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

試論索緒爾的語言學觀所體現(xiàn)的哲學思路

時間:2021-02-01 09:29:27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試論索緒爾的語言學觀所體現(xiàn)的哲學思路

  畢業(yè)論文,多少人心中的痛,過來人都體會過那種滋味。為了表示小編對畢業(yè)生們的無限同情,在這里直接送上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一篇!

  論文關鍵詞: 語言與哲學 索緒爾語言學 哲學思路

  論文摘要:對于語言的意義和存在的探討,其淵源可追溯到古希臘,最初對這個世界產生疑問的哲學家都對語言有自己的見解。西方哲學在歷史上經過了不同重心的發(fā)展。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西方哲學從認識論哲學轉向語言哲學后,索緒爾的結構主義語言學在這一轉向思潮當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首先對語言與哲學的關系的歷史淵源進行了簡單回顧,接著分析了索緒爾的主要語言學理論及其所體現(xiàn)的哲學思路。他在語言學領域和哲學領域都做出了自己獨一無二的貢獻,并為其他領域的研究者提供了靈感與啟發(fā)。

 、 語言與哲學

  語言是一個紛繁多彩的世界,因為語言,我們可以了解我們的祖先,歷史,文化和文化,甚至了解各個地域不同的文化和歷史;因為語言,我們得以繼承這些美好的傳統(tǒng)和文化并繼續(xù)發(fā)展我們的人類文明;因為語言,現(xiàn)代的我們還整日沉浸在語言帶給人類的美妙當中。關于語言的奇妙,語言的起源問題,語言的本質,語言的功能,語言的發(fā)展或者滅亡,語言與其他學科的關聯(lián)等等,除了我們的感性認識之外,一直以來都是哲學研究和科學研究的對象,并有著各種各樣的研究成果。

  哲學是關于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問,就是研究客觀世界上的一切普遍規(guī)律的科學。哲學思維和對語言問題的思考密不可分,二者的聯(lián)系歷史悠久,和人類的其他活動相比,哲學思維不能脫離語言,以為思維的對象和思維的過程本身,都必須依靠語言才能轉變他人思想所能把握的東西(高名凱 2010:8)。

  如陳嘉映所說,人類對于自身所處的世界的好奇使他們從來沒有停止對語言的研究活動,柏拉圖曾評論,語言這個題目也許是所有題目中最重大的一個。他又說,“語言又與歷史、藝術等不同,語言和概念的關系更為密切,乃至我們經常無法區(qū)分概念和語詞,于是一切概念考察都是語詞考察,語言哲學就不再是哲學的一個分支,而是哲學本身了,或者說是‘第一哲學’”(陳嘉映 2003:4)。從這些分析我們得知,語言在哲學中的重要地位,盡管陳嘉映的論述最終回歸到不宜將哲學等同于語言哲學,因為語言學家和哲學家都進行觀察,概括,推論,但二者目標不同,語言學家旨在更好地理解語言的內部機制,直到掌握這一機制,而哲學家是從理解語言的機制出發(fā)走向理解世界,希望有一種更深層的理解方式。

  從古希臘眾多哲人如蘇格拉底,柏拉圖等的語言思考,到中世紀熱衷于宗教領域語言的探討,集中在《圣經》的詮釋,一直到近代哲學,語言學和語言思辨的發(fā)展受到了近代科學發(fā)展的影響,在20世紀初哲學的語言轉向后,由語言取代認識論成為哲學研究的中心課題后,現(xiàn)代語言學開始形成,而對現(xiàn)代語言學起奠基作用的就是瑞典語言學家索緒爾。

  ⒉ 語言學總論

  語言學是研究語言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索緒爾指出,

  “語言學的任務是:a 對一切能夠得到的語言進行描寫并整理它們的歷史,那就是,整理各語言系的歷史,盡可能重建每個語系的母語;b 尋求在一切語言中永恒地普遍地起作用的力量,整理出能夠概括一切歷史特殊現(xiàn)象的一般規(guī)律;c 確定自己的界限和定義”(索緒爾 1983:26)。

