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一書記進村入戶調查報告
崗上村是由原崗上村和坂頭村合并而成,全村轄10個自然村18個村小組。598戶,2697人;全村有耕地3257畝,山林6235畝,旱地131畝,境內有小(二)型水庫3座,其他水庫、山塘7座;全村有貧困戶93戶286人,其中五保戶16戶17人,低保戶49戶105 人;全村有黨員64名,其中女性7名,80歲以上1名,60至80歲22名,45歲以下24名,但任村、組干部8名,個體工商戶10名,種養(yǎng)大戶3名,外出務工22名,高中以上文化29名。
一、發(fā)展現(xiàn)狀
崗上村主要產業(yè)是傳統(tǒng)的水稻種植,村集體經濟為零,完全靠轉移支付。
(一)農業(yè)生產情況。全村主要是種植水稻為主,產業(yè)發(fā)展比較滯后。
1、從業(yè)人員分布情況,F(xiàn)全村共有2697人,其中:男性1431人,女性1266人,18歲以下人數(shù)為482人,18—60歲之間人數(shù)為1748人,60歲以上人數(shù)為467人,勞動力人口數(shù)為174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yè)的農業(yè)人口有908人,占勞動力總人口的52%;其他基本外出務工從事二、三產業(yè)的為840人,占勞動力總人口的48%,其中:省外務工的747人,占外出務工總人數(shù)的89%,56人從事交通運輸業(yè),69人從事批發(fā)與零售業(yè),715人從事其他行業(yè)。
2、產業(yè)結構情況。農業(yè)產業(yè)結構中主要以水稻種植為主,以西瓜、蓮藕、葡萄等經濟作物為輔。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57畝,其中:水稻播種面積2901畝(其中一季播種2108畝,二季播種793畝),總產量371.9萬斤;經濟作物主要是以坂頭村的西瓜、蓮藕和草子灣村的葡萄為主,以少量的林果業(yè)為補充;畜牧業(yè)以養(yǎng)豬場和分散喂養(yǎng)豬、牛、羊和雞為主。
3、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截止今年10月上旬,只有坂頭村搞過新農村建設,其他村都沒有搞新農村建設,還有草子灣村沒有通水泥路,預計10月下旬開工建設,其他村都通有水泥路,石垱線貫穿坂頭全境,原崗上有二條村道分別貫穿周村、崗上、咸塘、下姜、塘里和上姜,約7、8公里,一事一議項目通組公路硬化正在建設中;現(xiàn)有田間道路17條,約7公里,全部道路均為泥巴路;水利設施建設上,今年上姜村有一座小山塘潰壩,直接影響其下游一百余畝良田灌溉,去年鄉(xiāng)村兩級出資2000元維修過,但由于今年山洪太大,再次倒壩,現(xiàn)已向水利局申請,爭取水利局項目支持,同時,村組也在積極籌集資金,力爭年底修復。
(二)、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到年底全村可以實現(xiàn)組組通水泥路、通電、通電訊。現(xiàn)周村、坂頭都建有文化戲臺,咸塘村正在建文化禮堂;全村享受農村低保49戶105人,五保戶16戶17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合參合人數(shù)2562人,參合率95 %,新農保參保人數(shù)2157人,參保率80 %;全村有37戶農村危房改造戶,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啟動,大部分已完工;建有村完學1所,村小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直補資金、惠農政策、措施,都得到落實。
(三)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村“兩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3人,村民委員會委員3人;全村共有黨員64人,其中:男性黨員57人,女性黨員7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次,分別為七一和年初;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加強黨群、干群關系,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存在的問題
