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個都不能少讀后感
水泉小學是民辦學校,一至四年級,一共28個學生,一個老師。高老師母親病重,需要請一個月假,村長找了小學六年級畢業(yè)的魏敏芝來代課。
雖然高老師對新來的代課老師不滿意,但沒其他辦法,臨行前千叮嚀萬囑咐,要看好每一個學生,一個都不能少。要求每天在黑板上抄一篇課文,除去星期天一共是26天,而且每天只能用一支粉筆。在高老師眼里粉筆是非常金貴的,不能有一丁點浪費。張惠科是班里最愛搗亂的學生,上課在教室打鬧推倒了桌子,粉筆撒了一地。魏敏芝讓他撿起來,他不肯,就強拉他,相互推扭的時候,把粉筆都踩碎了,學習委員張明獻小心翼翼地全部撿起來,她在日記中寫到,高老師在的時候連粉筆頭都舍不得扔,用手指甲掐住還要多寫一個字,看著雪白的粉筆被踩得又短又黑,她非常傷心。是啊,要是高老師在,當時得多氣憤,多傷心。
小魏老師點名了。
明行光,焦?jié),張明獻,張惠科……張惠科沒來嗎?
老師,張惠科被家長叫回去了。
魏敏芝來到張惠科家里,得知他媽有病臥床,父親早年去世了,還欠了一些債,所以和鄰村的幾個同學一起去市里打工了。魏敏芝問了他在市里的地址,決定要把張惠科找回來,因為他答應過高老師,看好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她去找村長,可村長不去找,所以下決心自己去,但去市里的車費可怎么辦?
誰知道去市里的車費是多少錢?
一塊錢……三塊錢,老師我和媽媽去過一次。
那我和張惠科兩人來回車費加起來一共多少錢,誰會算?
十二塊錢……不對,應該是九塊錢。
那誰有錢,拿出來,就算我借你們的,沒有車費怎么把張惠科找回來。
老師,我們可以去搬磚,搬一塊一分五,這樣就能掙到車費。
好,那搬一塊磚一分五,搬1000塊磚是多少錢,誰會算?
老師,是150……不是,是15
15,夠了,那好我們現(xiàn)在就去搬吧。
他們來到磚廠,廠長不在就自己動手搬了起來,整整搬了1500塊,沒成想幫了倒忙,但廠長看在高老師和幫助同學的份上,給了他們十五塊錢,剩下的六塊錢買了兩罐可樂,二十多個人每人嘗一口。到車站發(fā)現(xiàn)車票并不是三塊錢,而是二十塊。魏敏芝于是決定在同學們的掩護下混上車,但在半道發(fā)現(xiàn)了被趕下來,為了信守自己的承諾,一個都不能少,她徒步走到了市里。找到紙條上的地址,才得知張惠科在火車站丟了,于是她滿大街去找,還寫了尋人啟事。后面有人說去電視臺最管用,可門衛(wèi)不讓進,說除非認識臺長,她在門口等了一天一夜,終于見到了臺長,被邀請做了一檔電視節(jié)目播出。于是全市人都知道了這件事,很快便找到了張惠科,也因此引起了社會對貧困山區(qū)教育的關注,捐助了文具和愛心款,電視臺專門到水泉小學去采訪。至此,張惠科才再次回到學校上課。
年代不算太遠,生活有些貧困,但老師仍然堅守在三尺講臺,不能讓一個同學因為貧困而失學,不能讓一個孩子在求知的道路上掉隊,教育的意義永遠是最重要的。黑發(fā)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功在后代。偉大的思想來自靈魂的高尚,信守承諾仍是千年美談。感動與希望常在,一部影片可以催人淚下,更深度的是挖掘內(nèi)在的意義和內(nèi)涵精神。
果然,貧困的悲哀和道路的艱辛,阻擋不了求知的欲望。甘守清貧而接受大山深處的洗禮,神圣而或高尚。內(nèi)心深處的善良永遠煥發(fā)著光芒,灰燼的余煙不可能永遠是嘆息的悲哀。時光的腳步匆匆,面對美好的今天,是否更應該去珍惜眼前的明亮。
夜深了,可是心還在蕩漾,久久不能平息,看到山水的貧瘠和風雨中的光輝,不禁潸然淚下。
【一個都不能少讀后感】相關文章:
一個都不能少作文12-19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12-28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09-04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精選)09-05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08-31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09-02
[精品]《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07-06
[優(yōu)秀]《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10-25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優(yōu)秀03-31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