞”句,有的老師認為“留連”指蝴蝶的行為,即解釋為“舍不得離開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也有的認為“留連”是作者的行為,即解釋為“(我看見)蝴蝶在花叢中快樂地翩翩起舞舍不得離開”。兩種意見都有道理,不知哪種準確?
河南省洛陽河區(qū)環(huán)城小學馬洛平
解釋古詩句的步驟是先拆開來,后拼攏來。拆開來,指解釋句子中每個詞語的意思;拼攏來,指把每個詞語的意思連起來組成一句話(不要求成為詩句,因為解釋不等于翻譯)。
這句中的“留連”(今多寫作“流連”),指舍不得離開;“戲”,游戲,引申為快樂;“時時”,一刻不停地;“舞”,起舞。
拼起來解釋全句時,既要把所有詞語的意思包括進去,又不能把這些詞語的意思簡單地相加起來(要作必要的語言調(diào)整),還要照顧上下詩句。
這句中的“留連”究竟是蝴蝶的行為還是作者的行為,孤立地看這一句,似乎兩種理解都有道理。但只要與下面一句聯(lián)系起來,即可發(fā)現(xiàn)“留連”是蝴蝶的行為,是一種擬人手法,因為這兩句是對仗的。請看: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下聯(lián)中的“自在”顯然指嬌鶯的表現(xiàn),那么上聯(lián)中的“留連”就一定是戲蝶的行為了。
這兩句寫出了蝴蝶和黃鶯各得其樂的情態(tài),給春天增添了無窮的情趣,在解釋它們時當然要讓蝴蝶和黃鶯擔當主角。至于作者贊美春天的思想感情,是滲透在字里行間的,解釋時如把作者也擺進去,就割斷了上下句的聯(lián)系,違背了詩人的原意。
“教參”上將這個句子解釋為“快樂的蝴蝶不停地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意思是對的;沒有把“留連”的意思寫進去,這是因為“不停地起舞”中多少含有一點“留連”的意思。
“恰恰”當作何解?
人教版六制小學語文第十冊選有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我在教這首詩時,發(fā)現(xiàn)書上將“恰恰”注釋為黃鶯的叫聲。當時我心存疑問:鶯啼之聲該是清麗婉轉(zhuǎn),與恰恰之音大相徑庭;再者,若把此句與上句對照起來看,“恰恰”與“時時”相對成文,“時時”釋為不停地,“恰恰”也應當是一個表時態(tài)或表情狀的副詞,怎么是黃鶯的叫聲呢?我把想法說出來后,我校教師也覺得書中的注釋不盡恰當。
后來我在學《訓詁學》(宋子然編著)時,找到了答案。宋子然認為,“恰恰”在這里乃是頻繁不斷之意!扒∏ 弊黝l繁、時時解,是唐人俗語,從唐詩中不難找到例證。白居易詩句“欒櫨與戶牗,恰恰金碧繁”,以“恰恰”狀繁字,即是“恰恰”訓為頻繁之意的確證。宋先生還從語源學的角度作了考證?傊,“恰恰”訓為頻繁、時時,無論就詩意來看,還是證之以訓詁、語源,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對此,我深有同感。不知同行們以為然否?
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qū)先農(nóng)小學段平
教材將“恰恰”注為“黃鶯的叫聲”是有依據(jù)的!稘h語大詞典》中“恰恰”的第三義項是:“象聲詞。鶯啼聲。”例句之一是:(元)張可久《水仙子·春愁》曲:“景中情誰喚起,聽西園恰恰鶯啼!崩渲闶嵌鸥δ鞘捉^句。
《中國文學寶庫·唐詩精華分卷》(朝華出版社)也把“恰恰”釋為黃鶯的叫聲。譯言為:“黃四娘家的小路兩邊,春意正濃啊,繁花滿眼!千朵萬朵花兒沉甸甸的,把枝條都壓得彎彎的。彩蝶戀著花兒流連不去,它們在花叢中時時飛舞蹁躚。黃鶯也對著春花自在地歌唱,那‘恰恰’的聲音,多么嬌軟婉轉(zhuǎn)!”
