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話》讀后感(通用24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漫話》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1
真理總是樸素的,平淡的文字總會發(fā)揮實實在在的作用。洛克在《教育漫話》中像拉家常般告訴我們一些實用的教育真理,看似瑣碎的小事,實際關乎孩子一生的命運。
無論將來如何,一個人童年起擁有健康的身體是一生幸福的基礎。一個兒童要遵守幾條簡單的規(guī)則: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應習慣冷水,應與水接觸。人是自然之子,古人在運動中捕獵生存,往往健康強壯,飲食上多食植物,遺傳下來就習慣素食,雖然古人的'壽命比不過現(xiàn)代人,可他們到死是無疾而終,F(xiàn)代人雖是壽命較長,但很多人最后的幾十年疾病纏身。羸弱的身體多是嬌氣的生活方式造成。幸福的人生必須以強壯的身體為基礎,否則哪來健康的精神。我們的教育審時度勢,實行體育鍛煉大課間,每天至少鍛煉一小時,我感覺學生們的身體素質正在不斷提高。
對于學生的羞恥心和名譽,洛克說:兒童的錯誤有時不能不加以斥責,因而斥責不獨應當出之以嚴肅的、不任情的詞句,并且應當背著別人私地里去執(zhí)行;至于兒童應受表揚的時候,則應當當著別人的面前去得到。我覺得,小學生臉面很重要,很多時候的當眾批評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適得其反,F(xiàn)在教的是三年級的孩子,明顯感到比一二年級的孩子愛要面子。想起前面有的學生私下嘀咕:老師就愛板起臉來訓斥人。我應該變換一下教育方式了,于是就在這個學期,在班內宣布“無批評日”,得到了學生的一致響應。我提出了條件:我要大力表揚有良好行為的同學,對犯錯的同學會凝視10秒鐘,希望每個同學注意老師的眼神。這個方法真管用,以前不太與老師進行目光交流的孩子能不時地盯著老師了。這一天,有那么幾次,我要忍不住批評學生時,會提醒全體同學:“現(xiàn)在犯錯誤的學生趕緊改正,要不我可忍不住了!边@樣的“無批評日”,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激起了學生的羞恥心,促進了學生情感的發(fā)展與精神的成長。
洛克在《教育漫話》中談到的很多觀點,樸素而實用,就像一輪皎潔的月亮,把柔和的光芒撒向自己的心底,使自己變得胸有成竹起來,知識是力量,智慧更是力量。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2
周末在家,閑來無事,就捧起在校圖書館借來的約翰·洛克所著的《教育漫話》,以前匆匆翻過,并未留下深刻印象?稍俅文闷鹚臅r候,卻愛不釋手。書里面涉及很多子女的教育問題,這也是我一直以來最為頭疼的事,孩子已經上六年級了,而作為父母的我,卻不知如何來培養(yǎng)她,使她成為心智和健康都優(yōu)異的人。
很榮幸遇見了約翰洛克的《教育漫話》,他使我知道在孩子培養(yǎng)的各個方面。首先第一章,他講的是健康教育,正像書中所說的那樣:“我們要有自己的事業(yè),要得到幸福,必須要有健康的身體;而要功成名就,出人頭地,更必須先有能夠忍耐辛勞的強健體魄。”“身體和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便得到種種別的東西,也是枉然。人的幸福和苦難,大部分是自己造成的。心智不明的人,做事情找不到正確的途徑;身衰體弱的人,即使有了正確的途徑也無法取得進展!笨梢娊】档.身體有多么重要。在書中,他向我們見紹了身體健康的幾個原則:
一,保暖。無論春夏秋冬,都不要讓孩子穿的過暖,否則就會引起頭痛感冒,發(fā)炎咳嗽以及其他一些疾病的。
二,冷水鍛煉。要讓孩子從小開始,養(yǎng)成用冷水洗腳的習慣,最好用冷水洗澡,這樣能增強他們的體質。不過,鍛煉最好從春天開始,最初用溫水,以后逐漸把水調冷,要不了幾天就完全用冷水了,此后不分春夏秋冬,都要堅持洗下去。
三,游泳和戶外活動,游泳,既能和冷水接觸,又能獲得應付急需的技能。
四,衣著不可過緊。要讓身體的各個器官自然的生長,不然就不會勻稱。
五,飲食要清淡。要少食肉食,多吃一些硬性的食物。
六,水果。不應當吃可口的水果,如甜瓜,桃子等和不和時令以及被糖漬過的水果,因為這些水果都不利于健康。
七,按時大便。八,醫(yī)藥。不要亂給孩子用些預防疾病的藥物,盡量讓孩子少用或不用藥物。
看完他的這些關于身體健康的原則,我想自己今后在孩子的健康上應該如何注意了。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3
《教育漫話》是17世紀英國偉大的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撰寫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論述“紳士教育”。作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從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今天,我繼續(xù)閱讀《教育漫話》。在書的開始部分“健康教育的具體意見”中,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避免嬌生慣養(yǎng)洛克十分注重健康教育,他認為“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體”。書中他非常詳細的說明和指導了飲食、衣著、睡眠等各個方面,如:多吸新鮮空氣,要有充分的運動和睡眠,飲食要清淡……其中也有一些是不合理的,但總的`來說,他是為了培養(yǎng)兒童儉樸的生活習慣,注重兒童身體的磨練,來造就強健的體魄/。這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我認為洛克所說的“大多數(shù)兒童的身體都是由嬌生慣養(yǎng)弄壞的,或至少由此受到了損害”是有道理的。讀到這里,我深有感觸,F(xiàn)在許多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一出世即受到家人的百般寵愛,吃好的、穿好的不說,家人還處處小心,就怕他們有一丁點的閃失。就拿我兒子來說吧,他從小就是我媽媽的心肝寶貝,天氣一冷就怕他凍著,總是給他穿很多的衣服,我媽媽經常放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小孩子就應該汗津津的!苯Y果,稍微見點風,孩子就感冒了,然后吃藥,掛水……孩子出生剛四十五天的時候,就因肺炎住進了醫(yī)院。后來的日子里,孩子三天兩頭地往醫(yī)院跑,體質特別的不好,直到今年暑假做了扁桃體切除手術,孩子的身體才強健一些。不過,即使是現(xiàn)在,我也不敢讓兒子少穿衣服,因為小時侯已經養(yǎng)成習慣了,天氣一冷,兒子的衣服立即成倍遞增。
其實,每個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愛的方式卻是迥然不同。古代德國和現(xiàn)代愛爾蘭人,他們剛出生的嬰兒都用冷水洗浴,不僅洗腳,還洗全身。現(xiàn)在蘇格蘭高地的婦女也在冬天用此方法鍛煉她們的孩子。他們的孩子并沒有受到傷害,反而非常的健康。
看來,愛孩子,就應該讓孩子經受鍛煉,而不能把他們都培養(yǎng)成溫室里的花朵呀!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4
讀完洛克的這本書,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在跟讀者們聊天一般,本以為是一本生澀的教育理論,其實不然,作者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告訴我們,他在教育生涯中領悟到的教育真理。一小段的言語描述著看似瑣碎的小事,卻藏著教育者的初心,關心孩子的健康、品德、良好的習慣,這些才是身為教師和家長更要關注的終點,我們要培養(yǎng)健全的孩子,而不僅僅是聽話的學生。
首先,關于“健康的身體”是作者一直反復強調的重點,看得出來洛克非常注重孩子們體格的發(fā)展。他主張讓孩子多一些鍛煉,甚至可以說是讓孩子的身體多吃點苦。“冬天不必穿太多、習慣冷水洗臉洗腳、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刮風下雨也要堅持”。雖然現(xiàn)在我們有每天鍛煉一小時的運動要求,但是說實話,一小時的運動強度也是往往不夠的,學生身體素質的.增強更需要保持一定的運動負荷,這一點要落實下去很困難,有時就是要下狠心,跑不動還是要跑,練不動還是要練,不能因為孩子們求饒或者其他借口就作罷。當然,作為成人,現(xiàn)在認識到這點也還來得及,任何時間運動起來都不算晚,要求孩子們怎么做,我們作為老師也要這么做!
