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感人的事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會給人留下許多感動,記錄了一些感人的事,下面小編整理有關感人的事散文,供大家參考!
感人的事【1】
昨天和一位上點年紀的朋友談話,提起1958年時的生活狀況,朋友講了一個據說是真實的故事。
一個小村莊,因為自然災害,造成百姓特別貧困。
貧困的底線就是吃不上飯,原因是沒糧食可吃。
“那時村里很多榆樹皮都被扒得光光的,因為榆樹葉可以吃,樹葉吃完了,還不夠,就連樹皮也扒下吃了。”
“除了榆樹葉、榆樹皮,再者就是一種草,當時人們不叫那種草的本名,統(tǒng)稱為——福根了。
福根的意思,就是自然界生長的這種草是用來救命的,是人們的福氣”
朋友話題一轉“——飯都吃不上,更別說吃油了。”
“唉呀!真的,你們不知道那時有多窮!”朋友用十分感慨的口氣繼續(xù)說道“我們村一名老支書,當時年紀已經很大了,威望很高,的確是處處為百姓著想。
一次去縣城開會,開完會走到大街上,看到一個賣油條的攤子,趁攤主不注意,走向前去,雙手抓起放在竹筐子里幾根油條,用手掌使勁兒的擠。
攤主看見,大聲吆喝‘干什么?搶啊!’老支書露出歉意的神色看了攤主一眼,放下油條就跑。” 說到這里,朋友停頓了一下,我們不明白關鍵時刻怎么停止了,急問往下怎么樣。
朋友嘆息地搖了搖頭,有點激動,聲音開始發(fā)顫,眼睛迷離,好像眼前出現(xiàn)了當時的情景一樣,語速明顯加快地說:“老支書兩只手掌向上翻著,一口氣跑了幾里地。
跑到村口就大聲喊叫‘鄉(xiāng)親們!趕快拿桶來!趕快拿桶來!’鄉(xiāng)親們不知所以,老支書便急匆匆的解釋‘我手上有油,快打桶水過來!’鄉(xiāng)親們明白了老支書的意思,也就慌忙打桶水提到老支書面前。
于是老支書把手伸進桶里不停地攪動,唯恐手上的油刷不干凈。
接著吩咐鄉(xiāng)親們把刷過油的桶里的水倒進一口井里,用大喇叭通知各家各戶都快到井里打水。
現(xiàn)在我們無法想象,那時的人們,即使只是看見幾片漂浮的油花,感覺也算是吃上油了。”
在座的我們幾個人聽到這里,都不說話。
我們都相信這是真的,因為朋友說話的表情是情不自禁的投入,不像是做作,不像是編故事。
大家沉默的幾分鐘的當兒,應該都是為這位受人尊敬的老支書而感動。
同時也在回味這個故事中的意象,憑吊我們的先輩們曾經經歷過的那個凄楚的歲月!
很多觸動心底的感動,并不是大張旗鼓,驚天動地,只悄悄在心頭劃過,卻泛起波瀾……
時間快得像逃跑的小偷,步入六月,也就到了不動也汗流浹背的日子了。
然而為了十年校慶演出的我卻還要在酷暑中奔去學校排舞,原本燥熱的天在嘈雜的樂聲中顯得更加炎熱。
下午四點,一天的排練總算告一段落,太陽仍在天邊倔強的散發(fā)著光芒,刺人的光線射到學校門口的每一寸土地。
學校離市區(qū)遠,打車還比較困難。
只好沿著路邊走,得再過兩個十字路口才有出租車。
灼灼的陽光將大地籠罩,四周都被蒸著冒熱氣,忘記帶傘的我只能用包遮住小部分的陽光。
汗如雨下,口干舌燥,好不容易走到市區(qū),還算幸運,很快便有車?。
“小姑娘,你怎么熱成這樣?”顯然司機大叔透過后視鏡注意到雙頰通紅的我。
“剛剛去學校練舞的,所以…”我用手擦了下額頭被汗水黏住的發(fā)絲。
“哦哦,我還以為你擱在那等著站到現(xiàn)在呢,熱死了吧。
我把風調大點。
”說著司機便開始調動空調旋鈕。
車里的冷風明顯加大了力度,但我心里卻吹過一陣暖風。
紅燈,長隊的車子開始堆積等待,司機又向后視鏡看了看我,說:“像你們現(xiàn)在的小姑娘啊,出門都不喜歡帶手帕,熱的淌汗的時候用手巾擦一把,又衛(wèi)生又舒服。
”我笑了笑。
像早些年我們在廠里干活,哪個不是隨身帶著手帕,那時候活重又累,,還沒有空調。
哎,只能用冷水淋淋,手帕擦汗。
”司機感嘆了一聲,“吶,這有紙手帕,小姑娘把汗擦擦吧。
”大叔遞給我?guī)讖埣埥,繼續(xù)開車。
我與他素不相識他卻待我如此貼切,一股暖流再次涌上心頭。
或許,他也有個十分疼愛的孫女吧!