  ⑴ 語言和言語

  語言和言語的區(qū)分是索緒爾的結構語言學理論的出發(fā)點。他認為,人類的言語活動是復雜的一個民族的表達能力系統(tǒng),同時與物理學,生理學,心理學等領域都有聯(lián)系。在言語活動中,索緒爾強調把語言和言語區(qū)別開來。簡要說,語言是一代人傳給另一代人的語言系統(tǒng),包括語法,句法和詞匯,他潛在地存在于一個語言共同體的成員的意識中。它是社會現(xiàn)象,也是社會的產物,不屬于語言共同體中的個別成員。言語指我們具體說的話,或者指說話者可能說出或者可能理解的全部內容。語言指社會上約定俗成的方面,言語指具體話語,是語言的具體表現(xiàn)(涂紀亮 1994:227)。

  “把語言和言語分開,我們一下子就把(1)什么是社會的,什么是個人的;(2)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從屬的和多少是偶然的分開來了” (索緒爾1983:35)。

  根據這種區(qū)分,索緒爾提出設立兩門語言學,即語言的語言學和言語的語言學。其中,前者是主要的.,它以實質上是社會的、不依賴于個人的語言為研究對象,這種研究純粹是心理的;后者是是次要的,它以言語活動的個人部分、即言語,為研究對象,它是心理的和物理的(1983:41)。雖然索緒爾強調語言和言語的這種區(qū)分,但沒有將這兩者完全割裂,而是也強調了它們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他舉例說明語言和言語相互依存,語言既是言語的工具,又是言語的產物。如果語言離開了言語的具體表現(xiàn),語言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具體存在。這種區(qū)分的意義就在于我們可以有目的地展開研究,而且在互相聯(lián)系的基礎上能夠又研究整體,這種哲學思路就是一種強調系統(tǒng)依賴性的相對主義,而這一思想在哲學領域也引發(fā)了新的思考。

  ⑵ 能指和所指

  語言單位是一種由兩項要素聯(lián)合構成的雙重的東西。這個要素分別是概念和音響形象,而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是符號。索緒爾提出用兩個術語,分別是所指來代表概念,能指來代表音響形象。“這兩個術語的好處就是既能表明它們彼此間的對立,又能表明它們所從屬的整體間的對立”(1983:102)。

  能指和所指緊密相連,不可分離,但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是任意的。語言的實體是只有把能指和所指聯(lián)結起來才能存在的,如果只保持這些要素中的一個,這個實體就將不存在。如果將能指和所指分開,可能會造成誤解。例如,一些偏心理學的概念,“黑”、“聽見”等等,就其本身而言,需要和音響形象結合起來才能有意義。但是,能指和所指的聯(lián)系是任意的,或者,我們可以更簡單地說:語言符號是任意的。符號的任意性原則支配著整個語言的語言學,它的存在可以解釋很多現(xiàn)象。在他看來,語言間的差別和不同語言的存在就是任意性的證明。

  索緒爾分析道,“符號正因為是連續(xù)的,所以總是處在變化的狀態(tài)中”(1983:112)。這句話看似矛盾,但是仔細體會后就覺得不無道理。語言具有穩(wěn)固的性質,始終是前一時代的遺產正是因為時間的作用,語言時時刻刻被大眾使用,處于時間當中的這種連續(xù)性保證了它的不變性。符號在時間上的連續(xù)性與在時間上的變化是相連的,這種變化具有必然性。因為首先,在時間上的連續(xù)性就是說語言處于大眾中,處于社會成員中,這種社會力量和集體的惰性都抑制了語言的改變,另外一方面是,語言處于時間中,因為語言符號具有任意性,人們可以在聲音和概念之間建立任何關系,所以,符號中的兩要素以不同的程度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性的同時,語言在各種能夠對聲音或意義發(fā)生作用的力量---社會力量---的影響下也變化并發(fā)展著。這種發(fā)展是語言無法逃避的,一段時間過后,我們總能意識到能指和所指之間的關系發(fā)生了轉移(198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