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呼蘭河傳》有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呼蘭河傳》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呼蘭河傳》有感1
最近,我在讀一本書,這本書就是作家蕭紅在生命末期于香港完成的小說《呼蘭河傳》。這本書與往常我看到的書截然不同。整本書,蕭紅都以灰色的筆調(diào)描寫了在呼蘭河這座小城中生活的人們,但她卻用輕盈活潑的筆調(diào)描寫了自己的童年。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拉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呼蘭河城。在那里的的人都像被抽了靈魂的木偶一樣,死板,沒有色彩,他們寧愿相信天意,也不愿相信事實。只會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干著一樣的工作,過著一樣的生活。整個村莊就像被大塊大塊的烏云籠罩著,見不到半點陽光。在這個令人忐忑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舊思想、笨方法。但在這個故事中還是有一個人有著豐富的色彩,那就是——蕭紅的爺爺。蕭紅的爺爺是一個樂觀、看得開的人。當蕭紅的爺爺看到蕭紅調(diào)皮的惡作劇時,不會一昧的責怪她,而是和蕭紅一起開心地玩起來。
與蕭紅的那個年代比起來,我們比他們不知道幸福多少倍。穿著漂亮的新衣服,玩著嶄新的玩具,破了就把它嫌棄在垃圾桶中,叫爸爸媽媽再買其他的玩具,時常還能得到零花錢。游樂場里的娛樂設施五花八門,超市里的物品一應俱全……
翻到了這本書的最后一頁,就這樣,《呼蘭河傳》這本書被我看完了,但我的心情還一直沉浸在那一片灰暗之中……
讀《呼蘭河傳》有感2
我讀完《呼蘭河傳》這本書后,覺得鄉(xiāng)村雖然比城市要破舊,但鄉(xiāng)村卻透著一股城市里沒有的樸實。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描寫小城風情的那部分。這部分蕭紅像繪畫一樣描寫了扎彩鋪、放河燈、跳大神、娘娘廟會、野臺子戲等風土人情,我覺得鄉(xiāng)村很熱鬧。
現(xiàn)在的大都市都很繁華,有數(shù)不清的購物街、美食街,但沒有呼蘭河傳的十字街的鄉(xiāng)村氣息;現(xiàn)在有許多劇院,但仍然沒有野臺子戲的樸實……
鄉(xiāng)村就是這樣,不華麗、不繁華,但是樸實、親切。與大城市比起來,就好像一位小女孩,穿著樸實,但熱情開放,充滿活力,而另一位則珠光寶氣,富裕、高傲、但冷漠。
這本書讓我聯(lián)想到了宋代詩人辛棄疾的詩《清平樂 村居》。雖然《呼蘭河傳》不是作者想象的,但這兩篇文章卻有一些相似點,它們都寫出了鄉(xiāng)村生活的美好,《清平樂 村居》的.老夫婦、小兒子是多無憂無慮呀!就像我的阿太,住在農(nóng)村,沒有金錢的煩惱,沒有壓力,整天曬著太陽,嘴角泛著微笑。
鄉(xiāng)村雖然落后,但他也有自己的美。
讀《呼蘭河傳》有感3
呼蘭河本是一個不知名的小城,這里住著普普通通的人,他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就是這些平淡的生活被蕭紅匯聚在一起,變成了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呼蘭河傳》。
這本小說中我最的是祖父的園子,祖父就像那僅剩的'一縷,著作者幼小的,在這園子里,作者就像那園子里的倭瓜,黃瓜,玉米,蝴蝶一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在這個園子里作者的世界絕不是那房子里的狹窄世界,而是寬廣的;在這個園子里作者的不知有多大,自己都會感到震耳。在這里,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永遠是最純真,最的。
看到作者寫的祖父的園子后,我腦海里就會浮現(xiàn)出我姥爺?shù)男〔藞@。姥爺沒事的時候就去他的菜園忙乎,我有也跟著他去。在小菜園里姥爺干什么我就學他干什么,總跟著他后面轉(zhuǎn),我總喊著我?guī)湍。其實我和年少時的蕭紅一樣,經(jīng)常給姥爺添亂,也犯過很多的錯誤,把韭菜當野草連根拔,不小心踩到剛剛發(fā)芽的小菜苗但姥爺從來也不批評我不埋怨我,還總是夸我干的好。這個小菜園如蕭紅筆下的祖父的園子一樣伴隨著我。
蕭紅生活在一個灰暗的時代,唯一一縷的陽光,就是祖父給她的。而我的童年,如同海灘上五彩繽紛的貝殼,閃爍著。
讀《呼蘭河傳》有感4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名叫《呼蘭河傳》的書,這本書是作家蕭紅阿姨在生命末期于香港完成的小說。
小說在童年會議中描寫出北方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在瑣碎小事中描繪出了沉默的民國靈魂。全書一共有七個章節(jié)加一個尾聲。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第二章——主要寫《呼蘭河傳》精神上的“盛舉”,反映出了生活在呼蘭河傳這小城里人們的精神風貌內(nèi)容大多以介紹東北小城為主。
或許,也只有這么多瑣碎的小事才能在我們的腦海中呼蘭河的風貌——泥濘的道路、積水的坑,真不知悶死了多少家畜;瘋了的王寡婦被看為不幸者,而在呼蘭河這小城中的所有不幸者都被看做是叫花子;染缸房、豆腐坊和紙坊里死去的一條條生命,這些新聞似乎也被呼蘭河的.死氣沉沉漸漸“埋沒”;扎彩鋪里最漂亮的陰宅和人們面對生死時冷漠、麻木的態(tài)度。這些內(nèi)容,我記憶猶新,就像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的一樣。
尾聲是我最不想看到的,如此凄慘的結(jié)局,相信大家看了也一定會淚如雨下的。就像第四章從各方面描寫“我”家的荒涼,第五章是小團圓媳婦之死,都是會令人感到悲傷地。從前的一座熱鬧的小城,如今變成了一座陰冷的“死城”,誰會想到最后的結(jié)局會是這樣的呢?
