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 推薦度:
-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3篇
“我愛過你,恨過你,可我也只有你了”這個煽情的臺詞就是出自《七月與安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篇七月與安生觀后感。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1】
這些年來,國產(chǎn)友情片一直在孜孜不倦地營造著防火防盜防閨蜜的友情氛圍。
閨蜜都變成了一種美麗又危險的存在,明明表面上是無話不談的朋友,背地里卻都舉著美麗又有毒的刀子,虎視眈眈地尋找下手的時機。
有時,閨蜜甚至成了一種凜冽的貶義詞。
難道我們就不能期待一場毫無心機的友情嗎?我們無限了解彼此,無限親近,因此會產(chǎn)生許多無傷大雅的小摩擦,但我們的友情,自始至終都是純粹的,美麗的,沒有小心翼翼的設(shè)防也沒有勾心斗角的心機,這樣難道不才是閨蜜的定義嗎?
可惜,電影《七月與安生》里,閨蜜的設(shè)定依舊讓人不舒服,好像一定要經(jīng)歷背叛與撕逼這道坎,才能煉成友情的真金一樣。
撕逼過后的兩人,似乎過上了反轉(zhuǎn)的人生。
旁白說,后來的七月活成了安生,開始漂泊,去向遠(yuǎn)方,后來的安生活成了七月,過著安穩(wěn)的日子,馬上就要組建家庭。
雖然她們不曾承認(rèn),可她們是彼此的soulmate,到最后,她們還是活成了彼此的樣子。
可是我卻覺得,她們自始至終,都是最初的自我。
安生真的想漂泊嗎?她曾經(jīng)在離開的火車上對著安生大喊,如果你想讓我留下,我就留下。
最開始的安生,并不真的想去向遠(yuǎn)方,骨子里的她依舊是安逸的,她看過茫茫的雪山,見識過豪華游輪之外浩淼的大海,
她去過數(shù)不清的酒吧,她在各種各樣的出租屋之間周轉(zhuǎn),可是到頭來,她最想去的地方,依舊是故鄉(xiāng)。
她逼迫自己遠(yuǎn)行,卻發(fā)現(xiàn),自己始終是個戀家的人。
而七月呢,表面上她是個乖乖女,受到各種刺激,才會黑化和閨蜜撕逼,拿著花灑狂噴安生,被未婚夫逃婚之后不得已離開家鄉(xiāng)。
可在最開始的時候,七月的性格之中就已經(jīng)埋藏了叛逆的種子,13歲的安生猶豫再三都沒有動手之時,是七月抓著安生的手砸碎了消防報警裝置,并拉著安生快樂地逃離。
那之后,她的一切行動看上去是出離性格、被逼無奈的瘋狂,實際上卻是性格使然罷了。
兩個人并不是活成了彼此,而是保持著忠貞的自己,也正是因為太過忠于自己,才會在友誼中笨拙地碰撞交鋒,爭吵過,決裂過,到頭來,卻還是義無返顧地愛著對方。
七月在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的時候,第一時間跑來找到了安生。
雖然兩人已決裂,可在這樣的關(guān)頭,七月卻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這樣的心情,最想傳達(dá)給的,還是安生。
友情終于還是恢復(fù)了最初的模樣,兩人不計前嫌,繼續(xù)當(dāng)著彼此的閨蜜。
安生大刺刺地展開手臂,說,快躺在我的臂彎里!
