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東野圭吾放學后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東野圭吾放學后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拿起了幾個月前買的一本《假面飯店》,作者出道二十五周年所創(chuàng)作的珍藏本,《假面飯店》沒有《白夜行》給我的震撼,但這一次好奇心穿越我的身體,搜索了作者東野圭吾的資料,我決定看一看他早期的作品《放學后》。
距離高中生活已經(jīng)有十多年了,但還是能夠通過他的作品去重溫那段難忘的歲月。比如青春期的反叛,師生之間的微妙關系,發(fā)育時的愛情與友情,成長的迷惘,學業(yè)與擇業(yè)的壓力等等。故事中幾位主要人物還是給人非常深刻的印象:為人普通,被學生稱為"機器"的男主前島,因吸煙而被迫停學的叛逆少女陽子,學業(yè)優(yōu)秀和反抗精神兼具的北條雅美等,東野用密室殺人等本格派的手法制造了懸疑的故事氛圍,小說后半段的推理成分濃重,但同時也不乏主題表現(xiàn)。在我看來,東野還是非常社會派的推理作家,除此之外能在產(chǎn)量和質(zhì)量上與他較量的新生代推理小說作家,我能想到的只有伊坂幸太郎了。
之所以喜歡社會派的推理作家,是因為我覺得小說不僅要具備精彩好看這樣的故事性要素,同時也需擔起讓人反思的社會責任。再來看看《放學后》,像前島這樣的男老師,好像就出現(xiàn)在自己身邊,大學畢業(yè)后由于要去偏遠的異地工作,于是迫于家人的壓力和已有的人脈資源選擇了教職的工作,有點內(nèi)向木訥,不知如何與學生相處,把老師作為養(yǎng)家糊口的工作;因為與女友在生活中有差不多的愛好,于是結婚,過著平淡如水的生活,而當經(jīng)歷了與學生相處的過程,前島開始懷疑這樣的人生——擁有孩子并不會讓自己快樂的人生,于是讓自己的老婆打胎,在他看來孩子生來殘忍,而這一殘酷的行為栽下妻子作惡的種子。"我是差不多先生,我的差不多是天生,代表我很天真,也代表我是個賤人。"此時,無意識地哼起MC HotDog《差不多先生》,和前島這樣的男主融為一體。
也許我現(xiàn)在所處的階段和故事中的前島最為貼切的,擁有相同的教師身份,時常也在這樣的自我懷疑中搖擺不定,我所理解的教育既不是拔苗助長,也不是放飛自我,而是保持一種距離感——安全范圍內(nèi)的自由成長,度是最難把握的,比如與學生維系一種既親密又威嚴的關系,如何去應對他們的請求。當然大學生和中學生還是有年齡階段的稍許區(qū)別,但總的來說,面對人的工作真的不好做,特別是消費社會下的教育。偶爾也會有像前島那樣的恐孩癥,主要恐以下幾點:(一)收入太低,覺得自己養(yǎng)不起。(二)需要花很多精力和時間,與職業(yè)生涯有沖突,怕自己無法平衡好。(三)擔心小孩不給力,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就像看到自己的學生不求上進,會有焦慮感。綜上所述,責任太大,怕自己無法勝任。當然誰都無法斷定未來的走向和人生的選項,就像我們猜不透故事的結尾,本書的結尾,也就是兇手的動機一直被許多書評人詬病,但我覺得從上下文語境中還是不難看出東野在書中想要表達——殺人動機,除了財權色之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任何令人不爽事情都可能成為殺人動機,是啊,多么符合邏輯,因為這才是青春,青春的羽箭指向所有。
【東野圭吾放學后讀后感】相關文章:
東野圭吾作品讀后感03-10
閱讀東野圭吾有感覺通用04-24
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讀后感11-15
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讀后感范文06-16
嫌疑人x的獻身東野圭吾的讀后感08-31
放學后隨筆12-20
教育隨筆-放學后情景02-10
《放學后》讀后感11-15
《放學后》讀后感10篇05-20
《放學后》的讀后感(通用21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