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jīng)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字經(jīng)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字經(jīng)讀后感1
在我學習的“經(jīng)典”中,讓我感到最親切、最受益的,莫過于《三字經(jīng)》了。我喜歡它,不在于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源,也不在于它高深的理論,而在于它給了我稚嫩的心靈以啟迪和引導。很早時候,它就成了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那時,我雖然是鴨子吃蝸!扯恢湮叮荒苷嬲斫馄渲械暮x,但它朗朗上口的詞句讓我產生很大的興趣。每每回到家里,我總要在家人面前好好的“諞一諞”。回想那段“呀呀學語”的美好日子,還真有意思哩!
如今,我戴上了“紅領巾”,對《三字經(jīng)》有了“淺薄”的理解,我依然是它忠實的小讀者。每天早晨晚上都要讀上幾遍,它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課。
我曾一度厭倦了學習,認為每天都在反復循環(huán)著“兩點一線”的學習生活,感覺太枯燥、太無聊。多虧“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喚醒了我。是的,小孩子不好好學習,是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在小時候不認真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么用呢?我這才領悟了“學海無涯苦作舟”的真諦,我迅速端正了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要不然,將來真的會落個“老大徒傷悲”的下場。
每每在我任性偷懶的時候,“玉不琢,不成器”給了我力量,使我恍然大悟。是呀,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就不能成才。不經(jīng)風雨,難見彩虹。沒有規(guī)矩,難成方圓。我深深懂得“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原意了。從此,我再也不任性偷懶了。
學習分心、馬虎是我的.“臭毛病”,在每次的考試中都吃了“大虧”。可是,“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這句話驚醒了我,改掉了我的壞習慣。文意是說,漢朝孫敬讀書時把自己的頭發(fā)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戰(zhàn)國蘇秦讀書疲倦時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們不用別人督促而自覺地勤奮苦讀。幸虧《三字經(jīng)》及時讓我清醒過來,否則,我的“小馬虎”頭銜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卸掉呢!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聽信《三字經(jīng)》的教誨,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經(jīng)典的語句,就像一粒粒種子在我的心中,慢慢地生根、發(fā)芽。《三字經(jīng)》可謂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學問中的學問了,它將一直不停地警醒我,鼓勵我,陪伴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同行。
三字經(jīng)讀后感2
這段時間,我每天晚上寫完作業(yè)后喜歡看《三字經(jīng)》,還大聲地背出來。媽媽覺得很奇怪,問我怎么突然喜歡看這本書呢?她說自己也只會背前面的部分,還想跟我一起往下背呢。
其實媽媽不知道,是因為在學校里,我經(jīng)常聽到好多同學都會背《三字經(jīng)》,而我卻只會開頭那幾句,心里不服輸。所以這個寒假我想好好學習一下,爭取趕上同學們。
我原本以為單純地背《三字經(jīng)》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沒想到才看了前幾頁,我愛不釋手了。因為這里面講的全是古代的小故事,并且都是三字一句,兩字一韻,讀起來瑯瑯上口。有的句子能從字面上理解含義,有的句子意思很深奧了,好在每一頁都有拼音和注釋,可以讓我輕松快樂地學習。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這是說黃香九歲時知道在冬天先幫父母把被子暖熱了再讓他們睡覺。我覺得我們都應該向黃香學習,體諒父母的辛苦,有時間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在家聽父母的話,孝敬父母。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孟母三遷和孟子逃學后他媽媽剪斷織好的布來教育他的故事。我明白了學習不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環(huán)境,特別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我在以后的'學習中遇到困難不會退縮,要勇敢面對不放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边@告訴我們,一塊玉石,如果不去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樣的,如果不認真學習,無法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即使這個人再聰明,如果不用在正當?shù)牡胤,不刻苦不努力,長大后也會一事無成的。
媽媽說《三字經(jīng)》這本書蘊含著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從中學習了許多關于歷史、天文、地理、道德等知識,讀后的確感到受益匪淺。我終于明白了古人為什么說讀了《三字經(jīng)》,可以知道天下事了。
我很喜歡這本書,打算繼續(xù)讀下去,不只是死記硬背,而是要好好學習,理解記憶。我要把《三字經(jīng)》上的知識時刻牢記在心,學會做人、做事和學習的道理,做一個好孩子!
