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致青春,懷念我的讀書歲月雜文隨筆
如果說愛讀書是慧業(yè)文人宿命的話,那對好書的選擇和遇到真正的良師益友,就是緣分之外的驚喜了。我很想把隨筆性的文體延續(xù)下去,腦海里也會勾勒、譜寫更多的心曲。初步打算寫十幾篇左右,融合對生活的體悟,努力把文章寫得平實而真誠。在以后的記敘里,我會針對自己的讀書感悟,談談對這些文化現(xiàn)象背后的認知和理解。其中包括儒家、道家、佛家、法家、醫(yī)易、武學和現(xiàn)代科學等。這些內(nèi)容可以分門別類,也可能融貫合一,總之,記敘不一樣的人生,讓自己的文化熏修服務更多人,這也算一種歷練,我愿意和更多人分享這段讀書、訪友的樂趣。
在我經(jīng)歷第一次單戀失敗后,或許是和自己較真,想通過努力學習的表現(xiàn),讓她覺得我不是懦弱的,是有骨氣的。而那一年開學,就遇到了我的一位“貴人”,他是個儒雅的老頭,作為新學期的老師,我能感受到他睿智的頭腦里有著我向往已久的東西,他那雙撲閃著靈性光芒的眼睛總會眷顧那些愛學習的人。
記得有一次,他看我聽課很認真,就把我叫了起來,不知為何。教授《環(huán)境工程》的他竟然讓我背誦《師說》。當時我有些緊張,《師說》本是初中語文課本里韓愈的文章,我?guī)缀跬袅,好在我記住那么一小段話,當背出頭一句:“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時,他擺手讓我坐下,看到他滿意的表情,我長舒一口氣,幸好沒辜負他對我的器重。而這堂課大部分談的是學者與老師之間微妙的關系。老師,就是能夠傳大道,教授職業(yè)技能,并解除學生疑惑的人,這樣的人可以稱作老師。而老師的含義,可以延伸到很深的層面,至今,我似乎懂得了教書育人的不易,那不單單是為你講課的人就可以稱之為老師,老師是需要條件的,能夠啟發(fā)你去深入思考,并能夠帶領你獨立求實、求是的人,才可堪稱授業(yè)恩師。而這種老師是難得的,縱觀求學生涯,真正能帶給我這種感受的人,又有多少呢?
前些日子,去拜訪一位清華大學教授美術的老師,回來途徑某圖書館,我走進去,看到里面懸掛著一副對聯(lián):“學海無涯勤可渡,書山萬仞志為高!碑斂吹竭@副思變的對聯(lián)時,我感慨非常,在學業(yè)中,在書山里,勉勵一個人真正去追求真理,追求大道,苦口婆心或用心良苦地說教是充要條件,而生活上的磨礪加上一顆善于思索的心才是核心機制。畢業(yè)后,我沒有再見到那位智慧型的忘年交,臨別時,他贈送我《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估計是覺得我做人做事過于單純,難以適應社會。而我贈送他的卻是《唐詩宋詞鑒賞辭典》,我想把那份友誼定格在一種美好的回憶里。
后來的我,也許是因自卑的陰影沒有走出來,我那些不如意的經(jīng)歷與他的期望沒有合成一條理想的交集線。所以,我一直不敢正視自己,我回避著,與他的交流變得越來越模糊。即便7年后,我出了第一本書,也想把我的成績與他分享,只可惜因聯(lián)系方式遺失而變成一種遺憾。
7年來,我覺得在求學的路途中,他是我在學業(yè)生涯中值得尊敬的長者,也是唯一一個讓我懂得自信地生活的老師,可是那份自信心的重拾,我用了很長很長的時間,以至于長到錯過了它應有的軌跡周期;扭轉(zhuǎn)那道很寬很寬的思想鴻溝,跨度已寬到失去了它本有的張力。當我踏上社會,走入生活,雖然遇到了幾個改變我生命追求的老師,但是他對我?guī)в袉⒚尚缘挠绊,我又怎么會忘記呢?/p>
【致青春,懷念我的讀書歲月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我懷念的是無話不說雜文隨筆11-13
歲月如詩雜文隨筆10-09
致我的同班同學雜文隨筆10-12
雜文隨筆青春時光10-09
雜文隨筆那時的青春10-07
雜文隨筆張揚青春時10-09
我的幸運雜文隨筆10-12
你想要的,歲月都會給你雜文隨筆10-12
我的旅行游記雜文隨筆10-11
我本庸人雜文隨筆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