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教案

地理教學教案

時間:2022-11-21 09:28:12 教案 我要投稿

地理教學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理教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理教學教案(精選15篇)

地理教學教案1

  學習目標:

  明確西北地區(qū)的位置、范圍、地形。

  能根據(jù)圖分析本區(qū)的氣候特點和自然景觀由東向西變化規(guī)律。

  學習重難點:

  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西北地區(qū)的開發(fā)。

  自主合作探究

  活動一 位置與范圍

  讀課本P14和圖5—25回答:

  1、地理位置:西北地區(qū)是指位于中國___、___、 ___、___以北的地區(qū)。

  2、范圍:西北地區(qū)包括___、____、____、____、省市自治區(qū)。

  3、面積:面積約占全國的_____

  4、人口:人口約占全國的_____

  5、民族:_____族約占全區(qū)的三分之二,少數(shù)民族有____、____、____、____等。

  活動二 西北地形

  讀圖5—25歸納:

  主要地形區(qū):高原:_______盆地:_______、_______、山地:_____、______。

  地形特點:以_____和_____為主,位于我國第二級階梯,東部以高原為主,西部山地與盆地相間分布。

  xq的輪廓特征_________

  活動三 西北的氣候

  讀西北地區(qū)年降水量分布圖:

  主要氣候類型:大部分屬于________氣候。太陽輻射強,氣溫冷熱變化劇烈。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西北地區(qū)年降水量多在_____毫米以下,并呈現(xiàn)出_________逐漸減少的趨勢。

  成因: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自然景觀由東向西大致呈現(xiàn)出由____向____、____的變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河流:本區(qū)河流稀少,多為_____河,_____是我國最長的`內(nèi)流河。

  耐旱植物:______

  本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主要特征:_______

  灌溉農(nóng)業(yè): xq古老的引水工程_________。

  農(nóng)業(yè)區(qū):____平原、____平原(黃河水),被譽為“塞上江南”河西走廊(祁冰雪融水)

  議一議:在天山山麓,河西走廊、河套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準格爾盆地的邊緣,為什么分布著較多的綠洲?農(nóng)田、村鎮(zhèn)、城市多沿河或山麓水源成點狀或帶狀分布。

  活動四 主要產(chǎn)業(yè)

  ”和“中國主要金屬礦產(chǎn)分布”圖,列舉西北的礦產(chǎn)。

  白云鄂博的____金昌的____鄂爾多斯的能源礦產(chǎn),克拉瑪依和南疆的_____石嘴山的無煙煤,伊敏河和霍林河的褐煤等。

  拓展提升,學以致用

地理教學教案2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58—59頁《東南西北》。

  教學目的:

  1、學生能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

  3、學生能在實踐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合作。

  教學重點: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學難點:培養(yǎng)辨認方向的意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

  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有一天,貪玩的機靈狗跑到森林去玩,不知不覺地,它越走越遠,天色漸漸暗下來了。該往哪里走呢?機靈狗迷失了方向,它很害怕,而且笑笑和淘氣一定也很著急了。到了晚上,星星出來玩了。這時候機靈狗突然發(fā)現(xiàn)了北斗七星。于是它很快地分辨出方向,找到了回家的路了。今天我們就來學西東南西北這一課(板書:東南西北)。

  二、探索新知。

  1、正確分辨四個方向

  學生獨立思考:太陽從哪個方向升起來,從哪個方向落下?

 。◤臇|邊升起來,從西邊落下。)

  2、分辨“南”和“北”。(由東起順時針指,分別是東南西北)

  小組交流自己辨別方向的方法,隨后全班交流。

  3、實地辨別方向。

 。1)今天天氣特別好,咱們一起到操場去找找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學生4人為1組來到操場。

 。2)說一說東南西北各在哪個方向,有什么建筑物,你是怎么辨別的呢?

 。ㄐ〗M討論、交流、記錄)

  4、游戲----“你說我來做”

  如:教師說面向東,全體學生按要求完成。

  5、回憶:學校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有哪些景物?

  獨立完成:繪制學校平面圖。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的。

  三、知識拓展,激發(fā)興趣。

  1、同學會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看地圖和路線圖辨認方向了,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辯認方向的方法?

 。1)指南針能幫助我們辨認方向,指南針是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發(fā)明的。

 。2)我會看樹葉辨認方向,樹葉茂密的一面是南面。

 。3)要是在大森林里,你可以看年輪辨認方向。

 。4)看太陽也能辨認方向。早晨,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

  2、你可真了不起,這么難學到的知識你都會了。能告訴大家,你怎么知道這種方法的.嗎?你是從哪兒獲得這些知識的?(我是看書知道的。)

  看書能讓我們獲得知識,我們都應該與書成為好朋友。

  四、鞏固練習。

  1、實地觀察教室的門、窗,各在哪一面?自己面向哪一面看黑板?

  2、學生獨立完成“黑貓警長指揮交通”游戲題。

  要求:用箭頭表示要走的方向。

  五、小結。

  數(shù)學知識能夠幫助我們辨認方向,使我們不會迷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關于“東南西北”方向的知識,大家課后還可以繼續(xù)學習、交流。

地理教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北京的位置、氣候、河流、地形等自然環(huán)境特征,并能對北京的位置做出簡要評價;

  2.了解北京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掌握北京的城市職能。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讀圖能力和分析、整理資料的能力;

  2.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德育目標

  加深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認識,進一步培養(yǎng)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

  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職能。

  ●教學難點

  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評價。

  ●教學方法

  討論法、啟發(fā)式講述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展示臺、景觀圖片等。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蹖胄抡n]

  前面我們學過了我國的行政區(qū)劃,請大家回憶我國共劃分幾級行政區(qū)劃?最高級別的有多少個?分哪幾類?

  提問,學生回答。(略)

  講述:我國幅員遼闊,面積廣大,為了經(jīng)濟發(fā)展和管理方便,共劃分了三級行政區(qū)劃,其中最高級別的共34個,分別為直轄市4個、省23個、自治區(qū)5個、特別行政區(qū)2個。

  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第六章──認識省級區(qū)域。

  多媒體展示課題:投影顯示奧運會會標

  教師:同學們請認真觀察,判斷老師在黑板上畫的是什么標記?

  生:第二十九屆奧運會會徽。

  師:主辦地在哪?

  生:北京。

  師:對,北京。北京簡稱京,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咱們當中有沒有人去過北京或了解北京,你能描述一下對北京的印象嗎?

  學生介紹。(略)

  師:北京帶給我的印象是古典壯觀的,又富有新鮮的現(xiàn)代氣息的,我一直很想去北京,我想你們一定也很想去北京,請大家說說你想去北京的'理由,好嗎?

  生:學生紛紛說出自己想去北京的理由。

  師:看起來,大家真的很想去北京,有人想上清華北大,有人想去中關村、中央電視臺,有人想去參觀故宮,有的想去八達嶺長城……想要去北京就要了解北京,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北京,深入了解、認識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多媒體展示課題:第一節(jié)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壑v授新課]

  北京之所以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與它的位置、范圍、地理環(huán)境等密不可分。

  一、北京的地理位置

  學生活動:請大家閱讀圖6.1“北京市略圖”和圖6.3“北京城區(qū)的地理位置”,以及相關文字內(nèi)容。

  多媒體展示:北京圖片

  分小組仔細讀圖查找、分析、討論,回答以下問題,教師巡回參與指導。1.北京市的海陸位置。2.北京市的經(jīng)緯度位置。3.北京市在什么方位與哪幾個省區(qū)相鄰?

