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本科畢業(yè)醫(yī)學論文

凝血因子在肝病中的應用

時間:2022-10-07 20:53:11 本科畢業(yè)醫(yī)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凝血因子在肝病中的應用

  大學畢業(yè)論文,可能對于臨近畢業(yè)的同學們還是比較頭疼的一件事情,那么小編話不多說,直接給大家?guī)肀究飘厴I(yè)醫(yī)學論文一篇,希望能夠幫助到畢業(yè)生們哦!

  [摘要] 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time,PT)是反映肝臟合成功能、儲備功能、病變嚴重程度及預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凝血因子Ⅷ不僅由肝細胞產生,而且由竇內皮細胞與庫普弗細胞產生,其它組織如腎臟也可產生。當肝細胞合成功能減退時,竇內皮細胞及庫普弗細胞仍維持凝血因子Ⅷ的合成;肝臟清除功能減退,內毒素及免疫因素刺激使它的合成與釋放增加。但肝病合并DIC者,由于凝血因子大量消耗,使凝血因子Ⅷ活性水平降低,故我國將凝血因子Ⅷ活性小于正常50%作為診斷肝病合并DIC的必備條件之一。

  [關鍵詞] 肝病 凝血因子

  目前凝血因子的臨床檢測已成為現(xiàn)實,它在判斷肝病病情方面將提供較PT更早、更準確的信息。

  1 PT在肝病中的臨床應用 實驗室報告PT有4種方式:秒、活動度(prothrombintime ,activity percentage,PTA)、率(prothrombintimeratio,PTR)、國際標準化比率(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4種形式在臨床上應用價值不同。

  1.1 PT在肝病中的應用價值 PT主要由肝臟合成的凝血因子I、Ⅱ、Ⅴ、Ⅶ、Ⅹ的水平?jīng)Q定,它在肝病中的作用尤為重要。急性肝炎PT異常率為10%~15%,慢性肝炎為15%~51%,肝硬化為71%,重型肝炎為90%。在2000年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中,PTA是病毒性肝炎患者臨床分期的指標之一。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輕度PTA>70%、中度70%~60%、重度60%~40%;肝硬化代償期PTA>60%、失代償期PTA<60%;重型肝炎PTA<40%。Child-Pugh分級中PT延長1~4s計1分、4~6s計2分、>6s計3分,結合其它4項指標(白蛋白、膽紅素、腹水、腦病)將肝病患者肝功能儲備分為A、B、C級;決定終末期肝病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肝移植先后順序的MELD評分(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公式為3.8×loge[膽紅素(mg/dl)]+11.2×loge(INR)+9.6×loge[肌酐(mg/dl)]+6.4×(病因:膽汁性或酒精性0;其它1),INR是3項指標之一。PT與血小板計數(shù)常用于評價進行肝活檢與外科手術患者的出血傾向,如血小板<50×109/L、PT延長超過正常4s是肝活檢、外科手術包括肝移植的禁忌證。Schepis等報道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如果PTA<70%、血小板<100×109/L同時門靜脈寬度>13mm,則出現(xiàn)食道靜脈曲張的機率大,屬于高危出血患者,應作胃鏡檢查及相關治療?梢奝T在肝病患者的診斷與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

  1.2 PTA與INR在肝病中應用價值的比較 PT受組織凝血活酶來源不同、儀器和操作技術等多種因素的

  影響,使結果在實驗室內部與實驗室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實驗室報告PT的4種形式中,哪一種方式是評價肝病患者病情的最佳方式?目前存在爭議的是PTA與INR。WHO于80年代早期用INR將PT標準化。因為從人和兔腦的不同提取物所測PTR的Log值之間存在線性相關,因此需要一個校正系統(tǒng)將PTR與WHO標準相連。為此,1份非常敏感的人腦提取物被指定為第一國際參考(internationalreference preparation,IRP),通過定義規(guī)定:第一份IRP的國際敏感化指數(shù)(internationalsensitivityindex,ISI)為1.0,將商業(yè)組織凝血活酶的敏感性與IRP相比,得出其ISI值,INR=PTR1ISI=PTR01.0(PTR0代表IRP所測的PTR、PTR1代表商業(yè)組織凝血活酶測同一份血漿的PTR值),對于肝病患者,只有PTA可以排除組織凝血活酶來源不同所致PT的變化,INR組間差異非常顯著。但對接受口服抗凝治療的患者,只有INR可以排除組織凝血活酶來源不同所致結果的差異;PTA組間差異非常顯著。

  2 凝血因子在肝病中的臨床應用 通常認為PT延長代表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的活性低于正;蚩鼓镔|的存在。肝功能輕度受損,PT仍可正常,它僅在肝實質細胞嚴重損害時才明顯延長。僅以PT判斷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異常和肝細胞損傷程度是不夠的,如同時測定凝血因子的活性,可能更有價值。凝血因子Ⅶ的半衰期最短(4~6h),血漿含量較低(0.5~2mg/L),故可作為肝病患者蛋白質合成功能減退的早期診斷指標。Rodriguez-Inigo等在慢性肝病患者通過肝活檢組織原位雜交的方法檢測到凝血因子Ⅶ的表達與肝纖維化的分級呈負相關,可作為預測纖維化程度的指標。凝血因子Ⅶ活性還與預后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Ⅶ活性可明顯下降,凝血因子Ⅶ缺乏可導致血小板活性的改變,結合血小板計數(shù)減少使出血時間延長,因此對有創(chuàng)診斷與治療的肝硬化患者,還應該用凝血因子Ⅶ活性進行出血危險度的評估,而不能僅看血小板計數(shù)。除診斷之外,重組凝血因子Ⅶ可以有效地糾正肝病患者凝血異常,有利于有創(chuàng)性檢查的進行。

  參考文獻

  [1] 王振義.基礎理論與臨床[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8:516.

  [2] 趙桂芝.臨床檢驗學[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32-136.

  [3] 余書文.出血的機理[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67.

【凝血因子在肝病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病中的隨筆散文10-10

春季補肝的食物10-26

哪些食物能護肝10-05

多喝水會護肝嗎?09-28

春季補肝的食物有哪些10-26

內科疑難病中中醫(yī)的診治措施10-26

預防手足口病中班安全教案10-07

高齡外傷性肝破裂患者的臨床分析10-05

探討體質辨識在中醫(yī)學治未病中的作用及意義論文10-08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的應用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