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一個童話故事作文400字三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guī)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個童話故事作文400字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個童話故事作文400字 篇1
小狐貍和媽媽、姐姐,住在動物小鎮(zhèn)里。這里十分繁華。
白天,小狐貍會和姐姐去花園玩,晚上就在小樹林里找好吃的。
有天晚上,小狐貍和姐姐在樹林里一邊走一邊說笑,手中提著媽媽給他們的水果籃,這時小狐貍對姐姐說:“姐姐看一下,那里有一棵小樹苗。姐姐和小狐貍走過去。原來在他們的房后面出現(xiàn)了一顆小樹苗,姐姐笑了,妹妹,不就是一個普通的`小樹苗嗎?有啥好稀奇的。走,回家。可小狐貍偏要看,姐姐硬拉著她回了家。
第二天,小狐貍起得很早很早,手中提著一個小籃子,它小心翼翼地走到小樹苗那里,從籃子里取出一個小水罐,它把水一點一點地倒在樹坑里,又取了肥料給小樹苗施肥,累得滿頭大汗。
它坐在地上仰望著天,自言自語地說,小苗,你要快快長哦,要快點長大喲!
從此,小狐貍每天都認真地照顧小樹苗。雨天。它寧可把蘑菇傘給小苗,也不給自己撐傘;太陽把大地烤得十分熱,小狐貍就用水澆小樹苗。
一年以后的春天,有一天早上,小狐貍拿著肥肥料開心地來到房子后面時,哇!小狐貍大叫了一聲,媽媽和姐姐趕了過來,簡直就是驚呼,原來小樹苗兒居然開花了,當?shù)氐娜苏f,是櫻花。
樹上一株株小櫻花綻開了笑臉。
櫻花樹搖了搖,好像在對小狐貍表示感謝,小狐貍自豪極了,開心極了。從這天起,小狐貍每天晚上和姐姐采完果子,就依靠在櫻花樹下欣賞美麗的星空。
一個童話故事作文400字 篇2
森林里有只鴨子,它總是羨慕別人,它羨慕孔雀長得漂亮,羨慕百靈鳥唱歌好聽,羨慕老虎力氣大……
有一天,鴨子在森林里散步,聽到百靈鳥悠揚的歌聲,忍不住想:“我去找百靈鳥學習唱歌吧!庇谑牵凫`鳥的家走去。到了百靈鳥家,在鴨子說明來意后,百靈鳥便教起鴨子來。可是無論鴨子怎么模仿百靈鳥的聲音,它發(fā)出的聲音還是:“嘎,嘎,嘎!痹趪L試了幾次后,鴨子沮喪地離開了。
鴨子又去找老虎學習怎樣才能讓自己力氣變大,當老虎聽到鴨子要讓自己教他時,不耐煩地說:“別來煩我,哪兒涼快哪兒呆著去!兵喿釉偃埱,老虎終于發(fā)怒了,它怒氣沖沖地說:“你要是再不走,我就吃了你!”
鴨子又害怕又沮喪地離開了。它走著走著,突然聽到了救命聲,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有一只雞掉到了小河里,鴨子見狀,立刻跳下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游了過去,把雞馱到了岸上。
雞連連道謝,并稱贊道:“你的游泳本領(lǐng)很厲害啊,我好羨慕!兵喿舆@才意識到每個動物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發(fā)現(xiàn)、發(fā)揮自己的長處,不要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
一個童話故事作文400字 篇3
有一天,一只刺猬打死了一只老鼠,山貓想吃掉老鼠,刺猬不同意,說這是他的晚餐。山貓懷恨在心,就以“謀殺罪”將刺猬告到了老虎國王那里。
老虎下令將刺猬關(guān)進動物監(jiān)獄。他與大臣豹和狼商量了一下,想暗地里把刺猬吃掉,可是刺猬全身長著刺,無法下手,不審問他,也不給他吃東西,讓他餓死算了。
刺猬餓極了,想了一個辦法讓狼帶他去見老虎。老虎問:“你來見我有什么事呀?”刺猬不慌不忙地說:“大王,我要獻您一顆珍珠。這是從老鼠那里得到的,只要把它放到飯桌上,馬上就會出現(xiàn)吃不完的肉!崩匣⒁宦狆挼弥绷骺谒胄虐胍傻膯枺骸澳悄銥槭裁床涣糁约河媚?”
刺猬說:“大王,這顆珍珠只能由沒殺過生的動物放到桌子上,才能變出肉來,可我殺死了老鼠,所以變不出肉來。”老虎想去接珍珠,突然想起自己殺過無數(shù)的小動物,趕忙將手收了回去。
刺猬說:“既然大王不肯接受,那么請豹將軍來接吧!”“我不行,我的手太重,會把珍珠弄碎的'!北f完直往后退,因為他殺害的小動物也不少。“那就讓狼元帥接吧!”刺猬轉(zhuǎn)向狼,狼擺擺手,也不肯接,因為死在他手下的小動物也不計其數(shù)。
刺猬大笑起來說:“你們所有人都殺過小動物,但你們誰也沒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而我只殺死了一只危害森林王國的老鼠,就把我關(guān)進監(jiān)獄,這樣公平嗎?”老虎國王和大臣們被這句話問得啞口無言,只好把刺猬放了。
【一個童話故事作文400字】相關(guān)文章:
一個童話故事作文[經(jīng)典]11-30
一個童話故事作文11-27
(精選)一個童話故事作文08-22
編一個童話故事作文02-03
實用的一個童話故事作文08-13
[精選]編一個童話故事作文09-02
一個童話故事作文(優(yōu)秀)11-16
【通用】一個童話故事作文12-01
一個童話故事作文(優(yōu)選)12-04
一個童話故事作文(薦)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