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孝讀后感 推薦度:
-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 推薦度:
-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二十四孝讀后感(通用20篇)
當(dāng)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十四孝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十四孝讀后感 篇1
孝,即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特別強調(diào)的一種,《弟子規(guī)》中,對待長輩的態(tài)度無疑寫的清清楚楚,“孝”這一概念,早應(yīng)該在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中成為不可磨滅的一條了,從“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這婦孺皆知的故事中體現(xiàn)出來了。
文中說,當(dāng)作者看過二十四孝后,看到做個孝子如此之難,原先做個孝子的計劃便徹底放棄了,其實我覺的,做孝子不一定非要將事例硬安到自己頭上,那樣多生硬來著,只要打心眼里替母親著想,替父親著想,不讓他們?yōu)樽约翰傩,在家?wù)上替他們分擔(dān)一些,也是一種孝,雖不如事例上那么感天動地,但至少也是一種平平凡凡的孝呀!
硬把事例往自己頭上安,是行不通的,畢竟時代在變,你說有一天你父母想吃鯉魚,你說:“好,我要做一個孝子,臥冰求鯉去!”行的通嗎?現(xiàn)在冬天沒有古代冷,湖面上通常才結(jié)一層薄冰,恐怕人才站上去還沒來得及臥下呢,冰就碎了,當(dāng)時別說父母吃不到鯉魚,恐怕也會嚇的趕緊跑到湖邊來救人,再說,現(xiàn)在市場上明明有鯉魚賣,干嗎要那么費勁去求鯉魚呢?
其實,這些事例所要表明的,是“孝”的精神,“孝”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種精神,平平凡凡的“孝”反而更加的溫馨,向一縷淡淡的香氣迷漫在家庭之中,使每個人都感到淡淡的幸福。
不用那么驚天動地,平平凡凡的“孝”,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更加的溫馨、幸福。
寒假通過老師的推薦,我看了《孝經(jīng)·二十四孝》這一本書,并從中學(xué)到了許多道理。孝,自古以來是我們?nèi)A夏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它一代又一代得傳承著,迄今為止,依舊被人們所重視。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個都沒有孝心的人,是沒有道德的。孝,是一切品質(zhì)中最為基本的一個,但是卻又是最為重要,很多人也并沒有做好的。孝,是一個人一生的作業(yè),無論你是萬人之上的富豪,還是流浪街頭的乞丐,你都要孝敬父母,感謝父母。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從出生到長大成人,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將我們養(yǎng)育長大、教育我們,所以,孝敬父母是我們天經(jīng)地義的。一個孝順的皇帝,對百姓也能施仁政;一個不孝順的皇帝,再興旺的國家也會滅亡。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最基本的就是從是否孝敬父母看出。
現(xiàn)在的`年輕人變得越來越“繁忙”,經(jīng)常早出晚歸、游蕩他鄉(xiāng),哪怕好不容易有時間陪父母,也總是厭煩地辭掉,寧愿去陪朋友一起發(fā)呆,也不寧愿回家看看愈發(fā)憔悴的父母。
近日有一檔十分火熱的綜藝節(jié)目《旋風(fēng)孝子》幾位明星和他們的父親或者母親一起度過六天五夜,用自己的行動彌補失去的孝行,其中所有的家長都表示:自己的孩子太忙,并沒有時間。這也引發(fā)了各大網(wǎng)絡(luò)的關(guān)注:孝,是否被我們說得太過于轟轟烈烈,而忘記了自己的本質(zhì)?父母并不在乎你的官銜職位,而是想要讓你多陪陪她,就像你小時候他們陪你一樣。盡孝并不是一兩天就可以了,而是要每天都堅持,為父母做好每件點滴小事,讓他們感受你那顆最誠摯的心就足以。
從現(xiàn)在開始盡孝吧!我想我們都不希望有后悔的那一天。
二十四孝讀后感 篇2
最近看了魯迅散文合集,里頭收錄了朝花夕拾的大部分,當(dāng)中有一篇文章在我看來十分有反思的價值,這就是《二十四孝圖》,遂決定作為這次選修課的作業(yè),也順便好好思考一下,這篇文章給我們帶來的反思。
文章開頭一直提到了白話文與妨礙白話文的內(nèi)容的斗爭,尤其是兩次提到的“只要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yīng)該滅亡!”這句話,初讀起來好像有些不符題意,明明是應(yīng)該寫關(guān)于《二十四孝圖》的內(nèi)容,怎么又和百話文扯上關(guān)系了呢?通讀完全文,我好像有些明白,這兩句話就是擺正了魯迅本文所要表達的觀點和思想,這個下文會提到。
接下來是正文正文剛開始寫道:“每看見小學(xué)生歡天喜地地看著一本粗細的《兒童世界》之類,另想到別國的兒童用書的精美,自然要覺得中國兒童的可憐。但回憶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卻不能不以為他幸福,給我們的永逝的韶光一個悲哀的吊唁。我們那時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圖畫的本子,就要被塾師,就是當(dāng)時的“引導(dǎo)青年的前輩”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边@里提到了魯迅的童年,至少他是不怎么滿意的,自然,除了有些書可看除外)接著介紹這本書的來歷(他是如何獲得的),下來便是全文的重點,通過揀選幾張孝圖的講解,尤其是那種不合情理的孝道的體現(xiàn),如文中提及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批評和指責(zé)了嚴(yán)重變了味的“孝”并非真孝。
魯迅指斥了諸如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以不情為倫紀(jì),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文中主要是批判封建孝道觀念,讀來讓人感嘆,感到觀念之差因年代的不同而變得及其遙遠。開篇作者反對“妨害白話者”,態(tài)度尖銳,亦使人想起魯迅先生是中國歷史上寫白話文的第一人,魯迅先生認為,勿徒的古書是束縛兒童想象力的。從“我的小同學(xué)因為‘人之初性本善’讀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開第一葉,看那題著“文星高照”四個字的'惡鬼一般的魁星像,來滿足他幼稚的愛美的天性”可見,那時的兒童對諸如此類的新的形式的書籍是多么喜愛,這就是白話……接下來,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憤怒是其最主要的感受。
這樣一本《二十四孝圖》,其所宣揚的孝,完全把自然本能的愛,變得殘酷,扭曲,甚至讀來有些公式化,完全違反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扭曲了人類的天性,對魯迅來說,這是一種心理的扭曲(加之自己小時候的生活體驗),就像魔咒一樣寄發(fā)在心靈深處,所以他才會憤怒,不光憤怒自己的遭遇,更憤怒將這樣的精神重壓又要加到新一代的兒童身上,這與魯迅這一代新青年的理想背道而馳,亦是對魯迅所追求的侮辱,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魯迅的憤怒由此噴發(fā)!
