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移風易俗為題目的的新聞稿
家住市城區(qū)芷蘭社區(qū)的王漢云老人今年已經(jīng)83歲,今年春節(jié)期間,他的3個子女都從外地回家過年,趁著全家團聚的機會,老人立下遺囑:去世之后喪事從簡,并且采用樹葬的方式安放骨灰。
2005年4月13日,常德市軍隊干休所“保持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教育”動員大會上,31名離退休老軍人聯(lián)合向全市老干部發(fā)出了一份《“樹葬”倡議書》,呼吁全體市民“倡導移風易俗,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讓生命最終化作一棵棵參天大樹,融入自然,與世長存”。為了引導市民轉(zhuǎn)變喪葬觀念,市萬金公墓專門開辟了10多畝樹葬區(qū),目前已有400多人長眠于青松翠柏之中。
隨著市民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市民的殯葬、祭祀習俗也慢慢發(fā)生了改變。2009年8月,鼎城區(qū)武陵鎮(zhèn)臨江社區(qū)101歲老人蔣先漢去世,按照她的遺愿,家人將其骨灰撒入沅江,開啟了我市“不保留骨灰”新葬法之先河。
殯葬祭掃方式的進步,體現(xiàn)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常德是一座農(nóng)業(yè)大市,要從根本上改變?nèi)藗兏畹俟痰膯试崃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政府部門的引導則顯得尤為重要。2009年清明節(jié)前夕,市文明辦向全體市民發(fā)出了《文明祭掃倡議書》,并在清明節(jié)期間開展中華經(jīng)典誦讀、祭奠革命先烈、節(jié)日民俗展覽等系列主題活動,常德市民深受教育,對市民破舊立新,移風易俗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
近些年來,形式多樣的綠色祭祀方式在市民當中悄然興起。越來越多的鮮花代替了煙花爆竹,越來越多的市民用網(wǎng)上祭奠、家庭追思會的方式悼念先祖。去年清明節(jié),記者在萬金公墓見到,有的市民在墓前用錄音機播放亡者生前愛聽的音樂,有的誦讀亡者生前愛讀的書籍。市民趙女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有些人認為祭祀先祖時燃放的鞭炮,燒的紙錢越多,就是對祖先越尊重,其實這種觀念非常狹隘,其作法其實是破壞環(huán)境,制造污染。祭祀祖先,‘心祭’比鋪張浪費的形式更有意義!
【移風易俗為題目的的新聞稿】相關文章:
冬至掃墓移風易俗新聞稿(精選8篇)12-16
以讓為題的作文12-14
以孝為題目的作文03-03
表白為題目的散文10-12
以中秋為題目的作文10-11
卦為題目的隨筆10-07
蓮為題目的隨筆10-07
冬至掃墓移風易俗新聞稿范文(通用5篇)12-22
關于青春為題目的作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