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讀后感

《古文觀止》讀后感

時間:2022-12-06 17:05:07 讀后感 我要投稿

《古文觀止》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文觀止》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文觀止》讀后感

  11月份,通過微信讀書,花了總共約30小時的時間,將《古文觀止》較為仔細地通讀了一遍。從我十三四歲買下紙質(zhì)版開始,到我真正讀完,20年已經(jīng)過去了,真的是從風華正茂讀到了頭上飛雪(雖然不是頂上xx)。不是說我反復研讀了20年,而是各種原因下始終沒有完成這個工程。

  首先是版本的問題。我當時買的紙質(zhì)版只有注釋而沒有全譯文。沒有全譯文,以我現(xiàn)在的水平都很難理解每一句,更不要說當時十三四歲了。而通過微信讀書APP,幾十個版本任憑我選。我選了一個總字數(shù)最多的(一般我都是以此作標準的)帶全譯的版本,所以才能把20年完不成的任務在30小時內(nèi)“一氣呵成”。

  其次是自由時間。我指的是自由時間,不是時間。初中還是有比較多的自由時間的,哪怕是初三,但那時技術(shù)條件和個人水平都還不成熟。到了高中就真的沒有自由時間了。高中是非常矛盾的一段時期,這時期內(nèi)的學習強度可能是人生里最高的(結(jié)果視力也是下降得最快的),但同時又什么都沒學到:認認真真地看一本書,在時間上都是奢侈的,因此很多都只能是蜻蜓點水,或是半途而廢。功利化的學習,結(jié)果就是除了考試什么都沒學到。本科的自由時間比高中的肯定更多,但是干擾和誘惑也很多。國內(nèi)的大學生又有多少是能夠靜心地讀讀書的呢?大學宿舍就像網(wǎng)吧,而校園則只是一個有圍墻的江湖。至于到了研究生時期,不僅沒有自由時間,連時間都沒有,同時,我的身體感到明顯的衰退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再也不能像年輕時候看金庸小說那樣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了。

  非常諷刺地,學生時代雖然天天在學,學到頭昏腦漲、學到視茫茫發(fā)蒼蒼,卻根本沒時間認真作過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反而是結(jié)束了校園時代,進入“放雞時代”后,陸陸續(xù)續(xù)地讀完了很多多年前就想讀一直沒有機會和時間讀的書。

  第三是人生閱歷和閱讀技能的原因。有些書缺乏閱讀技巧是讀不深的,有些書沒有人生閱歷是讀不透的。典型如《紅樓夢》,初三暑假時讀只覺得不知所云,現(xiàn)在當然也只是讀懂了些皮毛,但就這些皮毛就已經(jīng)深感《紅》的博大精深了。好書都能越讀越厚,越品越有味。而對于那些普通的書,更高的閱讀技能則能夠讓你用更少的時間提取到有用成分,從而能夠更加廣泛地涉獵。至于那些根本不值得看第二眼的粗制濫造的讀物,豐富的經(jīng)驗則能讓你立馬篩掉這些糟粕,從而讓出更多的時間去讀那些真正值得“浪費時間”的書。

  我的精力和耐力是大不如前了,生理上也已經(jīng)過了巔峰,健康要是能夠維持得久一點、衰退得慢一點我就很高興了。但是,我的大腦卻還在高速“進化”,我的理解力隨著閱歷的線性增加而指數(shù)地增加,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則未見明顯的衰減。肉體上已經(jīng)開始走下坡路,精神上還在高歌猛進。

  最后,時代和技術(shù)的發(fā)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前,“師者”是真的知識壟斷,沒有其指引和幫助,你還真的就入不了門。但是,技術(shù)發(fā)展是真的抹平了知識獲取的鴻溝,F(xiàn)在的資料,不僅廉價而且量大,相互之間的檢閱也非常方便。我在微信讀書上,輕輕松松能夠找到一本書下的各種版本,閱讀期間有問題也能夠一鍵搜索,想要就某個點進行更深入地研究也是易如反掌,這些都是前人無法想象的。當然,雙刃劍的另外一刃是,充斥其間的大量垃圾信息以及各種干擾和誘惑。因此,在利用技術(shù)的同時要防止其所傷,我也是花了不少時間才慢慢適應的。一個人手不釋卷是很難的,手不釋手機卻很容易。跟皮鞭的威逼相比,源自于人自身多巴胺的誘惑更能控制一個人的行為。很少聽說有人讀書讀到吐血(最多只是被錐子刺破的大腿流血,而這例子又恰恰證明人天生不是愛讀書的,苦讀苦讀,讀書是要用意志力來維持的),卻常常聽到有人玩游戲玩到猝死。