《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這首詩有這樣一段分析:“盛唐人很講究詩句聲調(diào)的和諧。他們的絕句往往能被諸管弦,因而很講協(xié)律。杜甫的絕句不為歌唱而作,純屬誦詩,因此常出現(xiàn)拗句!娙艘膊⒎遣恢匾曉姼璧囊魳访。這表現(xiàn)在三、四兩句雙聲詞、象聲詞與疊字的運用!暨B’‘自在’均為雙聲詞,如貫珠相聯(lián),音調(diào)宛轉(zhuǎn)!∏ 癁橄舐曉~,形容嬌鶯的叫聲,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聽覺形象。‘時時’‘恰恰’為疊字,即使上下兩句形成對仗,使語意更強、更生動,更能表達詩人迷戀在花、蝶之中,忽又被鶯啼聲喚醒的剎那間的快意。”這段分析,不僅解釋了“恰恰”的含意,而且道出了“恰恰”與“時時”形成對仗的好處。
段平老師根據(jù)《訓詁學》一書中的解釋,認為“恰恰”應訓為頻繁、時時,也是有理有據(jù)的,不妨可視為學術爭鳴中的一家之言。但我認為,對小學生講,只要教材上說得合理的,就應以教材為依據(jù),不必引進他說。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11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3單元的第一課。教材結(jié)合單元主題“花”選編了兩首描寫春花的古詩!督溪毑綄せā肥翘拼笤娙硕鸥Φ慕M詩《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里的第六首, 記錄了詩人在四川成都錦江邊獨自散步尋花的所見。全詩圍繞著花景來寫,前兩句從滿蹊(分布)、干朵萬朵(數(shù)量)、壓枝低(繁茂)等不同角度寫花之狀態(tài)。后兩句細致刻畫了蝴蝶和黃鶯流連花間的景象,由寫靜態(tài)轉(zhuǎn)為寫動態(tài),動靜相應,有聲有色,意境優(yōu)美,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久經(jīng)離亂后得以安居時的喜悅心情。 學生狀況分析:
本班學生經(jīng)過一年級到四年級的語文學習,接觸過不少的唐詩,已經(jīng)基本能夠通過誦讀,結(jié)合插圖等理解古詩大意的方法對古詩含義有初步的感悟,但受年齡限制,對詩句中一些字詞的準確把握和理解感覺較為困難,對于詩人所要表達的意境和情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深入理解。另外學生生活在市區(qū),對繁花似錦的景象印象不深,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利用好圖畫,喚起學生對美好自然的回憶和向往。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古詩等方法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
3、體會春景的美麗,激發(fā)學生對春天的熱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具準備:
自制課件(朗誦伴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春天在哪里》
這首歌是什么歌?
春天的景色,我們都非常熟悉,在你們的眼里,春天都在哪里呢?
2、春天的景色非常迷人,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走進春天,不過我們今天不去山林里也不去草地上,我們要走進一首詩里,去感受詩中的美麗春景。齊讀課題《江畔獨步尋花》
3、題目是什么意思?
4、通過預習,誰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他是哪個朝代的? 誰對他有了解呢?
師:杜甫的詩不論是形式還是用字方面都很有成就,堪稱一代宗師,我們今天在學習這首古詩的時候要仔細的體會看看作者是如何遣詞造句的。到底是什么使詩人詩興大發(fā)呢?讓我們趕快走進詩里去尋找答案吧!
二、初學古詩,理解大意。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詩
3、讀給同桌聽。
4、你們可真厲害,才讀了幾遍就把詩讀得這么流暢了,在平時我們都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古詩大意的呢?
、、一個字詞一個字詞理解意思,再連起來;
、、查工具書;
、恰⒍嘧x,讀中理解;
⑷、借助插圖想象理解。
5、就用這些方法,先來自讀自悟這首古詩的意思,如果有疑惑,就請同組的伙伴幫忙。
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大意。
、 指生說“蹊、留連、戲、嬌鶯、恰恰”分別是什么意思?
、普l愿意把這四句連起來說一說。
三、再讀古詩,體會意境。
1、齊讀古詩
2、邊讀邊想畫面,想象你都看到了哪些景色?
3、結(jié)合看到的景色和詩句及下面這組圖片,展開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美景?邊讀邊體會詩中哪個字或詞用的好?為什么?
、拧皾M”——花多(想象都可能有什么花?都會有什么顏色?你可能會聞到什么?