三字經(jīng)讀后感3
我讀過很多書,有童話書,有漫畫書,有歷史書,有科幻書等等。這些書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開闊了視野,還使我從中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經(jīng)》這本書。每一次讀它,都能引起我的思考,讓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jīng)》這本書中的每一句雖然很簡短,卻蘊含著一個個深刻的道理!叭酥,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說人在最初,本性是善良的。這樣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長過程中,由于后天的努力、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不一樣,品行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讓我懂得了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qū)別,人也是一樣,只有經(jīng)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白硬粚W,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更是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從小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還有“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等許多通俗易懂的哲理!度纸(jīng)》真是中華文化知識的寶庫、思想的寶庫,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每當我讀起《三字經(jīng)》時,便會陶醉在其中,最令我感動的一句是“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這句講的是東漢時期,一個叫黃香的孩子,九歲的時候就非常孝順。每當夏天,總是先把枕席扇涼了、蚊子趕跑了再請父母歇息。冬天時,自己先躺下,用體溫幫父母把被窩暖熱!這是一個多么懂事的孩子!媽媽告訴我,這個故事講的不僅僅是孝順,更是愛!
黃香的故事,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對我的'愛,也想到了我對父母的點點滴滴。為了我,爸爸媽媽總是無微不至的關愛我、呵護我,而我卻不知道關心爸爸媽媽。好吃的東西我總是搶著吃,很少主動幫爸爸媽媽干家務活……想到這些,想到黃香,我覺得好慚愧!真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反思、去學習、去努力做好!
讀《三字經(jīng)》,讓我懂得了什么是孝順,什么是學習,什么是愛!這本書給了我智慧的結晶和學習的精神,讓我在成長的路途中不斷成長、無所畏懼。
三字經(jīng)讀后感4
朗朗乾坤,得萬古之靈氣,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曠世之奇書,《三字經(jīng)》橫空出世!小子對此奇書甚有感觸,即書一文,此亦個人之意,又亦兒戲之言,不可當真也!
何謂此書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韻句成句,自成一體,易讀易記,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華文化之精髓,這部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書,竟融“歷史、地理、人物、天文氣象、詩書禮樂、教育、哲學”于一體?芍^學一書而通萬卷也!但是,我們要把《三字經(jīng)》與當時的歷史條件聯(lián)系起來思考,正確地認識,主動汲其精華,剔其糟粕。
親情、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薄跋憔琵g,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兹谒臍q就知道讓大梨給長兄;黃香九歲便主動孝順父親而無怨無悔。
重視子女教育和歷史教育亦是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拔裘夏,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玉不琢,不成器”。這體現(xiàn)我國對教育的重視!度纸(jīng)》還將整個中國歷史濃縮在一起,易學易記,并且專門談到學習歷史的.方法。
總之,這一切都表現(xiàn)了古代中華兒女的傳統(tǒng)美德與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中華兒女的驕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當時的歷史與政治原因,造成了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使《三字經(jīng)》多了幾分糟粕:三綱五常。所謂“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這說明當時的人們愚昧地認為有了“三綱”,就會形成君順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婦順的社會安定局面;所謂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這是人人都必須遵守這些基本道德底線,不容打破。只是可憐當時的人啊!一心認為三綱五?梢跃S護家族、國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綱五常并親身踐行,實際上這不過是富有的統(tǒng)治者對被統(tǒng)治者在倫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緊箍咒而已。作文
總而言之,《三字經(jīng)》這本奇書,其精華就在于對親情、孝順的張揚,對后天教育和歷史教育的重視。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封建道德,兩千年來一直是束縛中國人思想和行為的繩索。
我們一定要記住,《三字經(jīng)》所體現(xiàn)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去汲取精華,剔其糟粕,最后發(fā)揚光大至世界。
三字經(jīng)讀后感5
我5歲的時候,媽媽就買了一本小小的《三字經(jīng)》教我背誦。我當時只知道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辈⒉恢榔渲械囊馑肌6歲上青蘋果幼兒園的時候,錢老師也教我背會了《三字經(jīng)》的前兩段,我模模糊糊地知道了一點意思,并不完全理解。直到今年暑假的一天,媽媽從新華書店買了一本厚厚的《三字經(jīng)》,我如饑似渴地讀了幾遍,文中意思才略知一二。
《三字經(jīng)》是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兒童啟蒙讀物,流傳廣泛,家喻戶曉。它代表了中國古代兒童啟蒙讀物的最高水平。古今許許多多讀者給它以高度評價。在《三字經(jīng)》出現(xiàn)以前,傳統(tǒng)的蒙前讀物主要是四言體!度纸(jīng)》的三字一句,短而易讀,符合兒童的閱讀習慣。