  提問,小組代表指圖回答,其他學生補充,教師適當點撥。

  二、北京的氣候

  多媒體顯示《中國溫度帶分布圖》《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圖》《中國干濕地區(qū)分布圖》《北京市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請學生仔細觀察,分小組討論、分析、歸納下列問題。教師巡回參與指導。1.北京所處的溫度帶。2.北京所處的干濕地區(qū)。3.北京處于季風區(qū)還是非季風區(qū)?4.北京市的氣候特點及氣候類型。

  提問,小組代表上前指圖回答,其他學生補充,教師適當點撥。

  教師與學生共同歸納總結北京市的氣候特點: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春秋短,冬夏長,年平均降水量609mm。

  北京的春季氣溫回升迅速,多風;夏季當東南季風來臨時,形成7~8月間的高溫多雨天氣。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極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氣爽,為北京最舒適的季節(jié);而冬季則盛行西北風,經(jīng)常出現(xiàn)大風、降溫、寒冷、干燥天氣。由此得出,北京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三、北京的河流

  多媒體展示課本19頁圖6.3《北京古今城區(qū)的地理位置》,讓學生仔細觀察,查找并分析回答下列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1.北京市的主要河流有哪些?

  2.河流的流向是什么?可以反映什么問題?

  3.最后注入什么地方?

  4.河流對于北京市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提問,小組代表上前指圖回答,其他學生補充,教師適當點撥

地理教學教案4

  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導:由于亞洲面積廣大,國家眾多,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們根據(jù)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結合人文和自然環(huán)境特征的差異,把亞洲分成幾個分區(qū),共有幾個分區(qū)?中國位于哪個分區(qū)?再觀察,同在東亞分區(qū)的還有哪些國家?

  (展示亞洲地理分區(qū)圖)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繼續(xù)引導:其他的分區(qū)是不是都與中國接壤?分別位于中國的哪個方位?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過渡:要了解一個大洲的自然環(huán)境,除地理位置外,還需認識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氣候等方面。講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亞洲地形的特點。

  (展示“亞洲地形圖”)

  引導:這種地形圖上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觀地看出不同地形類型,這是哪類地形圖?

  生:分層設色地形圖。

  (指導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觀察下方的陸高海深表。結合地圖判斷不同的顏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們來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qū),描述一下他們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請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活躍氣氛,增強組內(nèi)的合作意識。)

  A組:青藏高原、喜瑪拉雅山及主峰

  B組:帕米爾高原、蒙古高原

  C組:西西伯利亞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組:阿拉伯半島、馬來半島

  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導:根據(jù)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置和海拔兩方面考慮,看出亞洲地形特點: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圖。

  (展示“亞洲大陸沿3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4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觀察區(qū)別兩圖。

  學生讀圖歸納: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xiàn)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低的特點。而北美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西高東低。

  過渡:河流是構成自然環(huán)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亞洲地形圖”)

  在圖上找出幾條大河,觀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歸納亞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點。

  特點:

  受地形影響,亞洲地勢的中高周低決定了河流多發(fā)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狀分布的特點。

  在這些高山大川之間,還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請大家在圖上找出:里海、貝加爾湖、死海。(展示閱讀材料只能感有關資料,指導學生進一步結合地圖理解其特征)

地理教學教案5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東非裂谷帶的形成原因以及擴張結果

  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

  [教學難點]東非裂谷帶的成因及擴張結果

  [教具]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區(qū)圖、地形圖、東非大裂谷景觀圖

  [導入新課]前面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西亞和北非,但是非洲大陸上還有很大一片土地我們還沒有了解,這就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板書)

  [引導讀圖]非洲政區(qū)圖

  [提問]

 、 這個地區(qū)包括哪些國家?(除北非五國之外的其他所有非洲國家)

  ② 北非與該地區(qū)的劃分依據(jù)主要是什么?(大致以北回歸線為界)

 、 請具體描述該地區(qū)的經(jīng)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赤道和南北回歸線均穿過該地區(qū),基本關于赤道對稱;東鄰印度洋,西鄰大西洋,東北為紅海,東南與馬達加斯加島隔莫桑比克海峽相望)

 、 與其它大陸比較,該地區(qū)的海岸線有怎樣的特點?(比其他地區(qū)的海岸線平直,西部有一個較大的海灣——幾內(nèi)亞灣)

  [承轉(zhuǎn)過渡]還記得剛學習的北非在地形上有什么特點嗎?(以高原為主)現(xiàn)在一起來看看與它同在一塊大陸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不是也是如此?

  [地圖展示]非洲地形圖

  [提問]

 、 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該地區(qū)哪個方位?(東部和南部)海拔在200——1000米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該地區(qū)哪個方位?(北部和中部)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地區(qū)在該地區(qū)哪個方位?(西北沿海和東南沿海)其中哪個比例更大一些?(海拔在200米以上的地區(qū))

  [補充提示]因此非洲大陸又被稱作“高原大陸”。正是由于非洲大陸很多沿海地區(qū)地勢較高,所以才沒有被海水侵蝕得彎彎曲曲,而是比較平直,海灣和島嶼都比較少。

 、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與北非相比,地勢哪個更高一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該地區(qū)的地勢特征什么?(由東南向西北傾斜)

  ③ 該地區(qū)包括哪些主要的地形區(qū)?(東非高原、剛果盆地和東非大裂谷)

 、 東非大裂谷的起止點在哪里?(北起死海,經(jīng)紅海一直延伸到贊比西河)

 。ê唵谓榻B東非大裂谷)

  [提問]為什么會在非洲大陸上有一個這么長的裂谷帶呢?

  [學生思考、回答]略。

  [提示]我們知道,世界上共有六大板塊,板塊與板塊之間有的會相互碰撞,有的會彼此張裂。當板塊碰撞,隆起的部分就形成了山脈,比如喜馬拉雅山;東非大裂谷就是板塊向相反方向運動的結果。這樣的運動一直在繼續(xù)著,想象一下,幾億年之后,這個地區(qū)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形?

  [學生想象、回答](有可能會變成海洋)

  [進一步提問]既然這個地區(qū)是板塊運動活躍的地區(qū),那么還可能出現(xiàn)什么情況?(火山噴發(fā))的確,這個地區(qū)有許多的活火山和死火山,其中的死火山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的山峰,海拔5895米。

  [引導學生在圖中確認乞力馬扎羅山的位置]

  [轉(zhuǎn)折](引導學生觀察地形圖)再來看看這里的河流狀況,這里有哪幾條主要的河流?(尼羅河、剛果河、尼日爾河和贊比西河)根據(jù)該地區(qū)的地勢特征,判斷一下它們的流向分別是怎樣的。其中尼羅河和剛果河分別經(jīng)過了哪些地形區(qū),流入了哪個大洋?