這回再來體會第一句,你會怎樣來想象?用自己的話再來說說?
、啤皯颉薄獨g樂才會嬉戲 為什么蝴蝶會這樣?
、 “恰恰”——形容鶯的聲音動聽
為什么會叫聲動聽?你如果就是這只小黃鶯,你在高興的叫什么?
、 “留連”——蝴蝶都玩得入迷了
如果你就是這只入迷的蝴蝶,你會干什么呢? 如果你是這只小鶯,蝴蝶,你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4、請帶著那種快樂、高興、興奮的感覺,再來讀讀古詩。
⑴齊讀
、浦该x(誰愿意把你的這種感覺讀給大家聽?)
5、咱們理解了詩意,也體會了好詞好字了,老師相信這回你再來讀古詩,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試著有感情地說出來。(播放繁花的圖片)
⑴同桌說一說
、浦该f
6、帶著美麗畫卷再讀古詩,試著背下來。
、艓煼蹲x
、浦干x
師:聽了老師的朗讀和同學們得朗讀,這回你再來想象,你可能有新的體驗,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7、真迷人呀,現(xiàn)在就請你們用自己的朗讀加表情加動作,把你們這種陶醉的感覺讀出來。
8、面對這優(yōu)美的景色,你體會到詩人現(xiàn)在的心情了嗎?
四、總結(jié)拓展
這首詩是公元760年,在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的動蕩不安之后,杜甫終于過上了安定的日子。這一年,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到處鳥語花香。這天,江水的歌聲,孩子的笑聲,鳥兒的叫聲,吸引著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著江邊一路走來,尋找春的氣息。不知不覺間,一幅美妙的畫卷展現(xiàn)在眼前,花兒是那樣美,草兒是那樣翠,宛如仙境。原來他來到了鄰居黃四娘的家門口。望著這一美景,詩人靈感突現(xiàn),才思泉涌,他飛奔回家,一口氣寫了七首《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是其中第六首。
五、作業(yè)
1、收集其它幾首江畔獨步尋花。
2、寫一首描寫春天的小詩。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一、打破,F(xiàn),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jié)構(gòu)。
這節(jié)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tǒng)做法。課堂上,從學生自由背誦學過的古詩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兩首古詩。而后,安排自學時間,使學生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匯報“讀懂了什么”,師生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對于學生沒有弄懂的問題,老師安排了質(zhì)疑環(huán)節(jié),啟發(fā)學生共同探討。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在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的探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設計,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為了改變串講串問的教學結(jié)構(gòu),老師抓住重點進行教學。兩首古詩沒有平均地使用力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直至會背誦,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煉。
二、主導作用發(fā)揮得當。
在學習難點的設計上,老師能順勢引導,隨機應變,表現(xiàn)出對古詩的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如,“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句詩,這是詩的點睛之處。老師在處理“滿園春色”時,提出“拍電視片段”,讓一幅春天美景圖在學生頭腦中再現(xiàn)。另外,激勵語言的運用,也體現(xiàn)出素質(zhì)教育的思想,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少了老師個人風采的展示,多了切實為學生服務的應變。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12
板書設計:
江畔獨步尋花
。ㄌ疲┒鸥
黃師塔前東水流,
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
可愛深紅愛淺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啟發(fā)談話:我們學過許多古詩,誰來背一首,指名學生背誦。本課我們學習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師板出課題,學生擠讀。
2、釋題;題目什么意思,你能說說嗎?不行的話,請看詩后注釋⑴,指名學生說說詩題意思。
二、學習《江畔獨步尋花》
1、學生自讀古詩3分鐘左右,然后指名說說讀懂了什么?
2、精讀第一句:黃師塔前東水流,春光懶困倚微風。
、胖该x這一句
、茊枺鹤x了這一句你知道什么?“懶”是何意?哪些寫出了春光美?
、侵笇Ю首x,指名讀、齊讀。
3、精讀第二句: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胖该x這一句
、茊枺禾一ㄩ_得很多了,這些花怎么樣,你如何知道的?
⑶想家:如果蝴蝶黃鶯會說話,它們看見這么多這么美的花,會說些什么?
、戎笇Ю首x,指名讀、齊讀。
4、品味、賞析;你最喜歡詩中的'哪句或哪詞?說……為什么?
