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夢想的隨筆文章
夢想這個東西是人們前進的動力,人之所以有動力是因為有了夢想,請看下面關于夢想的隨筆散文:
人生的夢想與激情[1]
最近有一位咨詢者來找我,她一開始就說了這么一段話:我今年32歲了,是一個四歲女孩的母親,1999年碩士畢業(yè)于某重點大學。
現(xiàn)在和丈夫都在上海一家大型集團公司工作,他在做技術管理工作,我在做產(chǎn)品開發(fā)工作,如果大家都維持現(xiàn)狀的話,按目前行業(yè)的狀況,應該是過上了小康水平的生活。
在房價還不貴的時候買了房,按揭還款的壓力不是很大,現(xiàn)在的房子已經(jīng)是天價了,也有私家車,而且沒有貸款,馬上我自己的專利就出來了,估計下一步晉升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好多人還在羨慕我,但我為什么還在困惑?是啊,有房有車,有晉升,為什么還要困惑?
人生的夢想與激情 她后面所說的道出了原委:說真的,選擇您的課程也正是因為我的矛盾,也許人過三十還沒有一個固定的目標的確是一種悲哀,也許,把現(xiàn)在的工作狀態(tài)延續(xù)下去,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我真的迷惘了。
但我真的能感覺到,自己的內(nèi)心還有一種激情存在,雖然這激情好象沒有前幾年強烈了,我也正是害怕哪一天真的什么想法也沒有了,才求教于您這樣的專業(yè)人士!激情,在有些人看來好象是一個已經(jīng)不太時尚的詞語,卻依然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反映著我們生命的價值和幸福所在。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對兄弟旅游歸來一起回家,他們一人背著一大包的行李。
他們的家住在八十層,回來卻發(fā)現(xiàn)大樓停電了。
于是他們就一起爬樓梯上去。
到了二十樓的時候,哥哥告訴弟弟:包太重了,我們把它放在二十樓,我們爬上去,明天再下來拿。
弟弟說:好。
于是他們就把他們的包放在二十樓,繼續(xù)往上爬。
到了四十樓,弟弟開始抱怨,于是就跟哥哥吵起來了。
他們邊吵邊爬,爬到了六十樓,哥哥就對弟弟說:只剩二十層樓了,我們不要吵了,默默的爬完它吧!于是他們就各走各的,終于到了家門口。
哥哥擺出了很帥的姿勢說:弟弟開門。
弟弟卻對哥哥說:別鬧了,鑰匙不是在你那兒。
原來,他們把鑰匙留在二十樓的包里了。
夢想是幸福所在這個故事其實在反映我們的人生。
有很多人在二十歲以前是活在家人和老師的期許之下,背負著很多的壓力;在二十歲之后離開了眾人的壓力,開始奔波和努力;可是工作了二十年后,才發(fā)覺工作不如意……
于是就開始抱怨老板、抱怨公司、抱怨社會、抱怨政府。
就在這抱怨中又度過了二十年。
于是告訴自己,六十歲了沒什么好抱怨的了,就默默的走完自己的晚年吧。
到了八十歲快要死掉的前夕,才想起自己好象有什么事還沒完成——原來,他二十歲的夢想還沒有完成。
所以,希望現(xiàn)在的你充滿著理想、充滿著熱情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人生短短數(shù)十載。
尤其是在經(jīng)歷那么多的遭遇,更應該能體會,夢想是幸福所在。
曾經(jīng)有一位醫(yī)學專業(yè)即將畢業(yè)的本科生問我:我學了五年的醫(yī)學,但是我很討厭當醫(yī)生,我喜歡銷售工作,我該怎么辦?難道就這樣放棄學了五年的專業(yè)?這個損失豈不是太大了?我對她說:如果為了五年的損失而失去了一生從事喜歡工作的機會,那么哪個損失更大?如果說過去五年的選擇不由自主,那么,現(xiàn)在重新選擇的機會來了,決定權在你手中,你該如何做才是對人生的負責?不要因為五年的不幸而再丟掉一輩子的幸福!