只有一點,洛克十分堅持“只有睡眠是兒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最能增進兒童的生長與健康”,這一點我們又不由得與其背道而馳,身為人母,孩子才二年級,入睡時間已經從八點延后到了九點甚至更晚,我們的學生的學業(yè)更繁重一些,面對中考壓力,要如何平衡孩子的作息時間呢?作為體育教師,我在課堂中喜歡使用難度低強度大的體能練習,去提高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雖然練習時學生們時有叫苦,但是練習后身體分泌的多巴胺,卻是會讓人身心愉悅,算是對學生身心的雙重作用吧。只是學生每逢雙休、假期,沒有有效的方法去督促和激勵他們保持運動,遇上特殊情況的寒假更是擔心開學以后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如何能把“終身體育”這一理念真正種進孩子們的心里一直是我在課內外探索的課題,作者的觀點又給了我一些啟發(fā),讓我在未來的課堂設計、師生互動中有了新的思路。
其次,洛克另一個觀點,也令人十分贊同。對孩子們不能溺愛,愛要有原則而不是放縱。
現(xiàn)在的家庭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結構是“4—2—1”模式,全家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打轉,孩子稍有風吹草動,大人們的反應比孩子還激烈,結果就聽到越來越多的案例,都是因為孩子們從小被溺愛,所有要求,合理的、不合理的,都能被滿足,后來要求不能被滿足后,就出現(xiàn)厭學、逃學、自殘等情況去要挾家長和老師。我們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但是更要教會他們什么是原則,是非要分明。這就關乎到另一個問題,學生的羞恥心和名譽。有時會覺得自己是老師,教育學生是理所因當?shù),往往就忽略了場合?/p>
洛克說:“兒童的錯誤有時不能不加以斥責,但嚴肅的、不任情的詞句應當背著別人私下去執(zhí)行,至于兒童應當受表揚時,則應當當著別人的面去得到。”的確是這樣,當眾受到批評的孩子會垂頭喪氣,只想快點忘記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當然也會忘記老師的要求,但當老師能為其保留顏面,私下里提示,孩子們往往更快接受并改正言行。
洛克的觀點還有許多深入人心的地方,每每重新翻閱總有新的體會和反思。在以后的教育實踐中,我會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真心對待每一位孩子。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5
最近讀了《教育漫話》這本書,拋開作者的時代和階級局限性,其中有很多觀點引起了我的思考,結合教學實際,我受到了很多啟發(fā)。
作者約翰洛克一個比較鮮明的觀點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在新生班中,經常會發(fā)生孩子剛入學不適應,體質差易生病,甚至有的孩子會由于生病,耽誤一個月的課程。究其原因,除了先天體質,時感的因素以外,現(xiàn)在的孩子缺乏運動,過度營養(yǎng)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很多家長只關心孩子的`智力發(fā)展水平,因為獨子居多,怕磕碰,怕意外,怕遇到壞人,宅養(yǎng)的孩子越來越多。特別是老人幫助照顧的家庭,溺愛已經深深地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智商高,身體差,成了現(xiàn)在孩子面臨的普遍問題。作為基層教育者,不只是要教育孩子,還要通過孩子影響孩子的家人乃至社會,正確的育兒觀念與方法要靠我們和整個社會大力普及,從少年時培養(yǎng)孩子們強健的體魄,讓他們面對今后的人生,有足夠的體力去支撐。
另外一個觀點是“立德樹人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這也是教育的一個永恒主題,特別是在現(xiàn)在的社會,孩子們沒有經歷過戰(zhàn)爭的洗禮,對國家感情和利益了解比較淺薄的時候。就像前一段發(fā)表不適當言論的“某想”IT名人,他的社會地位,所屬階層無不證明了他的優(yōu)秀,但這個優(yōu)秀只限于智力方面,在德行方面確有所失。作為一個中國人,最基本的愛國立場的缺失,只能說明在對他的教育上,德育的失敗。德育往大處著眼是愛黨愛國,維護國家榮譽和利益;從小處著眼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不淪于物欲,有所為,有所不為,而這一切的最初萌芽,都在人年幼的時候。想到這些,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尤為沉重。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這一話題不能只是老生常談,應該在教學實操中得到落實。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很榮幸我選擇了教師這一份職業(yè),在少年成長的最初階段,為他們刻下最深刻的記憶,夯實成長最重要的基礎。所以一定要言傳身教,讓我所教的這一群少年愛國、敬業(yè);博學,有為;明理,有容!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6
《教育漫話》整體涉及三個方面的話題:體育、德育和智育。
體育,圍繞如何使兒童擁有健康的身體,洛克先生從“溫暖、游泳、空氣、衣服、飲食、睡眠、藥物”等多方面進行了講述。
德育,洛克先生從英國當時社會的實際,從培養(yǎng)紳士的角度出發(fā),必須具備理智、禮儀、智慧和勇敢這四方面的'道德品質。而這些道德品質應該及早形成,那可是影響兒童一生一世的。
智育,作者指出“每個人的心理都與他的面孔一樣,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與別人區(qū)別開來。兩個兒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導的!睂和慕逃鶕(jù)兒童的不同特點進行,和我們的祖師爺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看了《教育漫話》這本書讓我們懂得了,培養(yǎng)孩子生活上的好習慣可以為他們打下健康的基礎;調教孩子的精神世界讓孩子早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借用書上的一些具體方法幫助孩子沿著正確的軌跡健康成長。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7
《教育漫話》是17世紀英國偉大的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撰寫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論述“紳士教育”。讀完這本書,讓我對英美等發(fā)達國家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有所了解。雖然這本書創(chuàng)作于三百多年前,時至今日仍然有著現(xiàn)實意義。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可以從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洛克非常重視紳士的體育。在他看來,通過體育獲得健康的身體對于紳士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他認為:健康的身體是精神快樂和生活幸福的.保證。在他看來,沒有健康的身體就談不上人生的幸福。而且,他覺得:健康的身體是紳士干事業(yè)的保證。對于這一點,我是非常贊成的,F(xiàn)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大多從小嬌生慣養(yǎng),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孩子,吃得飽、穿得暖,這一切原本也是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卻反而使得現(xiàn)在的孩子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天一冷,就會有很多孩子感冒,生病。我覺得我們可以學習《教育漫話》中科學的合理的成分,培養(yǎng)孩子強健的體魄,讓孩子從小就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讓他們將來有適應社會生活各方面變化的能力。
《教育漫話》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榜樣的作用,父母的榜樣作用,教師的榜樣作用,同伴的榜樣作用。在學習生活中,教師往往會在無形當中成為孩子學習的對象,尤其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模仿學習能力很強,可塑性也強,老師家長的榜樣作用非常大。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我要從現(xiàn)在起就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品德,有智慧,有修養(yǎng)的人,時時事事都要以身作則。同時,正確的引導學生與品行端正積極向上的孩子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同伴的作用是巨大的。
讀了《教育漫話》,使我對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了解。我將繼續(xù)勤奮學習,為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而努力。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8
本書于1693年問世,至今已有324年,這位作者不知長眠了多少年了,但他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還在被一代代的人們所使用。正如一首詩所寫,“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比俗罱K都會死亡,身體發(fā)膚生會帶來,死亦會帶去,唯一可以留下去的東西是人的思想。就像約翰洛克,雖然他已死了那么多年,但他一直活在人們的心中,活在全世界的人心中。
本書中篇談的是兒童的道德教育問題,有幾種觀點我感悟很深。
一、早期教育
教育要趁早,孩子小的時候,是人的精神最纖弱、最容易支配之時,此時是對孩子進行良好教育的最佳時期,要讓孩子習慣性地遵守紀律,服從紀律。但我們今天的許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任孩子妄為,對他們的行為不加管理與約束,致使長大后再想去矯正時會相當麻煩。人們習慣性在水的源頭播撒毒藥,日后親自喝到苦水時,卻又感到不解。園藝者培育盆景,在植物很小的時候就下很大的功夫對植物進行修剪、定型,才使植物按照人們喜愛的方向去發(fā)展,倘若我們在樹小的時候沒有進行處理,待它長成粗枝大葉的,我們就無法把他培育成我們喜歡的模樣。所以早期教育很重要,那是一個人做人的根本。
二、教育兒童要用理智克服欲望