  現(xiàn)在,我總算是把《古文觀止》這本書讀完了,20年的時間不可謂不長,而30小時的“一氣呵成”對于這種“厚度”的書而言又不可謂不快。20年的積累,30小時的薄發(fā),量變不一定引發(fā)質(zhì)變,質(zhì)變則往往蘊于量變。時間均勻地向前流逝,絕大多數(shù)的日子過得雷同,而那靈光一瞬,猶如千年一眼,生命在那些短暫的時刻里頓悟與升華,因此睜著朦朧的雙眼、抵著腰頸的酸痛,將此刻之感受記錄下來。

  歷代文章特點分析

  《古文觀止》按照朝代順序、作者分類收錄,上至《左傳》,下及明代散文,共222篇。書中涉及史、傳、書、序、奏、表、策、論、銘、賦、記等多種文體,有長如《滕王閣序》,有短至《陋室銘》!坝^止”能夠相稱還不好說,古文入門確實極佳。天下麗文是否都已收入?這個肯定是未做到的。所選文章是否皆是佳作?我個人覺得少部分選作談不上太好,至少是遠在222篇的平均水平之下?偟膩碚f,是一個大小適中、制作精良的選集。

  以這222篇文章為限,我梳理總結(jié)歷代文章各自的主要特點:

  先秦史籍

  《古文觀止》所選的先秦文章主要是以史傳為主,大部分是《春秋左傳》的選段,還有《國語》、《戰(zhàn)國策》中的名篇,少量選入了《禮記》、《公羊傳》、《谷梁傳》、《楚辭》。先秦的古文,大多言簡意賅,《左傳》、《國語》等還算好讀,若是《尚書》之類,真的是“佶屈聱牙”(韓愈《進學解》語)。一個句子里面基本成分都常常不完整,往往省略主語或賓語;句子間相連接也很松散,甚至常常非常突兀地跳到其他的意思;以前沒有標點符號,讀起來就更加困難了,所以古代“句讀之師”確實非常重要,那就是我前文所說的知識壟斷。至于一些古字詞與今義的不同用法,我覺得還好處理,多積累就行了。

  先秦古文之所以簡短,與當時的書寫工具不無關(guān)系。最初文字刻于龜甲、青銅器之上,成本很高,后來寫于竹片、獸皮之上,仍然不是一個小工程。孔子“學富五車”,五車竹片上的總字數(shù)可能都不及今天的一本秀珍版《新華字典》。

  而這種由于時代經(jīng)濟發(fā)展制約而形成的特點,一方面賦予了先秦文章簡潔不臃腫、“微言大義”的優(yōu)點,另一方面也造成其不充分不詳細、“語不詳焉”的短處。這種短處在敘事上還不太影響,但在議論上就要明顯地制約行文的深度和精確度了。所以經(jīng)?吹剑髡咭悦钍、格言式的語言直接列出論點,而論證過程相當?shù)拇植,有一些論?jù)跟論點的聯(lián)系也不是十分密切,甚至有點牽強。這種“跳躍式“的行文用在詩歌倒合適,用在議論就過于模糊了。先秦諸子中,能夠在議論文上做到論證清晰、嚴密的,首推韓非子,但《古文觀止》里面就沒有選錄。可見,編者也是有明顯的個人偏好的。

  由于簡短,也直接導致了“訓詁”之學,就是后人根據(jù)史料、自己的個人理解,去注釋、補充和發(fā)揮典籍。據(jù)《文心雕龍》說,秦延君光是注析《尚書》的“堯典”二字就用了十萬字。而所謂的“注”“解”,其本質(zhì)是各門各派各利益集團對話語權(quán)的爭奪!豆盼挠^止》所選文章,清一色是儒教底色,這就是它無法做到“觀止”的哪怕不是根本的亦是重要的原因。

