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時光深處的老街隨筆
隨筆,顧名思義:隨筆一記,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有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樣,作者慣常用各種修辭手法曲折傳達(dá)自己的見解和情感,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隨筆作為一種文學(xué)樣式,是由法國散文家蒙田所創(chuàng)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臅r光深處的老街隨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時光深處的老街隨筆 篇1
周日我去了趟老家小鎮(zhèn),午后,獨(dú)自徜徉在老街,一步又一步,踩著童年、青少年時代走過的路,仿佛走回了那久遠(yuǎn)的青蔥歲月,見到老街勃勃生機(jī)的往昔。
老街,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1.5公里,中間隔著一條河,河上有座石橋連結(jié)著。
多年前,河水清澈綿長,河岸芳草萋萋。
老街兩側(cè)都是有些年頭的老房子,有民居,有商鋪,房屋多磚木結(jié)構(gòu),高低錯落,參差不齊,春天,從兩房交界的墻角邊冷不丁探出可人的小花來。
路面,鋪的是一排排不規(guī)則的青石板,石板大小不一,寬窄不等,材質(zhì)粗細(xì)有異,因?yàn)槌D甑牟忍,高低不平,雨天,縫隙間常踩出一汪水來。
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時光就是在這里度過的,我的家在離老街不遠(yuǎn)的地方。
那時,街道上有供銷社、郵政局、新華書店、電影院、糧站、照相館、刻字店、裁縫鋪、小雜貨店……年幼的我,最愛流連的是“老劉香貨店”,店里的獅子頭、麻花、燒餅、烘糕、米糖……常誘得我口舌生津,母親給的零花錢,大多被我在這里修了“五臟廟”,為此,常被母親罵為饞嘴貓。
讀中學(xué)時,光顧較多的地方是新華書店,書店不大,存書量也不多,種類也較少。
除了一些中小學(xué)學(xué)習(xí)資料、兒童文學(xué)、印刷質(zhì)量不太好的美術(shù)書籍和少量的民間故事及野史小說外,好像沒什么書籍。
偶爾我也去“老李照相館”,和幾個死黨集結(jié)拍照,臭美一番。
記憶中的老街,總是人來人往,人氣興旺,孩子們打打鬧鬧,年輕人說說笑笑,老人們閑聊散談,主婦們家長里短。
到了集市日,老街更是一番繁榮景象,簡直就是“清明上河圖”再現(xiàn)。
日升三竿之時,人潮像水一樣涌往街市。
集市里,人頭攢動,摩肩接踵。
街道兩旁除了沿街店門留個進(jìn)出通道外,攤點(diǎn)一個挨著一個,擺滿了大豆、花生、紅薯、玉米等農(nóng)作物和竹籃、鐵鍋、簸箕等小家什。
吃的用的,名目繁多,應(yīng)有盡有,叫賣聲、吆喝聲不絕于耳,熱鬧非凡。
印象深刻的是那位賣菜油的老人,他有時不借助于油漏,也能熟練地將油一滴不漏地注入壺口狹小的油壺里,那功夫,真是堪比歐陽修筆下的賣油翁!
如今,當(dāng)我駐足凝視老街時,承載我年少記憶的場景大多消逝了。
當(dāng)年的石板路變成了水泥路,曾經(jīng)高低不一、錯落有致、略帶古意的房屋均被統(tǒng)一的二層樓房替代了,供銷社、電影院、糧站……一個,一個也都不在了,老街變得空空落落的。
天光下,除了幾位眼眸渾濁的老人坐在竹椅上東一句西一句地說著話和三三兩兩騎著電瓶車的過客,很少見到朝氣勃勃的年輕人和追逐打鬧的孩子們,他們都去哪里了?往大都市謀生或求學(xué)去了嗎?現(xiàn)在的.老街,已如退了潮的海,不知它所呈現(xiàn)出的是一種繁榮過后的衰退,還是洗凈鉛華后的內(nèi)斂?
