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手機》讀后感(集合)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手機》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手機》讀后感1
老話常說“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所以多讀書不僅可以長見識,且能學習到許多自己從前不知道的東西,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由于對攝影方面頗有些興趣,所以最近讀一本書名為《手機攝影從入門到精通》,對于這本書,個人感覺還是不錯的。此書專門針對使用手機攝影應該掌握的各種操作方法、攝影理論、后期處理APP進行了深入講解。其中既包括確保照片清晰的小技巧,也有不少能夠提高照片形式美感的攝影技法。通過學習本書,即使是從未接觸過攝影的手機用戶,也能夠拍出漂亮的大片,而對于這些好看漂亮的照片,我們可以用于收藏或者是別的其它用途。反正只要學懂了一些攝影拍照的技巧,生活中多拍一些自己喜歡的風景或人文氣息圖片,好好記錄下來,我們會發(fā)現(xiàn)身邊的生活原來可以這么美好以及舒適。
從閱讀了這本書后,個人還有其它對于攝影方面的簡單感悟,那就是攝影的本質就是記錄影像、凝固瞬間,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也是記錄和表達了拍攝者的心情、思想和一些情感聚集,用心拍照,會發(fā)現(xiàn)原來每一張照片背后隱含的意義都會是不一樣的,而這些感受也正是由于拍攝者在拍的過程中心境不同,從而照片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也會是不一樣的。
現(xiàn)在手機技術發(fā)展越來越快,高清攝像頭加輕巧便于攜帶的優(yōu)勢,人手一臺,攝影便不再是扛著單反跑的.時代了。不過,拍照并不等同于攝影。除了記錄影像,如果想讓照片看起來更美,不管是單反還是手機,都需要很多時間去構思、不斷地練習和學習。就像書法,大家各有千秋和特色,但若要掌握這技能,不光得練習,還要用腦思考和創(chuàng)新。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學習到關于攝影前期的很多基本概念,比如曝光、白平衡、快門速度、逆光等;或是后期修圖的各種概念,比如色溫、暗角、濾鏡等。二、有什么可以拍,怎么拍。作者提供了很多構思和案例,從天空到大地,從人物到花草,一一羅列出來,有圖有文,初學者讀完照著一個個去練習也是不錯的。大好山河,人間百味,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我們拍不到的。三、修圖軟件。作者很溫馨地把修圖需要用到的app都附在每個章節(jié)后面。所以對于這本書,閱讀后我們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和學習感悟,因而喜歡攝影的朋友們不妨也可以來讀讀這本書體會下什么是真正的攝影,如何攝影。都說愛攝影的人肯定愛生活,所以一起來用攝影記錄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保存這份美好的存在吧!
《手機》讀后感2
云飛月走天不動,人走茶涼曲不終。“這些守護村莊的人,是村莊的魂!蔽恼乱源碎_篇吸引了讀者的眼球,令人想一探究竟。有人為愛國抱負鎮(zhèn)守四方,不辭勞苦守衛(wèi)家國;有人為糊口養(yǎng)家忙于奔途,不遠萬里奔外求職;有人為執(zhí)念歸思默守故土,不怨孤獨孤身一人……
“沒買手機的人就只有幾個老人了,和幾頭無聊的老牛,泥土,莊稼,一呆便一輩子!蔽蚁嘈旁诂F(xiàn)在中國偏遠山區(qū)中,也有許多老人在家鄉(xiāng)中默守著自己的執(zhí)念與孤獨,為的是那份對故土的眷戀與熱愛。我們都是大山出來的孩子,血液中混含著泥土的氣息,雙眸后蘊涵著河流的清靈。
就像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卓瑪一樣,她只是守著父親留下的口頭承諾,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守護著祖國邊疆的土地。為此甚至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將熱血都傾注于此。長達數(shù)十年的孤獨與堅守,仍堅守著本心默默無聞地奉獻著。周而復始,偏遠的邊疆地區(qū)人戶零星,無人知寒問暖,在日暮歸家時送上一杯熱茶。但這不僅止于卓瑪,而是當做了一種傳承,如長江黃河之水源于青島,傾瀉而下生生不息。卓瑪守著邊疆的泥土,不僅是關于祖國的領土問題,更是因那是她的家鄉(xiāng)。古有東坡居士蘇軾云: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今有詩人余光中述散文《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人們常言“葉落歸根”,大致便是如此吧。
文中借“手機”為線索,道出了女兒對父親深沉父愛的感激以及父親對已逝母親的思念。故鄉(xiāng)是每個人生長的根,各人為各人的執(zhí)著與信念,守著這份淡淡的鄉(xiāng)愁;蚴青徖锖椭C之情,相濡以沫的愛情,血濃于水的親情。一片沃土養(yǎng)一方人,故事皆不同,但亙古不變的是對故鄉(xiāng)的依戀和那顆赤誠之心。
眾所周知,聞一多先生都曾在海外留學。而且在祖國危難之際,不顧遠洋執(zhí)意歸來,拋棄了國外的.高薪與安穩(wěn)的生活而回歸了正處水深火熱的祖國。在國外,他有更好的發(fā)展與前景。而在那時候的中國,前途渺茫,是洋洋大海中的一葉孤舟?伤麨楹我獨w來?是因其沸騰的血液中有泥土的氣息,在召喚其歸家。而文中的父親亦是如此,有著強烈的思鄉(xiāng)情懷,才會甘愿在鄉(xiāng)野與遲暮老牛相伴一生,有多少漂泊在外的異鄉(xiāng)人,臨終前囑咐子女將自己葬回故鄉(xiāng)的土地上,而一切的根源都是其對故鄉(xiāng)的依戀和皈依。