  漢代賦文

  《古文觀止》所選漢文主要是司馬遷在《史記》中的各序文,也選了賈誼的論策,選了一些著名的書信(如大名鼎鼎的《報任安書》)。都說漢賦唐詩宋詞,《文心雕龍》說:“賦者,鋪也!睗h賦的特點就是鋪排對仗。漢代文章哪怕不是明說的“賦”,但也類似于賦,大多數(shù)采取駢體文的形式。東漢造紙術(shù)已經(jīng)成熟,書寫工具不再是根本性問題,文字也就有了寫長寫細甚至刻意鋪排的物質(zhì)基礎了。跟先秦古文相比,漢代賦文明顯更加華麗,跟唐宋散文相比,更加注重形式的對偶。這種注重形式美的特點,有時過猶不及,變成了“雕蟲小技”(西漢揚雄語)。其實就是形式喧賓奪主,完全蓋過了內(nèi)容,典型的如司馬相如的“子虛烏有”。關(guān)于形式與內(nèi)容的關(guān)系,后文我還會詳細談到。簡而言之就是,形式美也是文章美的一種體現(xiàn),但它必須要跟內(nèi)容相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做得越高超越完美,文章就越屬佳作。

  總的來說,由于文章寫得更長了,它所能蘊含的豐富度、精確度、深度都比之先秦古文有更大的進步。以《文心雕龍》作者為代表的一些人認為孔子及其之前的典籍就是文章最好的楷模,后世的文章都只是部分模仿甚至是走火入魔,這樣的觀點我是不認同的。首先我承認文章必須是有歷史傳承的,但是我不認同文章必定今不如古。漢代文章就是在形式美上對先秦古文的全面超越,哪怕有為了形式而形式的庸品,但亦不乏內(nèi)容形式相融合統(tǒng)一的名篇。

  關(guān)于文章的長度,這里再啰嗦幾句。長短不是決定一篇文章好壞的絕對因素,但很多時候,假若你想足夠的深刻和準確,是很難用極短的文字表達清楚的。短篇利于背誦和傳播,給讀者更多的發(fā)揮空間,但也可能導致后世的各種誤讀、曲解以及別有用心的借題發(fā)揮。

  魏晉風骨

  魏晉時代的文章,形式上比漢賦更加靈活多變,而內(nèi)容上更偏向于慷慨意氣,這是歷史大環(huán)境所使然。當然,由于《古文觀止》只為儒教代言,魏晉時代大量的佳作都沒有入選到本書,然而所選的幾篇也都是千古名篇,如《出師表》、《陳情表》、《歸去來辭》,它們都是形式與內(nèi)容的完美統(tǒng)一,而且情真意切。

  唐宋散文

  唐宋散步部分,基本就是唐宋八大家的天下了,也應該是《古文觀止》的主體部分。這部分的文章大概就是我們所認為的典型的古文。就單個作者而言,韓愈入選的文章數(shù)是最多的,其次可能是蘇軾。韓愈的思想非常迂腐,政治主見相當幼稚,文章則確實寫得不錯,但我個人認為還不算是第一。蘇軾的文風更加飄逸超脫,我個人更加欣賞喜歡。唐宋八大家的其他6家,我則還沒品出各自的風格特色,無法評論。唐宋的古文運動下,已經(jīng)很少見到駢體文的形式了,這自然是給寫文章解脫了枷鎖,但是將反對形式與內(nèi)容的分離對立等同于反對駢體文,就犯了形而下的錯誤了。結(jié)果,唐宋文章讀起來就少了那種朗朗上口、圓轉(zhuǎn)流暢的妙處。而文章讀起來的音律美,我個人認為是文章美的一種非常重要的體現(xiàn)。從先秦到漢魏再到唐宋,可以看作是一次典型的“否定之否定”,這是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再次強調(diào):說文章今不如古是錯誤的。

  最后收錄的幾篇明代散文,除了劉伯溫的那篇《司馬季主論卜》有屈原《卜問》遺風,讓我印象深刻,其余的就沒什么好談的了。

  何謂一篇好文章?