二十四孝讀后感 篇3
孝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美德。從古至今,它都指引著我國人民的思想和價值取向。讓我們從中得到學(xué)習(xí)和思考。然而古代和現(xiàn)代還有很大差距,并不是沒一個故事都讓我們追捧和學(xué)習(xí),我們要懂得從中篩選,知道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百事孝為先”的道德思想,始終根植在無數(shù)人民的內(nèi)心深處!坝H嘗湯藥”中漢文帝劉恒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鞍倮镓撁住敝兄儆勺约撼32梢安俗鲲埵,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岸蠡⒕雀浮敝袟钕銥榫雀赣H,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于放下父親跑掉等等這些無不體現(xiàn)著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孝感,讓我們從中去學(xué)習(xí)如何關(guān)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傳遞者源于我們每一個人。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應(yīng)該學(xué)習(xí)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們或許不要求我們給予他們什么,只是希望我們將來過的比他們好,他們處處為我們著想,時刻為我們擔(dān)憂,唯恐自己做的不周,這就是父母我們最可愛的人。因此在我們沒有能力的時候,我們應(yīng)懂得為父母分憂,讓他們?yōu)槲覀兎判模谖覀冇心芰o予的`時候,我們不能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我們對他們的愛,他們或許并不在乎這些,他們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們在一起是他們很快樂的時光。因此,工作在外我們要;丶铱纯。
孝指引著我們行善。對待每一個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讓我們的周圍充滿溫馨。然而在現(xiàn)代社會中充滿了爾虞我詐,事事都得提防,讓很多人感覺很累,當(dāng)你給出一個微笑的時候,別人會認為你是假慈善,或認為你不懷好意,有什么不軌的目的。干嘛要想那么多呢?現(xiàn)在真是應(yīng)該重新溫習(xí)我們古代文化的時候了。
學(xué)習(xí)如何孝奉父母,學(xué)習(xí)在我們的生活中善意的對待每一個人,這是21世紀(jì)的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懂得的,還有待我們?nèi)ダ^續(xù)發(fā)揚。
二十四孝讀后感 篇4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元朝,故事的主人公叫李忠。李忠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用自己瘦弱的身軀擔(dān)負起家庭的重擔(dān),不但外出耕田勞作還回家紡紗織衣、打理家務(wù)、教育子女。母親的堅韌意志和勤勞的生活作風(fēng)為李忠樹立了一個模范榜樣,讓他從小就懂得理解母親,并用幼小的身軀為母親分擔(dān)家事、照顧母親。他時時處處都念著母親的辛勞和需要,把家中最好的一切都奉獻給母親,還想盡辦法替母親分憂解愁。李忠的孝心感動了鄉(xiāng)親們,他們不但常常伸出援助之手, 還 紛紛以李忠為榜樣來教育自己的子女。
自然災(zāi)害時刻存在著,公元1303年的一天,李忠家所在一帶發(fā)生了猛烈的大地震,頃刻之間房屋倒塌,被壓死的村民不計其數(shù)。突然被震飛的山頭徑直沖向李忠家,千鈞一發(fā)之際,奇跡發(fā)生了:飛散的山頭突然分做兩支,從兩側(cè)繞過李忠家的房屋,一直到五十步以外才又合攏在一起。李忠的家就這樣被保全了。
這真是“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毙⒆又琳\的孝心行為是順應(yīng)天意的'善行,連老天都照顧。孝愛是天地生靈萬物和諧的根本,父母愛孕育兒女孝,兒女孝又彰顯父母愛。
