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分析論文
摘要:分析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學科,應用廣泛。實驗教學在分析化學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搞好實驗教學是提高整個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效果的關鍵。該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體會,提出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一些優(yōu)化措施,為提升該門課程的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分析化學;教學質量;教學方法
分析化學作為化學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對化學學科本身的發(fā)展具有突出貢獻,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其應用范圍已經涉及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各個方面[1],在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huán)境科學和能源科學等領域研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分析化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因此,實驗教學在分析化學這門課中具有重要地位[3]。分析化學課堂教學理論性較強,學習內容相對枯燥,而在實驗課上,學生有了動手操作和觀察實驗現(xiàn)象的機會,能夠通過實踐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因此,實驗教學的質量關系到整個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4]。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和各專業(yè)學科的交叉滲透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內容[57]。傳統(tǒng)分析化學實驗教學多為驗證性實驗,課堂上教師講解理論、方法、步驟,學生按部就班進行實驗,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主動性不高,對實驗過程缺乏自己的理解,教學效果較差,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8]。為了解決分析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我們嘗試了一系列優(yōu)化措施。
1合理設置分析化學實驗教學內容
分析化學是本校藥學、預防和檢驗等專業(yè)的基礎課程,課程設置在一年級下學期和二年級上學期,分別開展化學分析與儀器分析教學。以往實驗課程一般安排在理論課結束之后開展,盡管對學生提出課前預習、復習理論知識的要求,但由于經過時間較長,有一定數(shù)量的學生對前面學過的理論知識印象不深、缺乏理解,導致實驗課堂教學效果不佳。針對這種情況,教研組教師調整了實驗課的開設時間,將其設置在相關理論課結束不久,例如將“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實驗設置在氧化還原滴定理論課剛好結束之后,趁熱打鐵,使學生能通過實踐操作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了教學效果。本校的分析化學實驗包括3種類型,分別是驗證性、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所占比例為3:3:2,驗證性實驗幫助學生理解基本原理,綜合性實驗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設計性實驗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化學實驗包括化學分析實驗與儀器分析實驗兩部分,化學分析作為分析化學的基礎,在實驗教學中應著重強調“量”的概念,儀器分析則是建立在化學分析基礎上,具有分析方法多、涉及面廣、相對獨立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實驗教學重點應放在儀器的工作原理和應用上[9]。本校分析化學實驗根據(jù)不同學科設置實驗內容,預防與檢驗醫(yī)學專業(yè)設置6次化學分析實驗、8次儀器分析實驗,而藥學專業(yè)則設置了6次化學分析實驗與12次儀器分析實驗。為了滿足不同學科的教學要求,教師根據(jù)不同專業(yè)適當設置了不同的實驗內容,如預防與檢驗醫(yī)學專業(yè)設置了“鄰甲苯胺法測定血清葡萄糖”“火焰原子吸收法工作條件選擇及血清鋅含量的測定”等實驗,而藥學專業(yè)則專門設置了“非水滴定法測定水楊酸鈉含量”與“火焰原子吸收法工作條件的選擇及肝素鈉中雜質鉀鹽含量的測定”等內容。
2優(yōu)化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方法與手段
分析化學實驗教學要求學生課前預習,教師以往對預習的內容并沒有做具體要求,而由于軍校課程和訓練任務安排較多,占用了學生較多的時間,學生在課前一般只是粗略地看下實驗內容,有些學生甚至干脆不作預習,當教師在課堂上提問相關問題時,很少有人能回答出來,學生只能通過教師課堂的講解粗略的了解實驗,而且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對每一個實驗步驟的目的、意義缺乏足夠理解,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F(xiàn)在,教師在課前針對即將開展的實驗提出系列具體問題,由不同組的學生分別回答,如“碘量法測定維生素C含量”實驗,教師會在課前提出“碘量法的定義和分類”“淀粉指示劑何時加入”“實驗對溶液體系的要求”等具體問題,促進學生主動預習思考,讓學生在課前做好“熱身活動”,上課的時候結合教師的講解和自身操作觀察,使學生對實驗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實驗課開始后,教師一般會先講解實驗目的、相關原理和實驗步驟[11]。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方法是教師結合板書講解知識點,學生對難點理解的途徑有限,而多媒體教學則能將知識點通過圖片、動畫等多種形式更加直觀地展現(xiàn)給學生,從而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12]。例如,配位滴定中鉻黑T指示劑的變色原理可以制作成動畫,通過教師講解,使學生理解滴定前后指示劑的配位情況。到目前為止,本校分析化學實驗教學已經完全采用以多媒體教學為主,板書為輔的教學模式,并在教學過程中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多媒體課件,力求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教學效率。課后總結是實驗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關系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傳統(tǒng)的方法是在實驗結束后,教師對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進行總結,學生被動接受,導致學習主動性不高[13]。我們嘗試采用讓學生根據(jù)分組分別來總結,對不理想的實驗結果加以分析,并將總結情況列入實驗評分體系,促進學生對實驗過程認真對待,而不能應付了事。對于實驗結果不理想的組,我們會在課后開放實驗室,使這些學生可以重復實驗過程,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效果。
