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參加培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參加培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參加培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1
我參加了縣教育局組織的“*****暑期公益行”培訓活動。在這次培訓中,我有幸聆聽了張敬義、顧文艷等五位專家的精彩講說,感覺收獲頗多,幫助我解決了許多教學中的困惑,為我今后開展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果只懂一些語言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這樣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滲透到學生身上。而且語文教師還要學高為師,有較高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導其去感受,去創(chuàng)造美。這次培訓的主題主要分兩大方面的內容,一是學科教學:《讓每一個學生寫好漢字》、《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兒童閱讀,為生命奠基》、《新課程背景下如何為作文難求解》、。二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用文化經營班級》、《新教師課堂管理》、《演繹大氣的教育人生——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價值追求》、《不可不知的班級經典教育學》、《班級管理,“人”的事業(yè)》、《成為呵護童心的重要他人》。下面我就這兩點談我在學習中的感悟:
首先,談語文教學上的收獲,語文無非就是聽、說、讀、寫四大內容,但是要把這幾個內容在教學中上好,上活,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具備深厚的語文功底。第一講是著名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蘇教版小語教材編委張敬義為我們帶來的《讓每一個學生寫好漢字》,在這一講中,我受益匪淺,不僅深知搞好寫字教學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而且自身學到了很多書法上的專業(yè)知識。張老師為我們精辟的講解了中國書法的精髓,細致入微的介紹了每個筆畫的書寫技巧及各類漢字的結構要點,還有機地把寫字教學與育人過程相結合,讓孩子從小種下字如其人,字正人正的思想種子,從而產生練字的興趣,對字的審美追求,在練字的過程中不斷得以提升。同時還交給了我們在今后寫字教學中的方法技巧。
第二講是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實驗小學顧文艷老師為我們講的《相信種子相信歲月》,這一講是童詩教學與思考,童詩教學對于我來說是很新鮮的,聽了顧老師的講座,我內心既震撼又自責,震撼的是兒童富有的詩人一般的語言天賦,自責的是這種天賦在我之前的教學中幾乎是被我忽略了的。周國平《寶貝,寶貝》中有這樣一段“事實上,在人的一生中,幼兒期是語言能力的高峰,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也許以后再也抵達不了的。幼兒都是小小的語言學家,對語言的感覺非常細膩,同時,又是天生的詩人,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絕對是成人難以企及的!弊x了這段話,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靜,總覺得有一種負罪感。“幼兒都是語言學家,天生的詩人”,而我們的教學卻扼殺了他們的這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應該讓我們好好悔思。顧老師舉例她的學生寫的童詩“星星 星星/是月亮/燃放的禮花”“云彩 云彩/是太陽公公/睡覺時/忘記拉起的窗簾”諸如此類的童詩,不是我們的孩子不會說,而是我沒有去發(fā)現(xiàn),沒有去捕捉。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盡我所能,為孩子們捕捉他們詩一般的語言,讓他們體會小詩人的成就感,從而激發(fā)他們從隨口而出到有心而發(fā)。
第三講是江蘇省揚州樹人學校郝玉梅老師講的《兒童閱讀,為生命奠基》,這一講中,我收獲到了以往沒有用到的閱讀技巧。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如果學生掌握好了,那學習語文就成功了一大半。閱讀要講究策略,有選擇性的閱讀。閱讀在以往范讀、自由讀、分節(jié)讀、合作讀,互動讀,換角色讀等等的基礎上,更注重反復讀,讀出自己的節(jié)奏、味道。理解讀,提取自己理解的信息。出神讀,穿越師生的生命內核。而且要創(chuàng)造性地讀,替換詩中的詞語、詩句,讓孩子們充分融入詩境,體會詩意。
第四講是南師大附中新城小學,揚州大學中國語文教育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宋運來老師講的《新課程背景下如何為作文難求解》,作文教學是多數(shù)語文老師最棘手的課題,也是孩子們的克星。這一講中宋老師首先從多方面為我們分析了口才的重要性,從而指出會說話比會寫作更重要。會說話是會寫作的前提,只有能說會道,才能很好地順意寫作。所以首先必須得把應試作文向交際作文轉變,這得訓練學生開口,從一個詞、一個短語、一句話,再到一段話,一篇話,把它說通,說好,說精。還要注重標題的側重點,用詞要文雅。另一方面是如何教學生仿寫,他用《少吃與多吃》為例,讓學生仿抄,替換短文中的詞語抄寫,不能看一個字抄一個字。抄好后再反復讀,修改搭配不當?shù)脑~語。這讓學生在替抄,反復讀的過程中,自然明白了遣詞用句的方法技巧?傊,聽了這幾位專家的講座,我得出:教師要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 才能解渴得了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們的.需求。同時還要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凈化靈魂。只有教師幸福并快樂的工作,才會讓學生感受到幸福和快樂,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的社會需要的幸福并快樂的人。更要不斷加深反思,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通過培訓,我認識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優(yōu)秀教師的成長一定離不開反思。反思讓我認識了自身在教育教學上的不足,反思也讓我認識到了怎樣才能做好一名教師。
