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唇亡齒寒的典故及心語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典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典故的來源大致有三個。第一,來源于民間故事、傳說、民間習俗、神話、歷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個地名等。還記得都學過哪些典故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唇亡齒寒的典故及心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唇亡齒寒
【出處】左丘明《左傳·僖公五年》。
【解釋】亡:失去。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歷史典故】
春秋時候,諸侯征戰(zhàn)不斷,晉國是當時一個較為強大的國家,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借口說鄰近的虢國經(jīng)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墒窃跁x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jīng)過虞地!霸鯓硬拍茼樌ㄟ^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一定會借道,讓我們通過的。”荀息看晉獻公有點不舍得,就接著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就如同囊中之物了,我們給虞國的東西不過是暫時存放在他們那里罷了!睍x獻公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決定按荀息說的做。
虞國國君見到晉國送來的奇珍異寶,不禁心花怒放,就立即答應了晉國借道之事。虞國大夫?qū)m之奇聽說后,阻止道:“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相互依存,萬一虢國滅了,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啊!庇輫鴩f:“晉國這樣的大國,特意送美玉寶馬來,要和咱們交好,難道這點小忙咱們都不幫嗎?”宮之奇見國君不聽自己的意見,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便帶著家人離開了虞國。果然沒多久,晉國消滅了虢國,隨后又滅了虞國。
【成長心語】
聯(lián)系無處不在,讓我們不得不承認古人所提到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以及“唇齒之邦,唇亡則齒寒”。我們永遠無法忽視那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人、事、物,它們與我們就如同是一根線上的螞蚱,“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我們身處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要想謀求自身的安全與生存,首先必須找到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勢力,與之結(jié)合起來,共同對抗強者,這樣才能實現(xiàn)自保,否則,必將成為“受凍的牙齒”和“被殃及的池魚”。
唇亡齒寒的故事
春秋時,晉國的鄰近有虢、虞兩個小國。晉國想舉兵攻打虢國,但要打虢國,晉國大軍必須經(jīng)過虞國。
晉獻公于是用美玉和名馬作禮物,送給虞國國君虞公,請求借道讓晉軍攻打虢國。虞國大夫?qū)m之奇諫勸虞公不要答應,但虞公貪圖美玉和名馬,還是答應給晉獻公借 道。宮之奇勸諫虞公說:"虢國是虞國的依靠呀!虢國和虞國兩國就好像嘴唇和牙齒一樣,嘴唇?jīng)]有了,牙齒豈能自保?一旦晉國滅掉虢國,虞國一定會跟著被滅 亡。這"唇亡齒寒"的道理,您怎么就不明白?請您千萬不要借道讓晉軍征伐虢國。"虞公不聽諫勸。
宮之奇見無法說服虞公,只得帶著全家老小,逃到了曹國。
這樣,晉獻公輕而易舉地滅掉了虢國。晉軍得勝歸來,借口整頓兵馬,駐扎在虞國,然后發(fā)動突然襲擊,一下子又滅掉了虞國。
唇亡齒寒啟示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比喻兩者利害相關,互相依存。宮之奇用這個恰當?shù)谋扔,指出了虢、虞兩個小國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虞公沒有聽信宮之奇的勸諫,只顧得貪圖眼前利益,缺乏遠見和納諫情懷,結(jié)果既損害了虢,也葬送了虞的江山,自己還淪為了俘虜。唇亡齒寒的教訓實在是太深刻了。
【唇亡齒寒的典故及心語】相關文章:
經(jīng)典的心語07-23
早安暖心的心語11-04
早安的心語08-09
早安的心語(精選)07-06
【精選】晚安的心語07-06
早安的心語(精選)07-06
(精選)晚安的心語07-06
晚安的心語(經(jīng)典)07-27
晚安的心語[精選]07-07
(精選)晚安的心語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