  [學生回答]略。

  [進一步提問]看看這個地區(qū)有幾個主要的湖泊?其中三個位于東非裂谷帶附近,請你們猜測一下,兩者有沒有什么聯(lián)系?(湖泊的形成與裂谷帶一樣,也是板塊運動的結果)

  [補充]還有一個地方需要介紹,這就是好望角,請大家在圖上找到它,這是非洲的最南端,同學們知道為什么稱他為好望角嗎?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資料,了解一下好望角名字的由來]

  [新課結束,復習反饋]

  板書設計:

  第十三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一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

  一、位置和范圍

  二、“高原大陸”

  1.高原為主

  2.東非大裂谷:范圍、成因

  3.剛果盆地

  4.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教案點評:

  本節(jié)課的教學較好的貫徹了初中地理新大綱的教學要求, >教案設計注意從改革教學方法入手,采用“問題解決”式的教學,提高本節(jié)課的教學質(zhì)量,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提問,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剖析,得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方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問題的精神和能力得到提高,并注意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多媒體 >課件輔助教學,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地理教學教案6

  一、導入。

  〔導語〕“古往今來曰宇,天地四方曰宙”。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帶著太陽女神的問候和祝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印入船長阿姆斯特朗上校眼簾的地球是一輪藍色的圓圓的星球!餐队埃旱厍蛐l(wèi)星照片〕人類是怎樣逐步地認識到地球的形狀的呢?〔設問導入,板書課題〕。

  二、新授。

  1、天圓地方。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生活的空間:天是圓的,地是方的!餐队埃禾靾A地方〕

  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一只漂浮在大海中的巨大海龜。

  〔雄偉高大的喜馬拉雅山隔斷了古印度同亞洲其它地區(qū)的陸上聯(lián)系,孟加拉灣、印度洋、阿拉伯海三面環(huán)繞,使古印度人無法理會海外的世界!

  3、有趣的地理現(xiàn)象:

  〔1〕在海邊看到有帆船的遠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

  〔2〕月食時,地球的影子遮住了月亮,影子的邊緣是圓的。

  4、地球是球狀的'樸素地理思想的產(chǎn)生。

  〔1〕古代人們在沿著任一直線上的不同地點,每天同一時刻觀察天象,天空星辰高度有規(guī)律地升降。說明地球是球狀的〔理解的地面相當于現(xiàn)今的大地水準面〕。

  〔2〕人們觀察到太陽、月亮的形狀是球狀的,推測地球是個球體。

  〔3〕如果地球是球狀體,那么沿著一定方向航海,一定能回到出發(fā)點〔起點〕。為證明這一點,航海冒險家們進行了艱苦的冒險歷程。

  哥倫布發(fā)現(xiàn)西印度群島〔美國以其姓名命名哥倫比亞州、哥倫比亞特區(qū)〕。

  亞美利加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以其姓名命名的大洲:南、北亞美利亞洲〕。

  5、麥哲倫探險船隊完成環(huán)球航行--劃時代的地理意義。

  〔放錄音:麥哲倫船隊的環(huán)球航行〕麥哲倫船隊,以近200名航海家的生命為代價,實際證明了地球是圓的,具有劃時代的地理意義。

  6、人造地球衛(wèi)星升空和大地測量技術的突飛猛進,從理論和實際上證明了地球是球體這一客觀事實。

  〔過渡:從七千萬年前的第三紀結束人類誕生以來,人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對自然的探索,亞里士多德、哥白尼、布魯諾、開普勒、伽利略、哥倫布、亞美利加、牛頓、阿姆斯特朗,我們永遠記住了這一串名字。那么已得到證明的球狀的地球有多大呢?〕

  7、地球的大小:〔投影:地球的大小〕

  引導學生讀出相關數(shù)據(jù):

  R=6371km〔記憶:在祖國風景秀麗的廬山上吃魚的感覺一定是很美妙的〕。

  C=40000km〔毛澤東:坐地日行八萬里〕。

  S=5.1億平方km

  三、小結:

  1、人類為探索地球的形狀進行了不懈地努力。

  2、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的大球體,其5.1億平方千米的表面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

  四、教學反饋與發(fā)散思維訓練:

  1、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體會“天圓地方”的說法。

  2、從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五、基本訓練:

  1、首次完成環(huán)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2、地球的平均半徑是千米,赤道周長是千米,表面積是平方千米。

  六、板書設計:(略)

  七、教學反思。

地理教學教案7

  第4講世界的氣候(二)

  (編寫:曹綱躍)20xx.01

  班級學號姓名

 、鎭啛釒夂颍ㄗ罾湓缕骄鶜鉁兀诺刂泻夂

  形成原因:夏季受控制,冬季受控制。氣候特征:夏季,冬季,年降水量。分布規(guī)律:。

  主要分布地區(qū):。

 、苼啛釒Ъ撅L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形成原因:受到因而形成的冬夏季風的控制。氣候特征:,年降水量。分布規(guī)律:。

  主要分布地區(qū):。

  ㈢溫帶氣候

 、艤貛ШQ笮詺夂颍ㄗ罾湓缕骄鶜鉁兀

  形成原因:常年受控制。

  氣候特征:,年降水量。分布規(guī)律:。

  主要分布地區(qū):

  ⑵溫帶大陸性氣候(最冷月平均氣溫)

  形成原因:。氣候特征:,年降水量。分布規(guī)律:。

  主要分布地區(qū):。

  溫帶大陸性氣候又可分為:①,②。

 、菧貛Ъ撅L氣候(最冷月平均氣溫)

  形成原因:受到因而形成的冬夏季風的控制。氣候特征:夏季,冬季。年降水量。

  第1頁

  分布規(guī)律:。

  主要分布地區(qū):。

 、鑱喓畮夂颍ㄗ罾湓缕骄鶜鉁兀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氣候特征:,年降水量。分布規(guī)律:。

  主要分布地區(qū):

 、闃O地氣候⑴苔原氣候

  氣候特征:全年嚴寒,皆為冬季。最熱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下;降水量少,多云霧,蒸發(fā)弱。

  主要分布地區(qū):亞歐大陸的北冰洋沿岸、格陵蘭島沿海的一部分、北冰洋中的若干島嶼上等地。

  ⑵冰原氣候

  氣候特征:全年酷寒,各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下,雪量少,但長期積累,形成厚冰原。主要分布地區(qū):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內(nèi)陸地區(qū),北冰洋若干島嶼上也有分布。5、理想大陸的氣候成因與分布示意圖

  第2頁

  ☆做一做☆

  8.填寫下表,分析這些氣候的形成原因。

  9.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形成原因

 、,②。

  10.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在氣溫上的差異是,形成原因是。

  11.海洋性特征最強的氣候類型是、。12.氣壓帶風帶的移動對、、氣候的特征影響最大。13.讀世界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圖1.1.13),完成:①說出圖中字母表示的氣候類型和自然帶名稱。

  第3頁

  A:氣候帶

  B:氣候帶

  C:氣候帶

  D:氣候帶

  E:氣候;帶F:氣候;帶

  圖1.1.13

  G:氣候;帶H:氣候;帶I:氣候;帶

  A:氣候;帶②在圖幅旁邊的方框中填寫出該處的緯度數(shù)。

  14.在圖1.1.14(甲)中畫出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區(qū)。(自己設計圖例)

  15.在圖1.1.14(乙)圖中畫出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布地區(qū)。(自己設計圖例)

  1.1.14甲

  第4頁

  1.1.14乙

  第4

  講世界的氣候(三)

 。ň帉懀翰芫V躍)20xx.01

  班級學號姓名

  五、氣候類型的判斷(1)根據(jù)氣候特點判斷①判斷步驟:

  先判斷南北半球——根據(jù)判斷;

  再判斷所在溫度(熱量)帶——根據(jù)判斷;最后判斷所屬類型——根據(jù)判斷。第5頁

地理教學教案8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的:

  1.結合實例,理解非可再生資源的特點。

  2.知道主要化石燃料的分布概況。

  3.結合實例,理解化石燃料在開發(fā)與利用中的環(huán)境問題。

  4.結合實例,說明合理開發(fā)與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

  5.了解發(fā)展多元化結構的能源系統(tǒng)的重要意義,以及主要可再生能源的優(yōu)勢和不足。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理解化石燃料在開發(fā)與利用中的環(huán)境問題。

  2.合理開發(fā)與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

  3.主要可再生能源的優(yōu)勢和不足。

  難點:

  發(fā)展多元化結構的能源系統(tǒng)的重要意義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講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學法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漫畫導入:圖中的能源,屬于非可再生資源有那些?