1、子女闖天下,老人守“空巢”現(xiàn)象普遍。從進村入戶中了解到,基本上都是老人帶著小孩在家,兒女外出務工。如坂頭村,全村 戶,其中在家的年輕人不到30人,而這批人還包括在家建房子、父母年事太高或病重等原因而不得不留下來。生活孤獨,缺乏照顧,卻時刻掛念兒女,而好點的兒女除源源不斷的物質供給外,偶爾還會電話問候下父母,而有些卻什么也不給,根本就談不上對父母精神上的噓寒問暖,老人的苦只能自己承擔,但這些留守老人從不說什么,只是希望兒女在外多賺點錢,在言談中卻時不時流露出對兒女的擔心和牽掛,總想兒女回家聚聚。如坂頭村的劉權圖村民,屬于典型的留守老人,兩夫妻在家照看兩個兒子的小孩,今年中秋節(jié)期間是老劉的60歲生日,想一家人聚聚,由于大兒子沒空,小兒子不愿長途奔波,也不想來,兩老口情緒非常失落,從交談中得知情況后,跟他兒子通了電話,交流下看法,最后他小兒子愿意回家聚聚,解除了老人的心病。
2、留守兒童失管嚴重。崗上村今年外出務工人員為840人,留守兒童為276人,在留守兒童中,由父母一方照顧的有34人,占留守兒童的12%,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的有197人,占留守兒童的72%,其他親人照顧的有41人,占留守兒童的15%,獨立生活的有4人,占留守兒童的1%。這些留守兒童由于長年遠離父母,跟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在一起,由于祖輩的弱愛和縱容,學校的疏于管理,導致留守兒童任性、為所欲為,想怎樣就怎樣,使留守兒童性格缺陷,厭學,判逆,甚至聚眾滋事等,對社會造成一定影響。如周村柴金太,在家?guī)е鴰讉孫子孫女,記得一次帶審計局的進村入戶,到他家正好吃中飯的時間,只見他幾個孫子一人一瓶啤酒正喝著,其中最小的才4歲,還沒上幼兒園呢,我對老柴說,你怎能讓他們喝酒呢,他們可還小呀,老柴搖了搖頭,笑著說,沒辦法呀,他們硬要,不給就鬧,只好將就下。
3、民心渙散,個人利益至上。自99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鄉(xiāng)鎮(zhèn),在村里也待過兩年,每天直接面對廣大群眾,每每村集體要做件事,總存在群眾集資、出田地、拆遷等問題,特別是涉及到群眾個人利益時,項目推進就非常辣手,有時會為一課樹而爭得面紅耳赤,甚至大大出手,就為了一點個人私利,絕不讓步,毫無集體和大局意識。如今年草子灣通村公路項目,為了方便草子灣村民出行,鄉(xiāng)村兩級共同努力爭取到交通項目,需村民出田地和部分資金與村民溝通,多次開群眾會,分戶做工作,道路走向仍然定不下來,每人都要求路通到家門口,否則不出錢,沒有辦法,村組干部再想辦法,通過與草子灣葡萄基地老板溝通,爭取到配套資金,目前,大方向基本定了,但仍有一些問題需要再做工作,以保項目能順利實施。
4、勞力缺失,土地流轉加速帶來新的矛盾,F(xiàn)崗上村外出務工勞動力達840人,留在家里的基本是老弱病殘,而他們不僅承擔著家庭所有勞力的勞動量,還承擔著照顧小孩的重任,可謂勞心勞肺,身體特別硬朗的勉強能兼顧,但大多數(shù)都力不從心,只能舍棄土地種植,迫使他們進行土地流轉,這樣既不荒廢土地,還能得到收益,獲取租金,一舉多得,從而加速了土地流轉。從整體來看,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可以讓大量的勞力從農業(yè)生產上脫離出來,但卻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那就是土地流轉給種植大戶,種植戶為了種植方便,往往會改變田塊的原有形狀,從而為以后的土地糾紛埋下了隱患。如今年虞坂村民虞銀才、虞龍學和虞軍生三家的土地糾紛就屬于典型的土地流轉產生的糾紛,該糾紛主要是三家在后坂的一塊田,分田面積為2.9畝,實際面積為2.64畝,總面積有出入,以往虞銀才和虞龍學的田都給虞軍生種,虞軍生按三家的分田面積給租金,到相安無事,可今年由于虞龍學的田給余干人種,需重新劃分面積,而三家都要按分田的面積到位,原田塊的田埂又沒有了,都不讓步,非常辢手,經鄉(xiāng)村兩級干部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給予三方做工作,最后按照比例縮減面積,在虞銀才多讓步的情況下才達成協(xié)議,得以解決,如果當初的田埂還在,此糾紛就不復存在了。
5、貧困家庭生活條件仍然艱苦。在走訪的貧困戶中,大多數(shù)仍未走出困境,生活仍然艱辛,居住條件改善不大。如下姜村民姜某,今年七十好幾,還每天一大早跑蘇橋賣菜,賺點微簿收入糊口,有一兒二女,由兩個女兒省吃簡用做了一層房子居住,兒子孤家寡人一個,對姜某不管不問,仍是浪子不回頭,有時還靠姜某照顧,生活狀況可想而知。
