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孤兒列車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孤兒列車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孤兒列車讀后感1
每次讀完這本書,我都特別興奮,尤其是讀了一本好書。但是這個詞很窮,我不知道如何描述它的好處。但無論如何,我總是要記錄一些東西。雖然閱讀只是一個人的事,但也許你可以找到一個有同樣興趣和聊天的人。所以到那時,我還能說些什么。
既然我不知道怎么說,那就先講這本書的故事吧。故事中有兩個主角,他們都是孤兒,一個是18歲的莫莉,另一個是91歲的薇薇安(或妮芙,或多蘿西),已經(jīng)快一個世紀了。在莫莉的生活背景下,它講述了薇薇安的生活,反映了20世紀初美國的“孤兒列車”和二戰(zhàn)……
整個故事講述的是,在莫莉的生活和薇薇安的人生回顧中,寫作并不緊也不慢,但每個階段都陳述得非常清楚。無論是在伯恩家的平淡生活,在格羅特家的可怕經(jīng)歷,還是在尼爾森家的循規(guī)蹈矩的日子,都像是一個老人慢慢地說話。她沒有為了吸引人而特意修飾文字,只是詳細闡述了自己的感受。作為一名讀者,我非常喜歡這種陳述方式。就像追風箏的人一樣。
文章中也有我喜歡的文字,但為什么我喜歡它們更多地與我自己的經(jīng)歷有關。例如,薇薇安的母親離開愛爾蘭來到美國,在她艱難的生活中想念她的家鄉(xiāng),所以她喜歡戈爾韋灣的.詩:
如果我再次有青春的熱血、熱望和火熱的心,
即使給世界上所有的黃金,我也永遠不會離開你的岸邊,
不管上帝給這里什么樣的風物,我都會在這里安然終老,
依偎著你在墓地里長眠,戈爾韋灣。
孤兒列車讀后感2
書中描述了孤兒等待、希望有人收養(yǎng)、在收養(yǎng)家庭掙扎的情節(jié),很容易引起有同樣經(jīng)歷的人的共鳴。對于已經(jīng)快樂或擺脫痛苦的孩子來說,主人公的經(jīng)歷將是記憶深處的一把鑰匙。打開陳釀,記憶的味道可能不醇厚。許多人不想提到孤兒流浪或收養(yǎng)的經(jīng)歷,不難說,但不想讓稍微愈合的傷口撕裂給別人,無論是關心他們的父母、朋友、老師還是情人,很難跨越他們的屏障,即使現(xiàn)在生活幸福穩(wěn)定,枷鎖不能輕易解決,像書中的主人公,一旦所有的愛和希望,注定要失去,從童年到成年,再也不容易完全敞開心門。
失去—重獲—再失去是作者隱約設置的催淚彈:
一無所有的孤兒被收養(yǎng)后,希望能吃飽穿暖地生活。然而,收養(yǎng)家庭并不令人滿意,逃跑或再次被遺棄的`孩子是無助的。在經(jīng)歷了第二、第三、第N個家庭之后,孩子們已經(jīng)漠不關心,不再抱怨,沒有期望。
妮芙和“德國男孩”的重逢似乎是主人公生活中幸福的巔峰,但美好的時光并沒有持續(xù)多久(秀恩愛真的死得很快)。結婚后不久,德國男孩就死了。妮芙送孩子不是沒有能力撫養(yǎng)。我覺得她不想面對死去愛人的影子,應該包括對命運的失望。
孤兒列車讀后感3
哪個時代沒有黑暗?就像1929年《孤兒列車》中的美國一樣,宣揚最自由民主國家兒童救援協(xié)會的代理人把孤兒送到不知情的家庭,像解決麻煩一樣,充滿道德和仁慈地灌輸給孤兒:如果你能為無家可歸的人提供住宿,你應該感激戴德聽話、禮貌、多工作!也不在乎收養(yǎng)家庭的情況是否更糟!孩子被施暴后的第一反應就是問她是否說慌了,勸她回去試一試!
你可以通過文字感受到絕望和沮喪。所以主人公從心底里認為失去親人是他自己的命運,不快樂是正常的,決定不再付出真誠!
她說:我人生的前23年塑造了我,未來近70年無關緊要!
當她遇到一個小時候坐在孤兒列車上的男孩,墜入愛河,結婚時,她意識到失去的幸福,并在一場戰(zhàn)爭中失去了他。她說:我的故事到此結束。
誰生來就活該受苦,活該被遺棄!
但幸運的是,生活的'魅力在于,痛苦最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社會也會不斷進步。痛苦的孤兒在成年后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了美好的生活。
20xx年,莫莉也是個孤兒,但此時收養(yǎng)制度已經(jīng)完善,程序制度更加復雜細致。需要評估養(yǎng)父母的經(jīng)濟能力,為收養(yǎng)家庭提供經(jīng)濟補貼。每個月,專員都會和被收養(yǎng)人溝通!
經(jīng)過這樣的對比,我覺得生活充滿了希望,黎明的微光最終會照亮黑暗的夜晚!
【孤兒列車讀后感】相關文章:
霧都孤兒讀后感簡短霧都孤兒讀后感《霧都孤兒》讀后感12-13
教案及教學反思《動物列車》11-03
列車長的述職報告11-11
列車安全宣傳語11-16
列車長述職報告12-01
孤兒感謝信11-02
霧都孤兒有感10-29
孤兒感謝信12-15
孤兒感謝信的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