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合集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
《穆斯林的葬禮》老早以前就聽老媽說好看,可那時的我根本不喜歡看書因為我比較好動看書似乎太不適合我的脾性了。所以這書名就留在了我的記憶中了。前段時間還有人讓我推薦書給他我好不猶豫的就說出了《穆斯林的葬禮》但我確實是沒有看過。感謝靜姐了讓我有機會看到這書讓我這星期過的也比較充實。
書我看完了太傷感了,書中的每個人物都讓人覺得??痛。不知道霍達寫的人物在現(xiàn)實中有沒有原型我希望沒有。
韓子奇一個出奇的人物創(chuàng)造了玉界了奇跡,前半生在北京奮斗著享受著自己的安逸的生活有妻子、有兒子也有輝煌的事業(yè)一切是多么的完美啊!可事實造人戰(zhàn)爭的來臨他為了自己的玉拋妻棄子遠離家鄉(xiāng)漂流到海外十年當然走的時候他沒有想到戰(zhàn)爭的煙火會波及到海外吧,在海外的戰(zhàn)爭中他得到了愛情其實事業(yè)上也還好吧,十年夫妻共風雨其實也是幸福的也有美好的回憶啊!可是當這兩種幸福碰撞他的人生又開始有質的變化了,他選擇了留下選擇了逃避因此他開始了后半生懊悔,對不起心愛戀人對不起他的原配妻子他的兒子也對不起自己的女兒,他在家時低著頭過日子的一切都在愧疚中度過?傻筋^來他什么都沒有了愛人愛女以及他的玉也遠離他了世上沒有任何動西可以撫慰他的心了……
碧兒一位標準的中國式婦女有著完美的家庭風光的地位,以她的聰明才智留住了丈夫趕走了妹妹,也選定兒媳一切是那樣的完美。可丈夫心不在他那里留住的只是空殼,而兒子天星失去了愛情永遠的記恨她留下的只有對妻子的責任。
玉兒聚美貌與才智與一身的漂亮姑娘卻總是選錯對象離開愛人和女兒獲取自由了吧!她開始了海外孤寂的生活每天在思念中度過,在花甲之年得知與親人永別的消息大概她以后的.日子更加的難熬吧。
新月一個命苦的孩子每時都懷念著照片中母親,有著出色的語言天賦的她上了自己喜歡的大學見到了心愛的人似乎是美麗人生的開始,可她卻從此時與美好的未來遠離,愛情讓她的生命走的更遠了一些可并沒有改變死忘最終的到來,她帶著父親的寄托、母親的希望、哥哥的呵護、楚雁潮的愛走了,是那樣的無奈與不舍。
每個人的結局是這樣的讓人揪心,可每個人似乎都是沒過錯的只是在事情的排列組合過程中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吧。
書的結局有了,可我們的生活還在繼續(xù)愿我生命中的人們每天開心快樂,人人能排列組合一個心想的人生!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2
就像冰心奶奶所說的,《穆斯林的葬禮》真的是一部奇書。用巧妙的方式將一個橫貫半個世紀的家族故事貫穿起來,從時間的兩端開始行進,最終匯聚成一個完整的圓。用一個玉器家族的幾代興衰,唱出一曲人生的詠嘆調。在中國博大精深的玉器文化長河中唱出一曲關于命運、關于人生的悲歌。 《穆斯林的葬禮》中的章節(jié)目錄的每一章的名字也很特別。全是兩個字,而且第一個字是用“月”、“玉”來互換。那兩個世界,一章章地輪番出現(xiàn),其中一個世界是上一代的,是新月的爸爸那一代的世界,另一個世界時下一代的,是新月這一代的.。剛剛在這一個世界發(fā)現(xiàn)動情處,這一章卻完了,輪到另一章中的另一個世界,調整好自己的心情,深深地吸一口氣,重新投入另一個世界,也帶著上一章的感情讀,兩個世界就這樣相互交融,最終匯聚出故事的答案。 當然,每本小說中的人物都和美,但是那種美式小說中丑的形象來襯托出來的。
《穆斯林的葬禮》中大部分人物的美是很自然流露出來的。琢玉高手梁亦清在沙沙的磨玉聲中的那種“心中只有玉”的專注很美;兩姐妹壁兒和玉兒拿著綠茸茸的盛著瑪瑙似的櫻桃的鮮荷葉,很美;易卜拉欣捧著清涼的滑膩的玉婉,失了魂的陶醉很美;新月在北大的未名湖畔上的石階上坐著凝神閱讀很美。 小說的主人公新月與一種別開生面的美,那是一種“不必特別地打扮自己,便有種天然去雕飾的樸素的美”,這種美含有簡愛的剛強。她自信:高考時,新月自信地只填了第一志愿那是破釜沉舟般的勇氣。新月憑著她的努力及自信考上了北大,當新月畢竟不成熟,她也有不自信的時候,面對對手會感到不安,擔心被打敗,同時又不甘心落后,這樣新月這個形象才豐滿,真實。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花季少女,卻又心臟病,但病魔帶來了愛情。我想,這就是《穆斯林的葬禮》一書中飽含的凄美,它埋葬的不僅僅是少女年輕的生命,還有悲傷的過往。開篇上的“穆斯林的葬禮上的祈禱”所說的“寬恕我們這些人”中的“我們”是指全世界吧!穆斯林為著全世界祈福。讓存在著民族歧視的都埋葬了吧!這一場葬禮后,全世界的人沒有了障礙,天下一家親。在新月的葬禮上,不是有漢人(楚雁潮)參加了嗎?而且他還為新月試坑(試坑—穆斯林向亡人最好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這一規(guī)定的打破,不正是作者心中的呼聲? 故事的結尾似乎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那是“玉器梁”的又一代人,訴說這下一個新月,下一個希望…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3
“悄悄問圣僧,女兒美不美?”女兒美不美? 自由戀愛如今最美,但又有誰能想到在離我們不遠的那些年代,愛情仍然受著許多的羈絆。
楚雁潮,韓星月,這兩個年輕的生命,在霍達筆下,勾勒出一段交織于宗教、社會、年代的亂位愛情,上演了一出現(xiàn)代版的《梁!贰
博雅老宅,依舊是那座老宅,百年不變,千年不倒。一切還是當初的那個樣子,只是如今的老宅門前多了一副牌子——“文物”。沒人知道,老宅曾經的記憶是怎樣的。
事情應該從何說起?韓子奇還是韓星月?