5、感情朗讀古詩
三、遷移、應用
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寫出了春天美麗的景象,也寫出了詩人高興的心情。寫得妙極了,同學們,看看窗外的植物園,想想我們美麗的校園,你能將本詩換何字變成你的嗎?
四、作業(yè)
抄寫古詩。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13
今天我與咱班孩子一起學習了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整個過程孩子們學習興趣濃,思維活躍。由此詩想到彼詩,由詩想到、聽到、看到許多春天的美麗景色。對“春”這些充滿春天般活力的孩子們贊不絕口。對于“一年之計在于春”他們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整堂課我的`設計十分簡單:
1、粗讀詩,讀準字音。讀懂作者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從哪知道的?
2、再讀詩,結(jié)合圖、注釋,讀出自己理解的詩味。
3、三讀詩,由本詩和圖你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4、體會作者思想情感。用“有什么有什么”歸納作者寫的詩景。讀出作者注入詩的情感。
5、用白話文說詩意。
6、背誦詩(積累)。
在第三、四個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的表現(xiàn)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劉海周說:“我由‘千朵萬朵壓枝低’想到了‘花落知多少’,我仿佛聽見春風一吹,成百盈千的花瓣飄飄揚揚落地的聲音!泵嫌駝P說:“我由‘自在嬌鶯恰恰啼’想到了‘一行白鷺上青天’,我仿佛聽見鳥兒清脆的歌聲,是那樣的婉轉(zhuǎn)動聽,它們仿佛在大聲告訴人們‘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在第四個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根據(jù)前面幾環(huán)節(jié)所學所悟所感結(jié)合詩、結(jié)合圖歸納出:有靜有動、有聲有色、有花有樹、有蝶有鶯、有詩有畫……
……
這堂課,我為孩子們眼中、心中那燦爛的春天而驚嘆!我為春天般可愛的孩子們而驕傲!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14
目標:
1、讀懂詩句,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感情。
2、背誦古詩。
重點:
體會詩中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春天萬物蘇醒,充滿生機與活力,許多詩人都曾在詩中贊美過春天,你們還記得哪些描寫春天的詩?今天我們將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詩,板書:江畔獨步尋花,它的作者是唐朝詩人杜甫,
二、初讀古詩
1、介紹作者,了解寫作背景
師: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杜甫的情況。
。ǘ鸥μ瞥笤娙,稱為詩圣,他的一生跌蕩起伏,在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的動蕩不安后,杜甫來到了成都錦江邊的草堂居住,過上了安寧的日子,這一年春天來了,江水的歌唱,鳥兒的叫聲,吸引著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動,寫下了這組江畔獨步尋花共七首,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古詩,注意把字音讀準,做到字字響亮,字正腔圓。
點評:讀得聲音響亮。字音咬得真準,尤其是這個簇字,是一個平舌音。
3、我們說古詩與音樂一樣也有節(jié)奏美,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注意詞句內(nèi)部的停頓,可以試著用做記號。
點評:讀得不錯,聽出來了嗎?她在哪兒停頓了。一起試著讀一讀。
4、光把字音讀誰,句子斷對,還遠遠不夠,要想把詩讀出它的韻味來,必須要理解古詩;貞泴W習古詩有哪些方法。
。ò鍟郝(lián)系上下文,圖文結(jié)合,查注釋,補省略,換詞序,了解背景,聯(lián)系上下文)
三、自學理解古詩
1、下面的時間就交給大家,四人小組之間利用這些方法,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是不懂的?
(評:要抓住詩句中的重點詞語去理解,)
預設:東:向東。倚:靠,拂面而來。懶困:懶洋洋的。
換詞序:倚春風:怎樣靠春風呢?能靠住嗎?我們知道古人為了押韻,常常顛倒詞序,我們只要交換一下兩個詞的位置就行了,春風倚。春風拂面而來。
補省略:春光懶困:明媚的春光里,人懶洋洋的。
一簇:一叢,形容花開得茂盛。
可:究竟,到底。
2、研讀“可愛深紅愛淺紅?
師:可是究竟的意思。這是一個問句,作者在問誰?聯(lián)系上下文(課題)問自己,他是怎樣問的?愛,就是喜歡人,喜愛。這一句用自己的話說:究竟是喜歡深紅的還是喜歡……
師:讓我們看看圖,用補省略的'方法,想象一下詩人眼中的桃花?
