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工作計劃

小學品德教學工作計劃

時間:2022-12-19 18:02:42 工作計劃 我要投稿

小學品德教學工作計劃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計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品德教學工作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品德教學工作計劃

小學品德教學工作計劃1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tǒng)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lián)系中得到和諧發(fā)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一、教材特點:

  教材采用單元編排、主題統(tǒng)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五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本冊教材主要呈現(xiàn)以下特點:

  1、教育性。品德與社會課擔負著道德人格培養(yǎng)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xiàn)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系,讓他們從這種關系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fā)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lián)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xiàn)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四單元《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品德與社會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二、教學策略

  因為教材已不是顯性的道德說教,而是采用隱性的、滲透的方式實施對學生的價值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覺去進行體驗。教學中可采用對話性、活動化、體驗性、開放性和價值滲透性的教學策略。

  1、對話教學策略。教學中,要借助教師的引領,開展學生與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多維式對話。教師特別要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大膽質疑,掀起對話波瀾。對話能否順利推進并取得實效,關鍵取決于教師的反饋信息是否及時、得當且具有較高質量。反饋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注重激勵性;既要洋溢著活力,又要對師生互動有所推進,并添加進新的意義。要從關注學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對話的質量。教師的反饋越精彩,就越能對學生起引領作用。

  2、活動化教學策略。教學時,不要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機械地去學習、掌握有關科學知識、生活技能、道德觀點和社會常識,而是要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尊重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重在引導他們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親歷活動。這里所說的“活動”,包括外化顯形的具體操作型活動和內涵隱形的心智型活動!叭珕T參與”,就是讓全班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不讓一個學生被排斥或游離于活動之外;“全程參與”,是指學生的參與不能是一陣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題活動的銜接和滾動中自始至終地去參與;“全身心”,是指學生不僅要用身體去經歷,而且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發(fā)揮多種感官的功能,讓學生用耳朵聽聽、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聞聞、用腦子想想,以強化對外部世界的感受。

  3、體驗性教學策略。在傳統(tǒng)教材中,編者對教與學所追索的意義都進行了預設。這種預設的意義或結論,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變更性。要求學生無一例外地去認同、去掌握,由此導致教學步入硬性灌輸和“齊步走”、“一鍋煮”的誤區(qū)。五年級《品德與社會》具有開放性,主要是引導學生去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去感受、體驗個人與他人、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我(即發(fā)展的“我”與現(xiàn)實的“我”)的關系,從而建構和生成課程的意義。

  4、開放性教學策略。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不是不可變更的靜態(tài)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異性的教學素材,為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利用本地區(qū)、本校以及家庭和學生本人的資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間。教師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領教學,就要從傳統(tǒng)的傳授教材的角色轉變?yōu)榻滩氖褂弥械臎Q策者和創(chuàng)造者。教師應結合本地區(qū)實際情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重組,使教學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的、富有彈性的流程。

  三、教學進度表

  (略)

小學品德教學工作計劃2

  一、班級分析

  本班共有個學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全體學生都活潑可愛,品德優(yōu)良,有上進心,對學校生活充滿激情,對各科文化課學習非常投入。但由于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為四個單元,有如下幾個特點:

  1、以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置主題。

  2、突出養(yǎng)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動性”和“做中學”

  4、突出圖畫、圖片在呈現(xiàn)教材內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體現(xiàn)一定的開放性。

  三、教學具體目標

  總目標:

  培養(yǎng)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ㄒ唬⑶楦袘B(tài)度方面

  1、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然、誠實、求上進。

 。ǘ⑿袨榕c習慣方面

  1、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養(yǎng)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3、樂于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4、保護環(huán)境,愛惜資源。

 。ㄈ⒅R與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3、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ㄋ模、過程與方法方面

  1、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四、教學措施

  1、充分體現(xiàn)教學的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lián)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和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體現(xiàn)道德寓于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理念。

  2、遵循教材開發(fā)性的特點,重視本課程面向兒童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材擴展到家庭、社區(qū)及其他生活空間的方法,使其教學寓于生活。3、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對兒童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4、積極鼓勵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游戲和其它實踐活動,使兒童通過活動、動手動腦,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

  5、珍視兒童的生活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與學生和平相處,以誠相待,使學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