星月沉思著,她呆呆的看著照片,想不明白為什么母親會如此對待自己,絲毫看不出一個母親對孩子的疼愛。
大學里,星月認識了楚老師,從此,正值青春的星月墜入了愛河。盡管,時間不長。
上天嫉妒星月,嫉妒她的.美貌,嫉妒她的聰慧,嫉妒她的人生。于是,他趁星月不注意,在她的心臟上動了點兒手腳,星月也并不完美。
如果說,愛一個人沒有錯,那么意外可以當做不愛的理由嗎?
星月病了,因為心臟。她不能去學校了,病魔隨時可能會要走她那微小的生命。她每天呆在醫(yī)院,看著陽光撒進屋內。她在努力著,希望早點回到學校,回歸原本就平靜的生活。
楚老師的陪伴,讓星月的心情好了許多,他們彼此確定了心意。憧憬著屬于他們的未來。
可回回這個身份,注定他們不能在一起。宗教,阻擋了他們愛情的第一步。
病魔折磨著星月,愛情折磨著雁潮,……
相愛之人,卻無法在一起。
不幸終于降臨,星月死了,楚雁潮親自埋葬了她。被埋葬的,還有他那顆早已百孔瘡痍的心。
愛情到了最后,竟是這樣的結果,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老宅最后的回憶,停留在星月和雁潮那里。他們也是它曾經的主人,它的記憶在繼玉魔老人后,從他們開始,又從他們結束。它度過的多少春秋,閱過凡世多少人心,但卻總依稀聽見有一個從遠處飄來的聲音,一直說著: 悄悄問圣僧,女兒美不美?女兒美不美?
多少年過去,已不知這是星月死后的多少個年頭,只見已經開始老去的雁潮帶著笛子,來到曾經的那里,許下自己的承諾。
林子依舊是那片林子,只是,星月的墳墓已經不見了。看歲月任然靜好,聽風聲依舊那樣,看眼前風景仍是如此。楚雁潮不為星星,不為月亮,只為星月。
他吹著笛子,依稀之間,仿佛聽到星月回來了,她在喊他楚老師。
梁祝里,愛人最終化成彩蝶,飛向遠方,最終能夠長相廝守?涩F(xiàn)實呢?
也許,在我們看來,這是一段悲傷的戀情。但對于星月而言呢?你是年少的歡喜,喜歡的少年是你。
老宅的記憶,便停于這里,止于此地。它的記憶中,有個女孩叫星月,她是英臺;有個男孩叫雁潮,他是山伯。他們的愛情,已經過去,而老宅,替他們記下。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4
銀色的光輝灑滿了鋪有斑駁苔痕的青色石磚,一縷橘黃色的光芒透過虛掩的雕宙紅欄,隱隱約約勾勒出女子寂寞的剪影。
她,就這樣將一抹頎長的輪廓定格,蒼白的臉頰上毫無血色,除了溫柔的眼眸深情地注視著榻側熟睡的小女孩兒,便是絕望入骨的悲傷。風兒輕輕拂過,床邊空余下了一聲哀痛的嘆息……
她,一直以來擁有的,似乎總是錐心刻骨的哀慟。她的才華與青春在紛亂的號角與煙霧彌漫的戰(zhàn)火中粉身碎骨,她忘記親情、道德不顧一切所愛的人最終卻懦弱地將她拋棄,她生命中唯一牽掛的掌上明珠與她一別數(shù)載,回身顧盼,卻連等待她的孤墳一座都早己消逝……
她,祈求過上蒼,可不可以,賜予她哪怕再渺小的幸福,讓她得以善終。
但她又哪里知道,正是她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背叛與離棄,累積成無以挽回的情殤,悲苦一生。
那一年,她逃離了自己的故鄉(xiāng)遠涉重洋,便己注定了她將一顆芳心遺失在自己姐夫身上的悲劇;她忘了,她其實也擁有過愛情的甜蜜那時她在千萬人的掌聲中笑倚在雄姿英發(fā)的他的.肩膀上,而他真正的妻 她的姐姐,只有在萬里之外斜靠冰冷的門檻,和著轟鳴的槍炮聲細數(shù)枯樹上搖搖欲墜的黃葉;當她在那月圓之夜隨清風遠走他鄉(xiāng),又何曾顧及女兒短暫生命中缺失母愛的痛苦。她,一步一步,拋棄了自己深深眷戀的故鄉(xiāng),背叛了疼她愛她養(yǎng)她的姐姐,永別了自己唯一的女兒;蛟S,她也有難言之隱,但,她怎么能做出如此令人膽寒的背叛?