孝是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是兒女對父母應(yīng)盡的義務(wù),從古至今,以孝感動鄰里、感動天地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墒侵钡浇裉爝有很多兒女結(jié)婚后對父母不管不問,或者說在經(jīng)濟如此發(fā)達的今天這種不孝的行為反而增多了。這到底是為什么呢?物質(zhì)得到了極大滿足而孝行卻缺失?究根結(jié)底就是大多數(shù)人認為孝就是讓父母吃好喝好穿好,滿足物質(zhì)需求就可以了,殊不知父母的精神世界是很匱乏的。父母們用盡一生的心力和體力為兒女創(chuàng)造最好的條件,可以說讓兒女生活好就是父母們不懈努力奮斗的目標(biāo)。可是當(dāng)兒女漸漸長大工作結(jié)婚生子后,父母們最大的目標(biāo)也隨之消失,突然的閑暇讓父母無所適從,精神世界倍感空虛。所以這時兒女的一聲問候、幾句貼心的話、給父母做的一頓可口的飯菜都是慰藉父母的有效方法。記得有一首歌叫《;丶铱纯础罚柙~中有這樣兩句話:;丶铱纯矗呐陆o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常回家看看,哪怕給爸爸錘錘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總操心就問個平平安安。幾句話道出天下父母內(nèi)心中最真實的想法。
另一方面父母也要理解兒女不能;丶铱纯,繁忙的工作、多變的人際關(guān)系、推不掉的酒桌應(yīng)酬、子女的課后輔導(dǎo)……每天好多忙也忙不完的事,有時要忙到半夜,拖著疲倦的身體終于可以睡覺了,還沒睡醒鬧表就在滴滴作響了。好不容易閑暇下來的周末又要送子女去輔導(dǎo)班,會朋友等……我覺得《常回家看看》是很多上班族兒女共同的心聲,也相信這些上班族兒女會安排好自己的空閑時間;丶铱纯矗M一份兒女的孝心。
二十四孝讀后感 篇5
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從古至今,我國都非常推崇孝道,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長輩是良好品德的核心!因此,《二十四孝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化,《二十四孝故事》中的精髓,對現(xiàn)在的我們?nèi)跃哂蟹e極意義。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一篇孝道小故事是《行傭供母》。
《行傭供母》講的是:從前在一個小鎮(zhèn)里,有一戶人家那一家人只有那家人里只有一個年邁的老母親和一個老母親的兒子。老母親的兒子,便是江革。
江革在廚房做好飯出來給母親吃,這時有一個弓箭射向了他們的廚房,江革嚇壞了把碗摔破了,這時他的母親便問:“革兒,你這怎么了?”這時,有一個村民把他們的門推開,便著急地說:“殺過來了,趕快跑吧,能跑多遠就跑多遠!蹦谴迕癖慵奔泵γΦ呐芰。老母親對江革說:“革兒,你快跟村民們逃命去吧!”這時江革問:“那你呢母親?”“我老了,走不動也跑不動了你自己逃命吧!”但江革卻說:“那我背您跑!苯锉惚持赣H逃命。
逃到了森林中的時候,有三個強盜從樹上跳了下來,要讓江革拿江革對他們說:“我們是逃命的,身上沒有錢財!睆姳I看了看江革,想讓他當(dāng)強盜,但江革卻沒有答應(yīng)。搶到問江革為什么不想當(dāng)江革回答:“我還有一位年邁的老母親,若我當(dāng)了強盜那誰又能照顧我的老母親呢?”搶到看江革如此孝順,便放過了他。
江革背著老母親來到了一個小鎮(zhèn)上,他邊走邊想:我不如到一個富人家去當(dāng)傭人拿工錢去孝順母親。他便把母親放到了大樹旁邊,對母親說:“母親,我到那邊去去就來,你在這里等我!苯锴昧饲酶蝗说拈T,那富人來開門了。富人問他有什么事情,他說:“我和我母親逃難至此,想掙些工錢來孝順我的`母親。”不然看了看他,便答應(yīng)了,讓他先找一個安定的地方住下來。江革非常的高興,邊找了一間房間,讓母親住了下來。
江革每天要抬水,每天要砍柴,每天要做飯,雖然很辛苦,但他為了讓母親有好吃的,也沒有任何怨言。這個月的月底江革發(fā)工錢,他便買了許多好吃的,拿回去孝敬母親。母親對江革說:“革兒,你也來吃!苯飬s說:“母親我不喜歡吃這個,您吃吧,我去打掃院子了!蹦赣H讓個兒休息。母親讓江革休息一會,但江革拒絕了,江革一人獨自在外面吃著腐爛的面包。江革為人非常孝順,最后被鄉(xiāng)親們推薦成了大官,從此以后,她和母親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我最敬佩的人是江革,因為他沒忘記了養(yǎng)育他多年的父母。我要 從小事做起做一個孝敬父母的新一代好少年。為報答父母好好學(xué)習(xí)學(xué)會知識好好孝敬他們。
二十四孝讀后感 篇6
孝道,自古以來就是貫穿于國人倫理和美德的精髓。
閑暇的一個人去鄭州城隍廟轉(zhuǎn)了一圈,這是第三次來。第一次和同事,第二次和我弟。總覺得這個地方,有塵世難得的清凈,總之,我喜歡這里。如果說前兩次是看熱鬧的話,這一次應(yīng)該是看到了門道。留心看了正殿兩側(cè)的垂直坡面上畫的就是二十四孝彩圖。想起了小時候,爸爸常常給我講這樣的故事。
常言道,不當(dāng)家不知柴米貴,不養(yǎng)兒不知父母恩。最近細細品味了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感觸良多。