  我個人評判一篇好文章的標準就是,形式與內(nèi)容的相統(tǒng)一,情真意切,讀起來有音律美。第一點,內(nèi)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是最根本的。后兩點則是加分項。

  所謂內(nèi)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就是內(nèi)容充實,形式優(yōu)美,形式服務于內(nèi)容同時還更好地促進和彰顯內(nèi)容。內(nèi)容要寫得好,就要求文章主旨清晰、立意高遠,豐富而不凌亂,深刻而不冗雜。形式要寫得美,就要求選擇適當?shù)奈捏w,運用多種的手法,用字遣詞造句準確,行文流暢,有時匠心獨運,有時筆走偏鋒,或氣勢磅礴,或婉轉(zhuǎn)曲折,不一而足。內(nèi)容有恒定的原則,形式則無絕對的標準。常犯的錯誤有二:一是為了形式而形式,浮于外而虛于內(nèi),如同無本之木,當屬庸作。二是將形式與內(nèi)容相對立,認為文采不能與風骨相共存,一味復古,不假雕塑。若內(nèi)容本身不錯,但形式選擇不當,影響了內(nèi)容的表達,也要減分。最理想的自然就是內(nèi)容與形式相得益彰。

  在滿足內(nèi)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的根本原則之后,如果文章還能表現(xiàn)出情真意切,就更加能夠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并非所有優(yōu)秀的文章都能做到感人肺腑,而能夠感人肺腑的文章都不能不稱優(yōu)秀。與之相對立的是無病呻吟,或虛情假意。

  最后,如果能營造出文章讀起來“抑揚起伏,悉諧宮商”的效果,那就是錦上添花。我個人還是比較看重文章的音律美的。文章不僅是用來看的,也是用來讀的。能夠傳誦千古的名篇,大多余韻悠長;也正是韻律優(yōu)美,才更容易被廣泛傳唱。

  那么,按照以上評判標準,就可以給《古文觀止》222篇作品定個名次排座。

  點評天下文章

  王勃的《滕王閣序》,可謂是形式美和音律美的代表作。稱之為“序”,實則類“賦”,極盡鋪排炫耀之能事。雖鋪排,不顯臃腫;雖有炫技之嫌,但也合情合理。如果加上“酒醉腹稿”的傳說,懷才不遇的命運,離奇早亡的故事,更是讓后世讀者感懷仰慕。然而,《滕王閣序》還不能排到前三。我們對比另外一篇樓閣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先用簡潔數(shù)筆描述洞庭煙波浩渺,然后轉(zhuǎn)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主旨。其實大部分的樓閣文、登高詩都是相似的:先寫景,或略敘事,然后抒發(fā)感情,無非懷才不遇或憂國憂民之類!峨蹰w序》就是懷才不遇的代表,《岳陽樓記》就是憂國憂民的楷模。在寫景方面,兩篇文章可謂各具特色,而在立意方面,明顯后者就要更加高遠了。就在王勃感慨“無路請纓”,為個人的小命運悲歌的時候,范仲淹已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皆忘”,為更大的國家前途而憂心,一對比就高下立判了。

  蘇軾的《前赤壁賦》,可謂是游記中的極品,情景交融,筆法純煉,哲理深邃,超越時代而給人普遍的共鳴。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可能也是可遇而不可求,比如《后赤壁賦》就明顯沒有那么高的藝術(shù)成就了。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也是匠心獨運,不過似乎還未及《前赤壁賦》,可能是因為我個人更偏愛蘇軾的文風。

  在論說當中,賈誼的《過秦論》上篇是難以逾越的高峰,“仁義不施,則攻守之勢異也”已經(jīng)成為外交部對抗美國的標準話術(shù)。杜牧的《阿房宮賦》其實也算是論說,而且與《過秦論》相類似,雙峰對峙。此兩篇都是形式服務于內(nèi)容又增益了內(nèi)容的典型代表,證明反對駢體文本身是沒有意義的,關(guān)鍵是看到底能否內(nèi)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

