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觀看雨果《悲慘世界》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觀看雨果《悲慘世界》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觀看雨果《悲慘世界》讀后感1
在我大約七八歲的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本名叫《悲慘世界》的書,書中主人公的精神從那時起便一直陪伴和鼓勵著我,直到現(xiàn)在。
《悲慘世界》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冉阿讓的人因為饑餓所以偷了一塊面包,卻被人家當場抓住,被判了五年苦役,其間因為思念姐姐和她的孩子,他企圖越獄,共有四次,但不幸的是每一次都被抓住了,每一次都加刑,一共要坐十九年的監(jiān)獄。十九年,最初卻只是因為砸碎了一塊玻璃,偷了一個面包
冉阿讓感到很憤怒,他認為這個社會愧對了他,總有一天他要報復。在出獄的那天,冉阿讓來到了迪涅城。他到處借宿卻沒有人肯接待他,最后他來到了迪涅城主教莫里哀先生的家中,莫里哀先生熱情地接待了他,并請他在自己家中住宿一晚。
半夜,冉阿讓忽然醒來,他想起了他痛苦的`往昔。他決定偷走主教的東西來補償自己的人生,冉阿讓成功偷走東西后,立刻逃走了。
第二天,女仆發(fā)現(xiàn)東西被偷了,便馬上告訴了主教,但主教并沒有生氣。過了一會兒,警察抓來了冉阿讓,來到了主教的家中。主教不僅沒有怪冉阿讓,還把那些東西送給了他。冉阿讓感到很吃驚,他說不出來現(xiàn)在是什么感覺,他逃也似的出了迪涅城。
后來受到主教感化的冉阿讓決定棄惡從善,他來到了濱海蒙特勒伊城,化名馬德蘭,并發(fā)明了一種東西,成為了本市巨富,成為巨富后,冉阿讓經常幫助窮苦的老百姓,被任命為市長。但是好景不長,不久,冉阿讓從警察沙威口中得知,偷走主教東西和別人的蘋果再次犯案的冉阿讓已經捕獲了。但他明明還在這里,難道說有人成了替死鬼?
于是冉阿讓也關注了這次案件,知道了原來那個替死鬼叫商馬第,他其實沒有犯罪,他只是從地上撿的蘋果枝罷了,并沒有偷。如果要證明商馬第的清白,他就必須要去自首。冉阿讓只要一想到他又要變成監(jiān)獄里時的樣子,便覺得沮喪不已。但他的良知告訴他,他必須要去自首,只有這樣才能使商馬第不白白受罪。
最后,冉阿讓還是決定去自首。雖然他犯了罪,但他的誠實和坦然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也感動了我。舍棄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榮華富貴,為了一個不相干的人去自首,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啊!我頓時被冉阿讓的可貴的精神感動了。冉阿讓的一生,在苦難中掙扎,卻有著舍己為人的情操,雨果用這樣的人物形象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每當我拿起這本書,我便想到了冉阿讓那崇高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懷,他將在今后的歲月里一直陪伴我前行。
觀看雨果《悲慘世界》讀后感2
不能因為人犯過一次錯誤,就特意疏遠和嘲諷,畢竟人總會有一次破繭重生的機會。
當我懷著虔誠讀完《悲慘世界》這部長篇后,內心涌起的是一浪接著一浪難以言說的感動,它讓我的心靈得到一次洗禮,讓我對故事的主人公肅然起敬。
冉阿讓是一位淳樸的普通勞動者,他每天幸苦工作,但饑餓和貧窮還是時時困擾著他。有一天,他耐不住饑餓偷了一個面包,結果被抓入監(jiān)獄。他因惦記著家人,四次越獄,卻被加刑至十九年。長期的牢獄生活養(yǎng)成了他陰郁叛逆的性格,他開始仇視法律,仇恨這個不公平的社會。出獄后,他沒有住處,幸好得到仁慈的.莫里哀主教的幫助。但他卻偷走了主教家的銀器。主教沒有怪他,反而寬恕他,放他走了。主教的感化讓冉阿讓心靈受到震撼,他原本善良的心受到了喚醒,重新燃燒起對生活的希望。
讀到這,我由衷為冉阿讓感到高興,他就像正在逐漸復蘇的蠶,正吐露著從善的細絲準備把自己改變。是的,他要開始改變了,不再是令人躲避的對象了。
冉阿讓改頭換面,化名馬德蘭來到蒙特勒伊小城。經過多年打拼,他從一個成功的商人變?yōu)橐皇兄L。成為富翁的他仍不忘主教的教誨,熱衷慈善事業(yè),經常幫助一些貧窮的市民。冉阿讓的慈善舉動引起警察沙威的注意,因為法律濫判無辜,冉阿讓再次入獄。
冉阿讓再次入獄的遭遇令我著實氣憤。為什么?為什么他都已經從善了仍擺脫不了以前的罪名,為什么法律不長眼,一直糾纏著一個洗心革面的人呢?