個中,印象最深的當(dāng)屬,“戲彩娛親”、扼虎救父、嗜指痛心、鹿乳奉親等等。
戲彩娛親,講的是春秋時楚國的隱士老萊子的故事。楚王曾派使者請他出仕,他卻表示不屑。這人很有意思,已經(jīng)七十歲了,還說自己不老。對自己的雙親十分孝順。他穿上五彩斑斕的衣服學(xué)者嬰兒的樣子嬉戲哄二老開心。取水上堂的時候,故意假裝跌倒在地,學(xué)著嬰兒那樣啼哭,父母看了哈哈大笑。
今天看來,老萊子總是讓人覺得少不了做作之嫌。魯迅先生,對這一點就很是反感。但我覺得,這又有何妨,其初衷是好的,就是一個勁的讓年邁的父母永葆一顆不老的心態(tài)。
扼虎救父,是關(guān)于晉朝楊香勇敢把父親從虎口中解救的故事。一個年僅16歲的小女孩,隨父親去田間割稻,歘然闖出一只白額虎,把楊父叼在口中。幼沖的小楊香,情急之下,完全忽視了自己與老虎力量的`懸殊,竟然用小手卡主老虎的咽喉,直至老虎癱軟在地,父親得救。雖然擺布不了夸張的色彩,小小的一個女孩子力氣能有多大,但是我們不得不由衷贊賞這樣一個勇敢和孝順的女孩。
曾參,孔夫子的得意門生。嗜指痛心就是講的他的事跡。說他少時家窮,常去山中砍柴。一日,賓客來訪,曾母不知所錯,急的狠咬自己的手指。曾參猛的覺得心口疼痛,就迅速趕回家中,跪問其母,母親說,我咬指嗜希望你回來。是啊,這充分顯示了母子倆具有極強的感知力。
關(guān)于鹿乳奉親,講的是春秋時郯子身披鹿皮去去山中,混入鹿群中取鹿乳侍奉雙親的故事。我看著不覺得不佩服他,有點滑稽,十分敬佩。為什么呢,你看,如果他了解鹿群的生活習(xí)性又怎么會混入鹿群呢。體現(xiàn)了他能和自然很好的融為一體。
當(dāng)然二十四孝,遠不止上面我所提到的這些。每一個,看后都會有莫名的感動。敢問,看了這樣,你覺得你對自己的父母親做的夠嗎,不說想這些人一樣。起碼,你不讓父母擔(dān)心,常常給予必要地問候了嗎?都捫心自問一下吧!
做一個孝順的人,因為你也會有老去的一天。常懷感恩之心,不讓二老再為我們把心操碎。
二十四孝讀后感 篇7
這篇文章出自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上部分記敘了自己看過許多陰間的圖片,但并非自己所有。下部分又說自己最先的畫圖本子,是一位長輩的贈品:《二十四孝圖》。接下來,講述的.就是這個里面的故事,我知道:上部分是文章的插敘。
可當(dāng)我看到魯迅介紹的那幾個故事,感受到了“孝”有如此之難,我和魯迅的感受是一模一樣。我還依稀記得自己以前是如何地“孝順”父母,和他們比起來,無非是“聽話”“從命”的做法,以及長大后,給年老的父母吃好睡好。例如“臥冰求鯉”是晉代王祥的故事!稌x書·王祥傳》說他的后母喜歡吃魚,經(jīng)常要王祥到河邊捕魚。有天,天寒地凍,他脫去衣服睡在冰上,準(zhǔn)備用體溫化冰捕魚。忽然,冰從中間裂開,倆條鯉魚跳了上來。
不過,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勵效仿的,如“黃香扇巾”之類也并不難,他講述的是黃香九歲喪母,對父親恭敬孝順,夏天先把父親的枕席扇涼,冬天先用自己的身體為父親暖床。
以上種。種做法,對當(dāng)時來說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勺鳛21世紀(jì)的人們,喜歡吃魚可以去買;夏天熱、冬天冷都可以開空調(diào)。
而現(xiàn)在我們所做的是盡自己的本分,去孝順父母。等到我們老了的時候,自己的子女也會孝順自己。就這樣,“孝”字就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
二十四孝讀后感 篇8
今日,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二十四孝》,里面講了許多孝心小故事,其中,令我最感動的是《扇枕溫衾》。
《扇枕溫心》講的是黃香侍奉父親,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這讓我想起了媽媽,媽媽平時陪我學(xué)習(xí),陪我練琴,還要干活和工作,十分辛苦。
還記得今年七月的`一天,我鋼琴考級,我被領(lǐng)進了考場,考場里開著空調(diào),考場外面很熱,我在里面一小時,媽媽盯著炎炎烈日站了一個小時,等我出來時,媽媽的衣服已經(jīng)濕透了,媽媽顧不上熱,先問我:“考得怎樣樣?”“很好!薄俺圆怀岳滹?”“不吃。”看到媽媽的衣服已經(jīng)濕透了,我想起了平時練時對媽媽沒禮貌,不聽媽媽的話,我的眼不禁濕潤了。
以后我也要像黃香一樣好好學(xué)習(xí),孝敬父母。
二十四孝讀后感 篇9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孝是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孝也是奠定和諧社會的基礎(chǔ)。從古至今,中國五千多年的長史上不知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萬古長青!