節(jié)制欲望,是造就一個自滿自得、幸福快樂的人的合適途徑。人為什么會痛苦,是因為你的欲望太多,當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欲望時,你就會痛苦。對孩子,從小就要克制他的欲望,要讓他明白,你得到的是適合你得到的,而不是你想要的。對于孩子要求的東西,我們要適當給予,比如孩子餓了,他如果只是說他餓了我們就要滿足他的要求,如果他點名需要啤酒或面包時,就不能答應他,因為這是人的欲望的表現(xiàn)。我們必須通過對這一件件小事的控制來控制兒童的欲望。
三、尋找適合父子的恰當距離。
孩子小的時候,是最適合建立威信的時候,所以孩子小的時候要對孩子嚴格一些,讓他對你產生敬畏之心。長大了,我們反而應該越來越親切地去對待他,像朋友一樣,一起干活一起玩樂。而現(xiàn)在的家庭的教育剛好是反的,在孩子小的.時候對他百般溺愛,把孩子的各種壞習慣都培養(yǎng)起來了,長大了,又想把他們塑造成我們希望的樣子,須不知小樹苗已變成雜亂叢生、沒有方向的大樹,我們已經沒有辦法給它矯正了,因為我們錯過了培育的最佳時期。所以在家庭教育問題上,一定要盡早,而且還要找到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方法。
四、盡可能不適用鞭撻。
曾看過一篇一位老師寫的文章,他的小學和初中老師喜歡打人。小學的老師,只要你題目做不對就會打人,所以大家上課都很規(guī)矩,這位老師的教學效果非常不錯。到了初中,遇到的班主任也打人,不過是無理由的亂打,只要他喝酒喝醉了,就在班上亂打人,很多同學都受了不少冤枉打。這兩位老師的鞭撻對現(xiàn)在的這位老師影響很深遠。畢業(yè)了,這位老師在社會上不敢和別人打交道,對領導如同對當年的教師一樣,有畏懼心里,所以剛進入社會那幾年,工作一直不出色。所以從長遠來看,鞭撻是起不到很好的作用的。作者也提出,鞭撻與呵斥應謹慎地予以避免,因為這種懲罰的方法,除了使兒童對于帶給他們不幸的行為產生一種羞恥與憎惡的心思以外,決不會再有別的益處。
雖然是一本古老的書,但它的思想至今都很前衛(wèi),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遵循這一種自然的規(guī)律,任時代風起云涌,它自巋然不動。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9
讀了洛克的《教育漫話》,我不禁為其精辟的理論、深入淺出的文字所感動和佩服。書中既沒有艱深難懂的理論,也沒有晦澀的學術概念,但他所講的東西卻非常深刻,極有啟發(fā)意義。以下幾點是我在閱讀時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
這句話是很有遠見的。作者認為應把培養(yǎng)強健的體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對孩童的身體提出一些具體要求:兒童要多過戶外生活,接受空氣、日光和水的鍛煉;生活要有規(guī)律;飲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藥物要少用,要多運動。
我們老師和家長當然明白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墒,當面臨應該將孩子有限的時間用于運動還是學習時,絕大多數(shù)大人會選擇學習;叵胛铱鞓纷杂傻耐辏瑢Ρ痊F(xiàn)在的孩子正在經歷的童年,在慶幸自身的同時也對現(xiàn)在的孩子產生深深的同情。太多的孩子在享受優(yōu)越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的同時也丟失了童年最寶貴的自由。孩子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也沒有充分的空間玩耍、鍛煉,長時間面對課本、電視、電腦讓他們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對生活環(huán)境的忽視。為什么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孩子眼睛近視?為什么中國兒童的身體素質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時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識的學習,到底孰輕孰重?今年教育局發(fā)布的勞動實踐納入中小學素質評價中,既可以勞逸結合,又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人生觀。
二、“教育上難于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師意識到的,作者指出:對于小學階段的兒童首先應該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習慣和克制自己的.能力,而且應盡早培養(yǎng)。因為幼兒的可塑性是最強的,他們就像一張白紙或一塊蠟,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做成各種形狀的。
每個班都有一兩個讓老師、家長都頭疼的孩子,一般的說教似乎對這些孩子毫無作用,造成這些孩子學習困難、表現(xiàn)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為從小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如果不糾正他的不良習慣,從根本上改變他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是很難看到他的轉化與進步的。
約翰洛克在書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錯誤和大人常用的培養(yǎng)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說理、鞭策、榜樣、責罵、強迫等。其中有兩點我非常贊同。
1、在各種教導兒童及培養(yǎng)他們禮貌的方法中,最簡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辦法是把他們應該做或是不該做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面前。
2、當對學生進行說理時,舉止應該溫和,即使懲罰他們,態(tài)度也要鎮(zhèn)定,要使他們覺得你的作為是合理的,對于他們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時學生的錯誤會讓老師生氣甚至失去理智,初為人師的我也曾多次因為學生不聽話氣得對他們大聲呵斥,可老師的憤怒只會讓學生害怕或反感,他們會認為你的惱怒是對他們犯錯的一種報復,并不是為了幫助他們,因此這種失態(tài)的懲罰不能讓孩子從內心認識到他們的錯誤。那么今后當老師想發(fā)火時,最好想想:我發(fā)火的目的是什么?用這種方式能不能讓犯錯的學生從內心屈服、認同呢?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發(fā)展學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確的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
寫了體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寫到智育。他認為德行和智慧比學問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學問,而徒有學問但無德行與智慧則反而無用。不要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強迫兒童去學,而要把讀書當作一種游戲、消遣、光榮快樂的事情或對良好表現(xiàn)的獎勵,孩子們就會自己要求學習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觀點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應該小心地加以鼓勵。因為好奇心是一種求知欲,對事物好奇的孩子才會善于思考,愛動腦筋。
2、要重視兒童的興趣。因為兒童興致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兩三倍。當兒童沒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時,父母或老師就應該少就他去做。有些喜愛讀書、寫字、畫畫的人,在某些時候對于書、字、畫也會感到無味,如果那時他再勉強自己去弄,結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憊,甚至對原本感興趣的東西失去原有的興趣。
3、兒童的時間應該用在獲得一些對于他們日后長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強調教育的實用性。我們的孩子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應該用在學習最需要的事情上。他們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應當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話》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在教育過程當中要充滿對學生親切的愛和尊重,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在他們需要鼓勵時投去贊許的目光。我相信他們終會因尊重而成人,會因為教師的寬容有度和耐心呵護,在感知后感動,在感動后明理,從而培植起不斷進取的動力。我們要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有自己的個性,主要是靠自己在實踐中去摸索、去研究、從而在原有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自己新的思路。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10
古語有云:“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弊鳛橐幻W教師,面對的孩子們都是一張張嶄新的純真的白紙,我覺得自己有義務來啟迪他們,讓孩子們不論是思想還是身體都要健康成長。我從約翰·洛克的這本經典名著《教育漫話》中得到了很多教育的新靈感,他將孩子們的教育分成了體育、德育和智育三個方面,這樣的三個分類我們并不意外,可是這樣的排序卻別有深意。
洛克在書中首先談到的是體育,實際談的便是健康教育。在中國的教育里,我們很少會將體育排在第一位,在我們的思維里,教師的主要職責便是傳授知識,至于體育,就適可而止了。我接著讀了下去,洛克的觀點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他圍繞著如何保持兒童的健康,從溫暖、游泳、空氣、衣服、飲食、睡眠、藥物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述,他將忍耐勞苦作為身體健康的標準。