小學品德教學工作計劃3

  一、學情分析:

  本班本學期共有學生64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33人、學生思維活躍,集體觀念強,活動積極性非常高,有愛心,敢于表現(xiàn)自我,個性好強,但不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不善于反省自己,愛模仿電視明星,常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出現(xiàn)錯誤、

  二、指導思想:

  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思想及具體目標,全面完整地體現(xiàn)《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xiàn)綜合課程的特點、依據兒童特定發(fā)展階段的認識方式及特征,采用與相適應的,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為學生主動參與多種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具體途徑,使他們從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掌握學習策略、《品德與社會》教科書采用的是"主題構建"方式、采取的是講故事的形式,通過講故事完成《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要求、

  三、教材的主要特征:

  1、圍繞兒童生活,符合兒童情趣、

  2、注重已有經驗,貼近現(xiàn)實生活、

  3、強調體驗參與,引導學習活動

  4、體現(xiàn)綜合主題,規(guī)格合理適度、

  5、單元組織教材,突出學生主體

  四、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體會生命中的"愛"家人的愛,社會的愛,認識人類社會對生命的尊重,體會自己生命的可貴,學會積極的心態(tài)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

  引導學生在體驗,觀察中體會規(guī)則的重要性,知道各種規(guī)則既制約著我們的行動,又保障了我們的權益、

  了解國家所蒙受的恥辱,激發(fā)青少年的憂患意識,激勵他們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為實現(xiàn)振興中華的偉大目標而不懈努力、

  通過生動的事例,幫助學生懂得科學技術是"雙刃劍",樹立科學的道德觀,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

  讓學生體會世界經濟的發(fā)展與聯(lián)系極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意識到開放的世界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

  五、教學措施:

  必須注重與學生和社會的聯(lián)系

  1、教材的`編寫不可能是針對所有學校學生,以所有學生的社會生活為基礎的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強調"必須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強調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這就意味著教材的使用必須與學生和社會聯(lián)系起來、所以教材僅僅是教學的"范例"、

  2、教材的呈現(xiàn)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課本那樣提供了教學的大致過程、《品德與社會》課程的社會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與社會》教材的必須開放、開放性的課本內容勢必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補充,使教學加強與學生和社會的聯(lián)系、

  必須注重學生的實踐

  實踐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規(guī)律、人的德行必須在自然的活動中形成,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個規(guī)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說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靈的,是不能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學生的自我反省,讓導行落到實處、

  六、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1、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堅持用鋼筆寫字并養(yǎng)成習慣、

  2、培養(yǎng)濃厚的朗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背誦的習慣、

  3、能有選擇的閱讀課外書籍,培養(yǎng)課外閱讀的興趣,養(yǎng)成讀書做筆記和隨時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4、培養(yǎng)專心聽別人講話的習慣;能夠當眾說話,聲音響亮,態(tài)度大方,語句簡潔完整、

  5、培養(yǎng)課前預習課文,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做好筆記的習慣、

  6、培養(yǎng)課后按時完成作業(yè),書寫整潔的習慣、

  7、培養(yǎng)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

  七、潛能生輔導:

  1、對毛俊杰等喜歡打鬧的學生,引導其明白生命的可貴,珍愛生命、

  2、計智慧等不愛科學的女生,樹立科學的道德觀、

  3、用"校園里的紅綠燈"教育常犯紀律的張浩然等,使其明白"規(guī)則"的重要性、

  八、教學業(yè)務研修:

  積極參加教研活動,認真聽課與評課;投身課題研究,不斷提高業(yè)務水平;輔導學生積極參加學科競賽活動、

  九、教學活動安排:

  第一單元:愛美麗的生命3課10~14課時

  第二單元:規(guī)矩與方圓3課7~9課時

  第三單元:不能忘記的歷史4課8~12課時

  第四單元:科技創(chuàng)造新生活4課7~9課時

  第五單元:商品帶你看世界4課9~12課時

  總計: 41-- 56課時

【小學品德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品德教學工作計劃10-20

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07-01

小學品德工作計劃02-02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08-15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總結06-22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總結12-29

小學品德工作計劃范文05-23

城區(qū)小學科學品德教學工作計劃02-22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