最近教師給我們讀了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孝子,被當(dāng)作故事流傳至今的——《二十四孝》。
聽著教師念《二十四孝》,我被裡面的情節(jié)深深吸引了。其中有一篇講的是閩子騫的后母因偏向自我生的兩個小兒子,于是在做棉衣時,給兩個小兒子用厚厚的棉絮卻給子騫用蘆花絮,之后父親明白了,說要休了子騫后母,而閩子騫因為看到后母和弟弟報在一齊哭,不但冰釋前嫌,還跪求父親不要休后母。讀到這我的眼眶不禁濕潤了起來,不說別人就說我吧,要是我是子騫,后母大冬天用蘆花絮給我做棉衣,當(dāng)父親要把他休了的時候,我在一旁拍手都來不及,怎會跪求父親不要休她呢?子騫的行為讓我深深感到,后母大冬天讓他受寒,平日也偏心,可他非但沒一句怨言,還求父親不休后母,這是何等孝順!
我想:我們應(yīng)當(dāng)向二十四孝里的每一個人物學(xué)習(xí),就衝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百善孝為先!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僅有懂得”孝”的人,才能做一個高上的人!
二十四孝讀后感 篇10
熟話說:“百善孝為先”,當(dāng)今年輕人明白“二十孝故事”的人不多啦,近期空暇時間店長帶領(lǐng)我們重溫了《二十四孝故事》,感觸頗深,雖然這是十分久遠的故事,可是這種孝道感動好像就在眼前,《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二十四位孝子,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深知孝悌之道,故事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涵蓋了我們的對待父母是如何的行孝,又能否像《二十四孝故事》中那樣感天動地。
讀了《二十孝故事》這讓我想起了長期躺在病床上的媽媽,由于前期胃癌做的手術(shù)此刻復(fù)發(fā)轉(zhuǎn)移腫瘤壓迫到大腸,不能進食,每日靠營養(yǎng)液維持生命,看到媽媽整日被病痛折磨,心里難受至極,多么期望能像晉朝的孟宗《苦竹生筍》,媽媽喝了竹筍羹湯也會好起來……
盡孝不在于行,而在于心,最重要的'是要明白父母要什么,也許和父母打一通電話,一個問候,一次和子女共享家宴的機會……記得有一首歌叫做“;丶铱纯础薄灰粝隆白佑B(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讓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及時行孝,及時盡孝。
二十四孝讀后感 篇11
今日,我看了《二十四孝故事》。
這本書向我們介紹了孝感動天的舜;親嘗湯藥的漢文帝劉恒;還有百里負米的子路……等等一些遠近聞名的孝子。
在他們當(dāng)中,有百姓;有皇帝;有縣令……不管他們是誰,是什么身份,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那就是孝順父母。
其中,刻木事親的故事令我十分感動。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叫丁蘭的人,父母雙亡,便刻了兩個木像,當(dāng)做活的父母供奉。一天,丁蘭外出時,張叔來借東西,丁蘭的'妻子在向木像問卜后,得到“不借”的答案,便如實回答張叔,張叔大怒,對木像大罵,還打了木像,丁蘭發(fā)現(xiàn)后,去打了張叔,丁蘭被衙門逮捕了,他哭著對木像懺悔,木像竟流下了眼淚,官員向皇上奏明情景,還舉薦丁蘭為孝廉。
這本書讓我明白: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最重要的事都是孝順父母。
“百善孝為先。”讓我們一齊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吧!
二十四孝讀后感 篇12
大家都說“百善孝為先”,這么多善舉當(dāng)中孝是排在第一位的,然而,大家明白古代的人是怎樣盡孝心的嗎?這個暑假我讀了二十四孝的故事,讓我給大家講個臥冰求鯉的故事吧:
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因為小的時候失去了母親,之后繼母朱氏對他很不慈愛,還常常在王祥父親面前搬弄是非,父親漸漸對兒子也冷淡了。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王祥不計前嫌,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臥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到鯉魚,正在他禱告的時候,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突然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他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供奉給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八鄉(xiāng)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
大家看,王祥不僅僅有一顆純潔的孝心,我覺得他還有寬宏大度的品質(zhì),他的繼母居心不良對他心存厭惡,還借著父親百般刁難他,而王祥不管繼母怎樣,總是孝敬她,尊敬她,為了繼母的愛好歷經(jīng)千辛萬苦。雖然故事的`結(jié)尾沒有寫到繼母,但我想繼母必須被王祥的孝心感動了。
除了這個故事,二十四孝里還有忠孝雙全的沈云英、打虎救父的楊香、棄官奉親的潘岳、賣身葬父的董永、都能給我們帶來感動。
讀完二十四孝,想想我們此刻的生活,我突然覺得滿足。因為我們此刻不愁吃,不愁穿,一向在長輩的愛中成長。有什么事都能夠由家長代勞,我們有什么需要他們總是盡量滿足,身體不舒服或受到打擊,前來關(guān)系的也是他們,指導(dǎo)學(xué)習(xí),糾正錯誤的還是他們。長輩給予我們太多的愛,我們應(yīng)當(dāng)孝順?biāo)麄,不用像古人那么極端,泡一杯茶、捶一捶背、洗次腳、或是使成績提高往往就是孝順長輩的方法。
讓我們懷著一顆孝心孝敬長輩吧!