這深紅的桃花像―――――――――。這淺紅的像――――――――。
請生填。指名讀。
3、指導讀“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1)師:如果你是詩人,當你在春風中困意來時,全身懶洋洋,看到這大片鮮艷美麗的桃花,你會有什么感受?帶著這種感受,讀讀這句?
指導讀出一種驚喜。
。2)走近些,看看深紅的桃花如火,多艷麗,很美,再看這粉紅的像天上的朝霞,粉嫩嫩的,也很美麗,究竟是深紅的美麗,還是粉紅的美呢?作者這時問自己:指導讀:可愛深紅愛淺紅?讀出疑問的語氣。
。ㄖ该麊枺耗隳苷f清楚嗎?),是啊,作者也說不清,究竟是深紅的美麗還是粉紅的美。它們在詩人的眼里都很美麗。用一個肯定的說法就是
。3)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句,感受一下桃花的美麗。
四、說詩意
1、古詩學到這,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呢?
2、在理解詩句的過程中我們知道這是一首寫景的詩,那么詩中有哪些景物呢?
前兩句寫的是什么?后兩句又寫了什么?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讓我們懷著對春天的贊美之情,讀讀這首詩。
4、今天我們跟隨杜甫一起看到了春天桃花盛開的美景,其實還有很多描寫桃花的詩,有興趣的同學下課后可以找一找,做一下積累。
5、完成課堂作業(yè)。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15
一、導入新課
談話:上課之前老師先要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練習本,準備聽寫詞語。注意先仔細聽,再認真寫。(指生上臺板演) 一組:春回大地、春暖花開、春風拂面(春天) 二組:姹紫嫣紅、千姿百態(tài)、香氣撲鼻(花)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描寫春天里美麗景色的古詩。課件出示課題(板書課題《江畔獨步尋花》)齊讀課題,再讀課題,(注意節(jié)奏)
二、營造氣氛,感受春天
1、課件展示景色配樂解說春天: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節(jié),微風輕拂,萬樹搖綠,百花綻放,到處生機盎然,給人們帶來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許多文人墨客都對春天充滿深情,忍不住歌頌贊美它!可以說春天是一個鮮花爛漫、充滿生機活力的季節(jié),今天我們就帶上好心情跟隨唐代大詩人杜甫一起去感受春天,一起欣賞詩人寫下的這首《江畔獨步尋花》。
2、對于杜甫你了解多少呢?(交流杜甫資料)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盛唐大詩人,漢族,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等,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 他的詩多涉筆社會 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所以被譽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3、簡介創(chuàng)作背景:但是這首《江畔獨步尋花》并沒有寫社會 動蕩,而是寫作者在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獨自一人到他的鄰居黃四娘家門前的小路上散步,所看到的美好景象。
二、初讀古詩
1、誰愿意把這首詩讀大家聽?.指生讀、齊讀、范讀、再指生讀。
2、孩子們,詩啊光會讀那還不夠,還得講究一個品字。結(jié)合注釋是我們品讀詩的一個重要的方法”下面請同學們結(jié)合注釋從題目開始,了解古詩的大意。題目的意思就是杜甫一個人在江邊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3、咱們就借用題目中的尋字,請同學們再輕輕地讀一讀這首詩,看看作者都尋到了什么。圈畫出來。 花 蝶 鶯 (板書)
三、品讀前兩句
1、那我們跟著杜甫先去賞花吧。
說起這花啊,歷代有不少文人墨客贊美過花。比如(出示)
有人側(cè)重寫花的色彩,你看宋代的朱熹這樣寫道: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有人側(cè)重寫花的芳香,比如王安石這樣寫道: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有人側(cè)重寫花的姿態(tài),比如楊萬里這樣寫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再看杜甫筆下的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2、杜甫寫花什么?(數(shù)量多)從哪些字眼看出來? (從滿字讀出花的數(shù)量之多) 花滿蹊就是指什么?