電影的最后一波三折,不斷反轉(zhuǎn),最后呈現(xiàn)給我們一個唏噓不已的結(jié)局。
在安生用筆勾畫出來的那個世界里,七月自由自在地活著,看過這世界的千萬風(fēng)景,而安生則帶著七月的心意,平凡又努力地活著。
比起電影的設(shè)定,我個人更喜歡小說原作,沒有嘩眾取寵的撕逼,只有軟弱卻會勇敢站出來捍衛(wèi)安生的七月,也有在青春的道路上不斷流浪和絕望,最后還是選擇了七月的安生,那才是讓我鼻酸淚流的友情。
讀原作的過程中鼻酸了好幾次,那些有關(guān)友誼的小細(xì)節(jié)總讓我想起我和我的朋友,可看電影的時候,只有七月和安生年少時昏黃時光下的交往,才讓我因感動而產(chǎn)生淚點。
只不過原書中的那句話,還是極好地貼合了這部電影的主題。
那是書中和電影中兩個世界里,交疊在一起的、同屬于七月與安生的故事:
少年的友情就像一只蝴蝶一樣絢麗而盲目。
可是安生,是她愛過的第一個人。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2】
電影《七月與安生》是由安妮寶貝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
當(dāng)我在手機上看到宣傳片的簡介時,我心想,這又是一部關(guān)于兩女一男的“三角戀”的愛情故事,故事結(jié)尾無非就是友情破碎,
愛情也不會長久的狗血劇情吧,心里暗自高興自己的聰明,所以并沒有抱太大的期望,但是直至看完這部電影,我卻有了一種完全有別于俗套三角戀故事的感受。
友情永恒了,愛情卻只是一個配角,也就慢慢淡出了觀眾的視線。
這個讓人感受青春,感懷友情,感懷愛情的凄美故事,在幾位精湛的演技下,讓人動容,應(yīng)該說它對每個人來說,也許是一次生命的審視,一次靈魂的叩問。
七月與安生是兩個從初中時代就建立起了密切的友好關(guān)系。
七月沒有像夏天七月的熱情似火,七月是一個溫柔文靜,乖巧可人的女孩,像是清晨初露的晨光,暖人,清晰,單純;安生也不安生,安生是一個古靈精怪,
追求自由,放蕩不羈,才華橫溢卻不循規(guī)蹈矩的女孩,兩個個性各異的女孩卻偏偏如一見鐘情的情人般建立起了一種對彼此全心付出,依賴,甚至是死心塌地的友情。
七月會心甘情愿地被安生拉著逃課,和安生一起爬樹,互訴心聲,而缺乏親情關(guān)愛,缺乏家庭溫暖的安生也從心里把七月的家當(dāng)成自己的家,把七月的家人當(dāng)作是自己的家人。
在七月以及七月的家人身上感受到那缺失已久的溫暖,就像梁靜茹的歌詞里寫的那樣“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卻能把冬天變成春天”,那甚至是一種比情人更懂得傾聽,比情人更死心塌地的友情,讓人深深感動和溫暖的友情。
作為女孩誰沒有一兩個閨蜜呢,可以相互傾訴,開心的,不開心的甚至小女孩之間的秘密,看到她們恨不得把自己都給對方的好的樣子,我很后悔坐在我旁邊的人不是我的閨蜜,我很想念她,愿她一切安好。
但是很可惜,因為命運的關(guān)系讓安生愛上了七月的男朋友,而家明也被安生那種詭異濃郁芳香般的特殊個性和氣質(zhì)所吸引,愛上了她,但是卻又離不開溫柔的七月。
于是,七月和安生就像家明生命中的“白玫瑰和紅玫瑰”般,讓他舉棋不定,難以選擇,所以選擇了逃避,而安生也選擇了獨自流浪。
當(dāng)七月在火車站上送別安生的時候,七月跟著載著安生的火車跑,安生含淚問七月“你想我留下來嗎?如果你說讓我留下來,我就不走了。
”但是害怕失去家明的她,抱著一己私利還是沒能說出讓安生留下的話。
安生就這樣開始了她的流浪生活,迷茫,艱苦,假裝微笑了很久,但卻沒有人叫她不要笑了,這樣的她讓我感覺到心痛了,安生曾經(jīng)說過“我以為自己也許會永遠(yuǎn)漂泊下去
,可是永遠(yuǎn)到底有多遠(yuǎn)呢?”安生每到一個地方一個地方都會給七月寫信,告訴她遇到的人,看的風(fēng)景,她的生活,每封信都會問候家明,這也成為劇情發(fā)展的著火點。
真相大白的時候,就是三個人彼此痛苦的開始。
七月打了安生一個耳光,卻無法打斷兩個人的深刻友情,當(dāng)七月含著淚對安生喊著:“我還有什么可以拿來和你分享?”那種愛情,
友情同時崩塌帶來的傷心絕望卻又不忍恨的痛苦無奈叫人痛心,而安生也給七月帶來的傷害陷入深深地自責(zé)。
最后,安生成全了七月和家明,但七月卻在結(jié)婚之時讓家明離開,自己卻開始了安生的流浪生活。
踩影子的人和影子的本體交換了人生,安生成了安穩(wěn)的七月,七月成了流浪的安生,她們從此都過上彼此的生活,這就是宿命的轉(zhuǎn)換。
整場電影在此落下帷幕,我不禁感嘆甚至羨慕她們之間的友情。
三角戀的故事卻沒有奪愛的勾心斗角,陰謀詭計,甚至也少有愛情的卿卿我我,它讓我更多看到的,是一個動人的“情”,為了對彼此的愛而犧牲自己,過上獨自漂泊的生活。
善良而寬容的七月也好,倔強而孤獨的安生也好 都是真情真性,愿意為愛犧牲,懂得感恩的女子,“我恨過你,但也只有你借助電影的一句對白結(jié)尾,七月說“你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安生說:“愛,流浪和宿命。”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3】
實話,對于目前青春片泛濫的市場而言,早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免疫。
于我而言,青春期最深刻的印象,莫過于考試、做筆記以及調(diào)換座位。
甚至毫不夸張地說,我是一直在自己的青春里尋找別人故事的孩子。
可是唯獨這一次,我嗅到了自己的影子。
初看影評,都是千篇一律的一句:你是七月還是安生?