  短篇當中,韓愈的《雜說四》、劉禹錫的《陋室銘》(都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了)都讓我印象深刻。前者完全是散句,后者除了最后一句反問嚴格對偶,但都符合內(nèi)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的原則,也再次證明了形式無絕對之標準!峨s說四》最傳神的一句是“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極其傳神生動又辛辣諷刺地表現(xiàn)出當權(quán)者的無知自大可笑荒唐。韓愈遣詞造句的能力是非常強的,他的文章通篇造成語。不過,韓愈的思想就太過迂腐了(《原道》、《原毀》哪怕是在那個年代都讓人覺得迂腐),中了孔教的毒太深,不能怨仕途不暢,只能怪自身就不是什么治國之才。

  李華的《吊古戰(zhàn)場文》是一篇奇文,音律之美不輸《滕王閣序》,而其止戰(zhàn)的思想哪怕放到今天都是不過時的。柳宗元的《捕蛇者說》,無情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不仁,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批判現(xiàn)實的作品,《石壕吏》之余唱,《賣炭翁》之續(xù)韻。《宋玉對楚王問》是一篇妙文,與宋玉的另外一篇妙文《登徒子好色賦》,都是我非常欣賞的!秷笕伟矔肥且黄獦O其重要的歷史文獻,也是司馬遷的一份流傳千古的控訴書,在書信中算是寫得很長了(這也說明司馬遷冤屈之深),字字泣血。

  先秦古文當中,《曹劌論戰(zhàn)》、《觸龍說趙太后》、《鄒忌諷齊王納諫》最是精彩。

  翻案文章中,蘇軾《賈誼論》、《留侯論》我是比較認同其觀點的(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王世貞的《藺相如完璧歸趙論》我就非常不認同了),方孝儒的《深慮論》、《豫讓論》也有一定的可取之處。

  以上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最后要決出前三了。候選者分別為諸葛亮的《前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陶淵明的《歸去來辭》。首先,三篇文章都符合內(nèi)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的大原則,也都以其情真意切著名后世,而且都還非常具有音律美。如果非要我選一個第一,我選李密的《陳情表》。《前出師表》在音律美上不如后二者,《歸去來辭》在情意上沒有前二者感人,而《陳情表》是三個方面都做絕了。因此,如果按照我個人評判好文章的標準,《陳情表》當屬第一。

  泣血成文

  讀完《古文觀止》,我深感一種穿越了時代的共情,人生終究還是不得意的時候多,快樂的時間短?v觀一部《古文觀止》,十有七八是不平之鳴。推而廣至天下文章詩詞,往往“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不是文人格外容易不得志,是普通人更沒有機會留下足夠的文字遺存。從理論上來說,人類社會是注定了要讓大部分人(絕大部分人)郁悶不遇的??cè)丝谑悄敲吹亩啵鴽Q策層的交椅就那么幾把;懷才不遇的實在多,更遑論那些自認為有才的人了。小國寡民不相羨慕的理想,大概只存在于我們對元古社會的想象之中(而原初先民是否真的如此無憂無慮還不一定)。

  人群中能夠有資格不郁郁不得志的,大概都是位高權(quán)重者,而位高權(quán)重者哪怕不把時間浪費在維護鞏固特權(quán)上,也還是很難寫出好文章。因為好文章似乎不是由人主觀上寫出來的,而是由命途多舛的作者吐出的血自己揮就的。我自己寫文章的時候,就時常有這么一種感覺:當出神之時,手中的筆仿佛有了自己的靈魂,不由作者的控制自己就跳出了靈動的舞步……

  司馬遷說:“古之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蔽娜酥械馁脙浅V耍怏w雖然早已化灰,精神卻藉由文字留存,真正做到了老子所稱的“死而不亡者壽”。穿越百千年,喚起了一代又一代如我這樣的讀者之無限感慨。

【《古文觀止》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古文觀止讀后感范文05-29

古文觀止讀書心得06-20

童年讀后感 讀后感童年的讀后感01-03

《青銅葵花》經(jīng)典讀后感 青銅葵花讀后感讀后感02-15

經(jīng)讀后感 讀后感悟05-29

論語讀后感_讀后感05-15

解密讀后感 《解密》讀后感06-05

在人間讀后感 《在人間》讀后感想06-14

生命生命讀后感_讀后感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