3改進設計性實驗實施方法
設計性實驗是一種由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的教學模式,旨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yǎng)有很大幫助,目前各院校已經有了一些設計性實驗開設的嘗試[14]。設計性實驗的實施過程一般是先由教師提出待解決的問題,然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結合學過的知識給出解決方案,以書面形式上交,教師集中講評后統(tǒng)一實施。立題是否合適是能否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必須處于學生所學范圍內,使其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過難的立題往往使學生不知所措,交上來的設計方案基本無法順利實施;過于簡單的立題則不能很好地起到提高能力的作用。例如設計性實驗“生理鹽水中氯化鈉含量的測定”,主要考查學生對沉淀滴定銀量法的應用,而在3種方法中,多數(shù)學生會選擇最易實施的鉻酸鉀指示劑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作者將立題要求從使用1種方法提高到使用2種方法測定氯化鈉的含量,并將結果加以對比分析,這樣既能將立題控制在所學知識范圍內,又能通過適當提高設計難度,達到鍛煉學生、提高能力的目的。以往學生上交的設計方案僅包括實驗所需儀器試劑和實驗步驟,教師在批改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2個問題:一是很多學生的設計方案雷同,可能存在抄襲,也可能存在在網上搜索現(xiàn)成實驗方案的行為,學生這種投機取巧的行為基本不能靠自覺抑制;另一種是設計的實驗步驟存在明顯錯誤,例如指示劑的濃度不合適、未考慮溶液酸堿環(huán)境等,一方面是對所學知識未能融會貫通的表現(xiàn),也可能存在應付了事的思想,上述2個問題極大地制約了設計性實驗的教學效果;诖耍處熱槍W生的設計方案提出新要求,首先要寫出自己對于所給出立題的理解,如解決該問題用到何種方法、原理,然后提出實驗方案,每一步方案的目的都要明確,實施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也要逐一列出,所用試劑的濃度、體積如何選擇,最后給出實驗所需要的試劑材料等。允許同組的學生互相討論,共同完成,這樣一來學生在設計實驗方案的時候就必須迫使自己主動思考,提出的每一個步驟都要理由充分,不能隨手拈來。相比于其他實驗,設計性實驗占用了學生較長的時間,教師可以適當提高設計性實驗在整體實驗課中的分數(shù)比重,從而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傊,要提升分析化學課程整體教學質量,就必須改革優(yōu)化現(xiàn)有的分析化學實驗教學。實踐表明,通過合理設置教學內容、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與手段及改進設計性實驗實施方法,能夠提高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曹文軒,張夢軍,張惠靜.《儀器分析》課程教學淺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3,29(6):948949.
[2]張博,曹勵民,景曉紅,等.儀器分析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6,22(16):25912592.
[3]管瀟,張惠靜,張夢軍,等.藥學專業(yè)儀器分析實驗教學探討[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2,14(8):597599.
[4]朱清,張明玨,李成勝,等.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化工時刊,2016,30(4):5658.
[5]蔡昌群,龔行,費俊杰,等.改革和整合無機與分析化學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廣州化工,2013,41(17):239241.
[6]陳文瑞.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路徑研究[J].中國市場,2017(9):121122.
[7]蔡向忠,王秀紅,李銀生.改革儀器分析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11):168171.
[8]王俊.分析化學實驗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J].廣州化工,2016,44(15):207209.
[9]鄭克巖.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與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5):188.
[10]王成國,胡仁志,楊寧等.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21(2):8991.
[11]張煥,李綱,張靜.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導課方法與實踐[J].化學教育,2015(4):2225.
[12]宿艷,張艷娟,吳碩,等.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分析化學實驗教學資源建設[J].實驗室科學,2017,20(4):7073.
[13]邱海燕,張世紅,羅米娜.分析化學教學改革探討[J].化工高等教育,2011(5):6871.
[14]呂玉光,于莉莉,王旭.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改革[J].藥學教育,2013,29(5):5254.
【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究論文10-11
中藥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析論文10-12
實驗教學改革化學工程論文10-10
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究論文10-10
藥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論文10-10
化學教育教學改革論文10-10
化學工程實驗教學改革策略論文10-10
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新方向論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