。ㄇ 萬)千朵萬朵的花可能是什么樣的?用成語表示(花團錦簇、姹紫嫣紅、不計其數(shù)) (壓、低 花非常多把花枝都壓低了)
從壓枝低還讀出花的什么。還讀出了花之重,很有分量。我們把目光聚集到那一朵一朵的花上,想一想花為什么有分量啊?(碩大、茂盛、長得胖肥厚 蝴蝶停在上面)壓字用的多妙啊 讓我們品出了花之繁多、碩大、茂盛 誰來試著讀一讀這句話。指導朗讀
3、想象我們就在這千朵萬朵的花叢里,看看路的這邊不禁贊嘆: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看看路的那邊你也不由得贊嘆: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看看小路的近處,哇: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再看看小路的不遠處依然: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4、此刻,你仿佛看到怎么樣的畫面?多美的畫卷呀,在這樣的畫卷中,要是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你此刻的心情,你會選擇?( 激動 舒暢 喜悅 )(板書) 這就是我們品出來的滋味啊。 帶著這份心情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句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四、品味后兩句
隨著詩人的目光我們又尋到了蝶鶯,接下來請同學們自己來品一品這兩句,可以先結(jié)合著注釋讀一讀這兩句,然后你可以把自己當做是這可愛的小黃鶯,小蝴蝶或者詩人想象自己在花叢中的快樂然后把你的快樂分享給你的同伴聽。
如:(我仿佛是一只花蝴蝶,和同伴在花園里自由自在的飛舞,樹上的小黃鶯在樹上看著我們跳舞,還時不時的為我們唱歌伴奏)
。ㄎ曳路鹗窃娙,看著美麗的蝴蝶在翩翩起舞,聽著嬌鶯的天籟之歌,我仿佛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把所有的煩惱都拋開了。)
師小結(jié):我真佩服他,把自己當做詩人走進了這美景中,這也是品詩的一種好方法。 帶上自由自在,留連讀一讀這兩句話。
你看詩人杜甫正迎著美景從小路的那邊走過來了,我們跟著他吟一吟這首詩吧。(配樂)
五、杜甫一生寫詩1400多首,其中有很多的名篇是在他的人生的兩個重要階段寫下的。我想請同學們猜一猜這首詩是在哪一個時期寫的。
第一個時期:公元755年,唐朝發(fā)生了戰(zhàn)亂,杜甫一直生活在兵荒馬亂之中,一直沒有安定的住所。他的心情十分的悲憤。
第二個時期:公元760年,戰(zhàn)爭漸漸地接近了尾聲,杜甫終于在他朋友的幫助下在四川成都的`郊外建了一所草堂。暫時有了安生之處。此時,他的心情比較舒暢。 (生選出第二個時期說原因)
師小結(jié):杜甫就是借他筆下的繁花似錦,鶯歌蝶舞來表達他內(nèi)心的喜悅、舒暢的情感。這就是融情與景,借景抒情。
六、拓展,延伸
出示《春望》及詩譯,體會作者感情不同,對比兩首詩的讀法的不同。
學到這,你覺得作者尋到的還僅僅是那滿眼的繁花嗎?還有內(nèi)心對國家對美好生活的希望。板書(希望)
有了這樣的體會,有了這樣的體會咱們再讀一讀這首詩。你一定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七、小練筆
你聽這鶯啼,一聲聲,一陣陣。仿佛在對自在的杜甫說著什么?展開你的想象,把黃鶯的話寫下來。
如:(瞧,這花多美啊,要不要跟著我一起去賞花。要不要聽我哼曲小調(diào)。我的小調(diào)可好聽了呢。)我的天籟之音多么美妙??。
你看這多美呀,那五顏六色的花,那翩翩起舞的蝶,還有我嬌翠的聲音,不用說你應經(jīng)陶醉在其中了吧。
此時的你多自在呀,我希望你永遠有這樣的生活。
八、作業(yè)布置
在這一聲聲小黃鶯的祝福聲中,杜甫一路走一路尋,一路尋一路賞,一路賞又一路寫,寫下了一組詩,都叫《江畔獨步尋花》。這組詩一共七首,我們學的是其六,課下把其他六首找來讀一讀。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相關文章:
江畔獨步尋花作文03-03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精選13篇)02-03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通用12篇)03-31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匯總九篇10-19
【推薦】《江畔獨步尋花》教案4篇10-28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匯總8篇10-26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集錦7篇04-26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集錦5篇04-21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集錦8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