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后感
引導語:做一名教師是多么神圣的工作呢,教書育人是多么的偉大!下面由YJBYS小班給大家整理帶來的有關(guān)教師的讀后感范文,從中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會喜歡!如何做最好的教師讀后感
這個學期,我讀了魏書生主編的《如何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是編者精心地從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馬卡連柯、陶行知等那些獨具風格的理論和教誨中選擇優(yōu)中之優(yōu)、重中之重,并對此生發(fā)一些感言后所編寫而成的。這本書讓我更直接地、更快捷地了解了大教育家們那些膾炙人口的妙言箴言、教育佳篇、系列教誨,也讓我對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于是我又另外購買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和法國盧梭的教育專著《愛彌兒》,作為擴展閱讀。
讀了這本書,我對蘇霍姆林斯基關(guān)于閱讀的論述印象最為深刻。
“學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質(zhì),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精神修養(yǎng)和興趣,取決于他的知識淵博和眼界廣闊的程度,還取決于:教師到學生這里來的時候帶了多少東西,教給學生多少東西,以及他還剩下多少東西。對一個教師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虛,沒有精神財富的儲備。”
蘇霍姆林斯基說優(yōu)秀教師教學技巧的提高,皆是因為持之以恒的閱讀,依靠讀書來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之海。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注重閱讀與教學之間的關(guān)系。他認為唯有閱讀才能不斷豐富我們的知識底蘊,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閱讀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想使備課不成為單調(diào)乏味的坐著看教科書,那就請讀科學作品,要使你所教得那門科學原理課的教科書成為你看來是最淺顯的課本。要使教科書成為你的科學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你教給學生的只是這門知識的基本原理。備課就無須花幾小時了。”記得針對這條名言,有位成功的歷史教師曾說過:“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這就是為什么有的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yīng)手、游刃有余,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有的教師上課時盡管精心準備,教學環(huán)節(jié)可謂設(shè)計得天衣無縫,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讓人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的原因。我們常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不斷的學習就沒有扎實的知識和開闊的思維,在信息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孩子們的視野越來越寬闊,知識面越來越豐富,求知欲也越來越強烈,不學習只能是“坐吃山空”,僅僅靠課前準備幾個小時已經(jīng)不足以自如地駕馭課堂。教材中的內(nèi)容只是常識,教師還要廣泛涉獵知識,既源于教科書又要高于教科書,將難以消化的理論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教材寬廣得多的時候,才有可能深入淺出的應(yīng)對所教的內(nèi)容,將死板的教科書變成激發(fā)學生興趣與主觀能動性的有效途徑。
蘇霍姆林斯基自己的敘述:“我私人的圖書館里,在幾間房子和走廊里,從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擺上了書架……有成千上萬冊圖書……我每天不讀上幾頁,有時不讀上幾行,我是無法活下去的……”我們或許做不到如蘇氏般偉大,但是我們至少也可以實踐“要天天看書,終生與書籍為友。”
對于學生,閱讀都同樣重要。“對于學生,尤其是對后進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為孩子提供閱讀的書籍,讓孩子讀到能使他感到驚奇與贊嘆的東西。閱讀能教給他們思考,而思考能變成一種激發(fā)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fā)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
“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一個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的學生,比起不掌握這種乍看起來很簡單的迅速閱讀能力的學生來,就顯得能夠更迅速、更順利地應(yīng)付任何作業(yè)。在他的腦力勞動中就沒有死記硬背。他閱讀教科書或別的書籍時,比起那種不會同時閱讀和思考的學生來,情形就完全不同。”
“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業(yè)上落后,而沒有學業(yè)落后的現(xiàn)象,教師的工作就容易了。實踐證明,如果閱讀對于學生成為通往知識世界的一個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沒有必要花費許多時間給學生補課了。”
“自學有一個必備的條件,這就是個人要積累一些藏書。我們學校的每一個學生,到小學畢業(yè)時擁有200-250本個人藏書,個別學生有400-500本書。”要知道這只是鄉(xiāng)村的一所學校呀。
然而我國的閱讀形勢不容樂觀。2006年,中國出版社協(xié)會做一項調(diào)查:我國有45%的家庭無一本藏書、無一個書柜;韓國有96、8%的家庭均有500本以上的藏書……我國每年出版圖書不下30萬種,但是每一戶家庭的消費圖書數(shù)量不到1.75本,人均閱讀量小得可憐。有專家指出閱讀太重要了,閱讀能力高低直接關(guān)系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但我們國家的閱讀力長期以來一直走低,導致國民素質(zhì)降低。而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最需要的是我們這些老師們的努力。因為教師的讀書風氣能影響和帶動學生的愛好和社會的風尚。“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復昨天講過的話,那么,閱讀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
作為一名教師,對于教學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必須不斷學習,不斷讀書,讀書不是為了應(yīng)付明天的課,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我們只有自己擁有了廣博的知識,創(chuàng)新的思維,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廣博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關(guān)于教育,至今還未曾讀通一點皮毛,那就讓我再一次次走進,從那里去尋找靈感,尋找智慧,尋找胸襟,尋找精神吧!
《有效教師》讀后感
閱讀《有效教師》這本書之后,我對如何成為一個有效的教師有了自己的一些體會。我認為所謂“有效”,是指教師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能從中得到些什么。這應(yīng)該是衡量教師是否有效的一個重要標準。書中對“上課40分鐘的質(zhì)和量”的強調(diào)發(fā)人深省,而其中有效的教師是提高課堂教學、作業(yè)完成有效性的重中之重。這本書對于成為有效教師每個章節(jié)都從各個角度進行了滲透性的分析。注重學校教師的自身素質(zhì)和學科能力,也注重教師教學的整個過程。其通過理論和實際相結(jié)合的方式,用一個個具體而經(jīng)典的案例說明了“什么是有效教師?我怎樣成為一名有效教師?這需要多長時間?”這些問題同樣也屬于困擾我這樣的年輕教師的諸多疑問,通過閱讀,我對于教師和教學的定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下面就與大家分享,以求共勉。 一、愛心是有效教師進步的基礎(chǔ) 書中用了很多案例描述了名師成長的過程,所有影響因素中,個人對教育事業(yè)的態(tài)度最為重要。也是導致多年以后有的教師仍對工作充滿熱情,有些教師卻停滯不前出現(xiàn)倦怠的關(guān)鍵。56頁到63頁張雨、張勝和楊海的案例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如果常常埋怨自己的出身,埋怨領(lǐng)導的偏見,而不去想想自己的主觀因素,這樣對自己的教學和人生都只會起到反作用,無法成為有效的教師的。
“埋怨環(huán)境不好,其實常常是我們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其實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不好教,其實常常是我們的方法太少。”魏書生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教師必須要學會改變自己,學會轉(zhuǎn)化壓力,學會集百家之長提升自己、充實自己,以做一個真正有高尚師德境界的教師。教師是一個需要巨大的熱情,需要熾熱的愛的職業(yè),自古以來我們有所耳聞的名師先輩們都是在做到這些的基礎(chǔ)上,以身作則,無私奉獻。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只有心中充滿愛,才能走向教育的高點。
【 教師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教師的挑戰(zhàn)》教師讀后感10-09
《給教師的建議》教師讀后感10-09
《教師成長密碼》教師讀后感10-09
《做卓越的教師》教師讀后感10-09
致青年教師教師讀后感04-02
《這樣做教師更幸!方處熥x后感10-09
教師的挑戰(zhàn)讀后感10-26
致教師讀后感10-26
教師讀書讀后感10-26
教師評語讀后感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