人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而一片土地,一個村莊,有了堅守的人,念著未終的承諾,才會有生氣,才會有魂。
《手機》讀后感3
今天,我讀了一篇關于《手機》的文章,讀完之后我深有感觸。文章用擬人的手法敘述了手機希望看見自己的同類,這樣才能更好的發(fā)揮自己的效能。正是因為手機的這種盼望同類的心理導致了社會充滿負能量,以至于手機編織了一個社會的整體網絡控制人類。生活在手機世界中的人,無論他每天如何頻繁出沒在大街小巷,但人們還是認為這個人消失了,因為手機把人們變成了一個又一個虛無的號碼和觸不可及的無限電波。實際上,也就是手機把人們拉進了一個奇幻而虛擬的世界。
首先,它以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軟件來迷惑人的'眼睛和心靈,就像深夜里的螢火蟲遇到燈火一樣奮不顧身的撲面而上。然后,再以那些迷人的游戲、廣告、電視劇和娛樂節(jié)目,來慢慢侵占你的思維和內心,就像一根慢慢燃起的木棒一樣,開始還能以自我的能量覺醒并突破,但隨著木棒的快速燃燒,你就會被手機完全控制了。這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黑暗的自我上癮癥,從手機里飄出,吞噬著光明的自我,對手機的執(zhí)著慢慢培養(yǎng)了貪婪,并陷入無窮無盡的欲望里,讓你染上“紅眼病”,也就是妒忌的心理。妒忌心理再加上人們之間的矛盾與不和諧,就慢慢演變成了“恨”,F(xiàn)在有這么多的“殺人案”“傷人案”,都是因為恨得心理太強烈,導致人體瞬間失控,讓人心里的最后一絲理智和光明,瞬間被黑暗的“恨”所占據,人就會不由自主地干出超乎法律的事情,等出現(xiàn)了慘劇之后才如夢初醒,悔之晚矣。但人們都沒有找對原因,真正造成慘劇,把人送上絕路那個黑暗的自我貪欲也稱之為小我。
我完全認同作者的觀點,甚至明白作者的用意。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人出生時的思想都是善良的,那為什么成人之后有的人成為圣賢,而有的人卻成為罪犯呢?使人成為罪犯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欲望和貪婪,那就是人們被手機上癮癥控制一樣放縱了小我。當初馬丁﹒庫柏為什么要發(fā)明手機呢?難道是想害死人類嗎?“不”,當初他發(fā)明手機是為了方便大家溝通,不想手機今天卻變成了一個“毒品”,讓人變得懶惰。比如,要買東西時不需要走出家門,用微信、支付寶就可以購買,還會有人馬上送貨上門,雖然是方便了,漸漸地,人們就會變得越來越懶惰,F(xiàn)在許多成人經常換號碼、設密碼、更新頭像,表面是為了體現(xiàn)個性,實際是因為他們內心空虛,想娛樂自己。我們孩子不是像成人那樣,因為我們充滿天真,但長大后,受外界影響,又被手機所控制,變得欲望過多,成了一個永遠也走不出的怪圈。
手機像一個黑洞,人進去就容易出不來了。
《手機》讀后感4
《手機》記錄了主人公嚴守一童年和中年的故事,也記錄了嚴守一家人的故事。
上個世紀60年代,打電話要去鎮(zhèn)上的郵局,不善言辭的小嚴守一竟磕磕絆絆打了人生中第一通電話,算是不完美的個人"傳奇".后來,嚴守一走出大山,卻憑著一張"名嘴",用能說會道的本事過得如魚得水。此時,手機在他的工作和生活里占了重要位置。可以說,生活的幸福指數(shù),是成也手機,敗也手機。
文章中的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很多年前,嚴守一的祖父傳了句口信,要給自己的兒子說媒,這句口信從販驢的傳給走戲班的,最后傳給了去雞眼的……兩千公里的路,這句口信走了兩年竟然沒有"迷路"……
可以說,這三個故事是互為對照,一個人和人之間距離的對照,F(xiàn)在的社會里,手機憑借著無線電波讓我們與朋友親人的聯(lián)系變得方便快捷,縮短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物理的,或是心靈的。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疏遠了人們的距離。前段時間,在微信朋友圈流傳著一張照片,照片里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坐在床上,周圍一圈子孫們一個拿著一個手機,只有老人孤獨的.望著他們,心酸又無奈。手機的存在,奪去了親人之間陪伴的溫情。
舊時那沒有手機的日子,因為交往不便,思念變長了,心靈的牽掛讓人和人之間的情感變得增加深厚長久。另一個角度看,也會因為這種不便捷讓每個人都有了獨我的私密空間。
和嚴守一祖爺爺有關那個故事令我感動。兩千公里的距離,兩年多的時間,也未曾走失的口信……在這之間,在三個萍水相逢卻信守諾言的人身上,留存著人們的長情和信念。這樣的口信當然比一通電話,三言兩語說清楚要麻煩,但卻在長久的拉扯間讓人羨慕那樣舊時的人情味。
時代的快節(jié)奏,把很多東西由繁變簡。就像我們的少年時代,經常去商店精心挑選漂亮的信箋,小心翼翼的帶回家,擦凈書桌展開信紙,在"展信快樂"四個字寫出來之時涌起對朋友深情的思念。如今,拿起手機就能夠隨時聯(lián)絡,讓原本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變了味道,丟失了儀式感,換來的只怕是關掉屏幕后虛空的孤獨。
我們熱愛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但是很多情感是需要在細水長流的相處中慢慢體悟,方能得出其間真味。
【《手機》讀后感】相關文章:
手機啊手機作文06-06
手機的作文(精選)10-09
手機的作文11-10
《手機》讀后感03-15
手機銷售的實習報告關于手機銷售的實踐報告05-15
手機風波作文11-19
手機活動策劃10-11
手機述職報告11-30
手機調研報告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