彈指一揮間,我離開老街已有二十余年,當(dāng)年風(fēng)華正茂的我已變成了風(fēng)霜滿面的中年人。
正想著,一抬眼,我已步入二十年前修建的一條與老街交叉連接著的新街。
新街的一頭是我年少時的家,另一頭是通往遠(yuǎn)方的站臺,一瞬間,我竟然有些恍惚,不知道該往那個方向去?于是,深深地呼吸一下純凈的空氣,定了定神,招了輛的士,從最初出發(fā)的地方再次出發(fā),帶著難以割舍的情懷,回望著老街的背影漸漸地消失在一片蒼茫之中……
有人說,每個人的生命里都有一座老房子,或都有一條老街,它們是我們心中無法抹去的夢。
是啊,盡管時光老去,老街也不會成為一幅褪色的照片,尤其是生命最初成長的地方,它會一直鮮活在我們的記憶深處。
時光深處的老街隨筆 篇2
他是一個赤腳醫(yī)生,他真的是“赤腳”的,他從不穿鞋,據(jù)說,他是習(xí)慣了光腳,穿上鞋就不會走路了。
他不是誰,他就是我的父親。
我還小的時候,父親就開始四處行醫(yī),將家里的農(nóng)活全部撂下。
所以我們家很窮,每當(dāng)我抬頭,陽光就會從破裂的瓦片縫隙里照射下來,盛滿我的小小的瓷飯碗。
我曾問母親:“我爹怎么不穿鞋啊?”母親不搭理我,她怨父親,怨父親專給人治病,挖草藥,而報(bào)酬僅僅是一頓飯、一碗酒。
母親得不到任何好處,還要幫他干農(nóng)活,照顧孩子。
所以,一提到父親,母親就來火。
但父親的醫(yī)術(shù)倒是真的高明,沒有他拿不準(zhǔn)的病,沒有他挖不到的藥,身為兒子,我也因此受益不少。
我生病是不用去醫(yī)院的,包在父親身上。
所以有時我很渴望生病,因?yàn)檫@樣常常在外面跑的父親就會回來,陪著我。
我是長到13歲時才知道他不是我親生父親的,我還知道我的父親在我剛出生沒多久就死了,而這個“赤腳”男人,沒能醫(yī)好我父親。
從此,我開始莫名的恨這個男人。
不管怎樣,我不愿意再見到他,更不愿意見到他那雙丑腳。
我甚至想到了離家出走。
我將他的錢包洗劫一空,然后,坐上了去縣城的車。
后來聽人說,他在車后面以飛快的速度追我,足足跑了一公里才停下來。
陰差陽錯的,那天我沒能出走成功,我的錢被小偷扒了,我無家可歸,只好蜷縮在車站候車廳的角落里過夜。
而第二天睜開眼睛時,眼前是一雙熟悉的腳。
對,是他的腳,只不過,那雙腳上,布滿了泥漿和血絲,腫得嚇人。
他坐在我面前,就那么一直盯著我,直到我淚如雨下。
我偷了他的.錢后,他身上沒有一分錢了,他是連夜走了幾十里路趕到縣城的,摔了很多跤。
我不顧一切地?fù)湎蛩,在他的懷里嚎啕大哭?/p>
直到現(xiàn)在,我依然記得那天那雙血腫的腳。
我也才懂得,“父親”的含義,是那些撼動不了的慈愛。
他終于告訴我,他當(dāng)年沒能治好我的親生父親后,就一直責(zé)怪自己,并發(fā)誓這輩子都不穿鞋子,以此來懲罰自己。
父親自今依然不穿鞋,他的腳已經(jīng)瘦小得不成樣子,而且傷痕累累,幾乎目不忍視,但對于我來說,那是一雙世上最美的腳。
時光深處的老街隨筆 篇3
