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讀后感
簡介:該小說以陜西關中地區(qū)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表現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化。
篇一:白鹿原讀后感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與小說的時間跨越有半個多世紀,從清末寫到解放初,其間還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長的時間。我總的感覺是,這是一部浸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小說,比如占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學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運的因果報應等等。當然,這也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小說,深刻而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社會的歷史變遷。
從小說的閱讀中,我還感到小說中對人物的“死” 的結局的處理寫的極具震憾力量,簡直就是驚心動魄!這對我的感受是最深的了。小說中的黑娃,大號叫鹿兆謙的。其父鹿三一直是白嘉軒家的長工,而且是極其幸福的長工,他一直到死也是幸福著的。而黑娃卻具有一種反叛的性格,他不聽老子的勸告,自己跳出白鹿原,到渭南一清末武舉人家做了長工,并因此與武舉人的小老婆田小娥相好上了。倆口子回到白鹿原后,其真相被揭露后,黑娃與田小娥住進了一口窯洞里,開始他們的生活。大革命時,鬧農協,鹿兆鵬鼓動黑娃出來革命。革命失敗了,黑娃進了習旅開始當兵。習旅失敗后,黑娃開始了土匪生涯。我本以為黑娃當土匪,應該要死在這條道上,不想黑娃沒死。在土匪頭目大拇指死后,作為二拇指的黑娃領著百十號土匪接受了縣保安團的招安,當了第三營也就是炮營的營長。黑娃招呼的緊,炮營的兵不但要炮,還要求佩槍,這都得到了滿足,這也說明黑娃對招安后的一種心理,那是懷著深深的戒意的。本想,接受招安的土匪沒有好下場,黑娃該死了。誰想黑娃還沒有死,營長當的好好的。而且,他還拜朱先生為師,暴戾之氣盡褪,簡直脫胎換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這就出現了,黑娃讓手下的兵把自己綁在大炮筒上五天五夜戒掉了煙,娶了知書達禮的小姐為妻,回到白鹿原拜了祖宗牌位,屬于洗心革面,浪子回頭的那一種。最最不該死的時候,是黑娃聽從鹿兆鵬的勸告,策動了臨解放前的起義,黑娃是策劃起義的主要人物之一,對革命有了一定貢獻,還當上了革命政權的副縣長。然而,大難從此開始,白孝文作為縣長變成了革命功臣,而黑娃卻忽然之間變成了反革命,被捕坐監(jiān)槍斃,還是和*********的縣長及總鄉(xiāng)約田福賢一起被槍斃掉。這真是黑娃該死的時候沒有死,不該死的時候卻死了。
作為田小娥,從武舉人的小老婆變成黑娃的老婆以后,我覺得最初田小娥也是想與黑娃一起安份守已地過日子的,誰知黑娃革命了。革命的黑娃不在家了,當土匪的黑娃也不回來了,這又給鹿子霖創(chuàng)造了條件。鹿子霖每月到田小娥住的窯洞去兩次,與田小娥廝混,不想差點兒敗露!雖然有一個替死鬼兒,鹿子霖躲過了這一劫。但是,鹿子霖卻咽不下這口窩囊氣兒,他設計了讓田小娥勾引白孝文,要出一口惡氣,也讓作為族長的白嘉軒丟盡臉面。這計策果然成功,白孝文與田小娥也好上了。由此發(fā)生的是:白孝文在祠堂接受處罰,白嘉軒與兒子白孝文分家,白孝文由此開始的迅速墮落,讓鹿子霖充分地滿足了報復白嘉軒的心理。