我答:都是。
24歲之前,我是按部就班、得過且過的七月;
24歲之后,我是追逐自由、注定漂泊的安生。
你要問我更愛哪一種生活方式,我說都愛。
誠然,人在每個階段都會有自己的責(zé)任和想法。
我從來不信“讀書無用”的論斷。
未成年時期,我們的心智還未完全成熟,學(xué)校和書本是唯一能夠保護(hù)我們不受外界傷害的屏障。
即使你總在抱怨,現(xiàn)在學(xué)的知識,以后壓根用不上。
可是如果我們無論學(xué)什么,首先想的都是有沒有回報,會不會太過于功力化?更何況有些影響是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
什么叫厚積薄發(fā)?這就是。
看看安生你就會知道自己有多幸福,她是無家可回,無學(xué)可上。
她明明只有七月,可現(xiàn)實逼迫她不得不離開。
在離開的日子里,她無時無刻不想回來。
你看,現(xiàn)實就是這么殘忍。
所以呀,我一點都不怪安生。
我相信她是愛七月的,一種比親情更加深刻的愛。
我十分篤定她對七月說的那一句:“如果在你和家明之間做選擇,我肯定會選你呀。
”我甚至寧愿相信安生從來沒有愛過家明,她跟他在一起,分明就是為了對七月拋棄她的一種扭曲的報復(fù)。
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新郎逃婚后,七月的逃離。
看似被逼無奈的舉措,最終真相大白。
原來是七月央求新郎這么做的。
理由是,唯有她在婚禮現(xiàn)場被逃婚了,才有足夠的理由離開那座困住她多年的小鎮(zhèn)。
瞧,這么乖張懂事的七月,內(nèi)心深處也埋藏著不安分因子。
就像安生說的:“你是什么人,我難道還不清楚嗎?”
無論你在長輩和老師面前偽裝得多么好,終究還是會露出馬腳,這是本性使然。
所以你看,沒有人不向往自由和解脫。
有些人不懼失敗,敢于嘗試;有些人被壓制到一定程度后轟然爆發(fā);有些人卻選擇了一輩子也就如此。
你屬于哪一種?
曾經(jīng)紅極一時的網(wǎng)絡(luò)語:“不要壓抑自己的天性。
”
看似調(diào)侃,實則是對現(xiàn)如今束手束腳年輕人的規(guī)勸。
影片放到最后,七月離世,全片完結(jié)。
我在座位上怔怔坐了好久。
那一刻,沉重的心突然就釋懷了。
是啊,你不就是追尋你一直向往的自由去了嗎?你把最愛的孩子交給了你最信賴的朋友。
于是背上背包,拿著機票,去到每一處你曾幻想過的地方。
漂泊的人累了,停下來歇歇腳,開始安穩(wěn)的人生。
而安逸太久的人爆發(fā)了,說走就走,開始漂泊的旅程。
沒什么,只是換了一種自己更喜歡的生活方式,可我還是我啊。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七月與安生語錄11-10
七月與安生經(jīng)典語錄12-28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11-03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精選22篇)11-13
七月與安生觀后感(通用11篇)06-29
泰安生育保險報銷條件以及如何發(fā)放08-19
七月的隨筆07-31
電影《看車人的七月》觀后感11-06
七月茉莉作文10-14
七月再見語錄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