6、社會撫養(yǎng)費征收困難,計生工作滯后。由于崗上村是一個合并村,人口多,老對象多,處理又不到位,計劃生育管理比較困難,計生對象想盡一切辦法生到男孩,但又不接受處罰,躲避拖延,工作開展緩慢,壓力大。
三、存在問題的根源
1、外出務工是農村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加速了工業(yè)化、城市化的進程,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yè)的轉移持續(xù)加速,城市人口不斷增長,農村人口比例持續(xù)下降。城鄉(xiāng)發(fā)展的不平衡,導致第二產業(yè)、第三產業(yè)對勞動力的需求產生了空間流動的拉力。城鄉(xiāng)經濟收了的差距,農村人口、農業(yè)勞動力的過剩,形成了農民外出務工的推力,而農村的就業(yè)市場空間狹小,職業(yè)單一,呆在家里守著一畝三分地,別說發(fā)家致富,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存在問題,又迫使農民外出務工。又由于大部分農民因學歷、技能等外出務工主要從事建筑行業(yè)、服裝紡織行業(yè)和機械電子行業(yè),工資低、居住環(huán)境差、工作時間長,促使他們沒有能力把父母和小孩放在身邊,只能留置在家鄉(xiāng),一能降低養(yǎng)育子女的成本,二能父母可以照看小孩及家里的田地,不致荒廢,三能減輕贍養(yǎng)父母的壓力,四能減少照顧老人和小孩的時間,五是可以不受干擾的多工作,多賺錢。這次走訪中大多數(shù)父母都認為兒女不外出務工,如何能養(yǎng)家糊口,是生活所逼,沒有辦法。
2、風氣不正,小農意識盛行。由于大多數(shù)年富力強的村民都外出務工,留下來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思想固化,辯別是非模糊,家長作風作祟,再加上社會上金錢至上等風氣的影響,對集體事業(yè)漠不關心,甚至從中作梗,而個人私利則高高在上,典型的小農意識。如去年坂頭村與坂頭豬廠糾紛,前前后后鄉(xiāng)村兩級干部化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把問題解決,但這次我在坂頭村入戶調查時了解到,有些村民反映,洗衣碼頭沒有做,水溏污泥沒有清理,希望鄉(xiāng)政府找豬廠給予解決,對此,我無以回答,去年處理此事時,當時是答應出錢做洗衣碼頭、清理污泥和污水處理的,但錢到村里后,不但沒做該做的事,而是全部按人口分了,大家為了分這錢,還差點打架。
3、待遇低,干部責任意識不強。崗上村屬于典型的無產業(yè)村,每年靠轉移支付維持,村組干部待遇低,有時有心想做些事,而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是集體沒有資金,二是本身要養(yǎng)家糊口而奔波,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做工作,三是主動意識不夠,不會主動去想辦法。
4、貧困戶脫貧步伐緩慢,困難重重。由于貧困戶大多數(shù)自身低子差、身體差、勞動力不強或無勞動力、自身殘疾或家人殘疾、無頭腦等原因,盡管政府扶持、政策幫扶、結對幫扶、資金支持等幫扶手段,但效果不佳,生活仍然舉步為艱,多數(shù)困難戶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5、村民思想意識差,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根深蒂固。對生男生女的認識比較片面,不生到男孩死不罷休,一是有傳宗接代的思想作祟,二是村民們的風言風語,抬不起頭種種原因導致計劃生育工作處于一個困難的局面。
四、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通過家家戶戶了解情況,與群眾深入交流,與村組干部的溝通,與鄉(xiāng)同事的探討,談談個人的看法。
