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6中國宜居城市報告最新排名
6月14日,中科院對外發(fā)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在宜居城市評價指標排名中,青島、昆明、三亞、大連、威海、蘇州、珠海、廈門、深圳、重慶宜居指數(shù)排名全國40個被調查前10名。北京和廣州宜居指數(shù)分別為56.24分和56.78分,分別位居倒數(shù)第一名和第二名。此外,南京宜居性評價較低。
《報告》中透漏出哪些信息?
6月14日,中科院對外發(fā)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建設宜居城市道阻且長
結果顯示,中國城市宜居指數(shù)整體不高。40個代表著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最高水準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數(shù)平均值僅為59.92分,中位數(shù)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認可值,反映出中國和諧宜居城市建設道路還很漫長。
宜居城市建設的短板
《報告》指出,中國宜居城市建設的主要短板為城市安全性、環(huán)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
從宜居城市評價要素來看,城市安全性評價得分最低,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約最為明顯;環(huán)境健康性評價得分次低,為58.23分,并以霧霾污染要素評價最低,僅為56.4分;交通便捷性評價也相對較低,為58.59分,停車便利性和交通運行通暢性是居民不滿意的癥結所在。
具體城市排名
研究表明,對中國40個案例城市不同維度的城市宜居性評價比較發(fā)現(xiàn),居民評價得分最高的是公共服務設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環(huán)境舒適度,然后依次是人文環(huán)境舒適度、交通便捷性、環(huán)境健康性和城市安全性。
其中,城市安全性維度評價在6大指標中得分最低,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安全性評價均較高。
公共服務設施評價最高的5個城市,包括上海、廣州、深圳、北京等一線城市,及南京、青島、成都、濟南和昆明等著名的旅游城市。
而東部沿海城市的自然環(huán)境宜人性更強,這方面評價最高的5個城市依次為深圳、上海、蘇州、青島和南京。
交通便捷性評價最高的城市分別為廈門、蘇州、濟南、?诤豌y川等,另外威海、石家莊和昆明的交通便捷性評價也相對較高,主要以二三線城市為主。
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城市居民幸福感排名最高的依次是廈門、威海、寧波、濟南和蘇州。
此外,鄭州、南京、呼和浩特、拉薩和銀川度宜居性評價較低。
北京因為哪幾個因素墊底?
《報告》指出,北京城市宜居指數(shù)得分位于倒數(shù)第一,主要受制于環(huán)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對自然環(huán)境的認可度三大維度瓶頸制約。
環(huán)境問題
從2005到2014年環(huán)境健康性是北京宜居城市建設中唯一出現(xiàn)負增長的維度。
《報告》顯示,2009年、2013年和2015年三次調查結果顯示,環(huán)境健康性要素評價得分在宜居城市評價指標中均為最低,得分分別于70.01分,58.7分和45.52分,其中后兩次調查的環(huán)境健康性評價得分低于60分的基本認可度,表明環(huán)境健康性已成為近期北京城市居民公認的短板。
與全國40個被調查城市橫向比較,2015年北京環(huán)境健康性評價得分比平均低12.71分,排名倒數(shù)第一,霧霾污染評價得分最低,僅為31.68分。
首都不等于“首堵”
堵車問題也是影響北京宜居城市排名的關鍵因素,不過,《報告》也強調,不能因為上述因素抹煞北京宜居城市建設的成效。在宜居城市要素評價方面,與2005年相比,2014年城市安全性增幅最大,增加了1.557倍;社會人文環(huán)境舒適性和交通便捷性增速也較快,增長比例分別達到63.3%、61.6%;自然環(huán)境宜人性和公共服務設施方便性增幅卻相對較少,增加比例分別為31.13%、20.2%。
【中國宜居城市報告最新排名】相關文章:
2016中科院中國宜居城市報告06-25
我國姓氏最新排名12-22
中國城市地鐵里程排名11-15
中國跑者調查報告「最新」07-17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最新08-26
最新燃氣灶十大品牌排名12-14
最新中國社保制度09-02
中國工會最新章程07-02
放飛中國夢征文最新11-17
中國工會章程最新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