《三字經(jīng)》中包含了種類的知識,它可以分為六個部分!叭酥,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敝v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為人子,方少時!钡健笆仔€我娐!睆娬{兒童懂禮儀、孝敬父母、尊敬兄長!爸硵(shù),識某文!钡健按耸x,人所同!苯榻B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凡訓蒙,須講究!钡健拔闹凶,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敖(jīng)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自!敝v從伏羲神農到清代的朝代變革!翱诙b,心而惟!钡健叭种,宜勉力。”強調學習勤奮刻苦、長大有所作為。
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都堅信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孩子在兒童時期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非常強,應在此期學習前輩的'人生經(jīng)驗、生活智慧。盡管此時,理解能力也在增強,到了一定年齡,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領悟。
《三字經(jīng)》共一千多字,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方面,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字經(jīng)》是經(jīng)過歷史檢驗,經(jīng)過歲月磨礪而沉淀下來的文學瑰寶。在經(jīng)典閱讀中,我們不僅能讓自己內心世界獲得更多的光明,也可以感受到文明發(fā)展的軌跡和烙印。我很幸運地讀了這本好書,我希望全中國的小朋友乃至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能捧著《三字經(jīng)》在經(jīng)典閱讀中不自覺得揚起嘴角,享受這些美麗文字帶來的快樂。
三字經(jīng)讀后感6
隨著錢文忠教授在《百家講壇》節(jié)目中講解《三字經(jīng)》,學習國學的熱潮也悄悄興起。于是,我對照講解,開始認真閱讀起《三字經(jīng)》這本古老卻經(jīng)典的著作。
《三字經(jīng)》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tǒng)的兒童啟蒙讀物,成書大約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經(jīng)》一經(jīng)問世,即廣為流傳,實際上成為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經(jīng)》被尊稱為“經(jīng)”。三字經(jīng)植根于傳統(tǒng)文化,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這天學習《三字經(jīng)》對于我們來說同樣有著重要的.好處,即學知識之前必先學道理。反映在這天的學習中,成績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經(jīng)》采用敘事和論理并舉的方法,運用超多的歷史典故,蘊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書。這本讀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資料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說,廣泛深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字經(jīng)》也啟發(fā)了我們,當今家庭都只有一個獨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會問題的出現(xiàn)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嚴而造成的,《三字經(jīng)》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边有“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等都說明了為人父母為人師的職責和嚴格要求學生的重要性。另外,此刻的獨生子女有很多嬌生慣養(yǎng),以自我為中心,而《三字經(jīng)》教導人們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書中說“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此刻好多家長只看重學習成績,而忽視了教導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們能從小好好學習《三字經(jīng)》,那么我們是否能更好地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
讀了《三字經(jīng)》,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加深了,進行中國經(jīng)典文化的教育能夠陶冶情操,提高修養(yǎng),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我覺得讀《三字經(jīng)》、習《三字經(jīng)》,把《三字經(jīng)》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課堂中是十分有好處的,它既是民族知識的傳承、又是民族精神的發(fā)揚。
三字經(jīng)讀后感7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幾句話一年級小朋友都知道,這就是三字經(jīng)的經(jīng)典“臺詞”。
背誦三字經(jīng),人人都會,可誰又知道其含義呢?我閑來無事,隨手拿起了三字經(jīng)全解。三字經(jīng)主要是寫人的善、惡、學、孝、禮、儀,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傳統(tǒng)美德。
從最經(jīng)典的幾句開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huán)境不一樣,性格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其實我覺得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的,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qū)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從這幾句一直到“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shù),識某文”。一直是告訴我們應好好學習,親近老師和同學并且要不恥下問。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是做人的基礎。
今天讀了三字經(jīng)我學到了很多,在我們的生活中,顯現(xiàn)出我們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公交車上,一個孕婦上了車,兩位老大爺因為爭著讓座吵了起來,其他人像看熱鬧一樣,有的還起哄。結果出來了,但孕婦到站了,她為了知道結果還多坐了一站,但她還是很謝謝兩位老人。司機轉頭說:“我看在座的大都是年輕人,兩位大爺雖然為誰讓座而爭吵,但至少他們有這個想法,為什么除了兩位老大爺,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讓座呢?”車上的人聽了都默不作聲,慢慢地低下了頭,車內一片寂靜。
這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說明了我們不懂禮讓,雖然每個人都知道為老孕幼殘讓座,可誰有動于衷呢?