二十四孝讀后感 篇13
這個學(xué)期一開始,石教師就讓我們讀一本書——《二十四孝》,我一聽這本書的名字為什么叫《二十四孝》,書里面有什么資料?我?guī)е鴨栴}打開了書本。
《二十四孝》里有許多故事,有:《孝感動天》、《戲彩娛親》、《鹿乳奉親》、《為親負米》等二十四個故事。其中我覺得《刻木事親》里的丁蘭最孝順!犊棠臼掠H》是講一個叫丁蘭的人,他的父母早逝,他就做了兩個木像,每一天對著木像說心事,出門也要稟告,他的妻子很不理解,一天,丁蘭出去了,他的妻子就好奇,用針去扎,沒想到竟出血了,丁蘭看到后追問,妻子說出了事實,丁蘭批評了妻子。這個故事中,丁蘭對木像都那么珍惜,我們也必須要更尊敬我們的父母,讓他們每一天生活的幸福、開心、長壽!抖男ⅰ愤@本書,主要是24個故事,每個主人公都很孝順,如果我們能做到這樣的境界,那么父母必須很開心、高興,我們要爭取做到這樣的'境界,才能當(dāng)一個孝順的子女,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二十四孝讀后感 篇14
最近,我讀了《二十四孝》,有戲彩娛親的老萊子,有鹿乳奉親的燕子,蘆衣順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動的是戲彩娛親的老萊子。
他是春秋時期的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于蒙山南麗,他總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總是給父母。他七十歲還不覺得自我老,還經(jīng)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開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來的時候不細心摔了一跤,水全都灑了,他不想讓他的父母悲痛,便靈機一動,扮成小孩子一樣倒在地下玩撥浪鼓,二老看見了還以為他又向前此一樣玩,所以二老大笑。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思緒萬千,明白古代人都那麼孝順,我們現(xiàn)代人就更應(yīng)當(dāng)孝順父母了。這使我我想起了一個詞“百善孝當(dāng)先”。僅有好好做人,努力學(xué)習(xí),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順。此時我想到了,我有沒有像老萊子一樣孝順父母?有沒有讓父母開心?
這使我想起了春節(jié)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僅有媽媽和我在家。突然,媽媽的肚子疼了起來,媽媽叫我拿藥來,可是藥竟沒了,只能我親自下去買藥。這麼黑的天,身手不見五指,我最害怕了;可是為了媽媽,我一咬牙一跺腳豁出去了。出門便一路小跑到了藥店,往家走的時候,我累得不行了。這時,我腦子里浮現(xiàn)出一個身影,那是媽媽,他肯定為我買藥的時候也一路小跑。此刻,正好讓我有一次表現(xiàn)的`機會,所以我的步伐加快了,最終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經(jīng)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藥媽媽說:“有兒子真好!蔽议_心地說:“還是有用的!
我相信,我以后會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學(xué)習(xí),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讀后感 篇15
孝,天之經(jīng),地之義,民之行也!}記
孝,是什么?怎樣才算一個孝子?以前的我對此一向都很懵懂。直到閱讀了魯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圖》,我才漸漸懂了一些。
《二十四孝圖》選自魯迅的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時》,顧名思義,《二十四孝圖》講的正是《二十四孝圖》——24個古代的孝道故事:扇枕溫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在文中,作者卻以毫不留情的口氣批判這些故事,這不禁令我有些疑惑:《二十四孝圖》不該是弘揚孝道孝心的么,為什么還要批判呢?懷著這樣的心境,我將《二十四孝圖》讀了一遍。
還真是不讀不明白,一讀嚇一跳,《二十四孝圖》內(nèi)的故事所宣揚的孝道令人心驚膽顫,其中尤以埋兒奉母為最甚:漢朝時有一個人名郭巨,家貧,郭巨的母親總將自己的飯食分給他的兒子,導(dǎo)致她自己吃不飽,出于“兒子能夠再有,母親僅有一個”的心理,郭巨與他妻子便決定將兒子埋了供養(yǎng)母親。這個故事使我感到恐懼與不解:難道孝總是要以一個人的犧牲來成全另一個人嗎?難道他兒子的性命便不算命么?這殘害人命,無視法紀(jì)的行為又怎能算作真正的孝?怎樣會流傳如此之久之廣呢?……
這個想法困擾了我?guī)讉星期,最終被教師的一句話點醒:“我們要通過事物的表象看本質(zhì),不應(yīng)被表象所迷惑,因為最重要的`往往是本質(zhì)!笔前。ㄟ^表象看本質(zhì),孝的本身是沒有錯的,孝順尊敬父母長輩,只可是古代的孝道難免帶了些時代的局限性:古代是君主專制,君主提倡“以孝治天下”,便產(chǎn)生了愚孝,即愚蠢、盲目的孝,有的甚至與人性相悖,如“臥冰求鯉”、“恣蚊飽血”、“埋兒奉母”等。且古人記載這本《二十四孝圖》也未必就是真的為了讓我們模仿其做法去埋了兒子供養(yǎng)母親,而是期望我們能領(lǐng)會其中孝順父母長輩的精神并將其發(fā)揚。
看完《二十四孝圖》后,我又想到了我最近看的一篇文章:一個出身貧寒卻被清華大學(xué)預(yù)錄取的理科狀元,他學(xué)業(yè)繁忙,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患有神經(jīng)分裂癥的父親。掙錢補貼家用,但他依然很樂觀,孝順父母,勤工儉學(xué),是有名的孝子。文章中的主人公有孝心,孝順長輩,勤工儉學(xué),我們應(yīng)當(dāng)學(xué)習(xí)他,孝順父母長輩,努力學(xué)習(xí),多為父母分擔(dān)家務(wù),讓他們少操勞。我們此刻所做的也并不能抵得上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但擁有一片真摯的孝心確是極為重要的。
《二十四孝圖》所弘揚的孝道精神是永恒的,不會被磨滅的,所以流傳至今,但它也有不足之處,我們不能盲目地全部吸收學(xué)習(xí),而應(yīng)當(dāng)“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弘揚中華民族孝順的傳統(tǒng)美德,真正做一個孝順父母長輩的孝子。
二十四孝讀后感 篇16