夢想是價值實現(xiàn)。
伯尼斯·西格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認為,無論你是否贏得大獎或是你得知自己即將告別人世,你都將在接下來的12個月中做相同的事,這樣你才算是過著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在這一刻,你才活得有意義。
有一個藥鋪老板,幼年時父親因抓不起藥而命赴黃泉,他發(fā)誓要開一個樂善好施的藥鋪。
當了老板之后,他不改初衷,童叟無欺,貧富不二。
他還自學成才,專給沒錢看醫(yī)生的人開方子。
一些藥界行家見此大搖其頭:一副敗家子作派,不賠本才怪!然而他的生意卻日漸紅火,蓋過了所有比他更會降低成本、更精明強干的人。
世間的許多事情都如此,當你刻意追逐時,它就像蝴蝶一樣振翅飛遠;當你摒去表面的凡塵雜念,為了社會,為了他人,專心致力于一項事情時,那意外的收獲已在悄悄問候你。
夢想是動力之源。
如果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或者是通過規(guī)劃知道自己是目前暫時的辛苦是為了將來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幸福,實現(xiàn)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愿望而做準備的話,每個人都會充滿工作的激情。
正如下面這個故事所昭示的:
三個工人在砌一堵墻,有人過來問:你們在干什么?第一個人沒好氣地說:沒看見嗎?砌墻。
第二個人抬頭笑了笑,說:我們在蓋一幢高樓。
第三個人邊干邊哼著歌曲,他的笑容很燦爛開心:我們正在建設一個新城市。
10年后,第一個人在另一個工地上砌墻;第二個人坐在辦公室中畫圖紙,他成了工程師;第三個人呢,是前兩個人的老板。
當然,老板這個結果并不重要,也不是說人人都要當老板,但是至少明確目標的人是努力和快樂的。
因為他雖然在砌墻,但他心中的目標和愿景是一個新城市——這才是他真正的動力之源。
你的夢想是什么,你的目標在哪里?現(xiàn)在還不明確?不要緊,只要馬上開始規(guī)劃,就不為晚……
故事要怎么寫,才能不遺憾?[2]
我的24歲,是個尷尬的年齡。
想買車,想買房,偶爾想結婚。
似乎這已經(jīng)是一個任務,而不再是一個目標,有時也會這樣想想,我還這么年輕,想要的卻這么多,總該慢慢來的,說道理自己還是太急躁了吧。
好吧,我承認這是個不錯的借口,所謂年輕,只是一塊做錯事后的一塊遮羞布。
透支著信用卡,透支著精力,然后換回不屬于現(xiàn)在的成果,而這好像就是成長的代價。
我的24歲,是個念舊的年齡。
時光記錄著所有的故事,關于那些從前。
我們喜歡抑或厭煩的種種。
東理,留下了很多記憶,有歡樂的,痛苦的,不舍的,難忘的,錯過的,收獲的……有時候,交談變得空洞,沉默反而溝通;色彩顯得蒼白,黑白反而精彩。
那些年,我曾因為騷年的一句“龍卷去不”就怦然心動,或許這就是友情的開始;那些年,我也曾因為少女的一個回眸就久久不能忘懷,這個也可稱作愛情的蓓蕾。
我的24歲,是個孤獨的年齡。
我喜歡在推著腳踏車在路燈下漫步,看著自己的影子被越拉越長,心中默念,其實,我不是一個人,我還有影子。
人的一生,必須走過繁華,也必須走過低谷,在歲月和現(xiàn)實的摧殘下,慢慢的學會了憂傷的獨處,成了一種戒不掉的習慣,學會了用孤獨的靈魂與落寞的文字對話,在斷斷續(xù)續(xù)傷感的文字里闡述人生。
