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筆盒變醫(yī)院》語言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鉛筆盒變醫(yī)院》語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意圖:
如何打破看圖講述一貫的沉悶的掛圖形式,推陳出新,設計讓幼兒感興趣的課題,是目前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困惑之一。選擇幼兒生活中常見又常用的學習用具——鉛筆盒為教材,既抓住它圖畫豐富有趣,貼近幼兒生活,能引起幼兒聯(lián)想,且拿取方便的優(yōu)點,又結(jié)合大班下學期幼兒將人小學,鉛筆盒是幼兒感到新奇又必須的文具這一特點,突出活動的新穎、童趣、富有教育意義。力求以各種途徑使幼兒參與其中,主動地聽、說、想、看,盡量遷移幼兒已有生活經(jīng)驗,積累和豐富新經(jīng)驗。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鉛筆盒里文具對話的含義,表達自己聽故事后的感受。
2、知道愛護文具,形成愛護文具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掛圖8號;《小朋友的書我要上小學了》;磁帶及錄音機。
2、鉛筆盒及鉛筆盒里的各種文具。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興趣。
(教師出示鉛筆盒及各種文具)這是我們上小學要天天用到的東西,可是有一天,鉛筆盒變成了醫(yī)院,到底發(fā)生什么事了,我們一起來聽聽。
二、幼兒聽故事錄音,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1、鉛筆盒里發(fā)生了什么事?請你根據(jù)故事來說一說。
2、為什么鉛筆盒會變成醫(yī)院?
三、結(jié)合掛圖,分段講故事,幫助幼兒了解故事內(nèi)容。
1、教師先講故事第一段,提問:鉛筆盒里有哪些文具,小男孩要讀小學了,這些文具怎么表示了?幼兒根據(jù)故事回答。
2、教師講故事的最后兩段:提問:第二天早晨他去上學,發(fā)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男孩的作業(yè)寫好了嗎?為什么?
四、看圖講述故事
1、看《小朋友的書我要上小學了》第19~24頁“鉛筆盒變醫(yī)院”,仔細觀察畫面,閱讀故事,教師引導幼兒理解鉛筆盒里文具對話的意思,鼓勵幼兒學習講述文具的對話。
2、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jié):我們要愛護鉛筆盒里的文具。
五、遷移經(jīng)驗,擴展想象并交談。
討論:假如你是鉛筆盒的小主人,你會怎么做呢?
【《鉛筆盒變醫(yī)院》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語言《鉛筆盒變醫(yī)院》教案及反思10-07
小班語言《小豬變干凈了》教案10-07
中班語言鉛筆盒上的故事教案05-26
大班語言《會變顏色的房子》的教案02-07
中班語言會變顏色的小狗教案03-21
小班語言教案:小豬變干凈了10-07
小班語言活動教案雞蛋變娃娃01-17
中班語言教案:小豬變干凈了01-26
小班語言活動教案課程:小豬變干凈了10-07
中班語言教案:小豬變干凈了[精]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