等他出獄回到小城后,他花重金就住了女工芳汀的私生孤女珂賽特。他帶珂賽特隱居,做了一名默默無聞的園丁。珂賽特在他的愛護和照顧下長大成人,后來與一位心地善良的青年項鏈,找到了她的幸福。但冉阿讓卻因為他的過去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一度不被人原諒。在孤寂中走向生命的盡頭。
冉阿讓的一生是悲慘的,但也是精彩的,令人感嘆的。他曾經是個心中失去愛的逃亡者,但他并沒有完全失去本性,在主教的感化下,他的心得到洗禮,得到升華。盡管之后一再落入法律的魔爪,但他不再暴躁,不再埋怨,始終懷著一顆圣人之心,用愛與寬容去對待所有人。在我心中,他就是一個化繭重生的冉阿讓,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冉阿讓,過去的罪惡并不能阻擋他慈善的腳步。
在生活中,我常常因為受了一些委屈,而去抱怨別人,也曾在心底記恨一些人,在讀完《悲慘世界》之后,我明白了寬恕的重要。以后,我一定要放寬心胸,寬容的對待別人,這樣我才能更好地成長。
觀看雨果《悲慘世界》讀后感3
1885年,令人尊敬的雨果老先生去世了,這位一生為文學嘔心瀝血,才華洋溢的文學巨匠本可以要求隆重下葬,獨自葬在山水秀麗的地方,可這位一生都在為人道主義奮斗的偉大作家卻特意留下遺言:要用窮人的馬車把他藏到公墓里去。這是為什么呢?怎么會有人放著好事不去享受呢,我十分不解,總有個疑問在腦中回蕩。
偶然間,翻開了雨果老先生的著作《悲慘世界》,曲折的劇情把我的眼球吸引住了……
貧苦的冉阿讓撫養(yǎng)著姐姐與她的孩子,生活所迫,冉阿讓去面包店偷了一個面包,卻被抓住了,判了整整五年刑,他惦記著自己的家人,不停越獄,得來的結果確是加判十四年。社會的無情與監(jiān)獄的冷酷使他被仇恨蒙蔽了雙眼。出獄后,他在莫里哀主教的盡力感化下,冉阿讓發(fā)誓要成為善人。在他的努力下,他成為了大好人“馬德蘭市長”,為窮人出了很大的力,可世事難料,他被昔日的囚友認了出來。他被剝奪市長的權利,又被關進了監(jiān)獄。他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諾言:撫養(yǎng)那位飽經風霜婦女的孩子珂賽特,居然從監(jiān)獄逃了出來,與珂賽特過著平靜的生活?善届o沒多久,離家出走的貴族馬呂斯愛上了美麗的珂賽特,而珂賽特也愛上了馬呂斯。在國民自衛(wèi)軍的反抗中,馬呂斯受了重傷,所幸被冉阿讓救下。可不明是非的馬呂斯知道了冉阿讓的身份——苦刑犯后,居然將他拒之門外。在知道冉阿讓便是他的救命恩人時,馬呂斯與珂賽特趕忙來到冉阿讓身邊,可冉阿讓卻永遠閉上了雙眼……
粗略一看,冉阿讓的'一生備受挫折,他的經歷又是如此悲愴,讓人不禁感嘆當時封建社會的無情。可一細看,他的一生確實是為“成為好人”而努力著,他做過好人,他的死便是有意義的。不僅是他,警長沙威雖離開了這個世界,卻懷抱著良心;婦女芳汀雖離開了這個世界,卻懷抱著希望;愛著馬呂斯的愛波那雖離開了這個世界,卻懷抱著愛情。能有意義地離開這個世界,便是無憾了。
正當我在為故事中一個個人的死去而悲嘆時,卻看到了這樣一行字眼:本小說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我震驚了,這居然是雨果那個時代真實發(fā)生的!轉念一想,又仿佛明白了雨果老先生的遺言,他是在用身體,來讓人道主義更發(fā)揚光大! 然而,在所謂已實現(xiàn)人道主義的今天,一些舉手之勞在如今社會各種不公平待遇下似乎不值一提,可正是這些舉手之勞,如黑暗中的點點星光,給了所有人希望——世界能變得更好的希望。
只要你相信,悲慘世界并不悲慘。
【觀看雨果《悲慘世界》讀后感】相關文章:
雨果悲慘世界讀后感范文04-04
雨果經典語錄11-04
悲慘世界讀后感《悲慘世界》 讀后感11-14
悲慘世界讀后感范文 有關悲慘世界的讀后感02-07
雨果經典語錄(11篇)12-02
雨果經典語錄11篇12-01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有感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