我們應從尊敬兄長和長輩開始,培養(yǎng)自己的愛心。要以友善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不應該計較自己的個人得失,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和喜愛,也會感受到他人的溫暖。
21世紀,獨生子女有很多嬌生慣養(yǎng),以自我為中心,而《三字經(jīng)》教導人們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書中說“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如果我們的教育從小學開始,經(jīng)常給孩子講“漢代的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為父母搖扇子,冬天以身體為父母溫暖床席?兹谒臍q的時候,就懂得謙讓尊長,吃梨時挑小的,大的讓兄長吃!蹦沁@個社會還會出現(xiàn)那么多不和諧的現(xiàn)象嗎?
趕快拿起《三字經(jīng)》,相信你的收獲比我更多喲!
三字經(jīng)讀后感8
一說起三字經(jīng),那可是我們中國文化瑰寶。 這本書的特點就是三字一句、含義簡單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
《三字經(jīng)》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tǒng)的兒童啟蒙讀物,成書大約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度纸(jīng)》一經(jīng)問世,即廣為流傳,實際上成為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經(jīng)》被尊稱為“經(jīng)”。三字經(jīng)植根于傳統(tǒng)文化,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學習《三字經(jīng)》對于我們來說同樣有著重要的意義,即學知識之前必先學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學習中,成績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讀《三字經(jīng)》學會采用敘事和論理并舉的方法,運用大量的歷史典故,蘊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書。這本讀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說,廣泛深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字經(jīng)》也啟發(fā)了我們,當今家庭都只有一個獨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會問題的出現(xiàn)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嚴而造成的,《三字經(jīng)》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边有“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等都說明了為人父母為人師的責任和嚴格要求學生的重要性。另外,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有很多嬌生慣養(yǎng),以自我為中心,而《三字經(jīng)》教導人們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書中說“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F(xiàn)在好多家長只看重學習成績,而忽視了教導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們能從小好好學習《三字經(jīng)》,那么我們是否能更好地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
讀了《三字經(jīng)》,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加深了,進行中國經(jīng)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養(yǎng),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我覺得讀《三字經(jīng)》、習《三字經(jīng)》,把《三字經(jīng)》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課堂中是非常有意義的,它既是民族知識的傳承、又是民族精神的發(fā)揚。
三字經(jīng)讀后感9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幾句話一年級小朋友都明白,這就是三字經(jīng)的經(jīng)典“臺詞”。
背誦三字經(jīng),人人都會,可誰又明白其含義呢?我閑來無事,隨手拿起了三字經(jīng)全解。三字經(jīng)主要是寫人的善、惡、學、孝、禮、儀,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傳統(tǒng)美德。
從最經(jīng)典的幾句開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huán)境不一樣,性格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其實我覺得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的,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qū)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從這幾句一向到“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shù),識某文”。一向是告訴我們應好好學習,親近教師和同學并且要不恥下問。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是做人的基礎。
今日讀了三字經(jīng)我學到了很多,在我們的生活中,顯現(xiàn)出我們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公交車上,一個孕婦上了車,兩位老大爺因為爭著讓座吵了起來,其他人像看熱鬧一樣,有的還起哄。結果出來了,但孕婦到站了,她為了明白結果還多坐了一站,但她還是很多謝兩位老人。司機轉頭說:“我看在座的大都是年輕人,兩位大爺雖然為誰讓座而爭吵,但至少他們有這個想法,為什么除了兩位老大爺,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讓座呢?”車上的人聽了都默不作聲,慢慢地低下了頭,車內一片寂靜。
這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說明了我們不懂禮讓,雖然每個人都明白為老孕幼殘讓座,可誰有動于衷呢
我們應從尊敬兄長和長輩開始,培養(yǎng)自我的愛心。要以友善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不應當計較自我的個人得失,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和喜愛,也會感受到他人的.溫暖。
21世紀,獨生子女有很多嬌生慣養(yǎng),以自我為中心,而《三字經(jīng)》教導人們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書中說“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如果我們的教育從小學開始,經(jīng)常給孩子講“漢代的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為父母搖扇子,冬天以身體為父母溫暖床席?兹谒臍q的時候,就懂得謙讓尊長,吃梨時挑小的,大的讓兄長吃!蹦沁@個社會還會出現(xiàn)那么多不和諧的現(xiàn)象嗎?