其次,洛克所談到的是德育,道德品質應該是在兒童時期形成的,這會影響孩子們的一生。然而,正如他所說的“教育上難于做到而又具有一部分目標的是德行”,在我們的固化思維里,孩子們犯了錯,我們會習慣性地為他們遮掩,總會認為他們還是孩子,長大就好了。而洛克在書中所講的,卻完全相反,他認為我們應當在孩子們精神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教導他們,讓他們從小便遵守規(guī)矩,服從理性,以免長大以后難于糾正。
在洛克先生的書中,他是將智育排在最末一位的,相比于品質,學問是最不重要的。在這一部分里,他首先便提醒我們“應該極力注意,決不可把讀書當做他的一種任務,也不可讓他把讀書看成一種工作”。孩子們若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讀書,長期下去會磨滅他們的求知欲望,機械的學習是無用的。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們把學習當做一種游戲、消遣,一種做了別的.事情之后的獎勵,而不是讓孩子們把學習當做厭煩的事情。
讀到這里,我不禁反思中國的教育,我們也會教導孩子要吃苦耐勞,可也只是口頭上的教育。“這節(jié)體育課上數(shù)學”,在我們兒時便從我們的老師口中聽到過類似的話,如今我們又將同樣的話說給我們的學生。究其根本,是因為作為教師,我們總會有些急功近利的思想,總想讓孩子們一步登天。體育活動對于我們成年人來說仿佛可有可無,我們卻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場來想問題,我們總是會忘記和忽視體育對孩子們的重要性,這一點,我們應該反思和改正。
與此同時,父母們又對孩子過分溺愛和保護,我接觸的很多家長都說過類似的話:我的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我們也不指望他能做什么,只要他能好好讀書就行了。在家長們的眼中,所謂的讀書便是“智育”,而體育和德育很少被提出來。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里,在洛克書中十分簡單易行的方法,卻變得寸步難行。
不論是教師和家長總有一種思想,便是把孩子們培育成一個“能人”,或者說一個“成功人士”,而不是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紳士”。洛克先生書中有許多話,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細致的揣摩。《教育漫話》這本書語言不多,其間談到的教育思想是進步的,都是值得我學習的。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11
這幾天讀完洛克的《教育漫話》,這本書十分通俗易懂,作者有如在和親朋好友話家常,語調親切平和,道理簡單明了,但他所講的東西卻非常深刻,極有啟發(fā)意義。洛克告訴我們一些實用的教育真理,其實那些都是一些看似瑣碎的小事,實際關乎孩子一生的命運。下面我就來講一下我的幾點主要體會。
關于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的幼時習慣,洛克講了方方面面,我覺得非常細致,尤其關于孩子的排便。大部分家長都會關心稍大孩子的每頓飯吃多少,胃口稍微不好就緊張了,卻忽略了孩子的排便習慣,我們家孩子便秘嚴重的時候都要用開塞露。洛克認為便秘百害而無一利,沒什么比大便通暢而有益于健康了。洛克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大便和吃飯一樣受人控制,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在固定時間到廁所做該做的事,就會得到自然的功能。這個我學到了,可以改善孩子的便秘,而不去靠藥物。
其次,關于“調教孩子的精神世界”這一部分,洛克說別讓大人的習慣教壞孩子,比如暴力、報復、夸耀、找借口、尤其是大吃大喝。洛克說,雖然飲食清淡有利健康,但當周圍全是好吃好喝的聲音時,就難抵誘惑了!俺缘煤谩钡穆曇魰碳と说挠瑥亩非笊秸浜N,甚至將“吃得好”等同于“生活得好”。社會風氣如此,理性怎能不變得蒼白?確實,我們朋友圈里曬娃的有多少是帶娃胡吃海喝的。所以洛克說做父母的一定要認識到這點,并清楚雖然身在邪惡中,但依舊要脫俗、正確引導兒童。
洛克講了很多管教孩子的具體方法,其中有一條說與孩子成為朋友,真的發(fā)人深省。小時候我的父母雖然疼愛我,卻一直板著臉,嚴厲地對待我們,很少與我們親近,我甚至不記得對父母說過我愛你這樣的話。但那時的我們無法選擇教育,輪到成年的自己來實施教育時,是在復制經驗還是該重新學習?我愿選擇后者。洛克說,一些事情可以和孩子商量著做決定,那樣孩子能更快地成熟,又可以建立起友誼。孩子向我們請教問題時,要拋開家長的威嚴,以朋友的身份跟孩子對話,把自己的經驗告訴她們。這樣,孩子遇到問題才會愿意向我們請教,而不是埋在心底。給孩子講一些真實事例,讓孩子自己運用理智去判斷,這比用嘴講出的.勸誡更能讓孩子接受,并在內心牢記各種行事原則。語言只是對事物的一種模糊描述,很容易被人遺忘,讓孩子參加一些事情的討論、發(fā)表個人觀點,能使孩子對該做的事情有更加形象的印象。
不管孩子提出什么問題,都不要打擊或嘲笑他們。應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和理解能力,盡量讓孩子弄明白。洛克認為很多孩子因好奇心、求知欲未被滿足,才把時間浪費在無聊的消遣中,否則他們會在學習知識上獲得更大的樂趣。我自己對于孩子提出的問題,通常是:如果問題無關緊要,我便敷衍了事,如果孩子打破砂鍋問到底,就會顯出不耐煩,甚至說你不需要知道這些;這顯然不對了,因為一些在我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問題,在孩子眼里仍是一個新來者對于未知世界的重大發(fā)現(xiàn)。所以要知無不言而又耐心細致地幫助孩子了解世界。
看完了《教育漫話》,我想如果成年人的我,按照他說的方式去養(yǎng)育小時候的我,很有可能就不是現(xiàn)在的樣子,也許我會變得更好:身心健康,有德、有識、有禮、有趣,懂得自制,熱愛學習,努力工作,也會享受閑暇的時光?上r候我回不去了,卻不得不面對成年后的自己。盡管如此,在面對自己和孩子們時,多了一些勇氣和理性的力量,讓我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12
最近讀了一本英國教育家約翰洛克的教育漫話,這是一本有關培養(yǎng)紳士的書,即培養(yǎng)一個資產階級的管理者的書,由于時代特點,有很多已經于現(xiàn)代的科學有所出入,并且是從兒童抓起的,對高中教育有很多不能適用的地方,不過還是能夠有一些感觸。有不成熟之處,還望大家不吝賜教。
在書中提到關于游戲的觀點,在現(xiàn)代教育中是可以借鑒和參考的,書中提到這樣一句話,禁止反而常?梢栽黾铀挠,現(xiàn)代社會充滿了誘惑。前一段時間中央電視臺報道了關于網絡游戲使某大學的學生大面積的被開除。對于這件事各級媒體搞得沸沸揚揚,并且很多把矛頭指向了開網吧的老板身上。這一點我不想過多的評論,前幾年就有在中小學周圍多少米之內不準開網吧,不準開游戲廳等規(guī)定。這一點大家知道,中小學生自治能力差,可能這樣做有一些效果。但長遠看并非如此,中學和小學階段由于有老師和家長管著,學生不去網吧?忌洗髮W后,沒人管了。原本禁止他們做的事,更激起了他們上網的欲望。難道這時再出臺一個新規(guī)定,網吧必須離大學校園多少米?很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第一大學生已是成年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就是上大學期間管著,禁止上網吧。大學畢業(yè)后呢,管能管一輩子嗎?顯然不行。第二當今社會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了,網上有海量信息,有各種你所需要的和感興趣的東西,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人已經離不開網絡了。那怎么辦呢,這就大禹治水一樣了。要想辦法輸導,而不是一味的去靜止這靜止那。關于怎么輸導,書中也有一些建議,雖然未必完全正確,但是可以借鑒,那就是把游戲當作一種工作,每天必須在何時玩多長時間的游戲,一旦把游戲作為工作任務來完成,那就不會覺得有多好玩,過一段時間也就厭煩了。當然這個方法不是萬能的,但是必須要采取輸導的辦法而不是一味的禁止。同樣的道理你想讓他做的事情,不要當作工作,而是要作為游戲。例如把學習作為游戲就不會感到枯燥,這樣就會樂學,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
書中對語言的學習也有一定的見地,書中提到絕對不要用文法去麻煩兒童,要像說英文一樣,向他說拉丁文,不必受到規(guī)則的煩憂。對我們來說只有把英文改成中文,把拉丁文改成英文就可以了。因為沒有誰學自己的母語是用規(guī)則,不也沒有違反規(guī)則的嗎,國內就有李陽的瘋狂英語嗎。不過對一個其他國家的語言有必要研究的那么透嗎,有多少人將來能夠用上呢。這一點書中也有所提及,大家不妨想想有多少人會用到那可憐的英語呢,要與國際接軌可以完善翻譯體系,沒必要人人學外語,舉國學外語。日本有完善的翻譯體現(xiàn),經濟發(fā)展不也忙好的。何必讓所有的人從小就開始做無用功呢。
在書中提到了關于鞭撻,用鞭撻來對待學生是一種貪便取巧的管理方法,這種懲罰自然會使導師盼望兒童去愛好的事物反而遭到兒童的厭惡,這種奴隸式的管教,所養(yǎng)成的也是奴隸式的脾氣。這里也就是說體罰和變相體罰會給學生帶來的傷害,達不到該有的目的。而且會使他產生暴力的習性。那怎么來培養(yǎng)學生成為你想看到的那種人呢。書中提到用獎勵和處罰來達到目的。獎勵并不是給他所需要的東西,而是要在眾人面前表揚他。懲罰是在他犯錯誤時,私下里批評。這樣學生就懂得了尊重與羞辱的意義,這樣你能使學生愛好名譽,懼怕羞辱,學生為了名譽和羞辱心就會安你的要求去做。
現(xiàn)在的教育在高考的指揮棒下,一味的`強調升學率,對三好的老大哥德育和小弟弟體育關注的相當?shù)夭粔。在教育漫話中提到了德行,只有有德行的人,才會是真正的人。教育不是培養(yǎng)才高八斗的屠夫,所以要認清了現(xiàn)實教育中的缺失,要成才,先育人。
書中有這樣一句: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獲得也愈容易。也就是說德育和智育是相互促進的,并沒有沖突,從長遠來講還有好處,因為我們并不想培養(yǎng)出一個虐待動物的大學生,一個用高科技殺人的殺人狂。再說說有關體育的問題,在書中也有相應的部分,只是由于時代和認識的不夠不免不是很正確,但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現(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節(jié)奏日益加快,所以必須要有強健的體魄。最近一段時間聽到好幾次有關過勞死,一是壓力太大,時間太長。還有就是不注意體育鍛煉。所以學校就應該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而不是一門心事的搞升學率。
現(xiàn)在社會物欲橫流,人們?yōu)榱四承├娌粨袷侄。在書中把說謊看作極壞的品質,是不能忍受的。這對我們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是多么地重要,黨和國家都在提倡建立誠信社會,建立誠信社會靠什么,就得靠教育。教育學生講誠信,從最簡單的做作業(yè)開始,F(xiàn)在是抄作業(yè),考試作弊,將來就有可能去詐騙。當然僅僅是學校這樣做是不夠的,現(xiàn)在社會誠信嚴重缺失,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電視里充滿了虛假廣告,就是學校也非一方凈土,也不可能成為一方凈土。要學生講誠信談何容易,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