這是一種境界,用心模仿,觸摸本不該屬于這個年齡的情感。
孤獨,如泣,如訴。
我的24歲,是個偽裝的年齡。
城市的生活腳步總是那么的匆匆忙忙,人潮擁擠,車水馬龍,自己的神經(jīng)也繃的緊緊的。
進入社會,到處都是形形色色的人,因為害怕受傷,身體上的或者是心靈上的。
習慣把自己影藏起來,只有面對熟人的時候,才會偶爾露出面具下面的本真,當換來一句“你怎么這么幼稚”的時候,好吧,還是帶上偽裝吧,你也慢慢習慣不真實的我。
我的24歲,是個動蕩的年齡。
工作,開始慢慢變的美好,滿腔的拼勁,就是為了這一切美好的伊始,可以來的更快一點。
周立波說過,要是你生活中缺少了某樣東西,那就是你沒有給予它足夠的關注,比如錢。
這也是為何我會只身來到深圳,努力的原因之一吧。
生活還是不能太平靜了,死水總要起點波瀾才好。
誰比誰辛苦,誰比誰努力,沒人會關注,況且,我只想在乎我在乎的,比如人。
至少我不想父母在凌晨5點,還在用艱辛的雙手的為我鋪開未來的路。
我的24歲,是個想家的年齡。
告別異鄉(xiāng)孤獨的客,常是走著走著不覺然卡住的瞬間 ,心一剎那像荒草一樣燃燒,剪刀般的思念,又是一次蔓延。
成和超的婚禮,也給了我一個回家的理由,然后便是不計后果的計劃行程,晚點四個小時的車程,也變得沒那么在意。
伴隨著和煦的陽光、清新的空氣,在家起來的每個早晨,遠比以前來的珍惜。
我喜歡這樣偷偷的讓自己停下來,然后重新啟程,走的更遠。
家是寄托,更是不變的動力。
我的24歲,是個夢想的年齡。
夢想應該是屬于青春的,雖然青春的字眼慢慢的覺得陌生,年輪也總是很輕易的烙下蒼老的印記。
以為總是長久的東西,其實,就在轉神與剎那間便不在身邊了。
曾經(jīng)深愛、思念著的人便輕易的變成了曾經(jīng)熟悉的陌生人。
曾經(jīng)純真無邪,曾經(jīng)美麗夢想,隨著四季輪回慢慢的散盡……這就是青春,這就是夢想。
現(xiàn)實存在,背后的夢想,有時變得觸手可及,有時變得遙不可及,我樂此不疲的追逐著屬于我的夢想。
我想妙筆生花,寫盡一段即將逝去的時光,我想栩栩如生,畫出阡陌紅塵中一撇驚鴻。
24歲,你好,我才好。
很喜歡這句話:青春只是給了我們初見的機會,這一切不會再來,不會再走,不會再見;也許我會跋涉更遠的地方,也許我會成為更好的自己,也許我會走進不同的世界,也許我會很快遇見那一片好時光。
故事就這么寫,成長,我們不再遺憾。
我的24歲,是個尷尬的年齡。
想買車,想買房,偶爾想結婚。
似乎這已經(jīng)是一個任務,而不再是一個目標,有時也會這樣想想,我還這么年輕,想要的卻這么多,總該慢慢來的,說道理自己還是太急躁了吧。
好吧,我承認這是個不錯的借口,所謂年輕,只是一塊做錯事后的一塊遮羞布。
透支著信用卡,透支著精力,然后換回不屬于現(xiàn)在的成果,而這好像就是成長的代價。
我的24歲,是個念舊的年齡。
時光記錄著所有的故事,關于那些從前。
我們喜歡抑或厭煩的種種。
東理,留下了很多記憶,有歡樂的,痛苦的,不舍的,難忘的,錯過的,收獲的……有時候,交談變得空洞,沉默反而溝通;色彩顯得蒼白,黑白反而精彩。
那些年,我曾因為騷年的一句“龍卷去不”就怦然心動,或許這就是友情的開始;那些年,我也曾因為少女的一個回眸就久久不能忘懷,這個也可稱作愛情的蓓蕾。
我的24歲,是個孤獨的年齡。
我喜歡在推著腳踏車在路燈下漫步,看著自己的影子被越拉越長,心中默念,其實,我不是一個人,我還有影子。
人的一生,必須走過繁華,也必須走過低谷,在歲月和現(xiàn)實的摧殘下,慢慢的學會了憂傷的獨處,成了一種戒不掉的習慣,學會了用孤獨的靈魂與落寞的文字對話,在斷斷續(xù)續(xù)傷感的文字里闡述人生。