快到了。
我背好包付錢。
司機大叔拿出錢夾開始找零錢,邊翻邊說:“夏天多出汗也是件好事,回家沖一把熱水澡,忒爽快了。
”我收好錢,笑著答了聲嗯。
下了車的我立刻又被熱氣吞噬,周圍依舊熱氣騰騰。
太陽熱力有增不減。
回到家沖了把熱水澡,心里不經意間又涌上一陣感動。
來自陌生人的親切關心,也許這幾句話并沒有多重的分量,但卻在我心頭清晰地劃過,給予我莫名的感動,泛起波瀾……
感人的事【3】
今年光棍節(jié),雖然不是我的節(jié)日,但卻勝似我的節(jié)日,因為這一天,我收獲了許多感動和寫作動力。
那天,我在微信朋友圈發(fā)了一篇由《作家》網站編發(fā)的散文《最后的淚》。
之所以第一次通過微信群發(fā)這篇文章,并不是覺得自己寫得好,更不是炫耀,是因為我寫的是自己的母親,是為了歌頌和弘揚偉大的母愛。
從上午10點多發(fā)出文章開始,短短幾個小時,就有60余人次點贊、贊賞和留言,如此關注度,使我始料不及。
一開始,我還盡量一一回復,可后來,的確有點應接不暇,恕我不能逐一感謝大家。
借此機會,一并感謝每位熱心關注我的人。
微信群里,關注的目光來自方方面面,有新老領導、作家、編輯、同事、同學、朋友、文友、親人、家人、長輩、晚輩,等等。
說實話,單從文章來說,公開亮相,有些羞澀,甚至班門弄斧。
因為,朋友圈里人才濟濟、藏龍臥虎,有作家、編輯和文學愛好者,有不少是倍受我尊重和佩服的老師。
如趙偉東、趙福武、齊君莉……,他們都有自己得意專著等許多經典之作,是大家的追隨者。
微信中,偉東老師的點評和轉發(fā),福武老師的約稿,讓我特別感動和感謝;張艷秋老領導,在深夜還在跟我發(fā)信息。
她說:“我們分享的不僅是深度好文,重要的是生活的真實寫照。
母親的愛是生命之源,母親的淚是力量之泉,雖然心酸心痛,可含射出的哲理永遠是前行的動力……”。
她以母親的身份說出這番感人肺腑的話,是對我文章的補充和完善,讓我為之動容。
盡管已經很晚,但我還是忍不住及時回復,因為感激之情遲不得。
通過這些細節(jié),可以窺見他們對文學愛好者是多么的關心和愛護,彰顯出對文學事業(yè)的無限熱愛和責任擔當。
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深夜,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像過電影一樣,回憶白天令人感動的那一幕幕。
那些熟悉的面容和有溫度的點贊和留言,不僅深深地打動了我,而且更激勵和鞭策著我,讓我不容懈怠。
我深知,大家的分享和點贊,主要不是針對我,而是對真實人物本身,是對普天下偉大母愛的點贊。
我只是用真情實感把整個事件表述完整而已。
毋庸置疑,對于母愛,每個人都感同身受。
正是因了這種情結,我的文章才備受關注,僅此而已。
因此,我不斷敲打提醒自己,不能沾沾自喜,必須老老實實學,認認真真寫,大大方方投,力爭用像樣的文章與讀者見面。
唯此,才是對大家最好的回報。
最后,我想套用央視三臺《黃金100秒》欄目中,“是金子總會發(fā)光”這句口號說:“是好文章大家總會喜歡”!。
這,便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執(zhí)著追求。
【感人的事】相關文章:
【精選】感人的事作文3篇05-12
感人的事作文3篇03-26
感人的事作文4篇03-23
感人的事作文三篇03-22
感人的事作文六篇03-23
精選感人的事作文4篇04-07
一件感人的事作文03-02
一件感人的事的作文12-16
關于感人的事作文五篇05-20
【熱門】感人的事作文三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