書中有關習慣的培養(yǎng)用了很大的篇幅,書中從穿衣開始,涉及洗腳,洗手,洗澡,飲食,用餐,飲料,水果,睡眠,甚至上廁所都有習慣?梢娮髡邔α晳T的重視程度,習慣改變命運。在教育中對習慣教育的還是相當?shù)夭粔颉撋婕暗缴畹母鞣矫,小到上廁所。對習慣教育不夠,以致在一些國家,得用中文提示小便要上前一步。
本人才疏學淺,就此收筆。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13
英國教育家約翰·洛克是紳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在《教育漫話》中,洛克闡述了他的紳士教育思想,即如何才能培養(yǎng)出有理性、有德性、有才干的紳士或者有開拓精神的事業(yè)家。他的紳士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體育、德育和智育三方面。
首先,在身體保健方面,洛克十分重視紳士的體育。在他看來,“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他把培養(yǎng)強健的體魄放在全部教育的第一位。這正應了現(xiàn)實生活中,“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老話。確實我們要學習,要工作,要有成功,要有幸福,必須先有健康。書中,洛克還詳細論述了養(yǎng)護和鍛煉兒童健康的一系列問題,提出了許多至今仍然可貴的建議。如他提到的早起頂有益于健康;多呼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習慣冷水,應與水接觸。孩子的臥床,應該是堅硬的,寧可用絮絨,不可用羽絨。將身體習慣為隨遇而安,是人的一種大幸,也是成就事業(yè)的一個重要條件。
總之,他的體育理論可以集中為一句話:“要忍耐勞苦,不要嬌生慣養(yǎng)!边@些思想即具體意見對我們現(xiàn)今的早期教育與家庭教育都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其次,在道德教育上,洛克認為“在一個紳士的各種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币驗槁蹇说募澥拷逃梭w育外,可歸納為“德行、智慧、教養(yǎng)、學問”,而前三項都與德育有關,我也認為,精神品質的培養(yǎng)是一個人人生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事情。因此,管教兒童,要從極小時開始。你要想孩子長大后服從你,首先要他在兒童時服從你。隨著孩子的長大,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詞色,用愛和友誼來維系這種權威。洛克對兒童的德育也提出了許多具體意見,如榜樣教育、文明禮貌教育、獎懲教育、寬嚴結合等。
此外,我們也要警惕一種相反的傾向:兒童被管束太嚴,精神沮喪頹唐,失去活力和勤奮,那樣更糟糕。而放蕩的青年,常生龍活虎一般,精神飽滿;一但上了軌道,常?梢宰兂梢恍┠芨蓚ゴ蟮娜宋。所以,關鍵是如何把握好教育的適度適宜性原則,對于兒童,我們需要敏銳的觀察,坦誠的溝通。同時,洛克還告誡年輕的`紳士:“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聽從理智的指導而摒絕目前的快樂或痛苦的糾纏的人,他就缺乏一種德行與努力的真正原則,就有流于一無所能的危險。”我認為,這個道理對我們任何人也都同樣適用。
關于智育,較之德育,在洛克的教育體系中,處于較次要的地位。
洛克主要強調了兩點:
其一,強調了功利的原則,即所學的東西一定要對未來的生活有用。這也體現(xiàn)了教育的實用主義,應與時俱進,學以致用。
其二,他強調了教育方法,要點是要懂得兒童的心理,要激發(fā)兒童興趣,使學習變?yōu)橐环N游戲;學習要循序漸進,要鼓勵學生提問題,決不挫傷好奇心,并培養(yǎng)其動手能力。
這些道理其實是我們一直接觸,放在嘴邊的。但洛克對教學的原則和方法,用大量生動的事例語言作了深入的論述,令人信服。例如洛克反對強迫兒童學習,要求誘導兒童學習。他說:“兒童是喜歡變換、喜歡自由的……所以,我們不應該把書本和別種我們要他們去學的事物當作一種任務去強加給他們。這是他們的父母、導師和教員所易忘卻的;他們心目中想到了什么要兒童應做的事,他們就急于要使兒童去做,就想不到設法誘導兒童去做了!彼嬲]我們,強迫只會使幼兒對于學習產生憎惡的心理,失去長遠發(fā)展的潛力,所以必須方法得當,堅持寓學于樂。相反地,對于兒童的一些不良嗜好游戲等,您盡可以像任務一樣要求他一直不停地玩,直到他因為受不了這種任務強迫而厭惡這種嗜好;而對于您要他做的有益的事,則可以作為他完成某些任務的獎勵。這無疑是大膽創(chuàng)新的教育措施。
總之,我發(fā)現(xiàn)《教育漫話》是一本飽含哲理,又寫得深入淺出的好書,除了時代和階級所帶來的局限外,其他思想,如對教育力量的肯定、對早期教育的重視、對父母的教育責任以及一些具體的教育工作意見,都是發(fā)人深省的。但在現(xiàn)實中面對不同氣質、傾向、過失的兒童,我們還是應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理論聯(lián)系實際,盡量給予每個兒童適合他自己的教育。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14
在十六世紀后半期至17世紀前半期的英國,教育問題如同宗教和政治問題一樣,被熱烈而持久的討論。而青年時期的洛克就對科學產生了十分濃厚的興趣,36歲被選入英國皇家學會。當時所有改革家都把社會有用性和貼切性作為教育改革的目標。在上述背景下,洛克提出家庭式教育模式,他主張年輕人應具有強健身體、具備一定知識、才干且含有優(yōu)雅態(tài)度,并能處理各種事務。這種教育要從德、智、體三方面著手。
洛克深入淺出的描述其教育理念,使我的眼前豁然開朗,讓我不由自主地去領悟反思。作為一名具有多年教齡的老師而言,教育已成為亙古話題,而如今洛克的一些觀點使我能重新詮釋教育的意義。一直以來認為,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也深知教育的實施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是終身受益的事。但談及更細致的教育事項,卻也缺乏凝練。而約翰?洛克認為學生必須具備的品行和個性,如德行、理智、機敏、優(yōu)雅、禮貌等應從小培養(yǎng)。下面就來探討一下教育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終身受益的優(yōu)秀品質和獨特個性。
首先,一個人擁有健康的身體是一生幸福的基礎。因而,重視孩子體育的發(fā)展也是開展教育的基石,更是孩子優(yōu)秀品質形成的保障。洛克在《教育漫話》中的第一句話就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這是對于人世幸福的一種簡短而充分的描繪”。他進一步指出,“我們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須先有健康;我們要能忍耐勞苦,要能出人頭地,也必須先有強健的身體”。同時,洛克討論孩子的健康問題不是從“醫(yī)生對于有病的,身體脆弱的兒童應該怎么辦”,而是父母對于原本健康的兒女,怎樣在不借助藥物的情況下去維護和改進它,并對父母們提出了詳實的建議。但值得注意的.是,洛克并未提出有關學校體育的具體內容,這同他主張的家庭式教育理論不無關系。而如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家長追尋的更多的物質財富的積累,教育在家庭中的角色正在轉弱,因而學校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
其次,洛克把良好的道德品質視作紳士人格的靈魂,因此,在《教育漫話》中,他給予紳士的道德教育以極大的注意。洛克認為:“教育上難于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我也認為,精神品質的培養(yǎng)是一個人人生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事情。因此,教育學生,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詞色,用愛和友誼來維系這種權威。同時借助洛克的德育手段,如榜樣教育、文明禮貌教育、獎懲教育、寬嚴結合等。同時,洛克還告誡年輕的紳士:“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聽從理智的指導而摒絕目前的快樂或痛苦的糾纏的人,他就缺乏一種德行與努力的真正原則,就有流于一無所能的危險。”我認為,這個道理對我們任何人也都同樣適用。
最后,智育是洛克紳士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為,學問對于德行和智慧都有幫助,可作為“輔助更重要的品質之用”。在洛克看來,德行是第一位的,智育居第二位。“學問是應該有的,但是它應該居于第二位,只能作為輔助更重要的品質之用”。借助洛克的理念,關于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智育,其一,讓學生明晰所學的東西一定要對未來的生活有用。這也體現(xiàn)了教育的實用主義。其二,針對教師而言,要懂得學生的心理,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習變?yōu)橐环N游戲;學習要循序漸進,要鼓勵學生提問題,決不挫傷好奇心,并培養(yǎng)其動手能力。這些道理其實是我們一直接觸,放在嘴邊的。但洛克對教學的原則和方法,用大量生動的事例語言作了深入的論述,令人信服。針對學生的優(yōu)秀品行養(yǎng)成,洛克從體育、德育、智育三方面進行闡述。而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因而對學生的品行養(yǎng)成的督導過程中,我們不可盲目的懲罰,應該給學生一個理由,讓他明白老師為什么要懲罰他,應不應該懲罰他,決不能姑息遷就他。給學生一個臺階,用我們的寬容與智慧扶持學生攀上成功之梯。真正讓學生明白“只有出自內心的羞恥心和不愿見惡于人的畏懼心,才是一種真正的約束!
回顧全書,我發(fā)現(xiàn)《教育漫話》是一本飽含哲理,又寫得深入淺出的好書,除了時代和階級所帶來的局限外,其他思想,如對教育力量的肯定、對早期教育的重視、對父母的教育責任以及一些具體的教育工作意見,都是發(fā)人深省的。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15
孩子需要賞識和鼓勵。
父母的賞識是對孩子探索方向的肯定。在嬰兒時期,孩子的探索是多方面的。開始,他可能并不關心家長的感覺,探索主要依據(jù)自己的興趣,在探索中感受愉悅。2歲以后,他開始關注家長的感覺。因此,家長對孩子某些探索的賞識,實際上是在為孩子的探索定向。
父母的賞識是對孩子探索方法的贊賞。父母的賞識大多是在孩子的探索取得成功時表現(xiàn)出來,而孩子探索的成功,往往是由于耐心和方法。因此,父母對幼兒的賞識,實際上是對其探索方法的贊賞。在得到父母的賞識之后,孩子會不自覺地總結自己所使用的方法,以便取得下一次成功。
父母的賞識是孩子不斷前進的動力。以下例子說明了這一點。
一位母親參加幼兒園的家長會時,老師說“你的孩子有多動癥,連3分鐘都堅持不了。”
母親也知道孩子調皮,但他對孩子說,“老師表揚你,說你以前只能安心地坐1分鐘,而現(xiàn)在能安心地坐3分鐘!