  非可再生資源(如化石燃料、金屬礦產(chǎn)、非金屬礦產(chǎn)等)是在一定條件下經(jīng)過漫長的地質(zhì)年代形成的,用一點,少一點,目前人類正面臨一些非可再生資源瀕臨耗竭的問題,對于的多種環(huán)境問題呢?

 。ㄒ唬┗剂系幕靖拍

  主要指煤炭、石油、天然氣、油頁巖等礦物燃料。它們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資源,也是人類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石油是地質(zhì)時期的低等生物(如浮游生物)大量沉積在湖泊或海洋中變成有機質(zhì),通過復雜的地質(zhì)作用(如地殼變動等)富集起來的

  煤炭是千百萬年來植物在地面上堆積而成的一層極厚的黑色的腐植質(zhì),由于地殼的變動不斷地埋入地下,長期與空氣隔絕,并在高溫高壓下,經(jīng)過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等因素,天然氣系古生物遺骸長期沉積地下,經(jīng)慢慢轉(zhuǎn)化及變質(zhì)裂解而產(chǎn)生之氣態(tài)碳氫化合物,具可燃性,多在油田開采原油時伴隨而出有一種石頭叫油頁巖,它同石油一樣,是由生物的殘體混同泥沙變成的,所以可以用來煉油。

  1.能源是近代社會發(fā)展的最基本物質(zhì)基礎。是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因素,是一國發(fā)展的最重要戰(zhàn)略資源之一。

  2.能源工業(yè)對于經(jīng)濟與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以及民生保障都極為重要。保障能源供應、確保經(jīng)濟安全以及解決能源消費中出現(xiàn)的環(huán)境問題,已受到世界各國的共同關注。

  3.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和第三大能源生產(chǎn)國,能源問題是我國21世紀進行現(xiàn)代化建設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ǘ┗剂系姆植

  總特征:各種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衡。

  1.煤炭的分類:無煙煤、煙煤和褐煤

  2.其優(yōu)劣評價指標:等級和品質(zhì)

  (1)等級:指含碳量、燃燒熱量及揮發(fā)分含量;

 。2)品質(zhì):由硫、灰分、其他有害物的含量決定。

  3.那一類煤的質(zhì)量差?污染大?

  通常以無煙煤質(zhì)量最優(yōu),褐煤最差。燃燒優(yōu)質(zhì)煤,單位質(zhì)量提供的熱量高,釋放污染少。燃燒質(zhì)量差的煤,釋放污染大。

  4.思考中國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什么?

  開發(fā)戰(zhàn)略和協(xié)調(diào)東、西部的經(jīng)濟發(fā)展,也有利于東部地區(qū)改善大氣環(huán)境質(zhì)量。

  我國經(jīng)濟發(fā)達的廣大南方地區(qū)石油資源少,煤炭資源也少,但能源的需求量很大,能源的生產(chǎn)和消費之間矛盾突出。再加上世界能源發(fā)展的總趨勢是使用高效清潔的能源,而天然氣是目前最清潔的高效礦物能源之一,其開采、運輸、利用過程中對環(huán)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小,這是我國實施“西氣東輸”工程的兩個主要原因。

  (三)化石燃料的消耗與前景

  1.全世界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能源消耗水平差異很大。發(fā)達國家能源消耗普遍較高,發(fā)展中國家能源消耗普遍較低。

  例如,占世界人口5%的美國,能源消耗卻占世界的25%:而占世界人口15%的印度,只消耗世界能源的1.5%。

  2.中國能源資源豐富多樣,但是由于人口眾多,目前人均能源資源相對不足。

  中國人均煤炭探明儲量,只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人均石油可采儲量僅為世界平均值的10%。中國能源消耗總量僅低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耗能源水平很低,還不到世界人均能耗的1/3。

  3.全球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增長。

  由于目前全世界使用的能源大部分取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這些非可再生的資源能供人類開采的.時間是有限的。

  全球石油還能開采多少年

  據(jù)石油專家們粗略估計,人類自1973年以來共向地球索取800億噸石油。目前,地球上石油儲量大約還有1370億噸。按照現(xiàn)在全世界每年開采30億噸石油計算,地球上的石油還可供人類開采45—50年。但是隨著新油田的發(fā)現(xiàn),人類使用石油的時間可能還會延長。

  1.你認為石油資源會不會耗竭?

  石油資源會耗竭。因為石油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它們的生成需要億萬年的時間并且具備一定的地質(zhì)條件,就其總量來說用一點,少一點,加之人類消耗石油礦物燃料在快速增長,所以石油最終會耗竭

  2.如果石油資源開采完了,會對人類活動產(chǎn)生哪些影響?

  石油不僅是人類優(yōu)質(zhì)的能源,更重要的是優(yōu)質(zhì)的化工原料,所以石油資源耗竭會影響化學工業(yè)的發(fā)展和生產(chǎn)、生活所需的能源,進而影響人們正常的生產(chǎn)和生活。

  3.你認為人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應對石油資源的耗竭?

  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率,開發(fā)替代能源,面向可再生能源,發(fā)展新能源,日益減少石油單純作為燃料的比重,延長人類使用石油的時間。

  形式展開辯論,化石燃料耗竭后對人類的影響,也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為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供足夠的空間。

  (四)化石燃料開發(fā)與利用中的環(huán)境問題

  當今世界能源消耗中,煤炭的比重仍然較為重要,我國能源生產(chǎn)和消費構成中,煤炭更占有主要地位,在目前一次能源中約占70%。煤炭在開采、運輸和利用過程中可能對環(huán)境造成的不良影響

  (五)化石燃料合理開發(fā)與利用的主要措施

  1.采用科學方法開采化石燃料資源,提高資源的回收率,改變亂采濫挖、采富棄貧、破壞礦產(chǎn)資源的現(xiàn)象,減少生產(chǎn)過程中對資源的嚴重耗損。

  2.在能源資源開發(fā)與使用中,環(huán)境保護措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同時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種有機、無機污染物在資源開發(fā)過程中進入大氣、水體、土壤,引起環(huán)境污染問題。

  3.在礦區(qū)生產(chǎn)中應保護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開采能源而擾動、破壞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時,由采礦者負責進行復墾,恢復到可利用狀態(tài)。

  4.對化石燃料進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發(fā)展煤炭洗選加工,實現(xiàn)脫硫,推廣潔凈煤技術等,減少在利用過程中對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

  5.實行能源結構改革,在化石燃料中盡可能使用天然氣。

  1.你怎樣理解在生產(chǎn)與生活中自覺節(jié)約能源的重要性?