也許,在她轉身的一剎那,在她用狠厲決絕的背影將她摯愛的人遺棄于漾瀠煙雨之后,罪惡的枷鎖己不知不覺牽絆住她的腳步,命運的轉輪悄然開啟。她的背叛,使悲傷得以抓住可乘之機,冷冷地入侵。
冰玉,你應當如剔透冰晶一般純潔,似無瑕白玉的光華一樣正直、溫潤。就算你失望透頂,也要堅守在這一方養(yǎng)育了你的水土之上;盡管你寂寞無奈,也要銘記情深似海等同母女的手足情誼;哪怕你再委屈難過,也應留在女兒身畔守護,而非失去后哀慟不休。
輪回萬載,一眼望去,滿目瘡痍,靈魂本色上掩埋不住的哀愁與傷痛永遠包含著前一刻的背叛。冥其中注定,昨日你的背叛會讓你一生不安,你對愛與溫暖、親情與責任的背叛,會令陰暗與傷痛、冷漠與悔恨追趕一生一世。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你若不曾狠心背叛,何苦落得余生悲愴凄涼。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5
合上書,心里是滿滿的悲傷,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美的東西破壞給人看,所以悲劇更加令人震撼。的確,《穆斯林的葬禮》就是如此。韓新月,那個才華卓然、聰穎善良的女孩,就像一塊真正的玉,瑩瑩的散發(fā)著難以演示的光潤,卻早早地隕落了。當這個年輕、美好的生命離去的時候,留給她身邊的人,不是悲哀,不是哀痛,而是空白,因為她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不可或缺的。
這是月和玉交織的一個世界,如此美好的兩件東西,他們代表著生活中的真、善、美。有韓子奇對玉藝術的孜孜以求,追逐玩思之真;有玉兒對愛情奮力爭取的情之真;有新月對人寬容待人的和善之美;有楚雁朝墓前拉小提琴的意境之美。月是虛無縹緲的,是陰晴難測的,但卻是恒久不變的、亙古長存的。玉是真實可及的,是可以擁有的,卻是脆弱易碎的。生活中哪一個更重要,是短暫的擁有,還是永恒追求?
生活往往復雜的多,真與假、短暫與永恒、是與非并不是那么清晰地按照它本來的面目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新月的媽媽為了兒子的幸福,竟然親手拆散了兒子與其女友的美好愛情。雖然她為兒子挑中了媳婦——新月的同學,是一個溫柔賢淑的女孩,兒子成親后的生活也算幸福,但是這樣的窮盡計謀、舍近取遠的做法是正確還是錯誤?生活是不是有另一條更平坦的路可以走呢?新月的爸爸——韓子奇,那個玉石界的傳奇人物。他穆斯林的身份不容置疑,他對玉的執(zhí)著追求無可否認,但是他卻完全不是什么穆斯林,令其執(zhí)著一生的玉器也聚聚散散。人可以成為暫時玉器的主人,一年、兩年、甚至十年乃至幾十年,但是玉文化,那是一條流淌的河,他不語于某個人。楚雁朝、韓新月,這兩個可愛的人,他們是師生、戀人,更是知心朋友。楚雁朝知道新月的.病情,他不顧世俗的眼光、舊禮法的約束,依然決定付出自己全部的愛,給予愛人短暫的幸福與甜蜜。新月,那個純真聰慧的女孩,頑強地活著,為了親人 愛人努力的與病魔戰(zhàn)斗,幸福和甜蜜是短暫的,年輕的生命一閃而過,但是他們的愛情卻成為了永恒。
當新月年經的身體被埋入深土,似乎所有人的心都被狠狠抽了一下,絕望的氣息彌散在人群中,當楚雁朝幾十年孜然一身,獨自守候著愛人的墓碑,拉動小提琴,琴聲如泣如訴,某種欣慰、希望、溫暖的溫情又重新注入到每個人心中。
或許生活本來就是捉摸不定的;執(zhí)著一生的東西會在某個瞬間釋然;畢生守候的東西會在霎那間放棄;煎熬中等待的東西會成為永久的紀念;痛苦中掙扎的東西會成為真正的美好。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6
《穆斯林的葬禮》一書中以韓子奇的成長經歷為線索,一兩代人之間的故事情節(jié)展開,展示了人世間的冷暖、丑惡、親情、觀念等,啟發(fā)人們去思考人生在世應該做那樣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劇,悲劇也是幸運的,因為他畢竟完成了并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對自己的心靈的冶煉過程,韓子奇畢竟經歷了并非人人都能經歷的高潔、純凈的意境。人應該是這樣的大寫的“人”。人的心決不單單是解剖圖畫上的那顆有著什么左心房、右心房的心臟。
主人公韓子奇小時候是一個被師傅領養(yǎng)的孤兒,因害怕師傅拒絕自己編謊話說自己是基督教徒。后因長相英俊有對瓷器有著特殊的喜愛被新月的祖父看重,手留在店里當員工。大小姐慢慢的喜歡上了韓子奇,很快的發(fā)生了一場變故,老爺子因不能按期做好客人所預購的瓷器被小人陷害,導致傾家蕩產。韓子奇為了重整店里的事業(yè),自愿當賊人店里的`員工,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終于靠著新奇的技術打敗了他人,重振店里的局面。韓子奇認為有責任管理產業(yè),與大小姐成婚,不就有了兒子天星。本該幸福的生活下去,然而一場國家級別的戰(zhàn)爭不得不出國,二小姐從小就對這個名義上的姐夫存在依靠和愛意,偷偷地跟隨韓子奇出國,兩人慢慢的產生了愛情并有了新月。戰(zhàn)爭結束回國后,二小姐沒有臉面見大姐再次離開了家出國。大小姐一直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對新月很不好,韓子奇用自己全部寵愛著女兒新月。
韓子奇是一個好父親,經歷了道德上的煎熬在妻子的冷言冷語中活著,到臨死的時候終于說出了不是基督教的事實。他的一生磨難重重,有責任感,放棄了自己的愛情,同時也是一個優(yōu)秀的父親。