母親去參加小學的家長會,老師說,“你的孩子只考了40名,可能智力上有問題”。
母親也知道,孩子的學習比較吃力,但他對孩子說,“老師表揚你很努力,說只要你堅持下去,下次很有可能進入38名。”
母親去參加初中的家長會,老師說,“你的孩子并不優(yōu)秀,考上重點高中很有危險”。
母親也知道,孩子盡管很盡力,但他并不聰明,但她對孩子說,“老師鼓勵你,說你只要努力,考上重點高中很有可能。”
高考后,孩子被一所重點大學錄取。孩子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對媽媽說,“我知道我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可以你卻賞識我,……盡管那是騙我的話,那是一層紙,一捅就破,但我還是喜歡你說,因為它是我學習的動力”。
盡管這個故事具有童話色彩,但應相信,即使沒有如此美好的結局,這位母親仍會賞識孩子,使孩子有著前進的動力,生活在幸福當中。
賞識和激勵的時機。
在孩子成功的時候賞識孩子,會增強他的成就動機,去爭取更多的成功。
在孩子猶豫的時候賞識孩子,并解除孩子的后顧之憂,會使孩子在父母的支持下積極探索。
在孩子失敗地時候賞識孩子,就是要告訴孩子,失敗并不可怕,你的優(yōu)秀正是由于你的探索。歷史名人有許多這樣的故事:最后的成功是建立在多次失敗之上的,失敗才是人生的常態(tài),但每一次失敗都離成功前進了一步。陳景潤是一位偉大的數(shù)學家,他證明了“1+2”。但從絕對意義上講,他也沒有成功,因為他只是證明了“1+2”,而不是“1+1”。
賞識孩子,并不是簡單地表揚,而是用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孩子,看得起孩子。孩子若能感覺到你因為他而快樂,會受到很大的激勵。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16
時斷時續(xù)中看完了洛克的《教育漫話》,雖然書的主題是紳士教育,但是書中主要談到的是關于體育保健、道德教育和智育,其中道德教育是《教育漫話》中最重要的內容。
他說:“一位紳士應具備的各種品性之中,我將德行放在首位,視之為最必須的品性!彼髢和诰邆浣】刁w魄的基礎上,必須有健全的精神發(fā)展,而這集中表現(xiàn)為必須具有完美的德行。洛克認為,德行是人生中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雖然他關于德行的標準是為紳士量身打造的,而我們要培養(yǎng)的'不是紳士,而是全面發(fā)展的四有新人,但同樣要求德智體的全面發(fā)展,這跟洛克的教育思想一脈相承。而他關于孩子教育過程中的細節(jié)描述,更是使我受益匪淺。
在如何誘導兒童學習中,洛克說:“當他到了能夠說話的時候,他就應該開始學習閱讀”。在教育中我也發(fā)現(xiàn),當我問及一些不愛讀課外書的同學家長時,經常會發(fā)現(xiàn)這些同學小時候沒怎么看過書,而那些熱愛讀書的同學,往往很早就在家長的指導幫助下看書,使他們養(yǎng)成了讀書的好習慣。所以,閱讀應該從小的時候開始。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17
工作后,也在很多的書籍和文章中看到過有關《教育漫話》真本書中的只言片語,一直沒機會拜讀這部作品。今年,我有幸閱讀了《教育漫話》一書,獲益很多。《教育漫話》是一本飽含哲理而又深入淺出、生動感人的書,這本書所寫的內容都是洛克建議他的紳士朋友———愛德華·葛拉克,如何將兒子培養(yǎng)成為標準紳士———謙和明禮、舉止優(yōu)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勞,既熱愛知識,又能隨時握起槍桿為祖國而戰(zhàn)的英國紳士。書里所寫的內容是約翰·洛克多年做家庭教師經驗的結晶。
《教育漫話》是以“紳士教育”為主題,全書一共分為體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個部分。閱讀之后不禁深深對這位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唯物主義的哲學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約翰洛克產生佩服之情。書中那些深入淺出的描述,飽含哲理的文字,使我的眼前豁然開朗,讓我不由自主地去領悟、去反思!督逃挕窌心切┲髁鞯、進步的教育思想,還值得今天的我們去繼續(xù)學習和探討。它大量講述了學生所必須具備的品行和個性,如品行、理性、機智、優(yōu)雅、禮貌等。約翰洛克認為,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這些品行和個性,是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終身受益的。的確,對于學生的教育,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基礎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針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質、學習態(tài)度的形成等。讀過之后,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應該教育孩子從小養(yǎng)成哪些終身受益的優(yōu)秀品質和獨特個性。
一、要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這是對于人世間幸福的一種簡短而充分地描繪。”這是《教育漫話》卷首中的第一句話,也是約翰·洛克在《教育漫話》中的經典名言。他在書中從“溫暖、游泳、空氣、衣服、飲食、睡眠、藥物”等多方面進行了講述。主張孩子在幼年時候起就應該鍛煉身體,反對家長對孩子嬌生慣養(yǎng);要堅持讓孩子們更多地去走進大自然,多親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多活動,多游泳。
他提出身體強鍵的主要標準在能忍耐勞苦,因此,要讓孩子從小用冷水冼腳從而鍛煉意志;孩子在童年的時候,不適宜穿太多的衣服,頭部和足部要保持涼爽;在飲食方面要清淡,多吃一些面食,少吃那些肉膩的食品,不要飲一些烈性飲料;另外,在運動、睡眠、呼吸清新空氣等方面還有許多有詳細的見解。這些方面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是能夠堅持讓孩子們去做的,可是在我們現(xiàn)在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下,又有多少家長愿意去讓孩子做呢?由于大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多數(shù)對他們百依百順,從不要求孩子去做什么。
在書中,作者把健康為身體和精神兩個方面闡述。這兩個方面都是工作和幸福最為的基礎的條件。“凡是身體和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別的奢望了;身體、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便得到別的種種,也是徒然!彼裕覀兊募彝ソ逃仨氁U虾⒆拥纳眢w和精神健康,用科學的教育方法來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讓助孩子了解自身特點,培養(yǎng)他們認識能力,學會傾聽和表達,客觀地對待自己,學會控制自己情緒,理解和支持他人,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地發(fā)展。
二、要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
《教育漫話》涉及的第二個話題就是德育。孩子除了有健康的身體,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品質。洛克先生指出,“教育上難于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惟有德行才是真實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它一切成就的獲得也愈容易!彼跁姓f,每一個一個紳士必須具備理智、禮儀、智慧和勇敢這四方面的道德品質。而這些道德品質“應該及早形成,那可是影響兒童一生一世的!蔽覀冊谌粘I钪,經常看到周圍一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很錯誤的,他們看到孩子犯了錯誤卻放縱不管,他們都認為現(xiàn)在孩子還小,他們犯了錯誤是可以原諒的,不必過分去指責他們,責令孩子改正,孩子們長大自然就好了。這種想法、做法是非常錯誤的,也是最危險的。
我們應該在兒童“精神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讓他們養(yǎng)成于遵守約束的習慣,免得以后養(yǎng)成錯誤的習慣的時候,再去糾正就困難了。所以,在對孩子的德育培養(yǎng)過程中,家長、老師要做好榜樣示范的作用,時時事事嚴格要求自己,做學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他們,感染他們,讓孩子生活在良好環(huán)境中。孩子們的模仿性很強,看到別人怎么做就喜歡去模仿,這點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要很好地把握。我們要隨時隨地用孩子身邊發(fā)生的那些好的和壞的事情、正確的和錯誤的做法來教育他們,同時告訴他們?yōu)槭裁词呛没驂、是正確或錯誤,這樣就能夠正確的引導他們。
三、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學問
孩子有了良好的品質,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學問問題呢?在書中約翰·洛克認為:相比于品質,學問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學問是應該有的,但是相對來說,它應該居于第二位,只能作為輔助更重要的品質來用。所以,約翰·洛克在本書中把智育放到最后來談。他首先提醒我們“應該極力注意,決不可把讀書當作他的一種任務,也不可使他把讀書看成一種工作!彼f明在教育過程中不要讓讀書成為孩子的一種負擔,如果讀書一旦成為兒童的負擔,那么孩子就會討厭它,哪怕是這個孩子以前是很喜歡讀書。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把學習看做是一種快樂的休閑、游戲方式,哪怕把它當作是孩子在做了一件事情以后用學習作為對他的獎勵。在這本書的最后,作者指出了“每個人的心理都與他的面孔一樣,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與別人區(qū)別開來。兩個兒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導的!弊髡咚赋龅尼槍⒆拥慕逃鶕(jù)他們的特色這正是我們倡導的“因材施教”。
《教育漫話》書中的文字表達隨意,閱讀起來就像是與一位朋友在交流教育孩子的經驗。它不僅是一本飽含哲理而又深入淺出、生動感人的書,也是當今一些學者所推崇的人類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書籍之一。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18
約翰。洛克的《教育漫話》是一部影響深遠的世界教育名著。洛克在第二頁就指出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奔彝ソ逃浅V匾敽⒆釉诩依锸艿搅隋e誤的教育再接受學校教育就有點困難。
洛克在書中談了德行、智慧、禮儀和學問等方面問題。其中他最重視德行,他說“我認為在一個人或者一個紳士的各種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薄叭绻麤]有德行,我學得他今生來世就都得不到幸福!
教書育人,育人是第一位的,我認為在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下多數(shù)學校對教學成績抓得力度更大一些,大考小考不斷,德育也不應忽視,應扎扎實實地開展德育活動。一個學生的德行若出了問題,一生的幸福就毀了。
德育自古就很受重視,“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薄洞髮W》里提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基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薄八^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惫糯鷮ζ返陆逃匾暎幌瘳F(xiàn)代教育這么功利化,考什么學什么,而是詩書禮樂等全面發(fā)展。
《教育漫話》中論述懲罰的文字不少。當今中國的教育是談“罰”色變,正當?shù)膽土P也可能會被家長以體罰之名訴之媒體,不良媒體為吸引眼球連篇累牘地報道,絲毫不慮及社會影響,導致很多老師在管理學生上明哲保身謹言慎行,而有的學生日益肆無忌憚,不少老師感慨現(xiàn)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好管。過猶不及,體罰是懲罰的`極端,沒有懲罰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
“如果兒童所畏懼的或所感到的只是它所給予的痛苦,則鞭撻的好處并不多,因為痛苦消滅得很快,兒童對于它的記憶也會同時忘卻。但是我覺得有一種過失兒童是應受鞭笞的,兒童應受鞭笞的過失也只有這一種,這就是頑梗,或者反抗。在這種情形之下,我主張在可能范圍內把鞭撻所給的羞辱作為懲罰的最大部分,不是痛苦。惟有使他們由于做錯了事和被打而感到害羞,才是真正的德行上的制裁!