  2.為節(jié)約能源,你建議社區(qū)、學?梢圆扇∧男┐胧

  到人走燈滅等,對于本組題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思考潛能,展開討論,并給予充分的評價。

  板書設計

  化石燃料的合理開發(fā)與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開發(fā)與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基本概念

 。ǘ┗剂系姆植

  總特征:各種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衡。

  1.煤炭分布

  2.石油和天然氣的分布

  (三)化石燃料的消耗與前景

  (四)化石燃料開發(fā)與利用中的環(huán)境問題

  (五)化石燃料合理開發(fā)與利用的主要措施

  第二課時

  導入:

  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了化石燃料的合理開發(fā)與利用,在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能源結構已經(jīng)由石油時代逐漸過渡到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和核能、水電等多種能源互相補充、競相發(fā)展的時代。

  二、發(fā)展多元化結構的能源系統(tǒng)的必要性

  1.從全球發(fā)展趨勢看,由于人口數(shù)量增長,人均能源消費量增長,人類對能源資源的需求持續(xù)增長。

  2.化石燃料的使用對環(huán)境造成不良影響,由此引發(fā)的全球環(huán)境問題日益顯著。

  所以,今后世界能源的總趨勢是發(fā)展多元化結構的能源系統(tǒng)和高效、清潔的能源技術。

  三、多元化結構的能源系統(tǒng)

  從能源的分布、特點、利用等方面進行分析

  (一)太陽能

  1.人類利用太陽能的兩種轉(zhuǎn)換形式:

 。1)光熱轉(zhuǎn)換,如太陽灶

 。2)光電轉(zhuǎn)換,如太陽能電池

  2.特點:

 。1)能量巨大

  太陽每時每刻都以光和熱的形式釋放著巨大的能量,每秒鐘輻射到達地球表面的能量,相當于600萬噸標準煤所釋放的能量,并且在今后幾十億年里是用之不盡的。

 。2)清潔

  太陽能沒有污染。

 。3)分散

  太陽能只能在晴天獲得,并且能量中大部分消耗于大氣、水的循環(huán)和植物的生長,現(xiàn)在被人類直接利用的還很少,其最主要原因是太陽能比較分散,不如常規(guī)能源集中。

  3.影響太陽能分布的因素

  【投影】我國太陽總輻射量分布圖。

  大家是否可以總結出太陽能分布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呢?

  (1)緯度因素

 。2)地形因素

  太陽能在地表分布分散,由于技術、資金等原因,太陽能的能量遠遠還沒有被充分利用,這也是科學界正在研究的問題,我們學生從現(xiàn)在起要學好科技知識,為將來太陽能開發(fā)做出貢獻,你或許能成為一個太陽能專家。

  (二)風能

  1.風能的特點

 。1)可再生能源

  風能實際上是一種間接形式的太陽能。有人估計,每年地球上風的能量相當于3200億噸標準煤的能量。

  (2)風力、風向不穩(wěn)定

  風可以用來推動渦輪機轉(zhuǎn)動而產(chǎn)生電流。在地表的盛行風帶和季風氣候區(qū)中,一般風向比較穩(wěn)定,但風速卻存在顯著差異。如:我國東部季風區(qū)中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風向雖然較穩(wěn)定,但風力大小卻有一級至十二級之差。由于風速穩(wěn)定的地方少,風力又有季節(jié)性和短期變化,而且風力豐沛地區(qū)不一定是人口密集或經(jīng)濟發(fā)達區(qū)。因此,風力發(fā)電

 。3)清潔的能源

  (三)水能

  1.水能的特點

  (1)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可再生能源(目前)

 。2)發(fā)電成本較低(當大壩和電廠建成后)

 。3)能源清潔

 。4)大壩的建設可能會對庫區(qū)及其周圍地區(qū)的環(huán)境帶來不利的影響(圖3.14)。

  3.14,分析水壩建設對環(huán)境可能造成的有利影響與不良影響。

  2.我國水能資源的分布

  我國水能資源極為豐富,可開發(fā)的水能約有3.8億千瓦,居世界首位。但按人口平均的可開發(fā)水能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數(shù)的60%,并且分布很不均勻(圖3.15)

  (四)潮汐能

 。1)潮汐的概念:太陽與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上的海水呈周期性的漲落。白天海水上漲叫“潮”,晚—上海水上漲叫“汐”。

 。2)分布:巨大的潮汐能蘊藏在狹窄的海灣、淺海、江河入?。

 。3)潮汐能發(fā)電原理:在海灣或河口上建造一個稍低的大壩,以攔截漲潮時涌入的海水,攔在大壩里的水流經(jīng)大壩時推動水輪發(fā)電機組而發(fā)電。

 。4)潮汐能特點:干凈、無污染。

地理教學教案9

  學習主題一:認識地球

  1.地球的形狀是:( )

  A、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guī)則球體 B、皮球似的正球體

  C、赤道略扁的不規(guī)則球體 D、天圓地圓

  2.關于地球不正確的敘述是:( )

  A、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之一

  B、在太陽系中地球是唯一適合人類生活的場所

  C、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guī)則球體

  D、地球的赤道周長約4萬米

  學習主題二:地球模型

  1.通過格林尼治天臺原址的那條經(jīng)線,稱作:( )

  A、子午線 B、0°經(jīng)線,又叫本初子午線

  C、180°經(jīng)線 D、東一區(qū)的中央經(jīng)線

  2.表示地球某一點經(jīng)緯度的正確寫法是:( )

  A、35°,115° B、45°N,120°W

  C、南緯30°S,東經(jīng)70°E D、60°S

  3.若要使房子周圍的'門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

  A、赤道上 B、北極點上 C、南極點上 D、本初子午線上

  4.下列各點中既位于東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

  A.西經(jīng)30度,北緯30度 B.西經(jīng)10度,北緯10度

  C.東經(jīng)170度,南緯30度 D.東經(jīng)175度,北緯10度

  5.本初子午線是:( )

 。粒媳本暥鹊姆纸缇? B.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茫畺|西經(jīng)度的分界線 D.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6.某地的東面是東半球,西面是西半球,南面是南半球,北面是北半球。該地的經(jīng)緯度是:( )

  A、經(jīng)度0°,緯度0° B、東經(jīng)160°,緯度0°

  C、西經(jīng)20°,緯度0° D、東經(jīng)180°,緯度0°

  7.下列各點屬于中緯度地區(qū)的是:( )

  A、經(jīng)度0°,緯度0° B、東經(jīng)160°,緯度40°

  C、西經(jīng)20°,緯度20° D、東經(jīng)180°,緯度80°

  8.完成下表:

  緯線經(jīng)線

  形狀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長度

  度數(shù)范圍

  度數(shù)的變化規(guī)律

  相同度數(shù)的區(qū)分方式

  0°的確定

  劃分半球的界限

  學習主題三:確定地球表面某一點的位置

  1、讀圖1,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 經(jīng)度___________,緯度_________

  B:經(jīng)度___________,緯度_________

  C:經(jīng)度___________,緯度_________

  (2)在圖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線上的是______地,位于東半球的是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地。

  (3) 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

  2、讀圖2,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其它經(jīng)線的度數(shù)。

  (2)寫出圖中A、B二地的地理位置:

  A: 經(jīng)度___________,緯度_________

  B:經(jīng)度___________,緯度_________

  (3)在圖中A、B二地中,位于位于東半球的是_______地。

  (4) 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

  圖1

  補充說明:第一節(jié)地球與地球儀用三時完成,每一時完成一個主題。

地理教學教案10

  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第一節(jié)中國的疆域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地球儀及其閱讀地圖,使學生說出我國的緯度和海陸位置,并能正確表述我國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2.在中國政區(qū)圖上找出我國的四至點,并在圖上量算出我國東西和南北之間的大致距離,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學生能在中國疆域圖上辨別及在中國疆域空白圖上填注出我國瀕臨的海洋,主要島嶼、海峽,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4.通過學習我國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遼闊的疆域,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進行熱愛祖國、保衛(wèi)祖國和建設祖國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中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yōu)越性。

  教學難點

  學會閱讀中國政區(qū)圖,形成對我國疆域的空間想像力。

  教學手段

  《歌唱祖國》歌曲錄音磁帶及錄音機,“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中國政區(qū)復合投影片(一套四張,同一底圖),地球儀(學生每人一個,并附有彩色膠帶),世界主要國家面積比較表,世界主要國家大陸海岸線比較表,“世界政區(qū)掛圖”。

  教學方法

  談話法、學習指導法。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播放《歌唱祖國》歌曲錄音,用以制造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了解祖國的學習欲望。

  聽著這優(yōu)美的旋律,動人的歌詞,不禁使我們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我們偉大的祖國在地球上處于什么位置?這樣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優(yōu)越性?我國的國土究竟有多大?瀕臨哪些海洋?我國有哪些陸上鄰國?有多少個國家與我國隔海相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些知識,深入地認識我們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

  【板書】

  一、從世界看中國

  【投影】“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

  【提問】劃分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界線是什么?從圖上看出中國位于哪個半球?