1、留守老人和兒童是農村穩(wěn)定之本。如何讓留守老人和兒童安全、穩(wěn)定是關鍵。首先,要加強與務工人員的聯(lián)系,及時向他們匯報家人的情況,生活狀態(tài),同時要求他們要確保家人的資金,多通電話與老人孩子交流思想,給老人和小孩精神上安慰,使相互了解情況和思想動態(tài);其次,要加強與學校的聯(lián)系,關注留守兒童的狀態(tài),及時與監(jiān)護人溝通,確保留守兒童思想不拋錨,特別是班主任要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在生活上給予關注;再次,要優(yōu)化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的管教水平,因監(jiān)護人大多數(shù)是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鄉(xiāng)村組三級干部要多與監(jiān)護人溝通,不要放縱小孩,不能任由小孩的性格,想怎么樣就怎么樣,說一不二,加強對小孩的監(jiān)管;最后,要加強安全防范,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及時準確把握小孩的去向,從學校、家庭和途中三級聯(lián)動,同時加強安全教育知識宣傳,使小孩緊繃安全這根弦,自覺遵守安全規(guī)范。
2、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在思想上武裝起廣大群眾。在走訪中總能聽到老干部和老黨員談論以前干部群眾如何思想覺悟高,如何為了集體的事情而拋家不顧,而現(xiàn)在日子過好了,但思想覺悟返而低了,自私自利的人多了,民風不純了。為此,要從思想上著手,按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加強村級組織的核心作用,配齊配強村組干部,深入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交流思想,傳遞正能量,逐步提高群眾的集體意識、大局意識。重點要發(fā)揮好黨員模范作用,傳遞好黨的優(yōu)良作風,以身作則,帶頭示范,真正起到言傳身教作用。
3、適當提升基層干部待遇,確;鶎痈刹糠(wěn)定。村組干部工資待遇低,特別是村小組干部,事情不少,工作任務不輕,但工資只有幾百塊錢,還不夠某些工匠師傅的一天工資,俗話說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少吃草,確是很難,村委會干部也好不到哪里去,樣樣工作都要落實做好,要化時間、想辦法,而待遇上不去,哪有心情一心撲在工作上,只是被動接受,做天和尚敲天鐘。再則,村組干部家庭生活搞不上去,群眾也看不起,在群眾中說話底氣不足,群眾也不會聽,迫使村組干部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尋生計。只有村組干部達到一定的待遇,他們才能花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才能確保基層組織正常運轉。
4、授之以漁,給貧困戶脫貧技能。針對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因人制宜,實行人人對接,讓每個人都能掌握一門技能(除智障、孤寡老人),能養(yǎng)家糊口,同時建立信息臺帳,通過網絡平臺實施跟蹤問效,確保徹底脫貧。
5、先禮后兵,依法到位。首先,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積極宣傳國家的方針政策,讓他們了解實行計劃生育的重要意義,通過宣傳改變他們的思想認識,使村民自覺遵守國家的計劃生育方針和政策;其次,對于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要嚴肅處理,決不姑息和縱容,對于遵守計劃生育政策的,要按照要求和規(guī)定給予獎勵和扶助;最后,要注意工作方法和效率,要善于捕捉各方面的信息,根據(jù)不同的家庭、不同人的性格和脾氣,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做到因人而宜、因事而宜,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書記進村入戶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進村入戶工作總結01-03
移動進村入戶工作總結優(yōu)選02-07
城鎮(zhèn)進村入戶走訪的實施方案03-21
進村入戶工作總結3篇01-03
大學生村官進村入戶宣講個人總結04-01
村入戶介紹信11-07
第一書記村情調研報告01-09
村入戶介紹信7篇11-07
第一書記駐村調研報告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