洛克主張慎用鞭撻,“鞭撻或呵斥是應該謹慎地避免的。因為這種懲罰的方法,除了使兒童對于使得自己遭受鞭撻或呵叱的錯誤行為發(fā)生一種羞恥與恐怖的心思以外,是決不能再有別的好處的”,久而久之,“這種奴隸式的管教,所養(yǎng)成的也是一種奴隸式的脾氣。”
“它只是彌縫了目前,使傷口結上了一層皮膜,對于痛楚的核心仍然沒有觸到。只有出自內心的羞恥和不愿見惡于人的畏懼心,才是一種真正的約束!苯逃,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在這本書中,作者還談論了體育和智育等方面的問題,深入淺出又富有哲理。
我用了十幾天的時間把這本書又讀了一遍,重點章節(jié)讀了兩遍,做了兩千字的摘記。合上書還想去讀,這是一本真正的教育經典,隔一段時間再讀又會有新的收獲。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19
《教育漫話》第三部分講的是智育,洛克為此提出了一些比較合理的意見:
1、誘導兒童學習,把學習作為一種獎勵或者游戲;
2、讓兒童閱讀一些淺顯、有趣而又適合其能力的書籍;
3、學習外語應該塑造一種只能講那種語言的環(huán)境;
4、教師的突出技巧在于集中并且保持學生的注意力等。
在教師的'教學方法上,我想補充阿姆斯特朗的話:“如果一個孩子某學科表現(xiàn)較差,我們應該從他的強勢智能項目入手去補救有缺失的項目,而不能一直針對他不行的智能項目拼命地給他補習。用他的比較弱的智能去改進他的已經落后的技能,只是事倍功半,只會增加學生對學習的無助感,最后使他的學習興趣完全消失”。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20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教育專著——————《教育漫話》,這本書是17世紀英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約翰·洛克所著,以“紳士教育”為主題,分為健康教育、品德教育、知識和技能教育三個部分。這本書所以稱為“漫話”,是因為總計217條,15萬字的這本小冊子,全部都是寫給一個人的信件整理而來的。洛克自己曾這樣寫道:“這些漫話,與其說是一篇公之于眾的論文,不如說是一段朋友之間的談話”。
整本書都是洛克建議他的紳士朋友———愛德華·葛拉克,如何將兒子培養(yǎng)成為標準紳士———謙和明禮、舉止優(yōu)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勞,既熱愛知識,又能隨時握起槍桿為祖國而戰(zhàn)的英國紳士。書里的內容是洛克多年做家庭教師經驗的結晶。整本書的文字隨意,既沒有艱深難懂的理論,也沒有晦澀的學術概念,但處處透著真誠,讀這本書放佛是與一位朋友在交流養(yǎng)育孩子的“私話”。打動人的,恰是這種“私話”特有的隨意和真誠。書中深入淺出的文字,處處透著教育的智慧。下面就談談給我啟發(fā)比較深的幾點和大家分享:
首先,關于健康教育思想。
“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體”是約翰·洛克在《教育漫話》中的經典名言。他認為“凡身體和心智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別的奢望了,身體或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便得到了別的東西,也是枉然!币虼,他認為應把培養(yǎng)強健的體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對學生體育提出一些比較具體要求: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應習慣冷水,應與水接觸。我們老師和家長當然明白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可當面臨應該將孩子有限的時間用于運動還是學習時,絕大多數(shù)大人會選擇后者,F(xiàn)在的孩子在享受優(yōu)越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的同時也丟失了童年最寶貴的自由。孩子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也沒有充分的空間玩耍、鍛煉,長時間面對課本、電視、電腦讓他們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對生活環(huán)境的漠視。為什么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孩子視力近視?為什么中國兒童的身體素質下降?孩童時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識的學習,到底孰輕孰重?因此,建議家長們,除了關注孩子智力的發(fā)展,更多的還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偶爾也陪陪孩子出去鍛煉,這對孩子有好處。我國實行的體育鍛煉大課間,就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精神,以“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為先導,正是與洛克的思想相吻合,通過長期的鍛煉,學生們的身體素質才能不斷提高。
其次,關于品德思想。
教育的主要任務乃是塑造一個人的精神或人格。因此,德育在洛克那里不僅僅是指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而是指整個精神品質或人格的塑造。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但丁說得好:“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痹谖覀兡壳暗.子女教育中,重視知識和技能教育,卻忽視精神和人格的培養(yǎng),不惜代價地讓孩子去學一些文體技能,如鋼琴等,而不愿讓孩子去學一些有用的手藝,要孩子每次考試都得100分,并為此不讓孩子干任何別的事情,一發(fā)現(xiàn)問題,不是打罵就是不知所措如此等等。這些做法忘記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明白生活的意義,對個人成長十分不利,究其原因,則是目前社會上金錢第一、過分注重功利的風氣惹得禍。那么,“教育上難于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闭绾芏嗬蠋熞庾R到的,作者指出:對于小學階段的兒童首先應該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習慣和克制自己的能力,而且應盡早培養(yǎng)。因為幼兒的可塑性是最強的,他們就像一張白紙或一塊蠟,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樣的。
每個班都有那么幾個讓老師、家長都頭疼的孩子,一般的說教似乎對這些孩子毫無作用,造成這些孩子學習困難、表現(xiàn)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為從小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如果不糾正他的不良習慣,從根本上改變他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是很難看到他的轉化與進步的。洛克先生從英國當時社會的實際,從培養(yǎng)紳士的角度出發(fā),認為必須具備理智、禮儀、智慧和勇敢這四方面的道德品質。而這些“道德品質應該及早形成,那可是影響兒童一生一世的!痹谖覀冎車洺?梢钥吹揭恍└改笇⒆拥腻e誤放縱不管,他們認為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這恰恰是最危險的。我們有時會遇到這樣的家長跑過來流著眼淚跟班主任說:“我們家孩子我管不住,罵也不是,打也不是,甚至和我們對打,實在沒有辦法,請你老師幫幫忙。”父母稍加管制或不給零花錢吧,甚至就發(fā)恐嚇短信威脅家長和老師。我們私下也開玩笑說:“奇葩學生的背后必然有奇葩家長!蹦瞧鋵嵾@樣的孩子就是從小太過放縱和溺愛的后果。真是“從小不管制,老大徒傷悲”。洛克認為應該在孩子“精神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要讓他們習慣于遵守約束,服從理智,免得以后難以糾正。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時培養(yǎng)的習慣不能太多,否則,花樣太多會把他們搞得暈頭轉向,反而不利于習慣的培養(yǎng)。洛克在書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錯誤和大人常用的培養(yǎng)孩子德行的方法,比如說理、鞭笞、榜樣、責罵、強迫等。
其中有三點我非常贊同:
1、在各種教導兒童及培養(yǎng)他們禮貌的方法中,最簡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辦法是在他們面前樹立起你要他們做或要他們避免的事情的榜樣。父母要選擇適宜孩子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就像我們古代的故事“孟母三遷”一樣。首先父母要選擇或創(chuàng)造良好的、積極向上、充滿學習氛圍的一個環(huán)境或空間,讓孩子吸收到最健康、積極和樂觀的空氣,讓孩子在藍天下健康和茁壯地成長,其中父母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
2、當對學生進行說理時,舉止應該溫和,即使懲罰他們,態(tài)度也要鎮(zhèn)定,要使他們覺得你的作為是合理的,對于他們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時學生的錯誤會讓老師生氣甚至失去理智,初為人師時,我也曾多次因為學生不聽話氣得對他們大聲呵斥,可老師的憤怒只會讓學生害怕或反感,他們會認為你的惱怒是對他們犯錯的一種報復,并不是為了幫助他們,因此這種失態(tài)的懲罰不能讓學生從內心認識到他們的錯誤。那么今后當老師想發(fā)火時,最好想想:我發(fā)火的目的是什么?用這種方式能不能讓犯錯的學生從內心屈服、認同呢?
3、對于孩子一定要謹慎地使用體罰,體罰的作用是要讓孩子的羞恥心占據(jù)更大,如果只是身體的疼痛或是一種躲避的心理,那這種體罰對于孩子就是效果甚微的,或使體罰下的孩子變得懦弱,變的十分的奸詐。在教育中,要想方設法地激起孩子對自己榮譽和名譽的保護,如果他很熱愛自己的名譽,他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那在生活中,父母的一個眼神或一句嚴重的話語都會起到效果。如果使用體罰,就要將他一次馴服,沒有絲毫討價還價的余地。
第三、寫了體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寫到知識和技能教育。
“它的目的在于發(fā)展學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確的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他認為德行和智慧比學問重要得多,前兩者有助于學問,而徒有學問但無德行與智慧則反而無用。不要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強迫孩子去學,而要把讀書當作一種游戲、消遣、光榮、快樂的事情或對良好表現(xiàn)的獎勵,孩子們就會自己要求學習的。他認為兒童能夠說話的時候,就應該開始學習閱讀。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他建議把字母粘在骰子和玩具上,讓兒童在游戲的時候學習字母,在可能的范圍內誘導他去有意義地閱讀,例如《伊索寓言》或者《圣經》上的一些部分。當他們能夠很好地閱讀的時候,就應該教他們寫字和速記,然后教他們畫畫。在拉丁文學習上,洛克先生是反對機械學習,反對靠文法規(guī)則學習,他舉了個例子:一個法國婦人教一個英國女孩學習法文,只是和她閑談,一點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語,有了一兩年的功夫,英國女孩就能把法文說得很好,讀得很好了。所以在教學方法上,他反對死記硬背,重視培養(yǎng)智力,多作實地觀察,誘發(fā)學習興趣。
在知識和技能教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觀點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應該小心地加以鼓勵。因為好奇心是一種求知欲,對事物好奇的孩子才會善于思考,愛動腦筋。
2.要重視孩子的興趣。因為孩子興致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兩三倍。當孩子沒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時,父母或老師就應該少就他去做。有些喜愛讀書、寫字、畫畫的人,在某些時候對于書、字、畫也會感到無味,如果那時他再勉強自己去弄,結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憊,甚至對原本感興趣的東西失去原有的興趣。
3.孩子的時間應該用在獲得一些對于他們日后長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強調教育的實用性。我們的孩子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應該用在學習最需要的事情上。他們在世上最需要、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應當所追求的事物。
在這本書的最后,作者指出每個人的心理都與他的面孔一樣,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與別人區(qū)別開來。兩個孩子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導的。對孩子的教育要根據(jù)孩子的不同特點進行,和我們的祖師爺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這個觀點是一致的。
真理總是樸素的,平淡的文字總會發(fā)揮實實在在的作用。作者用最平實的文字述說著最深刻的道理,《教育漫話》給了我莫大的啟示:注重對學生道德的熏陶和培養(yǎng),認為學生良好的德性才是最根本,是第一位的。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應更加注重對學生思想情操的陶冶,德性的培養(yǎng),一切從育人出發(fā),堅持立德樹人,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育過程中要充滿對學生的愛和尊重,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在他們需要鼓勵時投去贊許的目光。我相信他們終會因尊重而成人,會因為老師的寬容有度和耐心呵護,在感知后感動,在感動后明理,從而培植起不斷進取的動力。最后我想說:“老師們,善存于心,愛在于行!讓我們用愛心搭起橋梁,用關心凝成溫暖,用真心傳遞幸福,用時光鑄就“愛可以改變一切”的金色長城!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21
讀了《教育漫話》我對英美等發(fā)達國家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有所了解。作為教育工作者,可以從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教育漫話》開篇就闡述了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就是他的體育教育思想。洛克認為“凡是身體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別的奢望了。身體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別的種種,也是徒然!彼呀】捣旁诹吮绕渌磺蟹N種都重要的位置上面。洛克提出“身體強健的主要標準在能忍受痛苦”,因此,洛克堅決反對上流社會對兒童的嬌生慣養(yǎng),主張身體鍛煉自幼小開始。洛克認為,兒童的衣服不宜過緊,以免束縛身體,影響發(fā)育,衣著也不宜過暖,使身體習慣于氣候的變化,增強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腳、洗澡是鍛煉身體的好辦法,可使衰弱者恢復健康,健康人增強體質。
讀到這里,這又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因為從小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老人們的溺愛讓他養(yǎng)成了許多壞習慣,尤其讓我頭疼的是,他很調皮,愛看電視和玩電腦。針對他的.這一情況,我首先是減少他看電視和玩電腦的時間,在他感到無聊的時候,再介紹一些有趣的圖書給他,當然,一開始是一些純漫畫型的,而且是由他自己挑選。慢慢地,他開始喜歡看書了,自己就主動拿出一些書來看,現(xiàn)在,除了星期天,他基本上不看電視了,而且所看的書也由一開始的漫畫向一些知識型的書籍轉變了,他還經常把他從書上獲得的知識講給我聽呢!