而此時田小娥的壽限也到頭了,作為公公的鹿三,看到自己的主子白嘉軒一家由于被不肖兒黑娃娶的媳婦田小娥攪和成這樣,竟被深深地激怒了,他摸黑進了田小娥住的窯洞,用磨得飛快的梭槍頭,一槍扎在了田小娥的后背心上。田小娥臨死前一回頭和一聲驚叫:“大呀!”其生命也由此定格。其后,白鹿原發(fā)生了一場溫疫,死了好多人,白嘉軒的媳婦仙草同樣是死于那場溫疫;而鹿三從殺死兒媳后,精神竟變得恍恍惚惚,似乎田小娥的鬼魂附身了,從此人也變得有時清醒有時糊涂。這一切仿佛都和田小娥的死和她的陰魂始終不散,一直在作祟有關系。于是,白鹿原的人在那座田小娥居住過的窯洞上造了一座六層的塔,以鎮(zhèn)田小娥的陰魂,不讓其出來害白鹿原的人們。
小說中鹿兆海和白靈的死,很具有一種悲劇色彩。鹿兆海參加了革命軍,上了軍官學校,加入了*********,并且他一直深愛著白靈。中條山阻擊戰(zhàn)中,他殺死了四十五名鬼子。而且,他按照朱先生的請求,每殺死一個鬼子,就割下一綹頭發(fā)束好,放入一個鐵罐中?墒锹拐缀D!悲就悲在沒有死在抗日前線,卻死在圍剿紅軍的戰(zhàn)斗中。死后,靈柩回鄉(xiāng),師里卻說鹿兆海——鹿團長是抗日犧牲的。白鹿原舉行的安葬儀式隆重之至!白靈在西安上學,她與鹿兆海一直相愛,卻由于黨派之爭,倆人不能相愛!白靈在西安加入了*********,作為知識青年,投入到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中。而又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她與鹿兆海的大哥——鹿兆鵬假扮夫妻在西安城里做起了地下工作。因為革命道路的一致性,倆人終于相愛成了真正的夫妻。后來,白靈因為在一次領導學生運動中,她一磚頭砸到了*********教育部長的鼻梁上,由此身份暴露被迫轉入紅軍的根據地。在根據地,白靈滿腔革命熱情地工作,可是由于一名西安來根據地的學生叛變投敵,一場恐怖在根據地開始了。抓內奸抓特務,一大批革命同志被牽連。白靈也未能幸免于難,她也是作為“特務”被監(jiān)禁,最后被活埋。真是,沒有死在敵人的屠刀下,卻死在革命者自己的手里。解放后,白靈也是被作為革命烈士對待的,家里也掛上了革命烈士的牌牌。白嘉軒問起白靈的死因時,幾位干部囁囁嚅嚅地無法回答。奇的是,白靈的死的那晚,白嘉軒做一個夢,夢見了白鹿也夢見了白靈。這使得白嘉軒一大早冒著風雪,跑了好遠的路,來到朱先生住的地方——白鹿書院,要求朱先生解夢。奇的是,白嘉軒的大姐也是做了一個同樣的夢。朱先生心道,白靈出大禍事了?墒侵煜壬鷽]有說出來,只是寬慰他們姐弟倆!
朱先生的死則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讀之令人驚嘆!朱先生在送完給八位同仁的縣志后,當晚寫下了一份遺囑:不蒙蒙臉紙,不用棺材,不要吹鼓手,不向親友報喪,不接待任何吊孝者,不用磚箍墓,總而言之,不要鋪張,不要喧嚷,盡早入土。朱先生還向其妻交待和描述了自己設計墓室的想法:不用磚,只用未經烘燒的磚坯砌墓室;墓室里盤壘一個土炕,把他一生寫下的十部專著捆成枕頭,還有他雕刻的一塊磚頭,不準任何人撕開包裏的牛皮紙,連紙一起篏到墓室的暗室小洞口。朱先生死后,就是按照朱先生的安排,辦的后事。更奇的是,幾十年后,一群臂纏紅色袖章的中學生打著紅旗,沖進白鹿書院破“四舊”時鬧騰了一陣了。不久,書院住進來,滋水縣的一派造反隊,并在此發(fā)生了一場武斗,死了許多男女。之后又過了七八年,時間在批林批孔的年代,又有一群紅衛(wèi)兵打著紅旗從白鹿原走下原坡,一直走到坡根下開始扒朱先生的墓。四五十人男女學生從早晨挖到傍晚,終于挖開了朱先生的墓。墓室里除了朱先生的遺骨外,只搜出一塊經過燒制和打磨的磚頭,經老師辨認,一面上刻著六個字:天作孽猶可違;另一面也是刻著六個字:人作孽 不可活!一學生憤怒地抓起磚頭一摔,那磚頭沒有折斷卻分開成了兩層,里面同樣刻著一行字:折騰到何日為止!這讓學生和圍觀的村民全都驚呼起來……
篇二:白鹿原讀后感