天星從小就知道新月是自己小阿姨的女兒,一直用自己的全力疼愛著妹妹,第一個月的工資就給新月買了當時最流行的衣裙,支持者新月的一切選擇,充分展示了一個哥哥對妹妹的無私的愛。大小姐同樣也是一個悲劇的代表,經歷了妹妹和丈夫的背叛,默默地經營著一個家庭,不希望新月重蹈她母親的道路,堅決反對新月上英語學院就讀。星月在學校慢慢的與自己的老師發(fā)生了戀情,遭受到了母親的反對。新月從小就有心臟病,因父親遭遇車禍又再次引發(fā),導致失去了生命。她的老師也陷入了在他人看來不道德的師生戀,因新月的死而消沉。
新月是新生思想的代表,敢做敢愛,頂住世俗的輿論與自己的老師發(fā)生了戀情,體現(xiàn)了新思想新人生的追求路。堅守自己的觀念,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實現(xiàn)理想、幸福。幸福掌握造自己的手中,要敢于去面對、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有責任,有擔當,有悔過的心,有對他人的愛,有追求幸福的勇氣,同時還要有一顆寬容的心。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7
我喜歡讀小說,喜歡享受讀完一本厚厚的小說后的成功感,喜歡品位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也喜歡去體會里面闡述的一些道理。而這一切都是源于一部曾獲過“茅盾文學獎”的小說《穆斯林的葬禮》。
還記得第一次拿到這本書是在高一,開始就特別喜歡作者的名字“霍達”,他給了我一種十分豁達的感覺,本以為她的書也一樣的豁達,然而我錯了……
怎么也忘不了在漆黑的夜晚,房間里只有臺燈那微弱又明亮的燈光,我的周圍除了習題集外還有一張張擦完淚水的面巾紙……午夜1:46分,我閉著哭紅的雙眼,沉重的合上了這部讓我心系的著作……
一個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一樣交錯復雜的愛情悲劇;刈宓呐骷一暨_用50余萬字把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真實故事用平凡的詞句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使我在其中留戀往返,久不能寐。
韓子奇:從一個流浪天涯的“耶梯目”到名滿京都、閃耀英倫的中國“玉王”,其人生創(chuàng)業(yè)飽含艱辛,終獲成功;但在個人情感上卻至死都是一個失敗者,面對妻子梁君璧以及親手拉扯成人的妻妹梁冰玉,主人公在始料未及的戰(zhàn)爭年代產生了不同的情感糾隔,最終不能自持,含恨而終。
韓新月:一個十九歲的花季少女聰慧而美麗,卻在還未綻放時就過早的調謝。令人惋惜悲傷。她與她的大學教師相愛,是那樣的單純,然而災難卻正在向她悄悄走來。雖然先天的疾病奪去了她的肉體生命。但養(yǎng)母段然拒絕她與楚雁潮的愛情卻使她的精神生命永遠不能蘇醒。
梁君璧:一個深受舊社會束縛的無知女性,用她自私的觀念毀掉了天星和親月一雙兒女的愛情。新月以隨風而去,而天星仍在,看著母親為他精心布置的婚姻,他又能怎么辦?也許這就是真主的安排吧!
楚雁潮:韓新月的大學教師,語言功底很深,著手翻譯著作,同韓新月相愛卻遭到世俗倫理和宗教信仰的雙重阻礙,卻依然愛得執(zhí)著。
楚雁潮的癡,新月的情,韓子齊的無奈,韓太太的信仰,冰玉的愛……那都是牽我心的`線,文字是沒有生命的,但是它卻把我淚扯了出來,好像我在經歷著所有故事的發(fā)生。我為之動情為其流淚。給我最深的還是楚雁潮和新月的那份愛情,韓子齊與新月的父女情,天星與新月的兄妹情。人,最為之動容的還不是情嗎?親情,友情,愛情……
我佩服霍達的思維,這部小說結構安排巧妙,讓兩條不同時空的線索交錯發(fā)展,最后很自然地匯合在一起,序曲和尾聲也前后照應,使整部作品顯得縝密嚴整,渾然一體,可見作家匠心獨具。全書語言清麗優(yōu)美,意味深長,讀來如品清茗,回味無窮。
好的文字,精細的思路總是一次次的吸引我閑時拿起這部著作,再次去書中的世界里游歷……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8
砣子又轉動起來,他此時完全忘記了自我,把他的命、他的心都和玉融為一體。當他第一次看到那晶瑩別透的玉時,他的心就被玉 這件美麗的東西吸引走了,博大雄渾的千年古都使他迷戀,珠玉璀璨的奇珍齋使他迷戀,他就像一顆隨風飄揚的草籽終于在這方寶地上落了下來。他的一生也將隨著玉一直走下去,他就是玉王韓子奇。
在韓子奇第一次遇到他一生的歸宿-玉的時候,他就愛上了這美麗的東西,三年的磨煉,三年的學徒,使他成了新的一代玉王。他對玉一生的'執(zhí)著讓我無比尊敬。
長大后的韓子奇仍然愛著玉,執(zhí)著地愛著。他愛收集玉,不是為了錢,為了張揚,而是為了實現(xiàn)他內心最大的愿望。他愛玉,就像愛著他的女兒、兒子。雖然在師傅去世后,他毅然選擇了走,去投奔了仇人,不是因為他是小人,他只是為了完成師傅生前的心愿,完成師傅最后的作品。為了他心中的玉,為了玉匠人的尊嚴,為了對玉的執(zhí)著,他去了。
他最終的去世和他師傅梁亦清一樣,為了那心中的玉。梁亦清也是個愛玉如命的玉匠人,當他與徒弟雙手緊握的時候,兩代師徒就一起走向了屬于他們的、用玉鋪就的路。