《教育漫話》的教育思想主流是進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們認真學習的。我相信只要用一顆愛心去工作,再加上教育方法得當,即使是普通的孩子,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22
有幸看了約翰·洛克的《教育漫話》,作者從體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論述了自己的教育觀點,內容給人感覺很與眾不同,非常具體實在。讀了《教育漫話》讓我聯(lián)想到很多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對于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都有很高的啟發(fā)和反省。
《教育漫話》十分通俗易懂,書中既沒有艱深難懂的理論,也沒有晦澀的學術概念,作者有如在和親朋好友話家常,語調親切平和,道理簡單明了,但他所講的東西卻非常深刻,極有啟發(fā)意義。這種深入淺出的東西,只有大師才能寫得出來。書中的許多話都能引起我的思索。我想我們教師的工作要比醫(yī)師更重要。若不是每位老師認真對待每一堂課,那么也許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庸醫(yī),傷及更多人的性命。
“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我們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哪怕極微極小,小到幾乎覺察不出,都有極重大極長久的影響。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樣,水性很柔,一點點人力便可以把它導入它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變。讀了《教育漫話》讓我聯(lián)想到很多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對于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都有很高的啟發(fā)和反省。
形式很美觀,質料很貴重,里面盛著的東西總不能使他感覺到好吃一樣。與此同時,這種棍棒教育在實行的時候,學生是會屈服的,是會佯作服從的?墒且坏┎挥媒瘫,沒人看見時他們便越會放任,顯露出的勢頭回比約束前更加強烈。
讀了《教育漫話》,讓年輕的我進一步去思考,究竟什么是素質教育?究竟如何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如何使我們對學生的教育不再盲目,使我們對學生的教育更加有效。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23
《教育漫話》這本書,給我印象較深的還有榜樣的作用,父母的榜樣作用,教師的榜樣作用,同伴的榜樣作用。在學習生活中,教師往往會在無形當中成為孩子學習的對象,尤其在幼兒園,幼兒的模仿學習能力較強,可塑性也較強,教師的榜樣作用也就更大了。作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從現(xiàn)在起就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品德,有智慧,有修養(yǎng)的人。凡事以身作則,這樣才能更好的起到教師的榜樣作用。在同伴交往中,家長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與品行端正積極向上的'孩子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同伴的作用是巨大的。
洛克反對溺愛放縱孩子,他認為這是最大的教育失誤。當今社會,溺愛放縱孩子這一現(xiàn)象越來越多的存在著。被溺愛的孩子總是哭鬧著想要得到某樣東西或做某件事,小時侯是糖、玩具,長大后就要的更多了,這時候家長才對孩子的任性感到煩惱。還有許多家長對自己孩子的錯誤行為視而不見,聽之任之,一再的放縱孩子,等小錯變?yōu)榇箦e才想要糾正,但為時已晚。過分的溺愛孩子,會使得孩子任性妄為,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孩子對于父母的教育完全不放在心上,甚至理直氣壯的和父母爭吵。過分的溺愛孩子,會使他們以自己為中心,進入社會后,人際關系往往比較差。
讀了《教育漫話》,使我對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了解,我將繼續(xù)勤奮學習,為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而努力。
《教育漫話》讀后感 篇24
記得我剛畢業(yè)的時候,就接觸到了洛克以及他的《教育漫話》,那個時候,只是匆匆讀過這本書的書評,只留下些膚淺的記憶。如今,我又一次翻閱了這本書,才真正搞懂了洛克的博大思想。
當然,提到洛克,我們不得不想到他的“白板說”,他認為兒童的心智是一片空白,后天的教育至關重要,這種思想始終貫穿于全書,從“健康教育”中的“兒童的心智和源頭的水性相近,容易引導,決之東則東,決之西則西”,到“道德教育”中的“兒童自呱呱墜地時就應該習慣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再到“知識與技能教育”中的“當他到了能夠說話的時候,他就應該開始學習閱讀”,種種理念無一不滲透著他的這種思想。
實際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教育在兒童的成長中確實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從真實的課堂教育,到潛移默化的自然教育;從具體的學科教育,到習慣性的家庭教育。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確確實實看到了兒童在道德品質和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了不同層次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和家長在教育過程中,要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還要學會教育的技能技巧,保證兒童身心健康和諧地發(fā)展。
《教育漫話》這本書的主題是“紳士教育“,他所提到的教育,是為了將每個兒童培養(yǎng)成為紳士,成為一個具備健康體魄、高尚道德以及精深知識的人。洛克引用了葡萄牙“兒童熱愛學習”的事例,也進一步驗證了這一點。
洛克的教育,并不是單純的文化教育,它包括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知識與技能教育。其中,他把健康教育放在第一位,他認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體”,為了獲得強健的體魄,他對兒童的吃穿住行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這里,我要提到的是“冷水浴”,洛克認為“冷水浴”可以增強和鍛煉體格,這是有醫(yī)學依據(jù)的。
我們現(xiàn)代的父母親以自身的經驗判斷,“冷水浴”會使兒童感冒、咳嗽、發(fā)燒等,只有他們適應的溫度才適合兒童,其實不然,經常的讓孩子在家里赤腳或是多讓孩子踩水,恰恰能夠促進兒童的健康。試想,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兒童的臉都暴露在外面,為什么他們的手、腳不能呢?為什么他們就不能洗冷水浴呢?
第二點,洛克提到了道德教育。我們已經擁有了健康的體魄,接著我們就應該培養(yǎng)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在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就要不可避免地提到賞罰制度。洛克認為兒童要及早管理,越小的時候越需要嚴格對待,等年齡越大,反而需要與之親切地相處。洛克認為使用體罰應該謹慎,因為稍有不慎,就會給兒童的心理造成陰影,兒童可能會膽怯、羞澀、沉默等。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體罰處處可見,而且各類的體罰是不注重場合,不注重時間,不注重后果的。
明智的父母絕對不會在公共場合斥責兒童,因為兒童也有自尊,兒童的自尊也需要保護。有些父母在兒童犯了錯誤就開始對其進行體罰,他們往往帶有一些情緒化,使懲罰的程度加重,對兒童的身心造成不良影響。我們必須承認,體罰是最后的`手段,不到萬不得已,絕不使用體罰。
一旦具備了健康的身體,高尚的品德,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給予兒童知識,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雖然兒童階段是以游戲為主,但是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習慣也必不可少。很多教育家,都試想著把學習至于游戲中,讓兒童在游戲的過程中學到豐富的知識。如:福祿貝爾的“恩物”,蒙臺梭利教具,以及幼兒園里的各類養(yǎng)植活動。
如今,幼兒園是否開設英語課成為社會上的一大爭議,很多人認為兒童的母語都沒有學好,又何談學一門外語呢?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外語學習的關鍵期是2—7歲;洛克認為一到他能夠說英語的時候,他就應該學習別種語言。其實,我個人非常贊同這種觀點,兒童在3—4歲正是口語發(fā)展的關鍵期,這個時候教授他外語口語,他會和學習中文一樣快,而且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前期英語口語的儲備,對其以后深入學習英語,會起到奠基作用。
可以說,《教育漫話》這本書貼近兒童的生活,對兒童教育的各個方面描述得非常透徹,能夠激發(fā)閱讀者的興趣,也為教育者的教育實踐工作提供了廣泛的意見。
【《教育漫話》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育漫話讀后感03-28
《教育漫話》讀后感05-01
《教育漫話》的讀后感范文05-19
《教育漫話》優(yōu)秀讀后感06-01
讀《教育漫話》有感06-18
漫話寒假生活作文02-05
《教育漫話》讀書心得體會范文06-05
漫話中秋作文(精選42篇)09-14
情人節(jié)早上發(fā)的浪漫話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