你看過二十四孝嗎它是一些以“弘揚孝道精神,構(gòu)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十分有教育意義的孝心故事。其中講述了二十四個生動的小故事,不僅僅有古代人孝敬長輩的故事,還有當(dāng)代人如何尊敬長輩的典范,都是值得我們?nèi)ビ眯捏w驗的。
其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深深的吸引著我。其中有一篇講述了古人舜的故事,令我感觸非常深。舜的父親是個失明的人,繼母又蠻不講理,他還有個異母兄弟叫象,從小被嬌縱慣了,好逸惡勞,游手好閑,娘兒倆成天合計著怎樣虐待舜。有一個冬天,刮了幾天的北風(fēng)。風(fēng)把家里糧倉頂上的稻草都掀翻了,舜就讓象在下頭幫他遞送稻草,自己在屋頂修倉頂。不料這時糧倉著火了。他趕緊跳下屋頂。可是,火勢很兇,已快燒到住房了,他顧不得自己,就沖進了火海,先救出了父親,之后又救出了繼母,這時他身上的衣服已經(jīng)全燒爛了讀到這兒,我的眼眶濕潤了,舜的行為讓我深受感動,繼母平時一向虐待他,但在最危險的時刻他還是忘我的去救她,這是一種多么高尚的境界啊!此時,舜不只是教會了我們孝,更是一種寬容大度的心態(tài)。
想想舜當(dāng)時的生活環(huán)境,不管繼母怎樣對待他,舜仍然時時想著孝順父母,再比較一下我們此刻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我突然感到很殘酷,父母平時辛苦的工作,盡可能地給我們供給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學(xué)習(xí)環(huán)境,讓我們吃好的,穿好的',可我們總是認為這是理所當(dāng)然的,“孝”的觀念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已經(jīng)十分淡薄了。我想:我們應(yīng)當(dāng)向
這些故事中的二十四位主人翁學(xué)習(xí),尤其要向丁巧菊大義勸夫、河南大孝子背母打工、湖北老學(xué)生求學(xué)救母、北國好男兒割肝救父當(dāng)代人物好好學(xué)習(xí),有句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神州大地最源遠流長的中華美德,我們應(yīng)當(dāng)像他們那樣,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僅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個有職責(zé)心的、高尚的人。
讀完這些孝心故事,我覺得我也要更加的尊敬父母長輩,雖然不必像古人一樣做那些激烈的行為,可是我也能夠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感恩他們,報答他們。
二十四孝讀后感 篇17
姑姑送給我一本書。這本書很異常,它的名字叫《二十四孝》。我立刻打開,看了起來。我讀了第一篇《孝感天地》。
這篇文章主要講我國古代有一個圣賢的君主,他的名字叫舜。舜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nóng)民家里,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死了,父親取了個后媽,后媽生了個弟弟叫象。從此,舜的后媽和父親就不喜歡他了,并且虐待他。他父親還揚言要殺了他。可是,當(dāng)舜的父母親生病的時候,舜立刻回到父母身邊。盡力服侍父母,還處處讓著弟弟。舜的孝心感動了天地,大象跑來為他犁地,小鳥飛來為他播種。舜在河里捕魚,遇上了狂風(fēng)暴雨,可是他卻一點也沒事。舜孝順父母的事,感動了首領(lǐng)堯。堯就把己的女兒嫁給了舜,并且還把己的王位讓給了舜。
讀完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舜感動了。我要向他學(xué)習(xí),在家做一個孝順父母長輩的'好孩子、在學(xué)校要尊敬教師、和同學(xué)要互相幫忙團結(jié)友愛。孝,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姑姑說:百善孝為先。作為一個中華民族的子孫,《二十四孝》是兒時必讀的書。
二十四孝讀后感 篇18
這幾天我觀看了二十四孝的故事,看完之后我的思想有了一個質(zhì)的飛躍,其中有一個故事我印象最深,叫做鹿乳奉親。
故事大概講的是郯子的父母都年邁了,還經(jīng)常犯眼病,郯子很是心疼,想給父母把病給治好,可母親說他們時日已經(jīng)不多了不用再治病了唯一的愿望就是想喝鹿乳。取鹿乳是多麼困難啊,一不小心連命都會丟掉,但郯子想著年邁的父母還是想盡了辦法取到鹿乳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也了卻父母的愿望。有一天郯子聽到在北山森林常常有鹿出入,就決定去北山。他跑到集市上買了一張鹿皮,披在身上,假裝成鹿的樣子進山去了。他在森林里繞來繞去眼看天就黑了,她心里很是著急。忽然,郯子聽到一聲叫聲,以為是野獸,就連忙跳到旁邊的草叢里,過了一會,也沒有見到野獸的蹤影,便抬起頭來看了看,竟然是一群幼鹿,那叫聲一定是讓母鹿趕緊帶食物回來,郯子靈機一動慢慢的'爬進了鹿群中,果不其然,沒趴一會母鹿就回來了,郯子激動不已,也學(xué)著母鹿的樣子在擠鹿乳,擠完后連忙回家給父母喝。從此他每天都用這個辦法獲取鹿乳。有一次郯子正在取鹿乳時,有一個獵人拿著弓箭走過來,母鹿也發(fā)現(xiàn)了,一聲吼叫,小鹿都連忙跑開,就剩下郯子呆呆地蹲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眼看獵人已經(jīng)拉開了弓,郯子連忙脫下鹿皮,叫道,慢,箭下留人,獵人驚恐萬分,不解這鹿怎麼突然就變成了大活人呢?郯子見此就和獵人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獵人聽完給郯子豎了一個大大的大拇指,并送給了他一袋鹿乳,郯子向獵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就帶著鹿乳回家了。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做人要有孝心,郯子不顧生命危險取得鹿乳就是為了孝敬父母,我們不用做這麼大的事,但我們可以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來盡孝。
二十四孝讀后感 篇19
孔子說:;孝道是道德的基礎(chǔ);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基礎(chǔ)。從古到今,我不知道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多少孝順的兒子,永垂不朽!