讀完這本《穆斯林的葬禮》,讓我懂得了什么是執(zhí)著。玉匠人的執(zhí)著,一生的執(zhí)著讓我永遠也忘不了。執(zhí)著到底是什么?執(zhí)著就是為了一個自己心中的目標,用全身心的力量,一生的時間去努力奮斗,心無雜念,旁無他人,這就是執(zhí)著。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
我認為,每個人都應有一個目標,執(zhí)著地為之而奮斗。
從小到大,我都不曾了解執(zhí)著,不懂那到底是什么。就像看書,一開始,我只關注書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表面的喜怒哀樂;可我沒有發(fā)現(xiàn),書頁中還隱藏著一種精神和力量,需要我慢慢體會、細細體悟。讀這本書,我真正感覺到我調動了每個感官!一開始我也有讀不進去的感覺,但我堅持讀下去,隨后,書中人物的內心感受就傳入我的腦海,這才讓我第一次完全了解了書中的人物,從而獲得感動和精神的給養(yǎng),我感謝這本書。
現(xiàn)在我明白了其實執(zhí)著還有很多含義。執(zhí)著是一種愛,堅定如一。執(zhí)著是一種理想,永不言敗。執(zhí)著也是一種信念,堅持奮斗。執(zhí)著還是一種堅守,決不放棄。執(zhí)著更是一種行動,奮勇向前。執(zhí)著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種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就可咀穿過一切風險,打倒一切敵人。
感謝韓子奇,感謝玉匠人。是他們教會我執(zhí)著。感謝《穆斯林的葬禮》,感謝霍達,是他們打開了我心靈的大門。他們使我感悟執(zhí)著!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9
一鉤新月,彎彎的,尖尖的,清清的,亮亮的,永遠在天空中閃耀,而你,卻早早地離開了人世!赌滤沽值脑岫Y》是我在初中時讀的一本書。當我看到書名時,我就覺得這本書里是一個清冷的故事,好像新月一般。閱讀過程中,我慢慢地被新月這個人物所吸引。
重檐淡月渾如水,浸寒香一片小窗里。并不是出生在聲名顯赫的家族,只是在一個家境略好的家庭生長,也許由于父親職業(yè)的原因,使新月有宛如玉盤一樣的臉龐。長相清秀,成績優(yōu)異,家境優(yōu)越,把她培養(yǎng)成了宛如明月一樣皎潔,梅花一樣高傲的人。她是全家人的掌中寶,她是眾人贊嘆的天之驕女,在別人眼中,她就是幸運的代表。好像所有的幸運都集中在她一人身上,不給自己留退路的她是值得敬佩的。
謝卻荼蘼,一片明月如水。她的幸運仿佛為后來的悲傷奠定了基礎,仿佛她之前經受了太多的好運,而今,所有的不公都向她砸來。疾病的困擾,學業(yè)的中斷,母親的冷言,使她感到恍惚,又使她感到迷茫。幸好還有來自楚老師、哥哥及嫂子的關懷,還有她的父親、姑媽,唯有那份最珍貴的母愛卻遲遲不能到達?梢哉f,新月在這段時期成長了,心智更加成熟,但她經歷過“擁透簾殘月”的孤寂,來自虛無的疼痛,或許自己獨自用被子拭去兩行清淚,獨自承受的酸楚,怎不教清淚不長流,空自凝噎呢?或許正是因為她有著丁香一樣的幽愁,才吸引了楚雁潮對她的思戀。
她默默的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默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盡這雨巷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最終,她走了,帶著剛揭開的事實走了,帶著不舍和遺憾。一直以來都沒有享受過母愛的她,一直以來都都生活在謊言下的.她,剛接觸到愛情又馬上破滅的她,一開始的幸運好像注定了最后的悲劇,一聲聲的痛哭包含著親人對她的思念和不舍。楚雁潮最后的瘋狂舉動詮釋了什么是愛,從來沒有這種情感的韓太太愣在了一旁。“凄涼別后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明月中”。這段戀情的苦楚,真的是如淚如疤!巴粱ㄔ鞠娑瘅,鉛淚難消”。最凄美的愛情在這里產生,卻以一個生命的終結和一個人的心死為代價,短暫地終結了。
或許應該把倉央嘉措的這幾句詩送給這兩代人,畢竟他們都有一段不該開始的愛情故事:
如果今生未曾相見,我們就不會新生愛戀
如果今生未曾相知,我們就不會彼此相思
如果今生未曾相伴,我們就不會彼此相欠
如果今生未曾相愛,我們就不會彼此拋棄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0
這是一本大名鼎鼎的書,曾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因而它出現(xiàn)在太多書單的推薦里。宗教與歷史總是有些沉重,甚至讓人窒息,“1258年,旭烈兀攻占巴格達。!,因而它曾經安靜地躺在我的iPad和kindle里。
直到有一天,我終于翻開了它,閱讀了它,拋開宗教的外衣和沉重的寓意,僅僅注視書中人物充滿吊詭的人生,才又一次領悟,有些人總是輕輕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命里,就像是天邊一朵云進入了視野,離開的時候卻總是撕心裂肺、重如泰山。
韓子奇,最早出現(xiàn)在故事中的名字叫“易卜拉欣”,這是一個經名。他刻苦鉆研、臥薪嘗膽、忍辱負重,直到臨死才吐露自己的身世,性格上存在很多反轉。僅僅因為去討一口水喝,他是那樣偶然地出現(xiàn)在梁家的生活里,又僅僅因為打破一只玉碗,他又緊緊鑲嵌融合在梁氏姐妹的生命里,直至死亡。
韓新月和楚雁潮,他們的相遇充滿了戲劇性,就像是舞臺劇一段輕松的獨白,并沒有預示出悲劇的結尾?蓮拇艘院,所有的一切便開始急轉直下。韓新月在臨死之前最想見的人是楚雁潮,楚雁潮在韓新月葬禮十余年之后仍舊動情地拉著《梁!。