老屋有小院,小院子里曾有一棵杏樹,據(jù)說是我出生那年種下的。
到我記事的時候,樹的枝丫已經(jīng)遮擋了院子的半邊天。
夏天,太陽照得人睜不開眼時,頂著大“腦袋”的杏樹冠像是“遮陽傘”。
站得筆直的樹,像條忠厚老實(shí)的狗,堅(jiān)定地把炙熱的陽光拒之院外。
我還記得杏花開滿枝頭的樣子,突然間,眼前花兒漫天,路過樹下的時候,都不知道該邁哪只腳,因?yàn)樵趺催~都可能踩著落在地上的花瓣兒。
我在這顆杏樹下,學(xué)會了“小心翼翼”。
花落無聲勝有聲,這大約是生命隕落最沉重的瞬間。
比起杏花兒,我對杏樹的葉子要熟悉的多。
杏樹的葉,不似桃葉窄細(xì),也不似蘋果、櫻桃葉小巧,每一片杏葉都肥圓肥圓的,像一個個憨厚的胖小子。
杏葉的表面光滑,好似平靜的湖面,這是我最中意的地方。
小的時候,我常常搬來一個小凳子,踮腳、伸手,勾下夠得著的`枝條,尋找和葉子一樣綠的果子。
摘下來,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那酸中的澀,澀中的苦一下子撲到舌頭根。
只得緊閉著眼睛,咂摸著舌頭,咽下帶著苦澀味的口水,偷偷地把剩下的杏子丟掉。
躲在杏葉子后面的杏子,一天天大起來了。
樹頂?shù)男觾合赛S了,心里就有了爬到樹上摘的想法。
母親一定識破我的念頭,時時警告說“離樹遠(yuǎn)點(diǎn)”。
杏樹上有毛毛蟲,那叫“波刺毛”的毛毛蟲,身上長滿刺,碰到人身上,會起紅紅的疙瘩,又癢又痛。
站在小平房上,看著遠(yuǎn)處伸手不能及的紅杏,真的就不敢爬上樹去摘了。
小學(xué)二年級的春天,我們搬去了新房。
夏天要結(jié)束,秋天將開始的時候,杏樹竟為我們送上一份難得的賀禮。
那年結(jié)的杏,比往年都要大,要多。
成熟的杏,黃中帶著微紅,咬一口,滿嘴都是殷實(shí)的杏肉,淡淡的酸與清香繞在鼻尖。
有天,是開集日子,母親起早摘了滿滿一籃子黃紅的杏兒,這一籃子的杏兒是要賣掉的。
摘的時候,她說:“你想吃多少,盡管吃,就是吃多了不好!蔽倚睦镟止荆骸斑@么好的杏,你就是想賣掉!
集市上,來賣自家杏子的也有幾家。
我有意偷瞄別人家的杏兒,暗自比較,沒有一家能與母親籃子里的杏兒相比。
收攤時,母親自言自語:“還能賣這么多錢呀!睅资旰,想起那些清苦的日子,發(fā)現(xiàn)原來那話里的滋味,要勝過我嘴巴里的杏的酸甜。
后來幾年,母親忙于掙錢無暇打理杏樹,父親怕杏樹上的蟲子跑到鄰居家去“逍遙法外”,他們商量著剪去太茂盛的枝丫,只留下粗粗的枝干和孤零零的幾個枝子。
漸漸地,不知道是哪一年的春天,杏樹不再長出新的葉子,枯死在老屋的院子里。
但杏樹帶給我的恬靜與喜悅,依然蕩漾在夢里。
【時光深處的老街隨筆】相關(guān)文章:
記憶深處隨筆08-19
時光深處的記憶作文11-17
描寫時光的隨筆05-13
安靜的時光隨筆07-10
周末時光隨筆03-05
關(guān)于時光的隨筆09-06
時光匆匆隨筆09-06
時光不老隨筆09-01
愛你是最好的時光隨筆08-24
周末時光隨筆8篇03-05