最近,老師給我們讀了一本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孝子,被認為是二十四孝的故事。
老師讀《二十四孝》時,我被故事情節(jié)深深吸引。其中一人說,閔子謙的繼母給她的兩個小兒子用厚棉絮,但在給子謙做棉衣時用蘆葦塞。后來,父親明白了,說她要跟子倩的繼母離婚,而閔子倩看到繼母和弟弟在一起哭,不但為她平反冤屈,還跪下求父親不要跟繼母離婚。當(dāng)我讀到這篇文章時,我的眼睛開始濕潤。如果我是子謙,我繼母在冬天給我做了帶蘆葦塞的棉衣,當(dāng)我父親要給我脫衣服的時候,我沒有時間拍手。我怎么能跪下來求我父親不要把她帶走?子謙的'行為讓我深深地感覺到,他的繼母讓他在冬天很冷,在工作日很古怪,但他不僅沒有抱怨,而且還懇求他的父親留下他的繼母。多么孝順!
我認為:我們應(yīng)該向大家學(xué)習(xí)二十四孝道,關(guān)注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數(shù)百孝道!懂得感恩,懂得孝順父母和長輩。只有那些知道的人;孝道;你可以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二十四孝讀后感 篇20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孝是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孝也是奠定和諧社會的基礎(chǔ)。從古至今,中國五千多年的長史上不知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萬古長青!
最近老師給我們讀了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孝子,被當(dāng)作故事流傳至今的——《二十四孝》。
聽著老師念《二十四孝》,我被裡面的情節(jié)深深吸引了。其中有一篇講的是閩子騫的后母因偏向自己生的兩個小兒子,于是在做棉衣時,給兩個小兒子用厚厚的棉絮卻給子騫用蘆花絮,后來父親知道了,說要休了子騫后母,而閩子騫因為看到后母和弟弟報在一起哭,不但冰釋前嫌,還跪求父親不要休后母。讀到這我的眼眶不禁濕潤了起來,不說別人就說我吧,要是我是子騫,后母大冬天用蘆花絮給我做棉衣,當(dāng)父親要把他休了的時候,我在一旁拍手都來不及,怎會跪求父親不要休她呢?子騫的行為讓我深深感到,后母大冬天讓他受寒,平日也偏心,可他非但沒一句怨言,還求父親不休后母,這是何等孝順!
我想:我們應(yīng)該向二十四孝里的每一個人物學(xué)習(xí),就衝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百善孝為先!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只有懂得”孝”的人,才能做一個高尚的人!
百善孝為先是古人的基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圖》本是一本宣揚儒家孝的觀念的兒童傳統(tǒng)讀物。而魯迅先生這篇文章就寫在于反對白話文的潮流爭鋒相對之時。作者以激奮起筆,貫穿了辛辣的`諷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虛偽,表達了他的愛憎之情。
并不是否定魯迅的觀點。的確,新中國是需要像他這樣敢說敢做的人才,也的確很渴望一個去打擊封建殘酷的聲音。然而,對于他所言的觀點我卻意見相左。
不得不承認的是,二十四孝的確有著一些像哭竹生筍臥冰求鯉等匪夷所思的接近神話的故事。也有一些極端一味的如老萊娛親郭巨埋兒。你可以稱之為荒誕,但它只是僅僅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目的還是好的。試問難道真的有人去學(xué)著文中那般臥在冰上,求著鯉魚的到來?有真的有白發(fā)老爺在故作小兒狀嗎?
古代不受孝道的極為少見,也算是屈指可數(shù)。倒是在如今的社會不孝兒女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長大,成人后卻對父母不屑一顧,冷嘲熱諷的比比皆是。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貧,我想現(xiàn)代人也逐漸喪失了這種傳統(tǒng)了吧!
讀完《二十四孝圖》后,相信大家對孝有了很深的理解。孝是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應(yīng)該遵循的傳統(tǒng)美德,可是現(xiàn)在的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不孝順父母的現(xiàn)象,所以我們更能好好的理解孝的深層內(nèi)涵,學(xué)著做一個孝順的人。
【二十四孝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二十四孝》讀后感02-22
二十四孝讀后感03-23
二十四孝的讀后感06-16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06-26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11-25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06-28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02-10
二十四孝故事讀后感03-07
《二十四孝故事》讀后感04-27
二十四孝讀后感(精選28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