還有不能忽略的韓天星,他對所有的人都飽含熱愛,卻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品嘗生活的苦果。這里面有缺少父愛的童年、因故夭折的求學之路、失去愛人的痛苦、對妹妹的無能為力、還有對平淡生活的接受。他遇上的所有的人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死亡,不僅是人類無法躲避的最終歸宿和沉重話題,更是作家對人物命運的慣用處理方式。比如余華的小說中多是死亡的盛宴、莫言的小說里又充滿殺戮的狂歡。沒有什么比死亡更能清理一個人的命運了。因而小說中人物的離去總是伴隨著沉重、心碎的、令人唏噓的死亡。
小說來自于現(xiàn)實的演繹。同小說中一樣,一些人的到來總是風輕云淡,讓人有不過是生命中普通一天的錯覺;同小說中不同,他們的離開并非僅僅是死亡,還有僅僅是離開。但無論是死亡還是離開,最終的結局都是淡忘——這是人的`本能:記住美好,忘記悲傷。在現(xiàn)實中,也許楚雁潮仍會去韓新月的墓地拉《梁!,但終究會鎖住悲傷。這才是人之常情。從更大的道義上講,對死者的最大不辜負正是好好地活。
因此,淡忘才是最沉重的離開,沉重到一些人仿佛從來沒有出現(xiàn)。
有人說,這本書中感情過渡得不自然,無論是韓子奇和梁冰玉還是韓新月和楚雁潮,他們之間的感情進展的總是有些匪夷所思,尤其是韓子奇和梁冰玉之前沒有任何兆頭,卻在半章之內成了夫妻。在這點上,我認為作家是了解自己作品的缺陷的,正如陳忠實一定知道《白鹿原》中田小娥鬧鬼的情節(jié)破壞了小說的整體性,在反復修改之后依然決定這樣寫,那一定是蘊含深意的,就像是斷臂的維納斯。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1
對于這本最有生命力的矛盾文學獎經典作品,我也記不清翻閱多少遍了,每次都為其陷入深深的沉思。最純潔的夢想,最凄美的愛情,最痛楚的命運,它以其獨特的情節(jié)和行文風格引起了"轟動的效應".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代回族人之間的家庭故事。關于回民我所知甚少,看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覺得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潔詩篇,充滿悲劇的美感。過去的生活過去了,新的生活開始了。這本書場面十分宏大,頭緒那樣紛繁,通過一個玉器世家?guī)状⑺,唱出一曲人生的驚嘆。
我想這是玉的長河,不,是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悲劇的長河。到新月之死,我實在無法抑制,不能不流下眼淚。如果不是把人生的`真諦寫得如此深邃,如此動情,能有如此摧肝裂膽的藝術魅力嗎?
的確,一頁一頁讀下來,我進入一個莊嚴而偉大的世界。讀到《玉殤》梁亦清之死,這是一個大斧鏗鏘的雕塑,悲壯淋漓,令人震撼;讀到《玉王》,韓子奇青云得意,勾心斗角,用筆如此老練,千萬世態(tài),游刃有余,我深為這種藝術動力而贊嘆。圍繞著這一條清澈而晶瑩的玉的長河,梁軍璧,韓子奇,各有鮮明的性格,各有獨特的內心世界。但在這龐條的人生之林中,卻響起一支幽幽的樂曲,它由小而大,由輕而重,由弱而強,一個形象而輕盈而出這就是新月,正是這一純潔、幽靜、美麗的靈魂。
本來是一道活潑的小溪,卻一下跌入人生的劫難,由梁啟璧之拒絕楚雁潮波瀾乍起,掀起可怕的命運的巨變… …似的,正如作者所言,她是為人心作傳無論是優(yōu)美的還是殘酷的,人的心靈,壓倒一切,鎮(zhèn)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絕。新月之死,是祝英臺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蒼天泣血。人們的心志正是從這悲劇之美中得到凈化的。
我的室友說這本小說的結局太悲慘了,但是在尾聲部分,梁冰玉看到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出現(xiàn)在門邊,潔白的皮膚,俊秀的臉龐,黑色的眼睛,長長的睫毛,正吃驚地看著她。新月!新月!… …她一把抱住了少女,默默蒼天,沉沉大地,過去的過去了,新的生活開始了,梁冰玉抱著的人不是新月,而是梁家的三代人,她抱住的不是一個新的新月,是一個關于未來的夢,一個希望。
梁冰玉輕輕地走過去,心里只想著自己的女兒。和那個人一樣。
暮色悄悄的降臨,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目溫馨的清香。
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出現(xiàn)了,淡淡的,朦朧的,若有如無。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2
看了快一半了, 竟喜歡得不舍得看下去,這種不舍得在看三毛時常常體會到。有的書好看,讓你一口想把它吞下去,像是喝到姥姥自己釀的米酒一樣。但比這更好的是你覺得難得遇上的好書,不僅是看著讓你目不轉睛而且能勾起你內心的情感,和你的心貼在一起。這時你看的就不再是一個故事,一些文學了,你看的是生命。你可能會看到過去的自己和過去的環(huán)境,也可能會幻想到另一個時期另一個地方,更可能會把自己當作書中的角色,不知不覺誦讀起書里的臺詞?粗粗椭蒙碛诠适吕锬莻年代,感覺到那四合院中青色墻壁的陰涼;感覺到初進大學校門時那滿腔的激情;感覺到講臺上熱情授課和在校園中漫步的那個年輕老師在牽動著自己的`心……