  【歸納】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東西半球的界線為西經(jīng)20°和東經(jīng)160°。因此通過觀察地圖可知,從東西半球來看,我國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中國位于北半球。

  【活動】指導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到西經(jīng)20°和東經(jīng)160°,用黃色膠條貼在相應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紅色膠條貼在相應位置上;在地球儀上找到中國,并用紅色膠條剪成五角星,貼在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書】1.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

  【提問】觀察地球儀,說出我國位于哪個大洲?與哪個大洋相臨?與它們的相互位置如何?

  【歸納】我國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書】2.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提問】觀察地球儀,將中國的面積與其它國家的面積相比較,你認為中國面積是大還是?

  【投影】世界主要國家面積比較表。

  【提問】讀圖并回答,我國領土面積有多大?居世界第幾位?

  【歸納】我國陸地面積達960萬平方千米,約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15,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個歐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廣闊的國家之一。

  【板書】二、遼闊的國土

  1.面積960萬平方千米

  【承轉(zhuǎn)】我國的面積很大,我國領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東端以及最西端分別在什么地方呢?

  【練習】讀《中國地圖冊》中的“中國行政區(qū)劃圖”,找出我國領土的.四至點,并按要求完成練習1。

  練習1.對照《中國地圖冊》中的“中國行政區(qū)劃圖”,找出我國領土的最北、最南、最東、最西點,用紅筆將它們標注在課本的“中國疆域示意圖”上,并讀出它們的經(jīng)、緯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緯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緯度4°N附近。

  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交匯處,經(jīng)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爾高原,經(jīng)度75°E附近。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投影】中國政區(qū)復合投影片①(中國的疆域示意圖)。

  請同學在圖上依次指出我國領土的四至點,并請若干學生依次說出習題答案,教師輔導。

  【提問】請你算一算我國最南與最北緯度相差約多少度?哪條重要的緯線穿越我國的南部?按五帶劃分,我國最南處于哪個熱量帶?最北接近哪個帶?大部分領土位于哪個帶?

  【歸納】我國領土南北相差約50個緯度,北回歸線穿越我國的南部。我國大部分領土處于四季分明,寒暖適度的北溫帶,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熱帶,最北部接近北寒帶。

  【讀圖】讀教材中的“我國領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異”圖。

  【提問】2月份,位于我國北部的黑龍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為什么?

  【歸納】我國南北緯度跨度大,氣候差異顯著,緯度越低,氣溫越高。因此當祖國北方處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時,而南國的海南卻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組討論】分析我國的緯度位置對經(jīng)濟發(fā)展有何益處。

  【歸納】我國領土南北跨越近50個緯度,這樣的緯度位置,使我國具備復雜多樣的氣候,為發(fā)展多種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板書】2.跨進50個緯度→南北氣候差異顯著→適宜發(fā)展多種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

  【讀圖】讀“中國政區(qū)圖”,算一算我國領土東西跨越多少經(jīng)度,分屬幾個時區(qū)。

  【歸納】我國東西跨越了60多個經(jīng)度,分屬于東5區(qū)至東9區(qū),共5個時區(qū),即最東與最西時間相差5小時。

  【讀圖】讀教材中的“我國領土東西部的晨昏差異”圖。

  【提問】夏季,當北京時間為6點時,我國東部的烏蘇里江和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各是什么景象,為什么?

  【歸納】我國東西跨越60多個經(jīng)度,由于地球自轉(zhuǎn),東邊的地方時刻早,當北京時間為清晨6點時,最東端烏蘇里江的地方時約為早7點左右,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的地方時則是凌晨2點52分。因此,當東部的烏蘇里江已經(jīng)撒滿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則還是星斗滿天的黑夜。

  【練習】

  1.閱讀地圖冊《中國政區(qū)圖》,利用圖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國領土最東端到最西端的距離約為多少千米。

  2.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為110千米,計算我國南北距離相差約多少千米。

  【歸納】我國東西之間距離約5000千米,南北之間的間隔約5500千米,再加上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因此,人們常用“縱橫一萬里,上下五千年”來表述我們偉大的祖國擁有遼闊的國土和悠久的歷史,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驕傲和自豪。

  第二課時

  【投影】中國政區(qū)復合投影片①。

  【復習提問】我國的四至點分別在什么地方?我國緯度位置的特點是什么?我國的緯度位置有何優(yōu)越性?

  【新課導入】我們偉大的祖國不僅陸地面積廣大,而且還有廣闊的海域。

  【板書】三、廣闊的海域

  【投影】中國政區(qū)復合投影片②(中國的臨海示意圖)。

  【提問】由北向南我國瀕臨的海洋分別是哪些?

地理教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淡水資源的數(shù)量及存在形式。

  2.通過資料分析和地理計算,認識到我國淡水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淡水資源危機的有效途徑和措施。

  3.通過以上內(nèi)容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對淡水資源的危機感,喚起學生以實際行動保護和節(jié)約水資源的意識。

  4.知道我國水能資源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我國水能資源的利用和分布狀況。

  5.通過閱讀我國水能資源分布圖,分析水能資源與地形和氣候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讀圖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主要包括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水資源存在問題、解決水資源問題的途徑及水能的開發(fā)等幾部分內(nèi)容。水資源作為“中國的自然資源”一章內(nèi)容之一第一個講述,體現(xiàn)了它的重要性,其內(nèi)容與前面的氣候、河流知識聯(lián)系緊密,同時這部分內(nèi)容與生活也密切相關,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資源觀,養(yǎng)成良好的節(jié)水習慣。

  重點和難點:

  重點: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解決水資源不足的途徑和措施。

  難點:幫助學生樹立節(jié)約淡水資源的.意識。

  教法建議

  在講述這一節(jié)內(nèi)容時,注意不要和前面關于河流和湖泊的內(nèi)容割裂開來,應該將這一節(jié)看作是前面知識的運用、引申和概括。為了說明“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必須要運用內(nèi)、外流河特征的知識,也可以將長江和黃河水量的巨大懸殊作為佐證。另外關于氣候和地形地勢的知識也與本節(jié)關系密切,比如,“水資源的時間分配不均”和“中國降水季節(jié)分配不均”存在著因果關系;地形地勢是水電站建設時考慮的最直接因素?傊,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

  由于本節(jié)內(nèi)容與實際聯(lián)系緊密,所以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搜集我國水資源現(xiàn)狀的有關資料,尤其是關于跨流域調(diào)水和節(jié)水農(nóng)業(yè),以及水利樞紐的建設概況等方面的數(shù)據(jù)和圖片,這些可作為安排學生在課上進行討論的前期準備。通過這一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搜集地理信息、處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提問導入]水有哪些用途?我們?nèi)粘S盟饕獊碜阅男┧w?