趕快拿起《三字經(jīng)》,相信你的收獲比我更多喲!
三字經(jīng)讀后感10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薄兜茏右(guī)》里的這句話相信大家都已經(jīng)耳熟能詳。最近,我再次細細品讀了國學經(jīng)典《三字經(jīng)》,再次感受到孝順的重要意義。
在《三字經(jīng)》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這是一個關于黃香侍父的小故事,大意是:東漢時期,有一個叫黃香的孩子,在他九歲時,母親去世了,他很悲痛,從此就加倍孝敬父親。所有勞苦家務事他都搶著去做,只為讓父親有較多的時間休息。冬天里用自己的'體溫給父親暖被窩,夏天里用扇子把席子扇涼,再請父親去睡。黃香的孝行被廣為傳頌,成了有名的孝子。而孝敬自己的父母,是每個做兒女的都應具備的良好品德!
看了這個故事,我感慨萬千,內心十分愧疚。黃香小小年紀,才九歲就這么懂事,這樣去孝敬父親。而我現(xiàn)在都11歲了,很多時候都沒有主動去做家務,有時候連自己的衣服襪子還要父母幫洗,一點也不懂得體諒父母,孝順父母。這一點我必須向黃香學習,在家?guī)妥隽λ芗暗氖,為父母分擔;更努力學習,加強自我管理,不讓父母操心。我要用行動來孝敬父母!因此,本學期初,我跟父母承諾:要尊敬長輩,孝順父母,爭當表正之星“孝敬獎”。
記得母親節(jié)那一天,很多同學都忙著給自己的媽媽準備禮物,我也想給母親送上一個小禮物。我想起爸爸對我說的話:“孝順,就是實實在在為父母、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就算語言再動聽,也不如行動來的更實際!蔽揖拖虢o母親準備一份特別的禮物——幫做家務,讓她在家里休息。說干就干,我親自下廚,做我的拿手好菜——番茄炒蛋。我先洗番茄,把它洗凈,之后用鍋炒。因為是母親節(jié),我可要更認真一點。先打兩個雞蛋,倒點兒油,時不時翻一翻,要小心,別燒糊了,撒點兒鹽。好,完成!好香啊!我端出了番茄炒蛋,放到桌上,媽媽見了,驚喜得不得了:“暢,你真棒呀!這個母親節(jié)我過得好開心!蔽衣犃耍鹛鸬匦α。接著,我?guī)蛬寢屖、夾菜、洗碗、掃地,話兒我全干了。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讓我們從行動開始,從小事做起,把孝順父母長輩這個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一起傳承下去吧!
【三字經(jīng)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三字經(jīng)心得體會_三字經(jīng)讀后感05-30
三字經(jīng)的讀后感03-18
三字經(jīng)讀后感05-07
《三字經(jīng)》讀后感05-20
《三字經(jīng)》讀后感集錦03-14
《三字經(jīng)》讀后感集合05-16
三字經(jīng)讀后感通用04-13
《三字經(jīng)》范文讀后感03-30
三字經(jīng)讀后感范文03-22
精三字經(jīng)讀后感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