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臘八節(jié)的習俗作文
臘八節(jié)過去了,大家在臘八節(jié)過得開心嗎?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小編為大家準備了臘八節(jié)的習俗作文,請閱讀!
臘八節(jié)的習俗作文【1】
習俗: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
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開始于宋代。
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
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
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
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
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
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
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
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
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
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
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天津人煮臘八粥,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云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
近年還有加入黑米的。
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yǎng)血等功效。
山西:的臘八粥,別稱八寶粥,以小米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粘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
晉東南地區(qū),臘月初五即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粥,又叫甜飯,亦是食俗之一。
陜北:在臘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
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選酌定。
倘是午間吃,還要在粥內(nèi)煮上些面條,全家人團聚共餐。
吃完以后,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nóng)業(yè)大豐收。
民間相傳,臘八這天忌吃菜,說吃了萊莊稼地里雜草多。
陜南人臘八要吃雜合粥,分“五味”和“八味”兩種。
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
后者用上述五種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蘿卜,另外還要加調(diào)味品。
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甘肅:傳統(tǒng)煮臘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
在蘭州、白銀城市地區(qū),臘八粥煮得很講究,用大米、豆、紅棗、白果、蓮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紅絲、白糖、肉丁等煮成。
煮熟后先用來敬門神、灶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再分給親鄰,最后一家人享用。
甘肅武威地區(qū)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河南: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八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谷豐登。
浙江:臘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實、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長命百歲。
據(jù)說,這種煮粥方法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其中內(nèi)含若干傳說。
翡翠碧玉臘八蒜: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qū)的一個習俗。
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
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后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
據(jù)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
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
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征連年有余。
臘八面:我國北方一些不產(chǎn)或少產(chǎn)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
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臘八粥”的主要原料為谷類,常用的有粳米、糯米和薏米。
粳米含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成分,具有補中益氣、養(yǎng)脾胃、和五臟、除煩止渴、益精等功用。
糯米具有溫脾益氣的作用,適于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對于虛寒泄利、虛煩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
中醫(yī)認為薏米具有健脾、補肺、清熱、滲濕的功能,經(jīng)常食用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癥也有良效。
富含膳食纖維的薏米有預防高血脂、高血壓、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豆類是“臘八粥”的配料,常用的有黃豆、赤小豆。
中醫(yī)認為本品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消腫之功,對于脾虛腹瀉以及水腫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臘八粥”中果仁的食療作用,花生和核桃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花生有“長生果”的美稱,具有潤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種功能。
核桃仁具有補腎納氣、益智健腦、強筋壯骨的作用,還能夠增進食欲、烏須生發(fā),核桃仁中所含的維生素E更是醫(yī)藥學界公認的抗衰老藥物。
臘八_100字【2】
每年中,有一個特殊的日子,
在這天,爸爸就會給我端上一碗冒著熱氣的米粥。
這碗粥,就是臘八粥,
而這天,就是臘八。
我喜歡臘八,也喜歡臘八粥,
臘八粥帶著暖意,
似乎藏著爸爸媽媽對我深深的愛。
奶奶的臘八粥【3】
農(nóng)歷臘月初八,是我國傳統(tǒng)的臘八節(jié)。
在這一天,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還保留著臘八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
每年這一天,奶奶都會給我們熬一鍋臘八粥的。
那天早上,奶奶早就拎著滿滿一袋子菜回到家里,開始在廚房里忙碌起來,叮囑我和爸媽下午早點回家喝臘八粥。
傳說,在古時候,是因為惡鬼總在農(nóng)歷臘八這天出來嚇唬小孩。
然而這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單怕赤(紅)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說法,于是大人們便用赤(紅)豆、綠豆、花生、葡萄干熬成臘八粥,也就是八寶粥。
而我奶奶臘八粥卻更豐富多彩:有米、胡蘿卜、青菜、花生、黃豆、蓮子、白果、豆腐、木耳、紅棗等多種食材,以前奶奶煮臘八粥時我總愛在旁邊看著,奶奶一次性在鍋里加足了水,先將黃豆、蓮子、白果、綠豆、花生熬至半熟,再放入米和少量的糯米一起熬,煮粥要用大火,等米開花了,奶奶才加入青菜、胡蘿卜、豆腐等,然后用文火熬,邊熬邊攪拌,奶奶說,這樣粥才不會糊。
望著一鍋色澤艷麗芳香馥郁的臘八粥,頓時你會垂涎三尺,用勺子舀一點粥,細細品味,會讓你覺得這不是粥而是一個小型的豆類展示會。
特別是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味道真是無法形容。
晚上,我們一家人喝著臘八粥,說著臘八事,奶奶說,姨奶奶家在山東,她們每年還要在臘八這天泡上的蒜頭,到除夕那天,蒜頭不再是白色,而是綠色或黃色。
綠色的蒜頭綠得晶瑩剔透,猶如一塊無瑕的翡翠,黃的蒜頭則一個個味道甘甜,但我們四川人不怎么吃,聽了奶奶的話,我嚷著叫奶奶教我做臘八蒜,奶奶拗不過我,就教我做了臘八蒜。
我按照奶奶的吩咐從櫥柜里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密封罐,接著將蒜頭去皮放入罐中,最后將陳醋放入密封罐中,蓋好蓋子,將一罐臘八蒜放入壇中。
今年姨奶奶來了,我要給她一個驚喜!
【臘八節(jié)的習俗作文】相關文章:
臘八節(jié)節(jié)日習俗作文10-05
臘八節(jié)的作文02-22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10-26
清明節(jié)的習俗作文10-06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01-24
清明節(jié)的習俗作文02-04
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02-04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08-11
感恩節(jié)的習俗的作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