這是一種境界,用心模仿,觸摸本不該屬于這個年齡的情感。
孤獨,如泣,如訴。
我的24歲,是個偽裝的年齡。
城市的生活腳步總是那么的匆匆忙忙,人潮擁擠,車水馬龍,自己的神經(jīng)也繃的緊緊的。
進入社會,到處都是形形色色的人,因為害怕受傷,身體上的或者是心靈上的。
習慣把自己影藏起來,只有面對熟人的時候,才會偶爾露出面具下面的本真,當換來一句“你怎么這么幼稚”的時候,好吧,還是帶上偽裝吧,你也慢慢習慣不真實的我。
我的24歲,是個動蕩的年齡。
工作,開始慢慢變的美好,滿腔的拼勁,就是為了這一切美好的伊始,可以來的更快一點。
周立波說過,要是你生活中缺少了某樣東西,那就是你沒有給予它足夠的關注,比如錢。
這也是為何我會只身來到深圳,努力的原因之一吧。
生活還是不能太平靜了,死水總要起點波瀾才好。
誰比誰辛苦,誰比誰努力,沒人會關注,況且,我只想在乎我在乎的,比如人。
至少我不想父母在凌晨5點,還在用艱辛的雙手的為我鋪開未來的路。
我的24歲,是個想家的年齡。
告別異鄉(xiāng)孤獨的客,常是走著走著不覺然卡住的瞬間 ,心一剎那像荒草一樣燃燒,剪刀般的思念,又是一次蔓延。
成和超的婚禮,也給了我一個回家的理由,然后便是不計后果的計劃行程,晚點四個小時的車程,也變得沒那么在意。
伴隨著和煦的陽光、清新的空氣,在家起來的每個早晨,遠比以前來的珍惜。
我喜歡這樣偷偷的讓自己停下來,然后重新啟程,走的更遠。
家是寄托,更是不變的動力。
我的24歲,是個夢想的年齡。
夢想應該是屬于青春的,雖然青春的字眼慢慢的覺得陌生,年輪也總是很輕易的烙下蒼老的印記。
以為總是長久的東西,其實,就在轉神與剎那間便不在身邊了。
曾經(jīng)深愛、思念著的人便輕易的變成了曾經(jīng)熟悉的陌生人。
曾經(jīng)純真無邪,曾經(jīng)美麗夢想,隨著四季輪回慢慢的散盡……這就是青春,這就是夢想。
現(xiàn)實存在,背后的夢想,有時變得觸手可及,有時變得遙不可及,我樂此不疲的追逐著屬于我的夢想。
我想妙筆生花,寫盡一段即將逝去的時光,我想栩栩如生,畫出阡陌紅塵中一撇驚鴻。
24歲,你好,我才好。
很喜歡這句話:青春只是給了我們初見的機會,這一切不會再來,不會再走,不會再見;也許我會跋涉更遠的地方,也許我會成為更好的自己,也許我會走進不同的世界,也許我會很快遇見那一片好時光。
故事就這么寫,成長,我們不再遺憾。
感懷青春[3]
前一段時間,腦子里一直在琢磨兩個詞,一個是“青春”,另一個是“人生”,也不知道自己是從何時起開始變得深刻起來。
細想想,三十大幾的年紀雖算不上是豆蔻年華,但也不至于到了感懷“人生意義”的境地。
自己真的是老了么?問妻。
妻說:等你穿運動鞋時開始穿襪子,就說明你已經(jīng)開始老了。
如果用這個來衡量,我真的還沒有老去,但內(nèi)心確實是有點滄桑的感覺,獨一人時越發(fā)容易莫名的感傷,以至于汪峰的歌占滿了酷狗播放器的每個列表。
上月,零零散散的看完“北京青年”這部劇。
感覺挺逗,消遣是夠的,但離真實似乎遠了點。
“青春重走一回”說說容易,身體力行又是何其難,不是每個人都能開著越野的吉普走天下,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隨手拿出四十萬去開酒吧。
所以妻說,用這來指導生活就顯得滑稽了。
青春不是每個人都能重新來過的,所以要看準,走好。
我的青春還在么?如果按照電視劇里的主人公27歲就開始重走青春來推斷的話,我的花季雨季早已遠去數(shù)年,真到了懷古的年紀。