  [學生回答]略

  [活動]讀“水的供給”圖,由學生歸納正確答案。

  [小結]看來,河水和湖水是我國主要的水資源,而用水最多的領域是農(nóng)業(yè)。

  [轉(zhuǎn)折過渡]其實,人們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水資源。課前大家都查找了關于我國水資源現(xiàn)狀的資料,有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學生發(fā)言]略。

  [教師補充說明]河流是我國主要的水資源,因此河流水量多少可以作為衡量我國水資源多少的重要指標。

  [展示投影]“我國河流流量分布圖”

  [活動]①由學生比較長江、珠江、黃河、塔里木河的水量大小

 、谔釂枺何覈鴸|、西部河流水量有何不同?(東多西少)

  我國南、北方河流水量有何不同?(南多北少)

 、蹥w納我國水資源分布特點:東南→西北遞減

  [轉(zhuǎn)折提問]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

  [活動]請學生讀“我國降水量分布圖”與“河流流量分布圖”,提問:降水量分布與河流流量分布有何關聯(lián)?為什么?

  [轉(zhuǎn)折]我們在前面除了了解降水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之外,還了解了降水的時間分配。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會如何影響水資源的季節(jié)變化呢?

  [學生回答]略

  [小結]我們國家的水資源具有時空分布不均的特點。并且讓學生認識到水危機造成的危害。

  [提問]除了時空分布不均,我國水資源還有哪些問題?

  [學生討論]略(主要包括水資源利用不合理和水污染等問題)

  [結論]我國的水土配合欠佳。

  [提問]面對水資源存在的種種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解決呢?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補充]對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可以采取跨流域調(diào)水的方法,如引黃濟津調(diào)水工程。對季節(jié)變化大的問題,可以興修水庫。

  [轉(zhuǎn)折]看來我國對于水的時間和空間不均問題作了許多工作,那我們平時對水資源是不是非常珍惜呢?請大家看課本上的三道計算題,算一下我們平時不知不覺地浪費了多少水資源。

  [學生活動]計算結果,說明節(jié)水的意義。

  [提問]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節(jié)約水資源呢?

  [學生討論回答]生產(chǎn)生活中的節(jié)水措施。教師補充節(jié)水農(nóng)業(yè)。

  [提問]除了浪費水之外,還有別的問題嗎?(水污染)對水污染問題,可以采取哪些具體的防污措施?(學生討論回答)

  [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樹立起節(jié)約用水和防治水污染的意識,并在今后養(yǎng)成良好的節(jié)水習慣。

  [承轉(zhuǎn)過渡]除了水本身能夠利用之外,水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你們知道是什么嗎?(水利發(fā)電)

  [提問]進行發(fā)電需要河流具備什么條件?

  [學生回答]水量大,落差大。

  [啟發(fā)]回憶我們前面學過的關于河流的知識,長江和黃河的哪個河段具備了這樣的條件?

  [學生回答]上游地區(qū)。

  [教師補充]長江水能全國第一,雅魯藏布江第二,黃河和珠江也有豐富的水能資源。

  [提問]水力發(fā)電和煤、石油發(fā)電相比,有哪些優(yōu)點呢?

  [學生討論回答]。

  [啟發(fā)]請你們結合課前查找的資料,介紹一下我們國家的主要水力發(fā)電站。

  [學生介紹]略。教師適當予以補充,尤其要介紹三峽水電站。

  [總結]我國水能資源非常豐富,但絕大部分還沒有開發(fā)利用,今后要大力發(fā)展。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水資源和水能資源

  一、水資源

  1.分布特點:東南→西北遞減;夏秋多,冬春少

  2.存在問題:空間分布不均;季節(jié)變化大;水浪費嚴重;水污染嚴重

  3.解決途徑:跨流域調(diào)水;興修水庫;節(jié)約用水;防止水污染

  二、水能資源

  1.開發(fā)條件

  2.優(yōu)點:清潔,可再生

  3.我國主要的發(fā)電站

  探究活動

  名稱:我國水資源的狀況

  目的: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搜集地理信息、處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要求:

  在水資源一節(jié)的學習之前,請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我國水資源現(xiàn)狀的有關資料(跨流域調(diào)水;節(jié)水農(nóng)業(yè);水利樞紐的建設),可以是數(shù)據(jù)、文字資料或圖片。以組為單位進行篩選,將選出的資料做成壁報展出。

地理教學教案12

  第三節(jié) 印度(第一學時)

  教學目標: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學會用文字和數(shù)字資料,說明印度人口增長的特點,以及人口過度增長與資源環(huán)境及經(jīng)濟發(fā)展的關系。

  教學重點:世界第二大人口國

  教學難點:人口過度增長與資源環(huán)境及經(jīng)濟發(fā)展的關系。

  教學流程:

  一、課前預習:

  1、 與我國鄰近的大國有哪幾個?其中與我國基本國情與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極其相似的是哪一個國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況?3、你是否能夠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與人文特征?教師映示圖片,創(chuàng)造氛圍。

  二、自學質(zhì)疑:

  1、 自讀7.34圖,討論交流:a..印度位于我國的哪個方位?找出喜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說說印度地形分布特點。

  2、 找出印度主要的陸上鄰國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國家斯里蘭卡,并說出這些國家分別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三、交流展示:

  1、 學生到黑板寫出各組交流結果并講解,教師出示印度地形圖。

  2、 指導學生評價

  四、互動探索:

  1、 讀圖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點:

  A.從1951年到20xx年,印度人口大約增加了多少億?

  B. 從1951年開始,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長數(shù)是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

  C. 由此你能總結出印度人口增長特點嗎?

  五、精講點撥:

  1、 出示表格,講解眾多的人口對印度的資源、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壓力

  項目

  耕地(公頃)

  水資源(立方米)

  糧食(千克)

  鋼(千克)

  總量

  1.6億

  21019億

  2236億

  136億

  人均占有量

  0.17

  2167

  231

  14

  與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

  70%

  22%

  67%

  11%

  2、 各組討論并展示,教師評論講解:

  六、遷移應用:

  討論交流,談談你對印度未來人口增長趨勢的看法

  七、課堂檢測:

  1、印度的人口超過 億,僅次于 ,居世界第二位。

  2、讀圖填空:

  (1)寫出下列字母所在國家名稱:

  A. B. C

  D. E. F.

  (2)寫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稱:

  G. H. I.

  (3)①是 ②是 灣

  八、課堂反思:我學會了

  還有沒掌握的.是

  第三節(jié) 印度

  教學目標:通過地圖及圖片資料的閱讀與分析,能夠解釋印度水旱災害頻繁的原因,了解印度的糧食生產(chǎn)及其工業(yè)發(fā)展的過程和原因。

  教學重點:水旱災害頻繁、自給自余的糧食生產(chǎn),發(fā)展中的工業(yè)

  教學難點:印度降水變化的原因,印度主要資源和工業(yè)的分布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 印度的地理位置

  2、 說說印度地形分布的特點

  二、自學質(zhì)疑:

  1、 自主學習課文:讀圖6.10和7.38,思考討論:

  A.印度屬于 ?

  B. 印度的氣候特點是 ?

  C. 與東南亞相比,印度的降水更加集中在 月份。

  三、交流展示

  1、 組內(nèi)板演并講解,教師適時點撥。

  2、 師生評價

  四、精講點撥:

  A. 出示圖7.39和圖7.40,引導學生學習分析圖

  師述:印度6~~9月是雨季, 10月~~次年5月是旱季,這兩個時段的風向是什么?

  B. 準確判斷,然后將A~~F填入下表:

  A.來得早 B.來得晚 C.退得早 D.退得晚 E.風力不足 F.風力強盛

  水災

  旱災

  西南風的變化

  五、互動探索:

  1、 分組討論:印度政府為什么十分重視糧食生產(chǎn)?