經過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終于把《白鹿原》給看完了,零零散散的!慢慢悠悠的看的,其中我還在百度上搜索了“聽”白鹿原,其實在我看來聽小說是比較不錯的,相比書說出來沒有那么難懂,相比視頻它又具體了很多,所以在最后幾章我?guī)缀醵际锹犕甑摹?/p>
初看白鹿原的時候我沒能理解到老師為什么要我們看這部小說,一個男的娶了七個老婆竟然死了六個,我一直在疑惑,是一個怎么樣的人,究竟是要以一個怎么樣的心態(tài)來接受這個事實,然后還有勇氣去迎接第七個的到來,一個人要以怎樣的精神面貌才能承受這么大的壓力,僅僅只是因為自己是獨苗?僅僅只是傳宗接代?在故事的開始我們不難看到其實作者是承認鬼神之說的,從仙草看見的那些在房梁上的女人,到父親的去世,無一不體現了鬼神的蹤影。然而在故事上,他們體現的卻是不信神,僅僅是相信祖宗,這是我很不能理解的地方。
忽略這些不計,其實看這篇文章我還是蠻有收獲的,起初看不覺得有什么,以為就是兩個迷信家族間話長短,但后來看著看著就慢慢變得深刻了,在其中讓我影像最深的就是朱先生,是主人公白嘉軒的姐夫,他一生喜好不多,最喜歡的便是每日吟誦圣賢書,他與別的讀書子弟不同,他在考取了功名后,看到時局不定,便拒官不做,在家鄉(xiāng)開辦白鹿書院,研究修身之法,編纂縣志,一度時期曾招生傳道。他因為一些預見屢屢應驗,以至于讓原上的人都覺得他是一個大智者,有著神通的能力,在我看來,他真的很值得人敬佩,他又自己的原則,博學,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志氣,是我一味欣賞她得原因,我覺得他不是有神通的,他只是有學識,有遠見而已,而在他死后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他卻被混蛋紅衛(wèi)兵給掘了墳,燒毀了尸骨。這也算是作者對那個時代的一種抨擊吧。
或許基本上在別人看來都不太會注意小娥這個女人,因為她僅僅是故事的一個穿插,并沒有多大的影響,她的結局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作者正是希望用她得結局來諷刺那個時代的封建思想,在那個時候來說,小娥是奔放的,她有著自己的思想,她不甘心命運就是這樣,她敢于與命運做斗爭,敢于爭取自己想要的一切,其實小娥沒有錯的,有錯的時不應該遇到那個時代,她只是爭取自己的幸福不甘心做一個不愛自己自己也不愛的人的身邊,這有錯么,如果命運不這么安排,他只是希望和黑娃好好的過日子而已,在其中,我們也不難看出,面對黑娃的貧窮她也從不嫌棄,這樣的人在我們現在是絕對沒錯的,在強大的宗法制度面前,田小娥太弱小了。她死的太屈!后來作品中描寫到了一些詭異的故事:她的鬼魂附體到她公公鹿三身上,并使鹿三的精髓被吸掉,早早地死亡。算是張揚了一下弱者對社會的抗爭與吶喊。為自己報不平了吧!
篇三:白鹿原讀后感
一部好的小說,不僅僅是故事情節(jié)的離奇動人,也不僅僅在于語言的華麗,也不僅僅在于對歷史的感悟,對人生的思考。好的小說應當是以上因素的集合。它能讓人愛不釋手,一氣和呵成地讀下來。陳忠實的《白鹿原》正是這樣一部作品。
小說中的人物性格鮮明,個性獨特,一開篇便牢牢地抓住了人的精神。圍繞著主人公白嘉軒,展開了一幅近代傳統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故事,純樸的人生觀所展現出的關中風情畫卷。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白嘉軒的父母、他的長工、品德不端的大財主鹿子霖、醫(yī)術高超重義守信的鄉(xiāng)醫(yī)冷先生,以及他們的子女。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家庭斗爭、政治斗爭,清末統治者及軍閥混戰(zhàn)時期各路軍閥對農民的統治,以及國民黨、共產黨內戰(zhàn)時期農民的艱難生活等等讓人回味無窮。讓人心神寧靜的純樸的民風、穩(wěn)定的生活也是葬送在了那些革命的斗爭中。
