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老汗王的傳說雜文隨筆
關于老汗王的傳說我見過也聽過好幾個版本,但大體相當,查閱史書和滿清的正史讀物均無記載。小時候常聽三奶講老汗王的故事,什么大青二青啦,什么大黃狗還有烏鴉啦。這些都是老百姓口頭傳說,滿族故事匯編里倒是有這個故事的。中國歷朝歷代都有那些無厘頭的故事用以欺騙老百姓,鼓動人心樹立威信制造與論,以達到“君權神授”,“真命天子”的目地。如陳勝吳廣的”魚腹藏書,篝火狐鳴“。紅巾軍的“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等等。
老汗王(努爾哈赤)生于1559年,10歲時其母喜塔納刺氏病故,其父又取后母納刺氏為妻。這納刺氏對努爾哈赤一點也不好,非打即罵,逼努爾哈赤上山挖參,采野果子等,什么活都讓努爾哈赤干。15歲時被后母趕出了家門,努爾哈赤同弟弟來到了姥爺家里。姥爺叫王杲,這王杲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不服明朝管制,后來被明朝遼東總兵李成粱殺害。因努爾哈赤年紀還小,人又聰明伶俐,被李成粱留做親兵。以上這些史書是有記載的,絕不是杜撰。
話說那位30年不理朝政的明萬歷皇帝一心想長生不老。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身穿龍袍腳踏七星的人從北面進入皇宮來到萬歷床前說萬歷睡了他的床,醒來后萬歷有些納悶便找大臣們圓夢。大臣們說這可是一個不祥之兆,有人要奪權!腳踏七星是腳底下有七個紅痦子之人,北面進黃宮就是此人在北方。萬歷吃嚇不小,忙叫遼東總兵李成粱速速查辦,李成粱接到此令豈敢怠慢火速安排人查找。
李成粱有一小妾喚做梨花,見李成粱忙于公務多日才回家,便千嬌百媚地侍候李成粱。在給李成粱洗腳時告知說你腳底有三個黑痦子,這李成粱很是得意,說我就是靠這三個痦子才當上了大官的。梨花說這算啥,我家小罕子(即努爾哈赤)腳下有七顆紅色似北斗七星的痦子呢!李成粱一聽蹦了起來,水盆子也踢翻了,嚇了梨花一大跳。李成粱便把皇上交待的事說與了梨花。當時梨花沒有做聲,第二天變悄悄告訴了小罕子,讓小罕子趕緊逃跑。努爾哈赤一聽這話也是嚇的不輕,趕緊收拾東西偷了李成粱的那匹日跑一千里的大青馬,那匹日跑八百里的二青沒在,帶著大黃狗慌慌張張地向長白山方向跑去。
第二天李成粱發(fā)現努爾哈赤跑了,知道是梨花告的密,就把梨花赤身裸體的吊到院子的大柳樹上活活打死了。后來滿族人還有一個民俗就是每年的黃米成熟時,就在門前插上柳條枝祭祀佛頭媽媽梨花。因梨花是赤身裸體死的所以要夕祭,還要背光。我還記得老輩人常說:“前不栽楊,后不栽柳”。滿族人家的門前是要栽柳樹的,楊樹只能栽在房后。打死梨花后李成粱就派兵去追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騎著大青馬跑到東邊東邊有追兵,跑到西邊西邊有追兵。努爾哈赤看到滿山遍野都是追兵,就藏到一片大草甸子里了。這時的大青馬也累死了,努爾哈赤也是跑的太累了,大青馬倒了努爾哈赤也跟著暈了過去。追兵一看這大草甸子無邊無際,沒辦法去找就放火燒,只見濃煙滾滾,火光四起。這時一直跟隨努爾哈赤的大黃狗,趕緊拽主人的衣袖,可主人還是昏睡不醒。大黃狗急中生智跑到附近的大水泡子沾了一身水就往主人身上和四周的草上淋,一次、二次……,大黃狗就累死了。這時努爾哈赤醒了,一看身邊的大黃狗和自己身上全是濕的再看看身邊濕漉漉的草叢,還有四周都是燒焦的雜草,知道是大黃狗救了自己。努爾哈赤熱淚橫流剛要掩埋大黃狗,又聽到追兵的喊殺聲,努爾哈赤起身就想跑。這時天空中飛來一大群烏鴉都落到了努爾哈赤的身上,努爾哈赤就勢趴下了。又有一大群烏鴉飛來把努爾哈赤蓋了個嚴嚴實實,烏鴉還裝作啄食狀。遠處的追兵一看一群烏鴉在啄食,都以為努爾哈赤死了,回去報告李成粱說大火燒死了努爾哈赤,連骨頭都叫烏鴉吃沒了。
努爾哈赤躲過這一劫難后隱姓埋名,苦連武功,廣交朋友。直到25歲因舅舅造反,連其父、祖一起被李成粱殺害。努爾哈赤便以十三副遺甲,七大恨起兵,最后奪取了大明江山。
因為大黃狗和烏鴉救了努爾哈赤的命,所以滿族人一直不吃狗肉。我的父輩以上是絕不吃狗肉的,到了我們這一輩就往掉了祖先的習俗和教誨什么顧忌也沒了。以前我們滿族人家的院子里都立有一個索羅桿子(就是木桿子),上面有一個小盒子,里面放些五谷,是給飛過烏鴉吃的。前些年我到新賓滿族自治縣的響水河子還能看到有的人家院子里還有索羅桿子呢。我看過一些有關滿族的書籍,都沒有黃狗和烏鴉救主一說。如鄭天庭的《探微集》,蔡東潘的《清史演義》,沈陽滿聯編撰的《滿族家譜》。滿學專家閆崇年,還有紀連海講的,寫的我也看了一些。其實滿族人不吃狗肉是因為滿族先祖的生活是以農耕漁獵為主,狗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滿族人是出于對狗的感激形成了不吃狗肉的習俗。后人就和民間傳說搭上界了,就演化成了黃狗救主。
【老汗王的傳說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雜文隨筆老校長的歌10-07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雜文隨筆11-13
對聯雜文隨筆10-09
Brovo雜文隨筆10-12
浮沉雜文隨筆10-12
隨筆吧雜文10-12
決定雜文隨筆10-12
不夜城的雜文隨筆10-12
背書雜文隨筆10-12
茍且雜文隨筆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