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百善孝為先演講稿:感恩母親節(jié)
孝心是春雨,潤物細無聲,下面是小編整理提供百善孝為先的相關演講稿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范文一:百善孝為先演講稿
各位同學,大家好
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孝”字的國家,是一個很注重孝道的民族。古代的圣賢——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孟子等人都因孝順父母,尊敬父母而得名。
《孝經》說過:“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讓我想起被曹操射瞎左眼的夏侯惇,他在被射中時,本想把箭拔下來,卻把左眼珠也拔下來了,他大喝一聲:“父精母血,不可棄也!”便把眼珠吃了,可見他是多么得孝父母。
“孝”最初來源于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世界上的孝有很多,甚至有成千上萬種,但只有父母對兒女的愛才是最無私的,無悔付出的,偉大的。這,我們無法還清,能做的,只有孝敬父母,為父母分憂解難,減少他們的痛苦,是掛在他們臉上多的是笑容,而不是永遠的淚光閃閃。
一想到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yǎng)大,就本能的想去回報父母,其實,這就是“感恩”。對父母的感激,本能的擴大到視自己孩子,辛苦教育我們的老師,為我們提供糧食的農民。我們一切的一切,自己并沒有創(chuàng)造多少,幾乎都是別人給予的,不求回報給予的。因此,就產生了愛心,懂得了回報。
所以,我們在孝敬父母,心存感恩,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范文二:百善孝為先演講稿
各位同學,大家好
孝其實很簡單,它不需要你做得多么轟轟烈烈,而是體現(xiàn)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為父母捏一次肩,倒一杯茶,或者是一句溫暖的問候,都是孝的體現(xiàn)。這些“孝”看起來都很渺小,可是它卻足以成為我們腦海里永久的記憶。而父母則會因為我們做的這些點點滴滴的“孝”而幸福無比,因為我們懂得了“孝”。
回頭望過,9年前,我的爸爸媽媽用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的到來,但當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他們便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那就是——照顧我,養(yǎng)育我。
盡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父母卻毫無怨言地撫養(yǎng)我慢慢長大,那么辛苦,那么努力!
我第一次喊爸爸媽媽,是父母耐心教導的結果,我第一次拿湯匙是父母耐心教導的結果,我第一次系鞋帶,第一次扣扣子,第一次學寫字,第一次梳頭發(fā)……都是源自父母的耐心教導!
當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哭訴的人是父母;當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的人是父母;當我取得好成績時,會衷心為我慶祝,和我分享喜悅的人是父母;當我外出游玩時,牽掛我的人還是父母呀!
可是,親愛的同學們,我們是否捫心自問過:在我們成長的日日夜夜中,我們對父母的牽掛又有多少呢?我們有多少次去靜靜地感知過親人給予我們的愛,有多少次向親人訴說過我們對他們的愛,又有多少次用語言和行動去報答過對親人的愛呢?
親愛的同學們,鮮花可以枯萎,滄?梢宰兩L。但我們感恩的心不能變!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真心為父母做些事情吧!哪怕捶捶肩,洗洗碗,哪怕陪他們散散步,聊聊天,哪怕給他們唱段歌曲,講個笑話。就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一起將這份感恩之心延續(xù),共同弘揚孝親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吧!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范文三:百善孝為先演講稿
各位同學,大家好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在物質生活越來越好的今天,有些人對孝道卻避而遠之,視為封建糟粕,以致產生了不少嚴重的社會問題,正如全國政協(xié)委員、民政部副部長李寶庫所說:“對老年人的年齡歧視已成為影響代際關系的世界性社會問題。”(見2005年3月14日《廣州日報》)
當今在家庭關系上,一些人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法制觀念嚴重滑坡,從而由代際關系引發(fā)的矛盾非常突出。一些不孝子孫,不但不盡贍養(yǎng)義務,反而虐待、打罵老人,掠奪老人財物,造成侵犯老人合法權益的事件屢屢發(fā)生,從而影響了社會穩(wěn)定及和諧家庭的建立。
大力宣傳和建立孝道文化,繼承和發(fā)揚我國善待老人、孝敬父母的傳統(tǒng)美德,不僅是建立和諧家庭的重要元素,而且也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臺灣作家龍應臺談過一件小事:有一天,她帶著85歲的父親去臺北看《四郎探母》的演出,當演到楊四郎深夜?jié)摶厮螤I探望老母、跪在地上對母親痛哭時,她發(fā)現(xiàn)父親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因為她父親受到劇情的感染,想起自己16歲那年,在湖南衡山鄉(xiāng)時,一天準備幫母親到市場去買菜,路上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后來,輾轉流離去了臺灣,從此,再也沒有見到過來不及道別的母親……深受劇情感染的不僅是她父親,曲終人散時,她發(fā)現(xiàn)不少中年兒女及老人眼里都有淚光閃動。
這就是孝道文化的力量。正如龍應臺指出的,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而孝道文化便是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為此,當今弘揚孝道文化要從落實家庭孝道上著手,建立和諧家庭,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起尊重老人、尊重父母的社會風氣。
當然,要做起來并不那么簡單,它需要有堅強的精神支柱才能實現(xiàn)。首先,是要牢固樹立起敬老觀念。這種觀念是自覺的、發(fā)自內心的真摯感情。其次,是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不能強調工作忙而冷落老人。據(jù)報紙報道:重慶沙區(qū)一位八旬老太獨居多年,向法院起訴,討要精神贍養(yǎng)。其兒子因忙事業(yè),經常不見人影。但法院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各方面都證實其兒子對老母照顧有加。對此,老太太解釋說,兒子是對我好,我就是想看看他,想天天看到他。經法院調解,要求其兒子要常聽聽老母嘮叨,盡到精神贍養(yǎng)的義務。當然,我們不能要求做子女的天天陪在父母身邊,現(xiàn)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特別是年輕人,為了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經常在外面辛苦奔波。但不論如何忙碌,隔十天半個月,擠點時間看看父母,聽聽父母嘮叨,總是可以的!再者,是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侍奉好老人是兒女一輩子的事,因此,我們需要把孝敬父母的事業(yè)進行到底,使家庭和諧,使孝道文化不斷傳承。
【百善孝為先演講稿:感恩母親節(jié)】相關文章:
母親節(jié)的感恩作文12-11
母親節(jié)感恩征文12-04
感恩母親節(jié)征文11-14
母親節(jié)感恩倡議02-13
感恩母親節(jié)的隨筆05-09
母親節(jié)感恩隨筆05-01
感恩母親節(jié)的作文06-29
感恩母親節(jié)作文06-19
母親節(jié)感恩的隨筆05-11
感恩母親節(jié)征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