所以在這個時候回頭整理一下離自己遠去的歲月,宏觀的思考下自己的人生,也是有必要的。
父親曾對我說,我這三十三年,他還是滿意的。
其一,雖兒時頑皮,但還算善良懂事,未走上歪路或歧途;其二,雖學業(yè)不算出眾,但運氣頗好,考上軍事院校,不但沒給家里增添任何經(jīng)濟負擔,而且工作也不用家里操心;其三,雖長的算不上風流倜儻,但還有些偽文藝青年的素養(yǎng),追到華工畢業(yè)且嬌媚如花的妻,也沒花太多功夫,不像那些悲催的男青年們還要上“非誠勿擾”去找人生旅途上的知音伴侶。
我對父親所謂的“滿意”是不以為然的,青春是要有悸動的,人生更不僅僅是如此?紀伯倫說:寧可做人類中有夢想和有完成夢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個最偉大的、無夢想、無愿望的人。
而我現(xiàn)在只是個很渺小、無夢想、無愿望的人,這難道算的上滿意的人生。
最佩服也最懷戀大學時和剛大學畢業(yè)那個階段的自己,確實是夢想滿懷,激情萬丈,工作中我有當將軍的夢想,閑時還有學習詩詞曲賦的雅致,過的好不自在。
但是隨著時光的流逝,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對現(xiàn)實的深刻認知,我的悸動慢慢的消失了 ,將軍夢不是遙不可及的問題,那根本就沒那個可能,閑暇時哪有詩詞曲賦的心境,取代的是無休無止的電影、電視劇和游戲,雖然平時工作依然賣力,帶的連隊依然先進,自己一如既往的是每年的先進黨務工作者,但我知道,已經(jīng)到營職了,在軍隊屬于我的時間不多了,與其這樣還不如早點結束,至少可以解決和妻兩地分居的問題。
所以,我在自己32歲生日那天,毅然決然的打了轉業(yè)報告,雖然我真的很愛那個很陽剛、很向上的集體。
但是我還是走了,我沒有聽父母勸告,也沒有接受首長善意的挽留,因為我知道,流連的時間越長,也許那是對我的傷害會更大。
誰知道這是對,還是錯,現(xiàn)在討論這個沒有太大的意義。
也許正是因為轉業(yè)的緣故,我開始學著懷舊,想念軍校時代,想念當排長、連長、參謀、干事的日子,想念那個有朝氣和夢想的時代。
雖然每天置身于燈紅酒綠的都市,但我依然想念川北高原那寂寥無聲的月夜,因為那里安放著我的青春。
為了釋懷,我開始學習彈琴,妻說我是附庸風雅。
是嗎?當然不是,琴只是承載情感的器物而已,雖然每月要花幾百塊大洋,雖然手指已經(jīng)不再靈巧,但我樂此不彼。
下班,就慌著往老師哪里跑,也奇怪,這段時間,我好像覺得青春又回來了一點,自己還是個小學生,還有好多事情自己還不認識,看到琴譜和琴鍵,就好像小時候看到的生字,想認識它,想學習它。
猛然間,自己好像觸動了一些比較深刻的東西:青春也許并不是人生中稍靠前的一段旅程,不是一個可以用年齡段描述的東西。
而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是一種學習體驗未知事物的愿望和過程。
只要自己一直保持學習體驗的狀態(tài),自己就活在多彩的青春里,人生也因為青春的絢麗而變得有意義。
【夢想的隨筆文章】相關文章:
追思隨筆文章10-07
經(jīng)典愛情隨筆文章10-01
古風隨筆文章10-01
短篇精選隨筆文章10-01
空明隨筆文章11-13
心情的隨筆文章10-09
隨筆600夢想:放飛夢想隨筆05-06
雪中的遐思隨筆文章10-07
無題隨筆優(yōu)秀文章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