這樣的書能讓看上去已經顯得癡迷的讀者內心隨著書的情節(jié)快樂著,悲傷著,暗戀著或是傾訴著。故事被寫活了,這本書就是這樣。從那第一句開始“清晨,她走來了!边@個故事就從皮影畫上走進了現(xiàn)實,著上了色彩,立體了,活動了。
我記起了另一本讓二十出頭的我沉迷于其中的小說,《沒有名字的身體》。感覺自己把那個女主角從還不知道什么是例假的青春時期演到了看著自己從那時起就不知不覺愛上的他在自己身邊死去,已是年過中年。這個過程,外界的,內心的,都讓我跟著體驗了一回。
我說不準是什么讓這些作家的文字變得這樣的生動。她們的語言很簡單,文字上并沒有驚人之處,但這些分開后普普通通的文字由她們排列組合在一起就活了。看她們寫那扇四合院的朱紅大門,你就能看到門后那不算很亮也不算很大的蔭涼院落;看她們寫出現(xiàn)在女主人面前的一個大方正直的青年你便感覺到他們內心同時閃亮的那些火花;看她們寫大學宿舍中的木板床鋪你就能看到四個正是美好年華的女孩子揣著各自的心思在歡笑聊天……
不知道這更多該歸于她們文字的靈氣還是因為我容易被她們筆下的環(huán)境和人物感動。《穆斯林的葬禮》中描寫北大校園的段落尤為讓我心動。我雖未在國內上過大學但卻是從小在武漢大學校園里長大。那種特有的氛圍已經像溶進我血液里那樣熟悉和親切。
不過,總會從故事中走出來。再回到校園也不會有十八歲時的情懷,但只是片刻變會十八歲,用那時的心靈和眼睛感受初夏校園里的清新和靈韻也是難得的享受啊!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3
之所以被《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吸引,是因為它每一章回的名字。月夢、玉魔、月冷、玉殤、月清、玉別、月魂本以為是一本帶著宗教色彩的書,沒想到一開始便用如此清冷哀怨的字眼震懾住了我。細細看完了這本書,內心復雜,道不清是什么滋味。再啟卷,品之,掩卷,深思,心中才有了一絲了然。
這本書講述了北京的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多年在世代變遷中的興衰沉浮。兩代人圍繞著玉的愛情糾葛是故事的主線,而最后意料之中的悲劇,愛情、親情乃至整個家族的悲劇是由他們心中的恨、痛、無奈、苦楚釀成的苦果。月與玉相間、兩代人的故事相互穿插,時空的'變換,游離在兩個年代之間,仿若身臨其境,讓人倍感驚喜。
初讀此書,對愛情的理解與認識還帶著小女孩特有的偏激、不成熟。直到讀了第二遍、第三遍,才正視理解了韓子奇與冰玉的愛情,也不再那么盲目地去看待一個人。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惡人。立場的不同讓他們走上了不同的路。沒有永遠的對,也沒有永遠的錯,只有永遠的愛。這大抵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
玉,象征著財富、地位、身份。
月,象征著純潔、善良、明凈。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玉是風雅高潔的象征,古人多以玉來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氣節(jié)。君子比德于玉就是這個寓意。玉,確實醉人。雖沒有鉆石的璀璨,寶石的富貴,水晶的晶瑩,但它神秘,精致,宥永,富有生命力。
在我看來,玉和月也是代表著兩個時代。君璧、冰玉,兩個以玉為名的美麗女子,相互扶持姐妹情深的碧玉兩人,只因為時代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對愛情、對人生的態(tài)度竟也產生了天壤之別。玉兒對于愛情的執(zhí)著,對于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膽,果敢與無畏,正體現(xiàn)了新時期中國青年的新氣息!而作為舊代婦女的代表,碧兒雖然有著舊時代女性的自強、能干、堅韌,但她的迂腐、落后、不包容、嫉恨,以及對于愛情的盲目、束縛和對于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為之悲哀的姐妹的反目成仇,勾畫了先進與愚昧之間的鴻溝,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書中凄美的愛情也為人所津津樂道。它雖美,卻透著無窮無盡的無奈與悲哀。韓子奇,被玉俘虜?shù)囊粋假回族。他的一生,琢玉,賣玉,護玉,守玉,愛玉。視玉如命。我相信他對發(fā)妻是有感情的,但他真正的愛情是能夠和他產生共鳴的人,也就是冰玉。他們的愛情沒有錯,錯在他們的年代,錯在他們相愛的時間。這是一段苦緣,甚至還牽扯到了下一代,但他們是無辜的。冰玉不能接受帶有瑕疵的愛情而遠走高飛,現(xiàn)在看來,當初他們義無反顧的愛情真叫人覺得敬佩。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4
這是一本大名鼎鼎的書,曾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因而它出此刻太多書單的推薦里。宗教與歷史總是有些沉重,甚至讓人窒息,“1258年,旭烈兀攻占巴格達!,因而它以往安靜地躺在我的iPad和kindle里。