白嘉軒是一位中國傳統農民的代表。他熱愛勞動,他最能體驗勞動的樂趣。在勞動時,他渾身的骨節(jié)都在咯咯作響。他雇的長工鹿三,似乎是無產階級所認為的那種剝削壓迫關系,而在故事中他們之間的人際關系卻是那么融洽。竟勝似一家人一樣,絕對的尊重,絕對的平等,最后竟成了生死之交。白嘉軒的家風非常嚴謹。他父親也是一個正統的農民,對白嘉軒管教非常嚴格。白嘉軒在家境日漸敗落的情況下,就是靠著堅定的信念,靠著自己的艱辛勞動,一步步地將家境扭轉過來。白喜軒對后代的管教也同樣是非常嚴厲。然而,人們在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時,免不了要被本性中惡的一面所屈服。他的大兒子白孝義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子承父位,原打算要接過父親的族長位置。這時,邪-惡的代表鹿子霖便利用美色勾引孝義,以敗壞白家的名聲。孝義被一個色相十足不守貞節(jié)的壞女人田小娥所迷惑。白嘉軒為了嚴正家風,親自主持家法,在全族人面前對孝義進行懲罰。從此,孝義墮落了下來。鹿子霖乘機把白孝義的家產給侵吞。最后孝義被-逼沿街乞討,險些餓死街頭。似乎是邪-惡占了上風.然而在緊急關頭,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孝義本性中的善的一面又電光火石般出現。他戒掉了煙,從頭干起,最后竟成了一縣之長。
白嘉軒也有失敗之處。他的小女兒白靈從小就比較嬌慣,最后被共產黨所吸引,為共產黨鬧革命。拿磚頭將正在作報告的國民黨教育部長的鼻子砸扁?梢哉f是一個堅定的布爾什維克。而當她既將從西安投奔革命圣地延安時,卻被共產黨懷疑為特務,被活埋。多么可悲的下常這雖對白嘉軒打擊很大,但最后他卻成了革命烈士的家屬。在隨后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還是起到了保護傘的作用。
故事中的人物似乎不信神,他們所信奉的是祖宗,信奉的是公理。他們所生活的白鹿原雖說有白和鹿兩姓,但他們有共同的祠堂,共同的祖宗。他們共同舉行對祖宗的祭祀活動。這兩姓可說是矛盾的統一體。鹿姓的代表人物鹿子霖便是一個反面代表。 >鹿子霖父親在世時,對兒子的惡行便放縱、指使。這就決定了鹿子霖的邪-惡本性。但鹿子霖并不是壞得十惡不赦,他只是干些吃、喝、嫖、賭勾當。比起土匪還要善得多。他利用職權霸占了黑娃的妻子小娥,又唆使小娥勾引白孝義。故事的結局體現了因果報應的道理。他的兒子不聽他的管教,不與新娶的媳婦同房,參加共產黨后給家里帶來無窮災難。最后,他受這個共產黨兒子的連累被拉上刑場陪同槍斃的死刑犯。被嚇成精神病,凍死在野外。
故事中的人物各具特點、各具性格,又各具命運。一個個活靈活現地立于紙上。令人深思的人物有兩個:一個是舊時的大知識分子白嘉軒的姐夫朱先生,另一個是不守貞潔的女人田小娥。朱先生是孔孟思想的代表。每日吟誦圣賢書便是他的最大樂趣。他與正統的封建知識分子不同,他在考取了功名后,看到時局不定,便拒官不做,在家鄉(xiāng)開辦白鹿書院,研究修身之法,編纂縣志,一度時期曾招生傳道。他在故事中是一個大智大悟者,甚至具有了通神的本領,可以未卜先知。他的一些預見屢屢應驗。最主要的是他對時局的預測。在白嘉軒的長工鹿三死后,他不讓雇傭了一輩子長工的白嘉軒再雇長工,結果在共產黨奪取天下后,他因為解放前三年沒有雇工而沒有被評為地主。朱先生不為名所誘,不為利所動。他是一個極受人尊重的文人。無論是軍閥土匪、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對他尊重萬分。而在他死后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他卻被混蛋紅衛(wèi)兵給掘了墳,燒毀了尸骨。他的命運不就是現代版的孔子和孟子嗎 這也算是新派小說中不多見的對六十年代中國社會的一點批判!