  2、 讀圖7.41和7.42,說出印度水稻、小麥的分布與降水量和地形的分布關系。

  3、 各組展示交流,教師點評

  六、出示圖7.43,分組討論,印度礦產(chǎn)、棉花、黃麻等資源的分布情況及原因。

  七、遷移應用:指導完成課課練27頁30題。

  八、隨堂檢測:

  1、印度夏季盛行 風,冬季盛行 風,給印度帶來大量降水的是 風。

  2、印度的礦產(chǎn)主要有 、 等,它們主要分布在 高原的東北部,儲量豐富。

  3、印度產(chǎn)量居世界第一的是 。

  4、印度糧食能夠自給自余,還要歸功于20世紀60年代推行的 。

  5、印度具有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特點的工業(yè)部門是 。

  6、印度鋼鐵工業(yè)、棉紡織工業(yè)、麻紡織工業(yè)的分布與原料產(chǎn)地之間的關系是 。

  九、反思:這節(jié)課我學會了

  還需要掌握的內(nèi)容是

地理教學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課內(nèi)容主要涉及我國的民族構成、民族政策、民族分布和民族風情幾個部分。其中,民族分布呈現(xiàn)出“大雜局,小聚居”的特點;少數(shù)民族集中分布在邊疆地區(qū),對祖國建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風情的學習,既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又培養(yǎng)了學生加強民族團結,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

  農(nóng)村的生源基礎相對較薄弱。多年來,由于各種因素,成績還偶的就轉(zhuǎn)走了,留下的學生差異非常大。所以在考試分數(shù)上和城區(qū)的學生比較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學生學習成績基礎不是很理想,所以目前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提高他們的地理學習能力,地圖掌握的情況不是和理想,對于地圖的語言的表達能力欠加。由于沒有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所以綜合題的難度不是很難都難以解決,加上目前教材與實際生活有些差距,學習覺得沒有實際功用,所以學生學習缺少熱情。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知道我國民族數(shù)量、構成及分布特點;

 。ǘ┻^程與方法:

  1.利用網(wǎng)絡收集、整理信息讓學生在獲取資料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2.通過課堂活動,創(chuàng)設積極互動的情境,展示個性特征。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體會我國的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在學習中,產(chǎn)生對祖國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熱愛之情,學會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風俗和生活習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我國民族的構成和分布特點,民族文化絢麗多彩

  難點:我國民族的分布特點

地理教學教案14

  教材分析

  1.本節(jié)要求掌握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以及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降水的的測定、變化及分布,是天氣預報的兩大主要指標之一,也是研究氣候的兩大要素之一。本節(jié)內(nèi)容承上啟下,上一節(jié)探究氣溫和氣溫的`分布,本節(jié)通過探究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最后歸納出氣候的主要影響因素。

  2.降水與人們的生活、生產(chǎn)有密切的聯(lián)系,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交通是否順暢,影響農(nóng)作物的生長。

  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規(guī)律多、知識容量大,對七年級學生來說,難度較大。但是該節(jié)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密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聯(lián)系身邊的地理事物或現(xiàn)象,激活書本知識,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具,讓學生身臨其境,感悟所學知識。

  學生認知障礙點:影響降水量多少的因素。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降水的概念及降水的主要形式。能舉例說出降水對人類生產(chǎn)和生活的影響。掌握世界降水的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

  過程與方法:

  獨立思考,小組合作,探究世界降水的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激情參與,了解降水,了解人類的生存條件,了解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生活生產(chǎn)的影響。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降水的多少對人類生產(chǎn)和生活的影響。

  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

  全球降水的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

  難點: 繪制降水柱狀圖,總結各地降水的變化規(guī)律。

  閱讀“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找出全球降水的分布規(guī)律。

  教學過程

地理教學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俄羅斯的地理位置(經(jīng)緯位置,海陸位置)

  2.俄羅斯的地形,河流,氣候

  3.運用地圖,鞏固學習描述一個地區(qū)或國家的地理位置的特點

  二:教學重點

  1.俄羅斯地理位置特點

  2.俄羅斯地形特點

  3.俄羅斯氣候特點

  三;教學難點

  1.俄羅斯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2.俄羅斯主要地形區(qū)

  四:教學方法

  1.讀圖分析法

  2.討論法

  3.對比法

  五:教具準備

  課件,音樂素材,圖象素材

  六: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伴隨著樂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循環(huán)播放莫斯科風光圖片,激發(fā)學生的熱情,讓學生在好奇中開始學習.

  [教授新課]

  課件:俄羅斯

  教師:引導學生俄羅斯與蘇聯(lián)的關系,并請個別來學生介紹

  學生:……

  教師:在俄羅斯以蘇聯(lián)形式存在的時候,它的面積是最大的,同時當它解體后面積仍然是最大的,請同學們思考這說明什么?

  學生:國土遼闊等

  教師:很好,今天我們來學習國土遼闊的俄羅斯的相關內(nèi)容

  課件:本節(jié)課框假結構圖

  教師:請同學們翻開地圖冊或書本的俄羅斯的地形圖,進行以下分析

  課件:一位置范圍

  1.經(jīng)緯度位置

  教師:指導學生讀圖并分析俄羅斯經(jīng)度和緯度范圍

  課件:俄羅斯地形圖

  閃爍出現(xiàn)經(jīng)度范圍

  同時教師請學生歸納因經(jīng)度廣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學生:1.跨東西半球

  2.跨亞歐兩洲

  課件:閃爍緯度范圍

  同時請學生歸納因緯度分布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學生:氣候主要分布在溫帶氣候區(qū)

  課件:2.海陸位置及臨國

  同時放映出俄羅斯與周圍海洋和臨國圖,請學生總結

  學生:……

  課件:二地形特征

  同時放映出俄羅斯地形圖,請學生總結地勢和主要地形

  學生……

  教師:總結俄羅斯南高北低,東高西低,以平原和山地為主

  地形有:山脈,平原,高原,山地

  課件:分別顯示所述地形

  學生:對以上地形進行特點描述

  教師:總結主要地形區(qū)——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課件:重點顯示以上主要地形區(qū)及相互之間的分界線

  教師:從課件放映的分界線承轉(zhuǎn)到河流,進而講述下面的.學習內(nèi)容。

  課件:三:河流和湖泊

  同時顯示俄羅斯地形圖,請學生歸納主要的河流

  學生:……

  教師:總結主要的河流和湖泊——葉尼塞河,勒拿河,鄂畢河,伏爾加河,烏拉爾河,貝加爾湖,里海

  課件:重點出現(xiàn)以上河流和湖泊

  教師:對以上河流和湖泊進行講解

  課件:練一練地形區(qū)與河流和湖泊綜合填表題

  學生:……

  課件:給出正確答案,并重新出圖讓學生結合圖進行記憶

  教師:承轉(zhuǎn):課前我們分析了俄羅斯的緯度位置時我們關注到了,它大部分屬于溫帶氣候區(qū),那這個國家總體的氣候分布和特征分別是什么呢?

  課件:四俄羅斯的氣候

  同時出現(xiàn)俄羅斯氣候氣溫降水分布圖,請學生總結

  學生:氣溫——由南向北逐漸遞減

  降水——由西向東逐漸遞減

  課件:氣候類型列舉

  同時出現(xiàn)雅庫茨克氣溫降水圖,請學生總結

  學生:氣候特點——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課堂小結……

  課后練習……

【地理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地理教學教案11-14

【熱門】地理教學教案02-06

地理教學教案【熱】02-06

【薦】地理教學教案02-06

地理教學教案【薦】02-06

【推薦】地理教學教案02-06

【熱】地理教學教案11-21

地理教學教案【精】11-21

地理教學教案【推薦】11-21

地理教學教案15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