直到有一天,我最終翻開了它,閱讀了它,拋開宗教的外衣和沉重的寓意,僅僅注視書中人物充滿吊詭的人生,才又一次領悟,有些人總是輕輕地出此刻我們的生命里,就像是天邊一朵云進入了視野,離開的時候卻總是撕心裂肺、重如泰山。
韓子奇,最早出此刻故事中的名字叫“易卜拉欣”,這是一個經名。他刻苦鉆研、臥薪嘗膽、忍辱負重,直到臨死才吐露自我的身世,性格上存在很多反轉。僅僅因為去討一口水喝,他是那樣偶然地出此刻梁家的生活里,又僅僅因為打破一只玉碗,他又緊緊鑲嵌融合在梁氏姐妹的生命里,直至死亡。
韓新月和楚雁潮,他們的相遇充滿了戲劇性,就像是舞臺劇一段簡便的獨白,并沒有預示出杯具的結尾。可從此以后,所有的一切便開始急轉直下。韓新月在臨死之前最想見的人是楚雁潮,楚雁潮在韓新月葬禮十余年之后仍舊動情地拉著《梁!。
還有不能忽略的韓天星,他對所有的人都飽含熱愛,卻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品嘗生活的苦果。那里面有缺少父愛的童年、因故夭折的求學之路、失去愛人的痛苦、對妹妹的無能為力、還有對平淡生活的理解。他遇上的所有的人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死亡,不僅僅是人類無法躲避的最終歸宿和沉重話題,更是作家對人物命運的慣用處理方式。比如余華的小說中多是死亡的盛宴、莫言的小說里又充滿殺戮的狂歡。沒有什么比死亡更能清理一個人的命運了。因而小說中人物的離去總是伴隨著沉重、心碎的、令人唏噓的死亡。
小說來自于現(xiàn)實的'演繹。同小說中一樣,一些人的到來總是風輕云淡,讓人有可是是生命中普通一天的錯覺;同小說中不一樣,他們的離開并非僅僅是死亡,還有僅僅是離開。但無論是死亡還是離開,最終的結局都是淡忘——這是人的本能:記住完美,忘記悲傷。在現(xiàn)實中,也許楚雁潮仍會去韓新月的墓地拉《梁!,但終究會鎖住悲傷。這才是人之常情。從更大的道義上講,對死者的最大不辜負正是好好地活。
所以,淡忘才是最沉重的離開,沉重到一些人仿佛從來沒有出現(xiàn)。
有人說,這本書中感情過渡得不自然,無論是韓子奇和梁冰玉還是韓新月和楚雁潮,他們之間的感情進展的總是有些匪夷所思,尤其是韓子奇和梁冰玉之前沒有任何兆頭,卻在半章之內成了夫妻。在這點上,我認為作家是了解自我作品的缺陷的,正如陳忠實必須明白《白鹿原》中田小娥鬧鬼的情節(jié)破壞了小說的整體性,在反復修改之后依然決定這樣寫,那必須是蘊含深意的,就像是斷臂的維納斯。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5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的出現(xiàn)豐富、娛樂了人們的生活,卻使人們忘卻了那些底蘊深厚的書,遠離了那些真誠質樸的文字。其實,在安靜的午后,喝點好茶,捧一本書,細細讀,慢慢品,何嘗不是一件樂事?原先的我亦是無法體會這種樂趣的,直至讀了《穆斯林的葬禮》,是這本書,帶我乘上斑駁的輕舟,徜徉書海,體味樂趣。
書中的真摯情感,豐富容量,深刻內涵,作者均以冷峻的文筆展現(xiàn),寫了六十年間的興盛衰敗,三代人命運的沉與浮,交錯糾葛的愛情故事,個性鮮明的人物角以及凄美動人的愛情悲劇,皆使我銘心刻骨。但我最有感觸的,是書中每個人的`信仰。書中人物,個性分明,但都有他們自己的信仰,或是對于宗教,或是對于玉,或是對于愛情,又或是對于理想……
韓子奇,他對玉有著深深的信仰。他的一生,琢玉、賣玉、護玉、守玉、愛玉,視玉如命。而他的妻子,梁君璧,則是一個真真正正信仰的穆斯林,每天都很虔誠的禱告著,老實寬厚、仁愛、簡樸便是她的所信所仰?删档拿妹,冰玉不似他姐姐那般腐朽。她向往純真的愛情,相信相濡以沫才是真。
然而,韓子奇與冰玉的女兒——新月,和她的媽媽一樣,充滿對愛情的向往,信仰最真誠的感情。韓新月是書中令我最心疼,也是令我最難忘的,她與楚雁潮的凄婉愛情實實令人惋惜,在他二人心里,皆有對于愛情與理想的信仰。
正當花樣年華的新月,在大學開學之初錯把教師楚雁潮當做了同學,兩人相遇、相識,相知,漸漸互生情愫。但是,他們的愛情卻是阻隔重重。楚系漢族,梁家自是反對,但他二人卻愈加熾熱。只可惜,天也不遂人愿。紅顏薄命,新月患有心臟病,不久人世,在人生最后旅途里,楚雁潮陪著她一起走過,給予了她溫暖,滿足了她心中的信仰。最終,新月病逝,從此二人,陰陽相隔。
是對于真誠的向往,是對于信仰的執(zhí)著,才使他們擁有了這段銘心又刻骨的愛情和溫暖又美好的回憶,就如歌中所唱:“愛是一種信仰,把你帶回我的身旁。”
信仰,即心中所相信的,是精神的寄托。它是存在你心中的一把尺,一桿秤,更是一盞明燈,給你做事做人的準則,給你無窮的力量,給你堅定的信念,為你指明方向。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也應有自己的信仰,這樣才能勇敢、執(zhí)著,才能不懼任何困難,直達理想的彼岸。
心有信仰,人生美麗。向著心中的信仰,奔跑,追趕去吧!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相關文章:
《穆斯林的葬禮》3000字02-08
《穆斯林的葬禮》經典語錄10-19
《穆斯林的葬禮》心得體會12-12
穆斯林的葬禮心得體會01-04
穆斯林的葬禮閱讀心得(通用34篇)12-23
穆斯林的葬禮心得體會10篇04-02
穆斯林的葬禮心得體會12篇02-14
《穆斯林的葬禮》心得體會(精選47篇)06-24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精選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