篇四:白鹿原讀后感
田小娥出身秀才之家,卻嫁給了一個老舉人做小妾。年輕漂亮的她耐不住寂寞,便與長工黑娃勾搭成奸。這是當時社會所絕不能容忍的事情。她被老舉人休回了家。黑娃尋到她帶她回到白鹿原。而祖宗的祠堂又將他們拒之門外。他們便在村外東頭買個窯洞祝人們都把這個田小娥,這個不貞的女人當成災星。黑娃被傳統社會所拒絕、排斥。而田小娥的美色是令男人神魂顛倒的。在宗法制度的壓迫下,黑娃沒有拋棄小娥,與小娥廝守在一起。反倒是與社會為敵而投奔了共產黨。后來被打散,又占山為王當起土匪。黑娃出走后,小娥住的窖洞便像臭雞蛋吸引蒼蠅蚊子一樣,成了一些男人所追逐的處所。老色棍鹿子霖不時地來茍且,無懶時常來到窗下騷擾,白孝義又中了美色圈套不時地來偷-情。最后,黑娃的父親鹿三見田小娥害人不淺,便用矛槍刺入小娥后心,將小娥殺死。小娥的命運是典型的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犧牲品。因為她觸犯了封建宗法制度,便被社會拋入最低層。但是人是有感情的有需要的,人人都有權追求幸福。她如果能與黑娃過上正常的日子,也不會造成那么多危害后果。在強大的宗法制度面前,田小娥太弱小了。她死的太屈!太屈!后來作品中寫到了一些詭異的迷信故事:她的鬼魂附體到她公公鹿三身上,并使鹿三的精髓被吸掉,早早地死亡。算是張揚了一下弱者對社會的抗爭與吶喊。
《白鹿原》的可貴之處是對當時的共產黨沒有什么正面評價,這是本書的價值所在,F在的小說大都對現實社會有種反叛精神,但這部書的反叛還是比較徹底的。另一方面小說也張揚了舊時代的純正民風,農民生活與舊制度的和-諧有序。
篇五:白鹿原讀后感
終于把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看完了,結尾令人有些震驚。思緒
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波動有些紛亂,白鹿原上的生活百態(tài)隨著白鹿兩家的主線而展開,在中國大地上描寫的這一小塊兒地方折射著整個社會時代的變遷。
歲月的風霜雨雪,風和日麗一遍又一遍,一茬又一茬地涉足這片古老的平原,精靈的白鹿躍動著人們記憶中久違的傳說,不管經歷多少坎坷風雨,生活的輪子依然不分晝夜地滾動前進,這是歲月蘊含的冷酷而堅實的力量。《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軒、鹿子霖兩大家族有形或無形的較量推動著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與深入。為了生活而爭,為了臉面而爭。當然書中并無直接而露骨地描寫兩大家族的斗爭,而是從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最終以鹿家慘敗結局。性格決定命運或許是條真理。白嘉軒是中國傳統男人的寫照,墨守陳規(guī)、自力更生、謹小慎微、兢兢業(yè)業(yè)地生活。因此,他沒有干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始終以一個威嚴族長的身份立信于白鹿村,恪守明哲保身的理念。鹿子霖的性格與白嘉軒不大一樣,他追求功利,爭強好勝,作風不謹,卻又有膽小怕事的一面。他一生雖然也經歷了起伏的官場,但終究也沒創(chuàng)造些什么輝煌,最后也以悲慘收場。我覺得性格變化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白孝文,一個是黑娃。白孝文經歷了一場饑荒的打擊之后,由軟弱變得堅強起來,這也多虧他鹿三叔的話語刺激的作用。他從原來的唯命是從,規(guī)規(guī)矩矩,優(yōu)柔寡斷的性格中走出來,變得桀驁不馴,急功近利了。而黑娃的性格可謂一波三折,先是小時的膽小羞怯,后又勇猛剽悍,最后又歸于知書達禮,學為好人。其實性格與環(huán)境的關系是辯證的,環(huán)境塑造了某人某種性格,而某人憑著某種性格來重新塑造環(huán)境。
《白鹿原》作為矛盾文學獎的作品,它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一個平原,一個族群的生活畫面,讀進去,我們仿佛身臨其境。隨人物之悲而悲,隨人物之喜而喜。我們往往被小說中的人物感染,這大概就是大師筆下寫實筆觸的力量吧!
書中的生活生命人生跌宕起伏,而我們的呢?
希望用青春奮斗的熱情攪破生活的波瀾不驚,用我們的雙手與智慧打造自己的未知前程。
【白鹿原讀后感】相關文章:
白鹿原放歌隨筆10-07
白鹿原的經典語錄10-08
關于白鹿原的論文10-26
《白鹿原》讀后感02-26
白鹿原讀后感03-06
《白鹿原》讀后感09-30
《白鹿原》讀后感范文12-20
(精華)白鹿原讀后感12-09
《白鹿原》讀后感三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