讀《呼蘭河傳》有感5
《呼蘭河傳》是一部充滿童心、詩趣和靈感的回憶小說。
全書以作者的童年回憶為引線,描繪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東北小城呼蘭河種種的人和事:跳大神、
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廟會;令人心碎的小團圓媳婦的慘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馮歪嘴子一家的
艱苦生活……
這個小城并不繁華,春夏秋冬無聊的交替,并沒有什么好驚訝的事發(fā)生。蕭紅筆下小鎮(zhèn)的一切都是
暗灰的。凄涼的 暗灰色如同一張紗布,不知不覺地籠罩著這個小鎮(zhèn),籠罩著那群愚昧的人。遮住了如陽
光般燦爛的`笑容,蕭紅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對世界充滿好奇,她有天真活潑、任性頑皮的性格。當她
在祖父的后園亂鬧一陣后,卻不被責備,因為祖父是一位慈愛的老人,對外孫女充滿愛心和耐心。他的愛
放飛了孩子的天性,給小孩自由、快樂、幸福。
在尾聲,老祖父已經(jīng)不在了,而后花園也荒涼、枯黃了,讓我感到十分凄涼和悲傷。不由想到那
首詩: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什么,就有什么。都是自由的……
讀《呼蘭河傳》有感6
今天,我終于讀完了《呼蘭河傳》,讀完以后,感嘆道“這真是一本好書!”
這本書故事情節(jié)很普通,發(fā)生在鄉(xiāng)下的事情,發(fā)生在呼蘭河這個小鎮(zhèn)上的有趣事情,大概人物有:作者、祖父、團圓媳婦、有二爺、馮歪嘴子和老廚子,我記憶最深刻的'是這個故事:作者喜歡吃,有一次,一戶人家的一頭小豬亂跑掉進井里了,大伙把小豬抬上來的時侯,小豬已經(jīng)死了,祖父立即拿了錢,買了這頭小豬,回家以后,祖父把小豬貼了泥,放到了坑灶上燒過了一會兒,便可以吃。有一次,一只鴨子又掉井了,因為鴨子比豬更好吃,所以作者要把鴨子趕井里去,被作者的祖父給看見并阻止了。
這個故事就透露了作者天真無邪的心和熱愛鄉(xiāng)村生活,思念鄉(xiāng)村生活,也告訴了我們作者小時侯發(fā)生在呼蘭河鎮(zhèn)上的有趣故事,這本書比較獨特,它雖寫了人物,但沒有主角,茅盾曾這樣評價它的藝術(shù)成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全書共七章各自都有特點,但是又是一個整體。
這真是一本好書呀!
讀《呼蘭河傳》有感7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20世紀80年代的女作家蕭紅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大氣。蕭紅用輕盈的筆調(diào)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簫紅很多次提到了自己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guān)心她。
書中最令我難忘的情節(jié)是: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卻沒有察覺,還說:“這季節(jié)的玫瑰花真香!”而蕭紅在旁邊哈哈大笑。讀到這里,我感覺簫紅的童年是非常無憂無慮的,同時也為了自己身在童年而感到高興。是啊,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
而另一方面呼蘭河畔的生活,又充滿了那時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龍王啊,什么叫魂啊,說來說去還就就是為了大泥坑。那里的.人是蕭紅那個年代最平凡的一群人,自力更生,卻擺脫不了小市民的身份,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喋喋不休。爛漫的筆調(diào)下刻畫出的是一個寂寞的世界。整篇小說沒有家喻戶曉的大人物,沒有偉大的抗日英雄,也沒有曲折離奇或優(yōu)美動人的情節(jié),而作者卻將東北的小城鎮(zhèn)里死氣沉沉,陰郁灰暗,但簡素荒涼的感覺,確確實實地塑造在讀者的身旁,讓人仿佛在夏天也能感受東北那寂寞的冷。
《呼蘭河傳》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也是非常精彩的。
【讀《呼蘭河傳》有感】相關(guān)文章:
呼蘭河傳心得12-31
呼蘭河傳讀書隨筆05-27
讀《呼蘭河傳》心得體會05-10
讀呼蘭河傳有感07-03
讀《呼蘭河傳》有感推薦03-02
呼蘭呼蘭河傳讀后感02-09
呼蘭河傳心得體會03-10
《呼蘭河傳》心得體會05-03
呼蘭河傳讀書隨筆8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