第二方面,談班主任管理工作上的學習感悟。在鄭立平老師的《用文化經營班級》這一講座中,他對現(xiàn)場300多個老師是否愿意做班主任作了調查,結果很令他吃驚而失望,現(xiàn)場300多個教師中接近300個左右老師都不愿意做班主任,他們覺得班主任工作忙,苦,累,風險高。鄭老師對這一根源作了深刻的分析,那是因為教師們的心靈在流浪,在漂泊,對教師工作已經產生了抵觸和排斥,沒有真正的把愛融入工作里。師生本是一種共生、共美的關系,教師因為遇到了學生,人生才變得如此有價值,有意義,而學生也需要老師的引導,人生才能走到美滿的巔峰。如果都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用愛來澆灌自己的工作,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顧文艷老師在《成為呵護童心的“重要他人”》這一講中,與我們分享了她的二十多年的班主任生涯,她說她辛苦但快樂著,從中我也感受到了很多的幸福和感動,因為她用愛去工作,用母愛般的溫柔去呵護孩子,用寬容的心去包容孩子,用贊賞的眼光去欣賞孩子。還有宋運來老師的《不可不知的班級經典教育學》、郝玉梅老師的《班級管理,“人”的事業(yè)》及張敬義老師的《演繹大氣的教育人生——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價值追求》等專題講座中,專家們?yōu)槲覀兎窒砹艘粋個真實而動人的故事,再加上他們循循善誘的引導,我頓時覺得豁然開朗,更加明白了要做一個優(yōu)秀的班主任必須扮演好多個角色:不怕辛苦的清潔工,專業(yè)的會計,稱職的保姆,合格的護士,公正的法官,優(yōu)秀的導演,資深的心理疏導師。.。.。.。真是“聽君一席話,甚讀十年書”,回過頭反思之前的班主任工作,卻有諸多不足。但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要心存大愛,用充滿愛與智慧的心靈去感染每一個孩子,多蹲下身子傾聽他們的喜怒哀樂,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我相信用愛與孩子們一起攜手一定能經營好班級這個家,一定會收獲到教育的奇跡。
教師參加培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2
一周的師德培訓,使我對教師的職責、師德的內涵又加深了一層認識,對教育教學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從走出大學校門到現(xiàn)在,一直以為“在其位,謀其政”把自己的教學工作搞好就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務。通過在市大會堂聽到兩個先進教師的事跡報告會后,我深深體會到:為為一位教師,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教好書,給學生講講道理那么簡單,而是要從社會,學校,班級,甚至每個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讓他們掌握科學知識、養(yǎng)成健全人格,為國家、為社會培養(yǎng)負責任,有用的人才。
教師的職責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師德,什么是師德?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其內涵。
第一,高尚的師德必須對學生充滿愛。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yè)。然而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就更加困難。
記得北師大林崇德教授曾說過,“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師對學生的愛,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只講付出不求回報、無私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極其神圣純真的。這種圣潔的愛是教師教書育人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真實感情,就會“親其師、敬其師”,從而“信其道”,從而達到真正教育的目的。在工作過程中我也曾經感嘆,為什么有些學生不能體會出我對他的愛呢,有時反而對我的愛充滿警惕和不屑。通過培訓我真正的認識到,原來我的感情還是沒有到位,甚至有點急于求成,其實愛貫穿在我平時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相信學生一定會領會到的,就想扎根海島的那位老師,正是她那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對學生的愛,最終得到學生由衷的尊敬,這些是教育的真諦,是我努力的方向。
今年是我第二次參加的師德培訓,經過一年的`教師生涯歷練,我明白身為一名農村教師,師德是最為重要的,也是最難做好的。相比第一次,本次的師德培訓收獲很大,感觸也很深,讓我有很深的反思。
初為人師一年,深知自己的從教經驗,方法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極大的不足,但基于個人的道德底線,我一直鞭策自己,即使我的知識教不給學生,我也可以把我的品德展示給學生,這樣才對得起教師這個稱號,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學生。
現(xiàn)在的社會是金錢的社會,于是越來越多的人為錢瘋狂到無惡不作,即使導致身敗名裂也不后悔曾經瀟灑一回,曾經揮霍無度。越來越多的人涌向金錢行列,越來越多的人追求風靡的生活。而令人心寒的是,在這些人中,卻有一部分是教書育人的教師。調查報告記錄,老師在學校搞務業(yè),在家搞正業(yè),更有甚者,在課堂上與生意插足。可悲,可悲!這對得起教師的美譽“園丁”、“春蠶”、“紅燭”、“船夫”、“落花”、“人梯”、“根基”等等嗎?
慶幸自己是80后的新青年,從建國到80年代,祖國的迅猛發(fā)展,已經給我們這一代打下了扎實的經濟基礎,所以,隨著生活日益小康化,我們不用寒窗苦讀,不會因為只吃霉干菜而身體缺乏營養(yǎng)。因此,順利地念完小學,上中學,讀大學,順利的參加工作,而我參加工作一年也牢記大學母校的校訓“敬業(yè),愛生,博學,重德”,嚴格要求自己。
王校長在培訓會議上認為,師德的核心無非就是一個“愛”字。如果一個教師能真正的“愛”一個學生,而且懂得如何適當?shù)娜ァ皭邸睂W生,那么他就是一位優(yōu)秀的農村教師。目前,很多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往往只是體現(xiàn)在學生的學業(yè)上,而忽略了學生心理和生活上的細節(jié)。作為以為農村教師,“愛”學生更加困難。但是這里的學生,90%是留守兒童,最缺少的就是別人對他的關愛。如何去“愛”?怎樣去“愛”?對于作為新老師的我來說缺少很多經驗,這點需要向老教師多請教經驗。
【教師參加培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相關文章:
參加培訓教師心得體會05-12
參加教師培訓的心得體會11-10
教師參加培訓的心得體會05-20
參加培訓教師心得體會04-28
參加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6-20
教師參加培訓心得體會01-17
教師參加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6-08
【推薦】教師參加培訓心得體會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